一种组合式平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5104发布日期:2020-12-08 13:09阅读:8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平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平田器,属农用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数地区已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作业,其中水田的旋耕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日渐成熟。现有的水田旋耕机械后部挂载有平田器,其在工作过程中,旋耕机械将土壤打碎后,平田器能够迅速对水田进行平整,从而达到使平整水田的目的。

目前为了避免平田器运输过宽和保证平田的时候能够有较大的作业面积,现有的平田器常采用“折叠式”结构,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015399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折叠式水田平整机,其采用了在主机架两侧分别铰接副机架的结构设计,但是由于其结构原因的限制副机架只能相对中心机架实现90°弯折。其工作时有两种工作状态,当待平整的水田面积较大时,平整机的副机架完全撑开完成水田的平整工作;当待平整的水田面积较小时,平整机的副机架呈弯折状态完成水田的平整工作。由于现有的平整机的副机架只能实现90°弯折,当其呈弯折状态使用主机架完成水田的平整工作过程中,由于弯折的副机架的限制,其主机架始终不能贴着水田端头的位置进行平整,因此水田始终具有一段位置不能平整存有不能“平整完全”的问题。此外当副机架只能实现90°弯折时,还存有输送空间占用面积大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研发一种新的平田器,以满足人们平整水田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巧妙,以解决现有平田器存有的不能实现“平整完全”和输送空间占用面积大问题的组合式平田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平田器,它由主机架、副机架、平折架、控制油缸和连接铰链构成;所述的主机架的中部上表面装有装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机架的两端分别活动插装有副机架;副机架的一端铰接有平折架;所述的主机架的内侧面通过连接座对称状铰接连接有控制油缸;控制油缸的活塞杆端头通过连接铰链与对应的平折架铰接连接;所述的连接铰链由铰接板、连接筋板和限位柱a构成;连接筋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呈对称状焊接有两组铰接板;两组铰接板一端的侧面焊接有限位柱a;铰接板上呈对称状设置有两组铰接孔;连接铰链的一端通过铰接孔和铰接销钉与控制油缸的活塞杆铰接连接;连接铰链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孔和铰接销钉与平折架铰接连接;连接铰链装配完成后,限位柱a位于靠近副机架的一侧并处于靠近控制油缸活塞杆的位置。

所述的主机架由支撑套管、平整耙板和加强筋圈构成;支撑套管的侧面下部焊接有平整耙板;平整耙板的底部间隔状设置有耙齿;支撑套管中部间隔状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圈。

所述的副机架由伸缩杆、平整耙板、限位板和限位柱b构成;伸缩杆的一侧下端焊接有平整耙板;伸缩杆的一端内侧焊接有铰接座;副机架通过铰接座和铰接销钉与平折架铰接连接;铰接座一侧的伸缩杆上呈上下交错状设置有限位板和限位柱b;所述的伸缩杆和平整耙板的一端与主机架的支撑套管插接连接;支撑套管上设置有插接口;副机架上的平整耙板穿过插接口后延伸至其下方。

所述的平折架由外旋转板、内旋转板、平整耙板、平折杆和限位销构成;所述的平折杆的外侧侧面焊接有平整耙板;平折杆的一端上、下面分别焊接有外旋转板;平折架通过外旋转板和铰接销钉与副机架上的铰接座铰接连接;当平折架与副机架处于同一条直线时,平折杆的端头与副机架的伸缩杆端头抵触连接;所述的外旋转板一侧的平折杆的内侧侧面呈上下状焊接有内旋转板;内旋转板之间焊接有限位销;平折架通过内旋转板和铰接销钉与连接铰链的一端铰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组合式平田器工作时在控制油缸的配合下,副机架能够相对主机架伸长展开;平折架能够相对副机架平撑展开;如此其收缩时即可保持较小的占用空间;而呈伸展状态时又能保持较大的作业面积,能够较好的满足水田平整使用的需要。此外该组合式平田器的平折架能够相对副机架旋转180°,与副机架呈现相互平行的状态;由此解决现有平田器存有的不能实现“平整完全”和输送空间占用面积大的问题,满足了人们平整水田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平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副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呈撑开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折架呈撑开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f-f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呈收缩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机架,2、副机架,3、平折架,4、控制油缸,5、连接铰链,6、装配座,7、连接座,8、铰接板,9、连接筋板,10、限位柱a,11、铰接孔,12、铰接销钉,13、支撑套管,14、平整耙板,15、加强筋圈,16、耙齿,17、伸缩杆,18、限位板,19、铰接座,20、限位柱b,21、外旋转板,22、内旋转板,23、平折杆,24、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该组合式平田器由主机架1、副机架2、平折架3、控制油缸4和连接铰链5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2)。

主机架1由支撑套管13、平整耙板14和加强筋圈15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1、11和13)。主机架1的支撑套管13中部上表面装有装配座6;该组合式平田器通过装配座6装配在旋耕机的尾端。

支撑套管13中部间隔状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圈15。由于支撑套管13为该平田器的主要承力件,因此设置加强筋圈15的目的在于,增强支撑套管13的强度,以避免支撑套管13发生弯曲变形的问题。

支撑套管13的侧面下部焊接有平整耙板14;平整耙板14的底部间隔状设置有耙齿16;该组合式平田器工作时通过平整耙板14完成水田的平整工作。

主机架1的两端分别活动插装有副机架2(参见说明书附图1);副机架2由伸缩杆17、平整耙板14、限位板18和限位柱b20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5)。

伸缩杆17的一侧下端焊接有平整耙板14;伸缩杆17的一端内侧焊接有铰接座19;铰接座19一侧的伸缩杆17上呈上下交错状设置有限位板18和限位柱b20。工作时限位柱b20能够对控制油缸4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定;限位板18能够对平折架3的位置进行限定;当平折架3向内弯折与限位板18抵触时,副机架2刚好与平折架3呈相互平行的状态(参见说明书附图1)。

伸缩杆17和平整耙板14的一端与主机架1的支撑套管13插接连接;支撑套管13上设置有插接口;副机架2上的平整耙板14穿过插接口后延伸至其下方。如此当副机架2受力时,其能与主机架1之间实现“伸缩、抽插”;副机架2与主机架1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说明书附图未示),该限位机构为现有的常规结构,凡是能够满足插接限位的机构均能满足本申请的使用需求。设置限位机构的目的在于:防止副机架2与主机架1之间发生“脱节”的问题。

副机架2的一端通过铰接座19和铰接销钉12铰接有平折架3(参见说明书附图1)。平折架3可通过铰接销钉12绕着铰接座19转动。

平折架3由外旋转板21、内旋转板22、平整耙板14、平折杆23和限位销24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4)。

平折杆23的外侧侧面焊接有平整耙板14;平折杆23的一端上、下面分别焊接有外旋转板21(参见说明书附图4);外旋转板21之间的间距与铰接座19的厚度一致。平折架3通过外旋转板21和铰接销钉12与副机架2上的铰接座19铰接连接;当平折架3与副机架2处于同一条直线时,平折杆23的端头与副机架2的伸缩杆17端头抵触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11)。

外旋转板21一侧的平折杆23的内侧侧面呈上下状焊接有内旋转板22;内旋转板22之间焊接有限位销24(参见说明书附图4);平折架3通过内旋转板22和铰接销钉12与连接铰链5的一端铰接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6)。连接铰链5可通过铰接销钉12绕着内旋转板22转动。

主机架1的内侧面通过连接座7对称状铰接连接有控制油缸4;控制油缸4的活塞杆端头通过连接铰链5与对应的平折架3铰接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1)。

连接铰链5由铰接板8、连接筋板9和限位柱a10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3)。

连接筋板9的上下两端分别呈对称状焊接有两组铰接板8;两组铰接板8一端的侧面焊接有限位柱a10。

铰接板8上呈对称状设置有两组铰接孔11;连接铰链5的一端通过铰接孔11和铰接销钉12与控制油缸4的活塞杆铰接连接。连接铰链5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孔11和铰接销钉12与平折架3的内旋转板22铰接连接。

连接铰链5装配完成后,限位柱a10位于靠近副机架2的一侧并处于靠近控制油缸4活塞杆的位置(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6)。

当旋耕机带动该组合式平田器在大田中进行平整工作时;首先控制油缸4动作,通过连接铰链5和平折架3推动副机架2从主机架1的内部伸出(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7);当副机架2伸出至极限位置,不能继续伸出时(参见说明书附图7和9),控制油缸4继续动作推动连接铰链5。此时由于副机架2不能继续伸长,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因此当控制油缸4通过连接铰链5和内旋转板22推动平折架3时,平折架3即可绕着副机架2相对向外转开;与此同时控制油缸4通过铰接销钉12推动连接铰链5相对控制油缸4和平折架3的内旋转板22转动。当连接铰链5的限位柱a10转动至与控制油缸4的活塞杆抵触时(参见说明书附图9和10);控制油缸4即可通过限位柱a10和连接铰链5的铰接板8推动平折架3继续绕着副机架2向外转开;当平折架3向外转开至与副机架2呈直线状态时;副机架2的内侧端头与平折架3抵触,此时控制油缸4无法继续通过限位柱a10和连接铰链5的铰接板8推动平折架3转动,从而使平折架3与副机架2保持呈直线状态(参见说明书附图11和12)。

当副机架2和平折架3完全展开后,旋耕机即可带动该组合式平田器在大田中进行平整作业。在这一过程中,该组合式平田器通过平整耙板14完成水田的平整工作。

当该组合式平田器完成水田的平整工作后,控制油缸4动作其活塞杆向内收缩,在这一过程中,控制油缸4首先拉动连接铰链5相对平折架3的内旋转板22顺时针转动;当连接铰链5与内旋转板22上的限位销24抵触时(参见说明书附图14和15),控制油缸4即可通过连接铰链5、限位销24和内旋转板22带动平折架3绕着副机架2向内转动(参见说明书附图14和15)。当平折架3向内转动至与限位板18抵触时,副机架2刚好与平折架3呈相互平行的状态(参见说明书附图1)。此时控制油缸4的活塞杆与限位柱b20接触(参见说明书附图1),随后控制油缸4继续动作,控制油缸4即可通过连接铰链5带动副机架2向后移,直至恢复至初始状态,即可全部完成水田的平整工作。

当旋耕机带动该组合式平田器对小面积的水田进行平整作业时,旋耕机带动平折架3呈收缩状态的该平田器进行平整作业即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平折架3相对主机架1呈现平行状态,因此工作时主机架1可以贴着水田端头的位置进行平整,由此解决了现有平田器存有的不能“平整完全”的问题。

此外当平折架3与主机架1呈现平行状态时,能够极大的解决该平田器的占用空间,由此解决了现有平田器副机架只能实现90°弯折时存有输送空间占用面积大的问题。

另外平田器在面积较大的水田工作时,存有工作宽度越宽工作效果越好的特性;在控制油缸4的工作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本申请即带有能够自由伸缩的副机架2,又带有能够平展的平折架3;其相对于现有的平田器仅带有能够折叠的副机架的结构,大大增强该平田器的工作宽度,由此提高了现有平田器的工作效果。

该组合式平田器工作时在控制油缸的4配合下,副机架2能够相对主机架1伸长展开;平折架3能够相对副机架2平撑展开;如此其收缩时即可保持较小的占用空间;而呈伸展状态时又能保持较大的作业面积,能够较好的满足水田平整使用的需要。此外该组合式平田器的平折架3能够相对副机架2旋转180°,与副机架2呈现相互平行的状态;由此解决现有平田器存有的不能实现“平整完全”和输送空间占用面积大的问题,满足了人们平整水田使用需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