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火蚁诱集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0650发布日期:2021-04-16 15:02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火蚁诱集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红火蚁防治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红火蚁诱集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红火蚁对人有攻击性和重复蜇刺的能力,它影响入侵地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损坏公共设施电子仪器,导致通讯、医疗和害虫控制上的财力损失。红火蚁以上额钳住人的皮肤,以腹部未端的鳖针对人体连续叮蜇多次,每次叮蜇时都从毒囊中释放毒液。人体被红火蚁叮蜇后有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多数人仅感觉疼痛、不舒服,少数人对毒液中的毒蛋白过敏,会产生过敏性休克,有死亡的危险。如水泡或脓包破掉,不注意清洁卫生时易引起细菌二次感染。
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cn203897101u一种红火蚁诱集监测装置,包括上下用顶壁和底壁封口的中空筒体,所述筒体为上下两段式分体设计;所述筒体内部设有一端开口于顶壁,另一端悬空于筒体内的小管,小管在顶壁的开口的内径为1.5~5mm。顶壁的开口及小管用于使红火蚁进入筒体内,由于小管口径很小,且悬空于筒体内,一是红火蚁进入筒体后不会轻易找到出口逃出筒体,二是小管外壁涂粘胶剂,该设计使本诱集装置诱集到的红火蚁只能进不能出,保证了监测效果的准确。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该监测装置包括筒体,当需要将筒体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时,工作人员只能通过人工手动搬运,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增加工作人员搬运筒体的便捷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红火蚁诱集监测装置。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红火蚁诱集监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红火蚁诱集监测装置,包括筒体和用于承载筒体的承载块,所述承载块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筒体与所述定位槽卡接配合,所述筒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筒体的紧固件,所述承载块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支撑承载块的两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滑移设置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下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定滑轮,所述承载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滑移块沿竖直方向滑移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滑移块通过换向组件和升降组件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搬运筒体时,在换向组件和连接作用下,通过驱动件驱动滑移块在支撑块上滑移,定滑轮随滑移块一起滑移,当定滑轮的底端滑移至支撑块的下方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推动承载块,从而推动滑移块,以使滑移块在定滑轮的滚动作用下前进,相比于人工手动搬运筒体来说,增加了工作人员搬运筒体的便捷性。
9.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块和丝杆,所述第一安装块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均固定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块的侧壁,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均呈水平设置,所述丝杆呈竖直设置,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转动连接,滑移块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之间,所述丝杆穿过所述滑移块,所述丝杆与所述滑移块螺纹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杆与滑移块螺纹连接,通过转动丝杆从而驱动滑移块沿竖直方向滑移,滑移块驱动定滑轮沿竖直方向滑移,以使定滑轮的底端滑移至支撑块的下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定滑轮的高度。
11.优选的,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块、第一换向杆、第二换向杆、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安装块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块的侧壁,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换向杆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换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块上,所述第一锥齿轮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之间,所述第一换向杆穿过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中心,所述第一换向杆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换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丝杆的顶端,所述第二换向杆穿过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心,所述第二换向杆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换向杆旋转,第一换向杆驱动第一锥齿轮旋转,第一锥齿轮驱动第二锥齿轮旋转,第二锥齿轮驱动第二换向杆旋转,第二换向杆驱动丝杆旋转,丝杆驱动滑移块沿竖直方向滑移,滑移块驱动定滑轮沿竖直方向滑移,以使定滑轮位于支撑块的下方,增加了工作人员搬运筒体的便捷性。
13.优选的,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块远离所述第一换向杆的侧壁,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换向杆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驱动第一换向杆旋转,相比于人工手动旋转第一换向杆,省时省力。
15.优选的,另一个所述支撑块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燕尾条,所述燕尾条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滑移块上开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条与所述燕尾槽滑移配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条对燕尾槽有导向作用,从而对滑移块有导向作用,以使滑移块沿竖直方向稳定的滑移。
17.优选的,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换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轴承减小了丝杆的端部与第一安装块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丝杆的端部易于与第一安装块发生相对旋转;第二轴承减小了第一换向杆的端部与第二安装块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第一换向杆的端部易于与第二安装块发生相对旋转。
19.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块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撑块的侧壁。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将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支撑块的侧壁,从而将第一安装块固定于支撑块的侧壁,增加了工作人员固定第一安装块的便捷性。
21.优选的,所述紧固件为蝶形螺栓,所述蝶形螺栓与所述承载块的侧壁螺纹连接,所述蝶形螺栓的端部抵接于所述筒体的侧壁。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旋转蝶形螺栓来实现对筒体的固定,相比于普通螺栓来说,更加省时省力。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工作人员需要搬运筒体时,在换向组件和连接作用下,通过驱动件驱动滑移
块在支撑块上滑移,定滑轮随滑移块一起滑移,当定滑轮的底端滑移至支撑块的下方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推动承载块,从而推动滑移块,以使滑移块在定滑轮的滚动作用下前进,相比于人工手动搬运筒体来说,增加了工作人员搬运筒体的便捷性;
25.2.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换向杆旋转,第一换向杆驱动第一锥齿轮旋转,第一锥齿轮驱动第二锥齿轮旋转,第二锥齿轮驱动第二换向杆旋转,第二换向杆驱动丝杆旋转,丝杆驱动滑移块沿竖直方向滑移,滑移块驱动定滑轮沿竖直方向滑移,以使定滑轮位于支撑块的下方,增加了工作人员搬运筒体的便捷性;
26.3.燕尾条对燕尾槽有导向作用,从而对滑移块有导向作用,以使滑移块沿竖直方向稳定的滑移。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红火蚁诱集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筒体;2、承载块;201、定位槽;3、蝶形螺栓;4、支撑块;5、滑移块;501、滑移槽;502、燕尾槽;6、定滑轮;601、安装座;602、滚轮;7、第一安装块;701、第一固定部;8、丝杆;9、第一轴承;10、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第二安装块;121、第二固定部;13、第一换向杆;14、第二换向杆;15、第二轴承;16、电机;17、燕尾条。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红火蚁诱集监测装置。参照图1,红火蚁诱集监测装置包括筒体1和用于承载筒体1的承载块2,筒体1的形状为圆柱体,筒体1的水平截面为圆形。承载块2的形状为长方体,承载块2的水平截面为矩形。承载块2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201,筒体1与定位槽201卡接配合,筒体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筒体1的紧固件,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为蝶形螺栓3,蝶形螺栓3与承载块2的侧壁螺纹连接,蝶形螺栓3的端部抵接于筒体1的侧壁。
31.承载块2的下表面焊接有用于支撑承载块2的两个支撑块4,两个支撑块4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两个支撑块4相互平行。支撑块4上滑移设置有滑移块5,滑移块5呈水平设置,滑移块5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滑移槽501,两个支撑块4分别与两个滑移槽501滑移配合。滑移块5下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定滑轮6,在本实施例中,定滑轮6的数量为四个。具体的,定滑轮6包括安装座601和滚轮602,安装座601通过螺栓固定于滑移块5下表面,安装座601与滚轮602转动连接。
32.第二安装块1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移块5沿竖直方向滑移的驱动件,驱动件与滑移块5通过换向组件和升降组件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块7和丝杆8,第一安装块7有两个,两个第一安装块7固定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撑块4的侧壁,两个第一安装块7均呈水平设置。具体的,第一安装块7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第一固定部701,第一固定部701的形状为长方体,第一固定部701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块4的侧壁。螺栓穿过第一固定部701与第一支撑块4的侧壁螺纹连接,将第一固定部701固定于支撑块4的侧壁,从而将第一安装块7固定于支撑块4的侧壁。丝杆8呈竖直设置,丝杆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块7通过第一轴承9转动连接。滑移块5位于两个第一安装块7之间,丝杆8穿过滑移块5,丝杆8与滑移块5螺纹连接。
33.换向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块12、第一换向杆13、第二换向杆14、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0和第二锥齿轮11。第二安装块12有两个,两个第二安装块12固定设置于承载块2的侧壁,两个第二安装块12相互平行。具体的,第二安装块1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第二固定部121,第二固定部121的形状为长方体,第二固定部121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块4的侧壁。螺栓穿过第二固定部121与第二支撑块4的侧壁螺纹连接,将第二固定部121固定于支撑块4的侧壁,从而将第二安装块12固定于支撑块4的侧壁。第一换向杆13呈水平设置,第一换向杆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安装块12通过第二轴承15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为电机16,电机16固定设置于第二安装块12远离第一换向杆13的侧壁,电机16的输出端与第一换向杆13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10位于两个第二安装块12之间,第一换向杆13穿过第一锥齿轮10的中心,第一换向杆13与第一锥齿轮10固定连接;第二换向杆14固定设置于丝杆8的顶端,第二换向杆14穿过第二锥齿轮11的中心,第二换向杆14的顶端与第二锥齿轮11的上表面齐平,第二换向杆14与第二锥齿轮11固定连接。
34.另一个支撑块4的侧壁焊接有燕尾条17,燕尾条17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燕尾条17的顶端与承载块2的上表面齐平,燕尾条17的底端与支撑块4的下表面齐平。滑移块5上开设有燕尾槽502,燕尾槽502与其中一个滑移槽501相连通,燕尾条17与燕尾槽502滑移配合。
35.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红火蚁诱集监测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作人员需要搬运筒体1时,通过电机16驱动第一换向杆13旋转,第一换向杆13驱动第一锥齿轮10旋转,第一锥齿轮10驱动第二锥齿轮11旋转,第二锥齿轮11驱动第二换向杆14旋转,第二换向杆14驱动丝杆8旋转,丝杆8驱动滑移块5沿竖直方向滑移,燕尾块与燕尾槽502滑移配合以使滑移块5在竖直方向稳定的滑移,滑移块5驱动定滑轮6沿竖直方向滑移,以使定滑轮6位于支撑块4的下方,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推动承载块2,从而推动滑移块5,以使滑移块5在定滑轮6的滚动作用下前进,相比于人工手动搬运筒体1来说,增加了工作人员搬运筒体1的便捷性。
36.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