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缸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02034发布日期:2021-07-09 12:3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缸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缸水质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缸过滤器。


背景技术:

2.观赏类的鱼在成长过程中吃进和排除量非常大,因此在喂食后会有大量剩余,以及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其中对鱼类有毒害作用的代谢物有氨和亚硝酸盐,加上残饵,我们必须在其变为有毒物质前将其清除掉,以保证鱼缸内鱼类的生命安全。
3.市面上的鱼缸过滤器结构都比较复杂体积较大,不仅价格昂贵,过滤效果欠佳,且难以对过滤器内部进行及时清理导致内部的过滤结构容易堵塞的问题,以及过滤后的沉淀物的快速清理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鱼缸过滤器来解决现有的鱼缸过滤器难以对过滤器内部进行及时清理导致内部的过滤结构容易堵塞的问题,以及过滤后的沉淀物的快速清理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鱼缸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沉淀单元和过滤单元,所述沉淀单元与所述壳体相互配合围成所述沉淀空间,所述过滤单元位于所述沉淀单元上部,所述鱼缸过滤器吸入的水流经过所述沉淀单元后进入所述过滤单元;在所述过滤单元和所述沉淀单元之间还设有旋涡叶轮,在工作过程中,所述沉淀单元吸入的水流向上流动从而驱动所述旋涡叶轮转动,所述旋涡叶轮在转动过程中将水中的待沉淀颗粒向外推出,从而引导所述待沉淀颗粒进入所述沉淀单元内的所述沉淀空间。
7.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单元包括:进水管和安装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处的叶轮安装板;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部进水口,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叶轮安装板进水口,所述叶轮安装板的出水口设有叶轮安装架;所述叶轮安装板的外周缘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沉淀间隙。
8.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相互配合围成所述过滤空间的过滤下盖和过滤上盖;所述过滤下盖设有多个进水缝隙,所述进水缝隙连通所述沉淀空间和所述过滤空间,所述过滤上盖设有出水口,所述鱼缸过滤器内的水由所述出水口流出,所述壳体的顶部密封连接所述过滤单元。
9.进一步的,所述叶轮安装板支撑所述过滤下盖,所述过滤下盖和所述叶轮安装板之间竖直的设有所述旋涡叶轮,所述旋涡叶轮包括:转轴以及旋转地设于所述转轴上的叶轮;所述叶轮安装板上表面设有支撑柱,所述过滤下盖在对应所述支撑柱的位置设有支撑柱孔,所述支撑柱伸入所述支撑柱孔内将所述过滤下盖固定于所述叶轮安装板的上部;所述过滤下盖设有第一转轴槽,所述叶轮安装架上设有第二转轴槽,所述涡旋叶轮的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转轴槽和所述第二转轴槽内,并能够在所述第一转轴槽和所述第二
转轴槽内转动,所述转轴转动带动所述叶轮转动。
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外壳和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用于增加重量的配重块;所述底座设有所述壳体的底部进水孔,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沉淀空间内的沉淀物。
11.进一步的,所述鱼缸过滤器在所述过滤单元的上部还可以从下往上连通设置多级过滤舱;每一级过滤舱包括:过滤舱外壳和盖设于所述过滤舱外壳顶部的过滤舱顶盖,所述过滤舱外壳和所述过滤舱顶盖相互配合围成所述过滤舱的过滤空间,所述过滤舱顶盖内设有过滤隔板,所述过滤舱顶盖设有出水口;组装过程中,位于下层的过滤舱的过滤舱顶盖密封连接位于上层的过滤舱的过滤舱外壳的底部。
12.进一步的,所述鱼缸过滤器吸入水流的动力由气泵或水泵提供;由气泵提供动力时,所述鱼缸过滤器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由所述鱼缸过滤器的底部伸入所述沉淀空间的进水口,所述进气管从下往上向所述沉淀单元内鼓入空气,不断上浮的空气带动水流向上流动,进而所述鱼缸过滤器将鱼缸里的水吸入;由水泵提供动力时,将所述水泵安装于所述过滤单元的出水口处,所述水泵将所述鱼缸过滤器内的水抽出,进而所述鱼缸过滤器将鱼缸里的水吸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缸过滤器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采用气泵的供气的方式实现鱼缸过滤器的动力问题,不仅实现鱼缸过滤器的内部水流畅通以及增加鱼缸过滤器外部的水的湍动,还实现为鱼缸内部水增加氧气的功能;
15.2、采用可拆卸式的底座、过滤单元和沉淀单元,方便对过滤后的沉淀物进行清洗,防止沉淀物产生妨碍鱼类生长的有害的物质;
16.3、采用旋涡叶轮的设计,增加了过滤的速度和效率,使过滤后流出的水中待沉淀颗粒的数量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17.4、外壳采用透明材质,可直观的观测壳体内的收集情况,便于及时进行清理;
18.5、结构简单轻便,操作便捷,收集在底座内的沉淀物清理方便,成本较低,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缸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的鱼缸过滤器的爆炸视图;
21.图3为图1所示的鱼缸过滤器的剖视图;
22.图4为图2所示的鱼缸过滤器的爆炸视图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2所示的鱼缸过滤器的爆炸视图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2所示的鱼缸过滤器的爆炸视图的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图2所示的鱼缸过滤器的爆炸视图的叶轮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图2所示的鱼缸过滤器的爆炸视图的旋涡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图2所示的鱼缸过滤器的爆炸视图的过滤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图2所示的鱼缸过滤器的爆炸视图的过滤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图2所示的鱼缸过滤器的爆炸视图的过滤单元和沉淀单元组合的机构示意图;
30.图12为所述鱼缸过滤器及过滤舱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图12所示的鱼缸过滤器以过滤舱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如图1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鱼缸过滤器,所述鱼缸过滤器包括:壳体10、及设于所述壳体10内的沉淀单元20和过滤单元30,所述沉淀单元20位于所述壳体10内,并与所述壳体10相互围成沉淀空间100;所述过滤单元内30形成过滤空间200,所述沉淀空间100和所述过滤空间200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所述过滤单元30的位置在所述沉淀单元20的上部,并与所述沉淀单元20连接。
34.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壳体1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外壳11和底座12,所述外壳11为中空的圆柱形壳体,所述底座12内设有增加重量的配重块121,所述底座12的中部设有进水孔122,所述底座12的顶面设有容纳槽123。
35.具体的,所述底座12的底部间隔地设有多个支撑脚124,每一所述支撑脚124内装设有所述配重块121,所述配重块121用于提供足够的重力以保证所述鱼缸过滤器能够稳定地沉没于鱼缸的水中。
36.所述底座12的顶面凹形成有容纳槽123,所述容纳槽123用于容纳所述沉淀空间100的待沉淀颗粒。
37.所述底座12中所述容纳槽123的槽底设有贯穿的进水孔122,而且,所述容纳槽123的槽底对应所述进水孔122的位置向上突起延伸形成有进水套管1221,所述进水套管1221连通所述进水孔122。
38.在所述底座12内,多个所述支撑脚124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底座的进水通道125,所述进水通道125通过所述进水孔122连通所述进水套管1221,从而使得所述底座12能够吸取鱼缸底部的水。
39.所述底座12的所述容纳槽123的槽壁外侧设有卡接凸起1231,所述外壳的底部内侧设有卡接槽111,具体安装时,所述容纳槽123的槽壁伸入所述外壳11的底部内,所述卡接凸起1231和所述卡接槽111卡扣连接。
40.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沉淀单元20包括:进水管21和安装于所述进水管21的出水口处的叶轮安装板22,所述进水管2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壳体10底部的所述进水孔122,所述进水管21的出水口安装于所述叶轮安装板22的底面,所述叶轮安装板22的外周缘与所述壳体1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沉淀间隙23。
41.具体安装时,所述进水管21的进水口伸入所述进水套管1221内套接,从而使所述底座12吸取鱼缸底部的水流经所述进水管21。
42.所述叶轮安装板22的底面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管21的出水口伸入所述叶轮安装板22的进水口内套接,从而使所述底座12吸入的水流过所述沉淀空间100进入所述过滤空
间200,而且,所述进水管21还可以用于支撑所述叶轮安装板22,用于增加所述叶轮安装板22的结构稳定性。
43.此外,所述叶轮安装板22的外周缘与所述壳体1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沉淀间隙23,所述沉淀间隙23用于通过待沉淀颗粒,所述待沉淀颗粒经过所述沉淀间隙23进入所述沉淀空间100,进而在所述沉淀空间100内沉降进入所述容纳槽123。
44.如图8

图11所示,所述过滤单元30包括:相互配合围成所述过滤空间200的过滤下盖31和过滤上盖32,所述过滤下盖31抵接所述过滤上盖32,进而相互围成所述过滤空间200,所述叶轮安装板22支撑所述过滤下盖31,所述过滤上盖32和所述壳体10的顶部卡扣连接。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空间200内可以容纳有过滤介质,在此处对过滤介质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定,过滤介质有增强过滤水质的能力即可。
46.具体的,所述过滤下盖31设有多个进水缝隙311,所述进水缝隙311连通所述过滤空间200和所述沉淀空间100,使得所述沉淀空间100的水流可以由所述进水缝隙311进入所述过滤空间200内。
47.所述叶轮安装板22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支撑柱221,所述过滤下盖31的下表面在对应所述支撑柱221的位置设有支撑柱孔312,所述支撑柱221伸入所述支撑柱孔312内将所述过滤下盖31固定于所述叶轮安装板22的上部。
48.所述叶轮安装板22和所述过滤下盖31之间设有旋涡叶轮40,所述旋涡叶轮40包括:转轴41以及旋转地设于所述转轴41上的叶轮42,所述旋涡叶轮40竖直的设于所述叶轮安装板22和所述过滤下盖31之间。
49.具体的,所述过滤下盖31设有第一转轴槽313,所述叶轮安装板22的出水口设有叶轮安装架222,所述叶轮安装架222的中部设有第二转轴槽2221,所述涡旋叶轮40的所述转轴41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转轴槽313和所述第二转轴槽222内,并能够在所述第一转轴槽313和所述第二转轴槽222内转动。
50.水流经过所述旋涡叶轮40向上流动,并且驱动所述旋涡叶轮40转动,所述涡旋叶轮40转动将所述待沉淀颗粒由所述叶轮42推向所述壳体10内壁,进而在所述壳体10内壁沉降。
51.由于所述旋涡叶轮40位于所述叶轮安装板22的上部,所述旋涡叶轮40的所述叶轮42推出的所述待沉淀颗粒在所述壳体10内壁沉降,在沉降过程中,所述待沉淀颗粒经过所述沉淀间隙23进入所述沉淀空间100,进而在所述沉淀空间100内沉降进入所述容纳槽123。
52.所述过滤上盖32的底部的内壁设有卡接槽321,所述外壳11顶部的外侧在对应所述卡接槽321的位置设有卡接凸起112,具体安装时,所述外壳11顶部伸入所述过滤上盖32的底部内,所述卡接凸起321卡接所述卡接槽112。
53.为了进一步固定所述过滤下盖31,所述过滤上盖32的内壁还设有抵接平台322,所述过滤下盖31的顶部抵接所述抵接平台322,使得所述过滤下盖31夹设于所述叶轮安装板22和所述抵接平台322之间,相比于所述过滤下盖31只是与所述叶轮安装板22连接的结构,增加的所述抵接平台322使所述过滤下盖31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54.所述过滤上盖32在出水口的位置设有过滤隔板323,所述过滤隔板323不仅起到再次过滤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阻挡所述过滤介质泄露的作用。
55.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鱼缸过滤器在所述过滤单元30的上部还可以从下往上连通设置多级过滤舱40,每一级过滤舱40包括:过滤舱外壳41和过滤舱顶盖42相互配合围成所述过滤空间400,所述过滤舱顶盖42内设有过滤隔板421,所述过滤舱顶盖设有出水口422。
56.组装过程中,位于下层的所述过滤舱顶盖42密封连接位于上层的所述过滤舱外壳的底部41。
57.所述鱼缸过滤器吸入水流的动力可以由气泵提供,还可以有水泵提供。
58.由气泵提供动力时,所述鱼缸过滤器还包括进气管50,所述进气管50由所述鱼缸过滤器的底部的所述进水通道125伸入所述沉淀空间100的所述进水口内,所述进气管50从下往上向所述沉淀空间100内鼓入空气,不断上浮的空气带动水流向上流动,进而所述鱼缸过滤器将鱼缸里的水吸入。
59.由水泵提供动力时,将所述水泵安装于所述过滤单元200的出水口处,所述水泵将所述鱼缸过滤器内的水抽出,进而所述鱼缸过滤器将鱼缸里的水吸入。
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鱼缸过滤器具体的组装过程和工作流程如下:
61.具体的组装过程,所述底座12和所述外壳11底部卡扣连接,所述进水套管1221和所述进水管21的底部套接连接,所述进水管21的顶部安装于所述叶轮安装板22的底面,所述叶轮安装板22通过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过滤下盖31的底面,所述过滤下盖31的顶部抵接所述过滤上盖32,所述过滤上盖32的底部和所述外壳11的顶部卡扣连接,进而组成所述鱼缸过滤器的整体。
62.具体的工作流程,当由气泵提供动力时,所述鱼缸过滤器浸没于鱼缸内,所述进气管50的一端连接气泵,所述进气管50向所述沉淀空间100内鼓入空气,由于水压的作用,鼓入的空气不断向上浮动,浮动的空气带动所述沉淀空间100的水向上涌动,从而使得鱼缸内的水被吸入所述沉淀空间100内,并经由所述沉淀空间100进入所述过滤空间200内,最后经过过滤后流出所述鱼缸过滤器。
63.当由水泵提供动力时,将所述水泵安装于所述过滤单元200的出水口处,所述水泵将所述鱼缸过滤器内过滤后的清水抽出,进而所述鱼缸过滤器将鱼缸里相对浑浊的水吸入,进而达到连续过滤的效果。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