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灭茬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4249发布日期:2020-12-29 09:3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重型灭茬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茬耙,尤其涉及重型灭茬耙。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灭茬耙采用耙片在前、镇压辊在后的布置,前面的耙片对秸秆进行粉碎并将粉碎后的秸秆与土壤混合,后面的镇压辊用于打碎土块,并压实土壤,以实现保墒的目的。

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灭茬耙一般设置有前后两排耙片,在对玉米茬地、葵花籽茬地等高茬秸秆粉碎免耕还田作业时,容易出现对秸秆粉碎不充分的问题,需要重复进行灭茬作业,作业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高茬秸秆粉碎不充分、需要重复作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型灭茬耙,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重型灭茬耙,包括主耙架组件,中耙架组件、左折叠耙架组件、右折叠耙架组件,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和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以可折叠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主耙架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中耙架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主耙架组件的下方,所述主耙架组件前端活动连接有牵引架组件,所述主耙架组件后端活动连接有后调节尾架组件,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后方连接有行走轮;

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靠近所述主耙架组件一端与所述主耙架组件左侧下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远离所述主耙架组件一端与所述主耙架组件左侧上端通过油缸连接;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靠近所述主耙架组件一端与所述主耙架组件右侧下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远离所述主耙架组件一端与所述主耙架组件右侧上端通过油缸连接;所述主耙架组件前方下端与所述牵引架组件通过销轴连接,所述主耙架组件前方上端与所述牵引架组件通过行程可调节的油缸连接;所述主耙架组件后方下端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通过销轴连接,所述主耙架组件后方上端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通过行程可调节的油缸连接;

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通过折叠油缸与所述主耙架组件连接;

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包括左折叠耙架和设置在所述左折叠耙架上的前、后两排圆盘缺口耙片总成,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包括右折叠耙架和设置在所述右折叠耙架上的前、后两排圆盘缺口耙片总成,所述中耙架组件包括中耙架和设置在所述中耙架上的前、后两排圆盘缺口耙片总成;

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的前端连接有左镇压辊组件,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的前端连接有右镇压辊组件;所述左镇压辊组件随左折叠耙架组件的折叠而折叠,随左折叠耙架组件的打开而打开;所述右镇压辊组件随右折叠耙架组件的折叠而折叠,随右折叠耙架组件的打开而打开。

所述主耙架组件与所述牵引架组件通过行程可调节的油缸连接,根据不同的拖拉机后牵引,通过调节油缸的行程,使牵引架横梁尽量与地面保持水平,以降低牵引阻力,减少燃油消耗。

所述主耙架组件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通过行程可调节的油缸连接,通过调节油缸的行程,以调节行走轮的深度,进而达到调节耙片工作深度的目的;比如:增加油缸的行程,油缸处于打开状态时,行走轮下移,耙片被提起,耙片的工作深度减小;相比于普通的机械调节,本实用新型通过行程可调节的油缸调节耙片的工作深度,更便捷。

将镇压辊设置在折叠耙组件的前端,在作业时,镇压辊先将立着的高秸秆压倒,再经耙片破碎处理,使得对秸秆的破碎作业更充分。

为了对秸秆进行更充分更彻底的粉碎,所述左折叠耙架、所述右折叠耙架和所述中耙架最后面的第三排位置还设有并排的圆盘切片总成。

在前两组缺口耙片对秸秆根茎进行一次切碎混合后,后一组圆盘切片对残留遗漏的秸秆根茎进行二次切碎,极大的提高了作业效果;在圆盘缺口耙片的后面设置圆盘切片,确保增加灭茬效果的同时,也不会增加过多的负载及燃油消耗。

为了适用秸秆地的高低不平,所述左镇压辊组件和所述右镇压辊组件可以考虑选择包含有镇压辊浮动机构的浮动镇压辊组件,所述浮动镇压辊组件的镇压辊靠重力压在土壤上,遇到大石块或其他阻碍物时,可以自行上摆以越过阻碍物;所述浮动镇压辊组件具体可以考虑:所述浮动镇压辊组件包括镇压辊、悬挂架和镇压辊浮动机构,所述悬挂架包括镇压辊横梁,所述镇压辊横梁两侧分别与连接臂连接,所述连接臂与所述镇压辊两侧通过封闭的外球面轴承连接;所述镇压辊浮动机构包括四连杆结构,所述四连杆结构包括固定的机架、两个连架杆、与两个连架杆连接的连杆摆板,所述连杆摆板下端与镇压辊横梁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机架一端与两个连架杆连接,另一端与折叠耙架组件连接。

所述连架杆与连杆摆板和所述连架杆通过销轴连接,所述销轴上设置有防止所述销轴作轴向移动和防止所述销轴转动的限位件;所述连架杆与所述销轴之间设有轴套。

所述前后两排圆盘缺口耙片呈对称布置,其中前、后位置上的耙片朝向相反,左、右位置上的耙片朝向相反,有效消除侧向牵引力,动力发挥的更充分,降低油耗;站在牵引力方向向后看所述耙片总成,位于所述左折叠耙架前排的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外侧且朝向前方,位于所述右折叠耙架上前排的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外侧且朝向前方,位于所述左折叠耙架上后排的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位于所述右折叠耙架上后排的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所述中耙架的前排设有背对背布置且在牵引力方向上相偏移的第一耙片和第二耙片,所述第一耙片和所述第二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外侧且朝向前方,所述第二耙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耙片沿牵引力方向向后偏移;所述中耙架的后排位置面对面设置有第四耙片和第五耙片,所述第四耙片相对于所述第五耙片沿牵引力方向向前偏移,所述第四耙片和所述第五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所述前排耙片和所述后排耙片交错排列,这里所述的前排耙片包括左折叠耙架前排的耙片、右折叠耙架前排的耙片以及中耙架前排的耙片;这里所述的后排耙片包括左折叠耙架后排的耙片、右折叠耙架后排的耙片以及中耙架后排的耙片。

所述中耙架上耙片的布置,除了设置第一耙片、第二耙片、第四耙片和第五耙片外,还可以考虑:在所述中耙架的前排对称设置第三耙片,所述第三耙片位于所述第一耙片和第二耙片的外侧,所述第三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外侧且朝向前方;在所述中耙架的后排位置对称设置第六耙片,所述第六耙片位于所述第四耙片和第五耙片的外侧,所述第六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

为了避免遗漏灭茬,所述第一耙片和所述第二耙片可以考虑位于同一个耙片总成上,或/和所述第一耙片和第二耙片位于同一个耙片固定座上,或/和所述中耙架的第三排位置中间的两个圆盘切片位于一个圆盘切片总成上;所述第一耙片和所述第二耙片位于同一个耙片总成上,可以考虑:由同一个耙片支腿分出两个耙片分支腿,所述两个耙片分支腿分别经耙片固定座与耙片连接。

为了避免遗漏灭茬,所述中耙架的第三排位置中间的两个圆盘切片也可以考虑位于一个圆盘切片总成上,比如:位于所述中耙架的第三排位置中间的两个圆盘切片经同一个抱箍与圆盘切片的横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考虑为折叠油缸设置油缸过载保护系统,所述油缸过载保护系统包括第一主油管、第二主油管、同步分流阀以及蓄能器,所述折叠油缸配备有双向平衡阀,所述第一主油管经同步分流阀、双向平衡阀与所述折叠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二主油管经双向平衡阀与所述折叠油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折叠油缸的无杆腔还与蓄能器连通,所述折叠油缸的有杆腔的油路与所述折叠油缸的无杆腔的油路不互通。

同步分流阀:用来分配主油管输入的液压油,等量分配到每个油缸,以平衡油压。

双向平衡阀:由于在实际生产和制作过程中,具有折叠功能的设备的钢结构重量不能绝对的相等,或者由于液压管路具有一定的长度,在传输液压油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压损,可以通过双向平衡阀来微调,尽量保证油缸动作的一致性;同时还起到一个保压的作用,当液压站不给油的时候,设备不会因自重导致下降。

第一主油管打开,第一主油管内的液压油经同步分流阀、双向平衡阀进入折叠油缸的有杆腔,折叠油缸的活塞杆向无杆腔移动,可以实现左折叠耙架组件和右折叠耙架组件的同步折叠;当活塞杆向无杆腔移动时,无杆腔内的液压油经双向平衡阀、第二主油管回流至油箱,油缸的有杆腔的油路与无杆腔的油路不互通。

第二主油管打开,第二主油管内的液压油经双向平衡阀进入折叠油缸的无杆腔,活塞杆向有杆腔移动,当折叠油缸完全打开时,关闭回油路;当遇到大石块等特殊情况,活塞杆需要临时收缩时,活塞杆向无杆腔移动,无杆腔的液压油临时储存在蓄能器中,活塞杆实现临时收缩,避免了因过载对活塞杆造成挤压造成活塞杆受损的问题;当特殊情况解除时,临时储存在蓄能器中的液压油还能返回至折叠油缸的无杆腔,折叠油缸恢复至完全打开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重型灭茬耙先将高茬秸秆压倒,经前后两排耙片对秸秆进行破碎混合作业,再经圆盘切片对秸秆根茎进行二次切碎,可以实现对秸秆的充分粉碎,不需要灭茬耙再次对作业过的残茬地进行重复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

2)在圆盘缺口耙片的后面设置圆盘切片,确保增加灭茬效果的同时,也不会增加过多的负载及燃油消耗;

3)所述前后两排圆盘缺口耙片呈对称布置,有效消除侧向牵引力,动力发挥的更充分,降低油耗;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重型灭茬耙设有过载保护液压系统,当回油路关闭时,可以有效降低油缸在遇到过载时对活塞杆造成损伤的风险,延长油缸的使用寿命;液压油经同步分流阀、双向平衡阀供给至油缸的有杆腔,可以实现油缸的同步折叠,同时还起到一个保压的作用,当液压站不给油的时候,设备不会因自重导致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重型灭茬耙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重型灭茬耙中左折叠耙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重型灭茬耙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重型灭茬耙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重型灭茬耙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重型灭茬耙的圆盘缺口耙片和圆盘切片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是浮动镇压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浮动镇压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图8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镇压辊,2、连接臂,3、横梁,4、连架杆,5、垫圈,6、抱箍,7、止挡块,8、连杆摆板,9、黄油嘴,10、o型密封圈,11、轴套,12、销轴,13、卡簧;14、挡土板,15、左折叠耙架组件,16、牵引架组件,17、主耙架组件,18、右折叠耙架组件,19、后调节尾架组件,20、行走轮,21、牵引架横梁,22、第二耙片,23、第一耙片,24,第三耙片,25第四耙片,26、第五耙片,27、第六耙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4所示,重型灭茬耙包括主耙架组件17,中耙架组件、左折叠耙架组件15、右折叠耙架组件18,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15和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18以可折叠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主耙架组件17的左、右两侧,所述中耙架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主耙架组件17的下方;所述主耙架组件17前端活动连接有牵引架组件16,所述主耙架组件17后端活动连接有后调节尾架组件19。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折叠耙架组件和右折叠耙架组件是以牵引架组件在前、后调节尾架组件在后进行判断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15靠近所述主耙架组件17一端与所述主耙架组件17左侧下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15远离所述主耙架组件17一端与所述主耙架组件17左侧上端通过折叠油缸连接;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18靠近所述主耙架组件17一端与所述主耙架组件17右侧下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18远离所述主耙架组件17一端与所述主耙架组件17右侧上端通过折叠油缸连接;所述主耙架组件17前方下端与所述牵引架组件16通过销轴连接,所述主耙架组件17前方上端与所述牵引架组件16通过行程可调节的油缸连接;所述主耙架组件17后方下端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19通过销轴连接,所述主耙架组件17后方上端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19通过行程可调节的油缸连接,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19后方连接有行走轮20。

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15包括左折叠耙架和设置在所述左折叠耙架上的前、后两排圆盘缺口耙片总成,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18包括右折叠耙架和设置在所述右折叠耙架上的前、后两排圆盘缺口耙片总成,所述中耙架组件包括中耙架和设置在所述中耙架上的前、后两排圆盘缺口耙片总成,所述左折叠耙架、所述右折叠耙架和所述中耙架最后面的第三排位置还设有圆盘切片总成。

如图1和图5所示,通过调节后调节尾架组件19上的油缸,可以调节并限位行走轮20的深度,以实现调节圆盘缺口耙片的工作深度。

如图5所示,通过调节牵引架组件16上的油缸,使牵引架横梁21尽量与地面保持水平,以减少牵引阻力,减少燃油消耗。

所述圆盘缺口耙片的一面呈凹状,另一面呈对应的凸状,所述圆盘缺口耙片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缺口,以耙片的凹状侧面为面,以耙片的凸状侧面为背;所述圆盘切片的两侧面呈对称分布,其圆周上没有缺口。

如图6所示,站在牵引力方向向后看所述耙片总成,位于所述左折叠耙架的前排耙片总成中的耙片的凹状的侧面倾斜地朝向外侧且朝向前方,位于所述右折叠耙架上的前排耙片总成中的耙片的凹状的侧面倾斜地朝向外侧且朝向前方,位于所述左折叠耙架上的后排耙片总成中的耙片的凹状的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位于所述右折叠耙架上的后排耙片总成中的耙片的凹状的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所述中耙架的前排设有背对背布置且在牵引力方向上相偏移的第一耙片23和第二耙片22,所述第一耙片23和所述第二耙片22的凹状的侧面倾斜地朝向外侧且朝向前方;所述中耙架的后排位置面对面设置有第四耙片25和第五耙片26,所述第四耙片25相对于所述第五耙片26沿牵引力方向向前偏移,所述第四耙片25和所述第五耙片26的凹状的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

如图6所示,所述前排耙片与所述后排耙片交错排列,这里所述的前排耙片包括左折叠耙架前排的耙片、右折叠耙架前排的耙片以及中耙架前排的耙片;这里所述的后排耙片包括左折叠耙架后排的耙片、右折叠耙架后排的耙片以及中耙架后排的耙片。

为了避免遗漏灭茬,所述第一耙片23和所述第二耙片22位于同一个耙片总成上,或所述第一耙片23和第二耙片22位于同一个耙片固定座上。所述耙片总成包括耙片、耙片固定座、耙片支腿、耙片支腿固定件,所述耙片通过耙片固定座与耙片支腿连接,所述耙片支腿通过耙片支腿固定件与耙架上的横梁连接,所述耙片支腿固定件包括抱箍。

为了适用于高茬秸秆的作业环境,在所述左折叠耙架和所述右折叠耙架的前方分别连接有左镇压辊组件和右镇压辊组件,先通过镇压辊将高茬秸秆压倒,再通过耙片灭茬。

为了适应高低不平的田地,所述镇压辊组件还可以考虑浮动镇压辊组件,所述浮动镇压辊组件靠自重压在土壤上,在压覆秸秆的同时,还可以随地面的高低不平实现上下浮动,以越过阻碍物。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中耙架的前排还对称设置有第三耙片24,所述第三耙片24位于所述第一耙片23和第二耙片22的外侧,所述第三耙片24的凹状的侧面倾斜地朝向外侧且朝向前方;所述中耙架的后排位置还对称设置有第六耙片27,所述第六耙片27位于所述第四耙片25和第五耙片26的外侧,所述第六耙片27的凹状的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中耙架的第三排位置中间的两个圆盘切片位于一个圆盘切片总成上,在保证两个圆盘切片互相不影响作业的情况下,以尽量缩小圆盘切片间距。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重型灭茬耙上还设有挡土板,所述挡土板用于将左折叠耙架最左侧的耙片和右折叠耙架最右侧的耙片抛出来的秸秆和土的混合物阻挡在后排的耙片的破碎范围内,也即使左折叠耙架最左侧的耙片和右折叠耙架最右侧的耙片抛出来的秸秆和土的混合物能被后排的耙片进行二次作业。

所述挡土板14可以进一步考虑为可调节挡土板;作业深度不同,前排耙片抛出去的残茬和土的高度不同时,通过可调节挡土板,能够实现把前排两侧的耙片抛出去的残茬和土止挡在后排耙片的破碎范围内的目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给提供了一种浮动镇压辊组件,如图2、图7、图8和图9所示,一种浮动镇压辊组件包括镇压辊1、悬挂架和镇压辊浮动机构,所述悬挂架包括镇压辊横梁3,所述镇压辊横梁3两侧分别与连接臂2连接,所述连接臂2与所述镇压辊1两侧通过封闭的外球面轴承连接;所述镇压辊浮动机构包括四连杆结构,所述四连杆结构包括固定的机架28、两个连架杆4、与两个连架杆连接的连杆摆板8,所述连杆摆板8下端与镇压辊横梁3连接;所述机架28一端与两个连架杆4连接,另一端与折叠耙架组件连接。

所述连杆摆板8下端直接或间接地与镇压辊横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摆板8通过抱箍6与镇压辊横梁连接,所述抱箍6内设置有减震胶棒。

如图2、图8和图9所示,所述连架杆4靠近所述镇压辊1一端通过销轴12与连杆摆板8连接,所述连架杆4靠近机架28一端通过销轴与机架28连接,所述连架杆4与所述销轴12之间设有轴套11,所述轴套11与连杆摆板8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10,所述销轴12的一端设有防止销轴作轴向运动的卡簧13,所述销轴12的另一端设有防止销轴转动的止挡块7,所述止挡块7位于连杆摆板8或机架28的外侧。

为了方便对销轴和轴套进行保养,所述销轴12上还设置有黄油嘴9。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还可设置折叠油缸过载保护系统,所述折叠油缸过载保护系统包括第一主油管、第二主油管、同步分流阀以及蓄能器,每个折叠油缸配备有双向平衡阀,所述第一主油管经同步分流阀、双向平衡阀与折叠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二主油管经双向平衡阀与折叠油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折叠油缸的无杆腔还与蓄能器连通,所述折叠油缸的有杆腔的油路与所述折叠油缸的无杆腔的油路不互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