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升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3592发布日期:2021-04-30 09:1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养殖升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升温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也能给养殖者带来丰厚的效益。水温不仅直接影响鱼类生存和生长,而且通过水温对水体环境条件的改变,间接对鱼类产生作用。几乎所有的环境因子都受水温的制约。由于鱼类的代谢强度和体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摄食和生长。各种鱼类都有它适应的温度范围,随着温度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加强,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加快。气温有季节性和昼夜变化,水温同样也有季节性和昼夜变化。夏天气温日渐升高,水温亦随着上升,若不采取相应措施,极易导致水产类动物中暑。秋末冬初,水产类动物的生长速度减慢,进入育肥期,新陈代谢功能下降,呼吸变慢,对水中溶氧需求量减少,因此,在冬季防寒保温成了管理重点。

目前大部分水产养殖厂采用电加热方式对水池进行升温,这种方式不但浪费资源,而且如果局部升温过快容易使鱼种不适应发生死亡,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升温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升温装置,解决了采用电加热方式对水池进行升温,这种方式不但浪费资源,而且如果局部升温过快容易使鱼种不适应发生死亡,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升温装置,包括:工业热水出水管、热循环泵、过滤器、翻板阀、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控制器、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包括第三进水管、第一出水管、温度传感器、水质检测器、蛇形管换热器,所述蛇形管换热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水质检测器均设置于所述养殖池的底部,所述热循环泵、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水质检测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蛇形管换热器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三进水管法兰连接,所述蛇形管换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管法兰连接;所述工业热水出水管与所述热循环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热循环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翻板阀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翻板阀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进水管连接;

其中,在所述工业热水出水管上还连接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位于所述热循环泵进水口的一侧,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蛇形管换热器上连通设置有多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位于所述蛇形管换热器的上端。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导热管为等间距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上设置有遮阳网。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养殖池的深度为2-5m。

相较于现有技术,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水产养殖升温装置时,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养殖池内的水温,并将需要升温的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控制热循环泵的开启或者关闭。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热水可以由工业热水出水管接入,热水依次经过第一进水管、过滤器、第二进水管、翻板阀后由第三进水管进入蛇形管换热器,蛇形管换热器将热量传输至养殖池内,对养殖池进行升温,经过循环的水由第一出水管流出,当关闭热循环泵时,热水由回水管返回。由此可见,该水产养殖升温装置利用工业热水升温,节约了资源,使用养殖池底部的蛇形管换热器对养殖池内的水加热,不会因为局部升温过快导致鱼种死亡,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水产养殖升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热管安装在蛇形管换热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业热水出水管,2-热循环泵,3-过滤器,4-翻板阀,11-第一进水管,12-二进水管,5-养殖池,13-第三进水管,14-第一出水管,6-温度传感器,7-水质检测器,8-蛇形管换热器,9-回水管,91-阀门,111-导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升温装置,可以解决采用电加热方式对水池进行升温,这种方式不但浪费资源,而且如果局部升温过快容易使鱼种不适应发生死亡,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水产养殖升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热管安装在蛇形管换热器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工业热水出水管1、热循环泵2、过滤器3、翻板阀4、第一进水管11、第二进水管12、控制器、养殖池5,养殖池5包括第三进水管13、第一出水管14、温度传感器6、水质检测器7、蛇形管换热器8,蛇形管换热器8、温度传感器6和水质检测器7均设置于养殖池5的底部,热循环泵2、温度传感器6和水质检测器7均与控制器电连接,蛇形管换热器8的进水口与第三进水管13法兰连接,蛇形管换热器8的出水口与第一出水管14法兰连接;工业热水出水管1与热循环泵2的进水口连接,热循环泵2的出水口与第一进水管11的一端连接,第一进水管11的另一端与过滤器3的进水口连接,过滤器3的出水口与第二进水管12的一端连接,第二进水管12的另一端与翻板阀4的进水口连接,翻板阀4的出水口与第三进水管13连接;

其中,在工业热水出水管1上还连接有回水管9,回水管9位于热循环泵2进水口的一侧,回水管9上设置有阀门91。

具体的,工业生产中的热水经常被直接排放,不但资源浪费而且容易造成污染环境,因此,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热水作为对养殖池内升温的热水源。将工业热水出水管1与热循环泵2的进水口连接,热循环泵2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使热循环泵2自动停止或者开启。第一进水管11的一端与热循环泵2的出水口连接,第一进水管11的另一端与过滤器3的进水口连接。过滤器3可以对热水中的泥沙、废弃物等杂质进行过滤,需要说明的是,过滤器3的结构不限于图中的结构。过滤器3的出水口与第二进水管12的一端连接,第二进水管12的另一端与翻板阀4的进水口连接。翻板阀4可以对进入养殖池5内的水起很好的切断和节流作用。翻板阀4的出水口与第三进水管13连接,热水由第三进水管13进入养殖池5内。

具体的,养殖池5还包括第一出水管14、温度传感器6、水质检测器7、蛇形管换热器8。蛇形管换热器8、温度传感器6和水质检测器7均设置于养殖池5的底部,并且温度传感器6和水质检测器7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6可以测定养殖池5内的水温,水质检测器7可以测定养殖池5内的水质,并在控制器的显示器上可以显示出水温及水质情况。控制器的结构结合现有技术,在图中未标示。控制器对热循环泵2进行自动控制,使热水是否由工业热水出水管1流入。蛇形管换热器8在养殖池5内将热量传输至水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的,蛇形管换热器8上连通设置有多个导热管111,导热管111位于蛇形管换热器8的上端。如图2所示,也就是说,导热管111铺盖于蛇形管换热器8的上方,导热管111的进水口与蛇形管换热器8的侧壁连通。导热管111不但可以散热效率,而且增加了养殖池5内热水循环的面积,使水升温的更加均匀。进一步的,多个导热管111为等间距分布。导热管11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蛇形管换热器8的进水口与第三进水管13法兰连接,经过换热的水由第三进水管13流出。为了防止养殖池5上方的直射光对鱼种的影响,进一步的,养殖池5上设置有遮阳网。遮阳网的结构结合现有技术,不一一赘述。为了方便散热,进一步的,养殖池5的形状为长方形,养殖池5的深度为2-5m。其中,在工业热水出水管1上还连接有回水管9,回水管9位于热循环泵进水口的一侧,回水管9上设置有阀门91。当不需要对养殖池5升温时,热水由回水管9回流。

相较于现有技术,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水产养殖升温装置时,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养殖池内的水温,并将需要升温的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控制热循环泵的开启或者关闭。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热水可以由工业热水出水管接入,热水依次经过第一进水管、过滤器、第二进水管、翻板阀后由第三进水管进入蛇形管换热器,蛇形管换热器将热量传输至养殖池内,对养殖池进行升温,经过循环的水由第一出水管流出,当关闭热循环泵时,热水由回水管返回。由此可见,该水产养殖升温装置利用工业热水升温,节约了资源,使用养殖池底部的蛇形管换热器对养殖池内的水加热,不会因为局部升温过快导致鱼种死亡,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含本申请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实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