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3190发布日期:2021-01-08 11:0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山药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机,具体涉及一种山药收获机,属于山药收获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山药又叫薯蓣(学名:dioscoreaoppositifolial.)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花期6-9月,果期7-11月。

但是现实生活中对山药进行挖掘的设备,仅能实现挖沟,并不能具有对挖出的沟进行填埋的功能,所以在一次挖掘之后,需要人工将土壤进行回填,然后再进行挖掘,费时费力,急需研发一种新的山药收获设备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不仅能够挖掘,而且可以进行土壤回填的山药收获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山药收获机,包括履带车主体,履带车主体上设置有回填机构和挖掘机构,回填机构和挖掘机构均由液压机构驱动,液压机构与履带车主体连接,回填机构包括用于将土壤输送至沟内的螺旋输送单元,螺旋输送单元上连接有便于土壤移动的导向单元,且螺旋输送单元上连接有角度调整单元。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螺旋输送单元包括用于驱动土壤运动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上设置有挡料板。

进一步优化:所述导向单元包括安装在挡料板上的导向板。

进一步优化:所述回填机构上连接有升降单元。

进一步优化:所述挡料板上铰接有纵向杆,纵向杆上安装有横杆,横杆与履带车主体铰接,履带车主体上安装有竖杆,升降单元包括与竖杆和横杆铰接的升降油缸。

进一步优化: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包括与挡料板铰接的推拉杆,推拉杆的另一端上套装有圆筒,圆筒与横杆铰接,且圆筒上设置有顶紧螺栓。

进一步优化:所述挖掘机构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对称设置的两个链条,两个链条上均设置有铲斗,每个链条内分别设置有挖掘支架,挖掘支架上设有与链条配合使用的链轮。

进一步优化:所述挖掘支架上的链轮由第二变速箱驱动,第二变速箱传动连接有第一变速箱,第一变速箱安装在履带车主体上,并与履带车主体的发动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挖掘支架上设置有分土单元。

进一步优化:所述挖掘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对土块进行破碎的破碎单元,该破碎单元由第二变速箱驱动。

使用时,履带车主体带动整个装置移动,同时带动油泵和气泵进行工作,需要挖掘时,驱动链条转动在地面上挖沟,锯齿板将土块锤碎,并由铲斗带至地面,并经分土单元将土壤输送至两侧;

当在已经开过沟槽的土地上再次进行开沟作业,需要驱动升降油缸伸长,将螺旋输送单元放至地面,随着履带车主体的移动,导向单元将土壤汇集至螺旋输送单元处,再由螺旋输送单元回填至沟内。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实现开沟挖槽,而且能够将土壤回填至沟槽内,能够在已经挖掘过山药沟槽的地面上再次作业,功能多样全面,不受沟槽的限制,效率高,而且本方案将螺旋输送单元设置为可以调整角度的,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增加整个设备的实用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挖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挖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a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b-b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6中c-c向的剖视图。

图中:1-履带车主体;2-挖掘支架;3-竖杆;4-横杆;5-纵向杆;6-升降油缸;7-挡料板;8-导向板;9-推拉杆;10-圆筒;11-螺旋叶片;12-第一变速箱;13-支撑板;14-第二变速箱;15-第一链轮;16-第二链轮;17-曲轴;18-第一推拉臂;19-第二推拉臂;20-链条张紧单元;21-转轴;22-链条;23-丝杆套;24-锯齿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9所示,山药收获机,包括履带车主体1,履带车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回填机构,另一端设置有挖掘机构,回填机构和挖掘机构均由液压机构驱动,液压机构与履带车主体1连接。

所述回填机构包括用于将土壤输送至沟内的螺旋输送单元,螺旋输送单元为间隔一定距离对称设置的两个,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三个及以上。

所述每个螺旋输送单元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便于土壤移动的导向单元,且每个螺旋输送单元上分别连接有角度调整单元。

所述螺旋输送单元包括用于驱动土壤运动的螺旋叶片11,螺旋叶片11有液压马达驱动转动。

所述螺旋叶片11的一侧设置有纵截面为弧形的挡料板7,挡料板7的长度方向与螺旋叶片11的轴线一致。

所述导向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挡料板7一端的导向板8,导向板8的纵截面为弧形。

所述两挡料板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纵向杆5,两挡料板7的上端靠近一端的位置分别与纵向杆5铰接。

所述纵向杆5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横杆4,每个横杆4上远离纵向杆5的一端与履带车主体1的一侧铰接。

所述履带车主体1的一端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竖杆3,两个竖杆3竖向且对称设置。

所述回填机构上连接有升降单元,该升降单元包括一端与竖杆3的上端铰接,另一端与同一侧的横杆4中部铰接的升降油缸6。

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包括一端与挡料板7端部铰接的推拉杆9,推拉杆9的另一端上套装有圆筒10,圆筒10与横杆4铰接,且圆筒10上设置有顶紧螺栓,用于对推拉杆9顶紧,以实现对螺旋输送单元角度的固定。

所述挖掘机构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对称设置的两个链条22,每个链条22内分别设置有挖掘支架2,挖掘支架2的两端分别设有与链条22配合使用的链轮,这样便于链条22的转动。

所述挖掘支架2的一侧靠近上端的位置铰接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为弧形结构,该支撑板13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履带车主体1上。

所述挖掘支架2上的链轮由第二变速箱14驱动,第二变速箱14采用现有的双输出伞形齿轮变速箱,每个挖掘支架2上的一个链轮分别套装在第二变速箱14的输出轴上。

所述第二变速箱14的输入端通过万向节传动连接有第一变速箱12,第一变速箱12安装在履带车主体1上,并与履带车主体1的发动机传动连接。

所述挖掘支架2上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链条22张紧的链条张紧单元20。

所述链条22上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安装有犁刀或铲斗或挖土铲,用于将土壤从深处提出。

所述两挖掘支架2的下方靠近一端的位置设置有分土单元,该分土单元能够将链条22上铲斗提出的土壤分别输送至两侧外。

所述分土单元包括通过支撑件安装在挖掘支架2下方的转轴21,转轴21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支撑件的下端。

所述转轴21上也同轴设置有螺旋叶片,该螺旋叶片分为两段,且旋向相反,这样便于将土壤输送至两侧。

所述转轴21上与链条22相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链轮,这样便于驱动转轴21转动。

所述两挖掘支架2之间靠近中上部的位置设置(铰接)有丝杆套23,丝杆套23内设置有螺杆(丝杆),该螺杆上远离丝杆套23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履带车主体1的一端,且螺杆也由液压马达驱动转动,继而带动两挖掘支架2的下端上下移动。

所述挖掘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对土块进行破碎的破碎单元,该破碎单元包括在两挖掘支架2的一侧靠近第二变速箱14的位置通过支撑件安装的曲轴17,曲轴17通过轴承座安装在该支撑件上。

所述曲轴17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二链轮16,第二变速箱14的输出端与第二链轮16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链轮15,第一链轮15和第二链轮16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第二变速箱14带动第一链轮15转动,继而通过第二链轮16带动曲轴17转动。

所述曲轴17上间隔一定距离的两连杆轴颈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推拉臂18,两个第一推拉臂18的一端分别开设有容纳连杆轴颈的孔,且该孔与相应的连杆轴颈之间设置有轴承,这样设计便于曲轴17与第一推拉臂18之间转动连接。

所述两个第一推拉臂18上远离曲轴17的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二推拉臂19,第二推拉臂19为弧形结构,且两第二推拉臂19间隔一定距离对称设置。

所述两第二推拉臂19上远离第一推拉臂18的一端与挖掘支架2的一侧铰接,曲轴17转动通过第一推拉臂18带动第二推拉臂19往复移动。

所述两第二推拉臂19上相对应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锯齿板24,多个锯齿板24沿第二推拉臂19的走向间隔一定距离均匀设置,且每个锯齿板24分别为“<”状,第二推拉臂19往复移动带动锯齿板24往复移动进而对土块进行破碎。

所述液压马达、升降油缸均与油泵连接,并构成液压机构,该油泵由履带车主体1的发动机传动连接,履带车主体1上设置有驾驶室。

所述第二推拉臂19的下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气管,该气管沿第二推拉臂19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气管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排气孔,该气管上连接有气泵,气泵与履带车主体1的发动机传动连接,也可以根据需要与第一变速箱12传动连接。

使用时,履带车主体1带动整个装置移动,同时带动油泵和气泵进行工作,需要挖掘时,驱动链条22转动在地面上挖沟,锯齿板24将土块锤碎,并由铲斗带至地面,并经分土单元将土壤输送至两侧;

当在已经开过沟槽的土地上再次进行开沟作业,需要驱动升降油缸6伸长,将螺旋输送单元放至地面,随着履带车主体1的移动,导向单元将土壤汇集至螺旋输送单元处,再由螺旋输送单元回填至沟内。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实现开沟挖槽,而且能够将土壤回填至沟槽内,能够在已经挖掘过山药沟槽的地面上再次作业,功能多样全面,不受沟槽的限制,效率高,而且本方案将螺旋输送单元设置为可以调整角度的,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增加整个设备的实用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