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诱集产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96375发布日期:2021-06-18 16:0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水虻诱集产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黑水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诱集产卵装置。



背景技术:

黑水虻,学名亮斑扁角水虻,属于双翅目水虻科,在全世界广泛分布。黑水虻由于其繁殖能力强、幼虫腐蚀性等特点,可用于转化餐厨垃圾、动物粪便等有机废物。收获的幼虫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各种动物所需微量元素,可直接用于饲养动物,也是一种优质的饲料原料。幼虫虫沙,有机质含量高,可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价廉的有机肥料。

黑水虻作为一种高利用价值的资源昆虫,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此,人们不断探索黑水虻的人养殖技术,但黑水虻大规模养殖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缺陷,特别是黑水虻的人工繁殖存在较大问题,亟待解决。黑水虻成虫交配、产卵及卵收集是黑水虻养殖的关键,许多人在黑水虻养殖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成虫交配率低,交配数量少,成虫产卵不足,卵收集困难,导致种群扩大困难,生产难以得到保证。目前市面上的一些产卵设备和产卵方法,普遍存在产卵效果差,功能单一,操作复杂,交配、产卵和收集不能同时进行,交配产卵因素不能合理控制,不能连续产卵等问题,由于繁殖技术的局限,往往会影响黑水虻规模化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黑水虻诱集产卵装置,能够可持续诱导产卵,保证生产中卵供应不间断,从而保证产卵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黑水虻诱集产卵装置,包括养殖箱体,所述养殖箱体的侧壁均为透光材料制成,所述养殖箱体内部设有一竖板将养殖箱体分隔为左右设置的诱导区和工作区,所述工作区内还设有一横板将其分隔为上下设置的交配产卵区和蛹羽化区,所述蛹羽化区位于交配产卵区的下方;所述诱导区用于将交配产卵区内交配完成后的成虫引诱至特定区域集中产卵,所述蛹羽化区内存放有开始羽化的蛹,所述蛹羽化区与交配产卵区相连通以便于蛹羽化区内羽化后的成虫能进入交配产卵区内进行交配产卵;所述养殖箱体内还安装有环境控制系统用于对养殖箱体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中,成虫在交配时可同时利用太阳光的刺激,因此养殖箱体的侧壁均为透光材料制成,既保证了产卵交配内的光线充足,又形成了观察窗,养殖人员可通过观察窗,随时观察交配产卵区的交配和产卵情况,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可实时调节。通过将养殖箱体分隔为诱导区和工作区,这样诱导区可把交配后的雌性成虫极大程度地吸引到交配产卵区的特定区域附近,使得雌性成虫所产的卵都集中在该特定区域附近,从而便于对虫卵进行快速收集,显著降低了采收虫卵的成本,提高了对虫卵的收集效率。而且工作区又分为蛹羽化区和交配产卵区,将准备开始羽化的蛹提前放入蛹羽化区,这样蛹羽化区内的蛹羽化后可以直接进入到交配产卵区,不需要人为的添加成虫,使羽化和交配产卵一体化进行,底部可直接添加新蛹,保证成虫不间断。在养殖箱体内设置有环境控制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控制系统,可以同时智能化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多种因素,能够给黑水虻产卵和交配提供一个最适宜的生存环境,大大提高了黑水虻的产卵率。

作为优化,所述诱导区内具有用于引诱成虫到指定区域集中产卵的诱导液,所述竖板位于交配产卵区内一面的侧壁上安装有供待产卵成虫产卵的集卵器,所述竖板在诱导液的液面高度以上部分开有若干透气孔,以便于诱导液的气味能进入到交配产卵区中并引诱待产卵的成虫集中在集卵器上产卵。

这样,黑水虻成虫通常会将虫卵产在干燥且离食物较近的地方,因此通过在竖板上开设的若干透气孔,诱导区内的诱导液气味透过透气孔进入交配产卵区内,引诱交配完成后的雌性成虫,向诱导液气味传来的方向运动,直至成虫运动到靠近透气孔旁的集卵器上,在集卵器上进行产卵,这样雌性成虫所产下的虫卵便集中在集卵器上,利于收集虫卵。诱导液的实际成分可为乳酸和餐厨垃圾发酵液。

作为优化,所述集卵器包括多层倾斜设置的集卵板,每层集卵板远离竖板的一侧高于其另一侧,相邻集卵板间通过连接件构成整体;所述竖板上的透气孔呈上下多排分布,每层集卵板安装在竖板上并与透气孔错开设置;所述集卵板上表面分布有若干卵容置槽以对卵进行收集。

这样,集卵器为上下多排集卵板,从而极大的利用了交配产卵区的内部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给更多的雌性成虫提供产卵的栖息条件,最大的利用空间。上下相邻层集卵板之间的竖板上均分布有透气孔,这样诱导液的气味能够弥漫每层集卵板,更便于待产卵的成虫停留产卵。而且集卵板为倾斜设置,远离竖板的一侧高于其另一侧,这是基于产卵时的虫形态,这样成虫更便于产卵,而且后续在取卵时,倾斜设置的集卵板上的虫卵也方便掉落,取卵方便。

作为优化,所述竖板上在对应集卵板的位置处安装有横向延伸的滑轨,所述集卵板通过滑轨滑动安装在竖板上,所述滑轨与竖板上的透气孔错开设置;所述交配产卵区的后侧壁开设有活动门,所述集卵板在靠近活动门的一侧上设有抽拉把手。

这样,通过集卵板与竖板间滑动连接,当需要取卵时,打开活动门,拉动抽拉把手带动集卵板沿滑轨滑动,滑动取出集卵板,即可用毛刷将卵块扫下并收集,然后再将空置的集卵板放回,因此取卵非常方便,且可重复收集使用。

作为优化,所述诱导区的内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根竖向设置的吸水棉条,每根吸水棉条的下端与诱导液接触并贴靠于诱导区内侧壁,其上端竖直向上延伸设置。

这样,由于透气孔的设置,避免诱导液体从透气孔流出,因此诱导区内诱导液的深度有限,那么诱导液的散发速度有限,因此通过在诱导区内设置多根竖向的吸水棉条,吸水棉条对诱导液具有吸附功能,可以将诱导液引至一定高度,这样诱导液气味的分布范围更广,诱导液的气味能够更快且更浓透过透气孔传入至产卵交配区中。

作为优化,所述交配产卵区内靠近顶部的位置处水平安装有网状板,所述网状板由多层尼龙网铺设而成,所述网状板上方安装有朝向产卵交配区内喷撒营养液的雾化装置,所述网状板底部交替间隔分布有多根竖直向下延伸设置的无纺布和尼龙网,所述尼龙网和网状板底部供交配产卵区内的成虫驻足交配。

这样,尼龙网制成的网状板具有透水性,网状板上方的雾化装置喷出的水雾部分会依附在网状板上,多余的会慢慢渗入至网状板下方的无纺布和尼龙网上,无纺布具有保水功能,可以吸附一些营养液,供成虫吸食补充营养。由于成虫交配一般选择在有缝隙的地方,因此通过尼龙网和网状板,便于成虫停留交配,成虫在交配时会在尼龙网上和网状板上,而且尼龙网的表面以及网状板底部均依附有营养液,可供成虫随时补充营养,保证了成虫的交配率。成虫交配完之后,雄性的成虫会短时间内死亡,而雌性的成虫在诱导液气味的诱导下飞至集卵器上,在集卵器上产卵。

作为优化,所述蛹羽化区内并排设有多个避光储蛹柜,所述避光储蛹柜内用于存放开始羽化的蛹,所述蛹羽化区外侧开设有用于更换避光储蛹柜的工作口;所述横板上靠近竖板一侧开设有条状的成虫出口,所述避光储蛹柜在靠近成虫出口处还盖设有可打开的盖板。

这样,由于蛹羽化需要在避光条件下进行,因此避光储蛹柜可以阻挡光线透过进入储蛹柜内,从而保证蛹羽化。第一批成虫产卵一段时间后,将另一个避光储蛹柜放入蛹,然后将避光储蛹柜通过工作口放入至蛹羽化区中,这样当蛹即将羽化时,打开避光储蛹柜上的盖板,羽化后的蛹变为成虫,在光线的引导作用下,成虫通过成虫出口进入到交配产卵区中。

作为优化,所述横板上还设有用于收集多余营养液的集液槽,所述集液槽顶部铺设有一层滤网以对成虫尸体进行收集。

这样,通过集液槽可对交配产卵区内未吸食完全的营养液进行收集,而集液槽顶部铺设的滤网,可对交配完成后成虫的尸体进行收集。滤网可将成虫尸体和营养液隔离,从而集液槽内的营养液可以回收利用,然后滤网可以取出,方便打扫成虫的尸体,保持了交配产卵区内的适宜环境,营养液可为葡萄糖液。

本方案中,环境控制系统中的湿度控制系统便是上述的喷雾装置,该喷雾装置既可以给成虫提供营养,还可以通过喷雾装置喷洒的营养液的喷洒量来调节养殖箱体内的湿度;而环境控制系统中的温度控制系统则是在养殖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加热丝,通过该加热丝通电发热后产生的热量来调节养殖箱体内的温度;环境控制系统中的光照控制系统则是在交配产卵区顶部还安装的碘钨灯,通过该碘钨灯来调节养殖箱体内的光照度,在光照不足以及夜间时,给交配产卵区提供光照,保证交配产卵区全时段具有成虫的交配条件。在养殖箱体内安装有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对养殖箱体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全时段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通过将养殖箱体分隔为诱导区和工作区,这样诱导区可把交配后的雌性成虫极大程度地吸引到交配产卵区的特定区域附近,使得雌性成虫所产的卵都集中在该特定区域附近,从而便于对虫卵进行快速收集,显著降低了采收虫卵的成本,提高了对虫卵的收集效率。而且工作区又分为蛹羽化区和交配产卵区,将准备开始羽化的蛹提前放入蛹羽化区,这样蛹羽化区内的蛹羽化后可以直接进入到交配产卵区,不需要人为的添加成虫,使羽化和交配产卵一体化进行。在养殖箱体内设置有环境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温和控湿系统,可以同时智能化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多种因素,能够给黑水虻产卵和交配提供一个最适宜的生存环境,大大提高了黑水虻的产卵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养殖箱体1、竖板2、横板3、诱导区4、蛹羽化区5、交配产卵区6、集卵板7、透气孔8、吸水棉条9、网状板10、尼龙网11、无纺布12、雾化装置13、碘钨灯14、避光储蛹柜15、集液槽16。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黑水虻诱集产卵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养殖箱体1,所述养殖箱体1内部设有一竖板2将养殖箱体1分隔为左右设置的诱导区4和工作区,所述工作区内还设有一横板3将其分隔为上下设置的交配产卵区6和蛹羽化区5,所述蛹羽化区5位于交配产卵区6的下方;所述诱导区4用于将交配产卵区6内交配完成后的成虫引诱至特定区域集中产卵,所述蛹羽化区5内存放有开始羽化的蛹,所述蛹羽化区5与交配产卵区6相连通以便于蛹羽化区5内羽化后的成虫能进入交配产卵区6内进行交配产卵;所述养殖箱体内还安装有环境控制系统用于对养殖箱体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中,成虫在交配时可同时利用太阳光的刺激,因此养殖箱体的侧壁均为透光材料制成,既保证了产卵交配内的光线充足,又形成了观察窗,养殖人员可通过观察窗,随时观察交配产卵区6的交配和产卵情况,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可实时调节。通过将养殖箱体1分隔为诱导区4和工作区,这样诱导区4可把交配后的雌性成虫极大程度地吸引到交配产卵区6的特定区域附近,使得雌性成虫所产的卵都集中在该特定区域附近,从而便于对虫卵进行快速收集,显著降低了采收虫卵的成本,提高了对虫卵的收集效率。而且工作区又分为蛹羽化区5和交配产卵区6,将准备开始羽化的蛹提前放入蛹羽化区5,这样蛹羽化区5内的蛹羽化后可以直接进入到交配产卵区6,不需要人为的添加成虫,使羽化和交配产卵一体化进行,底部可直接添加新蛹,保证成虫不间断。在养殖箱体内设置有环境控制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控制系统,可以同时智能化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多种因素,能够给黑水虻产卵和交配提供一个最适宜的生存环境,大大提高了黑水虻的产卵率。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诱导区内具有用于引诱成虫到指定区域集中产卵的诱导液,所述竖板2位于交配产卵区6内一面的侧壁上安装有供待产卵成虫产卵的集卵器,所述竖板2在诱导液的液面高度以上部分开有若干透气孔8,以便于诱导液的气味能进入到交配产卵区6中并引诱待产卵的成虫集中在集卵器上产卵。

这样,黑水虻成虫通常会将虫卵产在干燥且离食物较近的地方,因此通过在竖板2上开设的若干透气孔8,诱导区4内的诱导液气味透过透气孔8进入交配产卵区6内,引诱交配完成后的雌性成虫,向诱导液气味传来的方向运动,直至成虫运动到靠近透气孔8旁的集卵器上,在集卵器上进行产卵,这样雌性成虫所产下的虫卵便集中在集卵器上,利于收集虫卵。诱导液的实际成分可为乳酸和餐厨垃圾发酵液。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集卵器包括多层倾斜设置的集卵板7,每层集卵板7远离竖板2的一侧高于其另一侧,相邻集卵板间通过连接件构成整体;所述竖板2上的透气孔8呈上下多排分布,每层集卵板7安装在竖板2上并与透气孔8错开设置;所述集卵板7上表面分布有若干卵容置槽以对卵进行收集。

这样,集卵器为上下多排集卵板7,从而极大的利用了交配产卵区6的内部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给更多的雌性成虫提供产卵的栖息条件,最大的利用空间。上下相邻层集卵板7之间的竖板2上均分布有透气孔8,这样诱导液的气味能够弥漫每层集卵板7,更便于待产卵的成虫停留产卵。而且集卵板7为倾斜设置,远离竖板2的一侧高于其另一侧,这是基于产卵时的虫形态,这样成虫更便于产卵,而且后续在取卵时,倾斜设置的集卵板7上的虫卵也方便掉落,取卵方便。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竖板2上在对应集卵板7的位置处安装有横向延伸的滑轨,所述集卵板7通过滑轨滑动安装在竖板2上,所述滑轨与竖板2上的透气孔8错开设置;所述交配产卵区6的后侧壁开设有活动门,所述集卵板7在靠近活动门的一侧上设有抽拉把手。

这样,通过集卵板7与竖板2间滑动连接,当需要取卵时,打开活动门,拉动抽拉把手带动集卵板7沿滑轨滑动,滑动取出整个集卵器,即可用毛刷将卵块扫下并收集,然后再将空置的集卵板7放回,因此取卵非常方便,且可重复收集使用。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诱导区4的内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根竖向设置的吸水棉条9,每根吸水棉条9的下端与诱导液接触并贴靠于诱导区4内侧壁,其上端竖直向上延伸设置。

这样,由于透气孔8的设置,避免诱导液体从透气孔8流出,因此诱导区4内诱导液的深度有限,那么诱导液的散发速度有限,因此通过在诱导区4内设置多根竖向的吸水棉条9,吸水棉条9对诱导液具有吸附功能,可以将诱导液引至一定高度,这样诱导液气味的分布范围更广,诱导液的气味能够更快且更浓透过透气孔8传入至产卵交配区中。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交配产卵区6内靠近顶部的位置处水平安装有网状板10,所述网状板10由多层尼龙网11铺设而成,所述网状板10上方安装有朝向产卵交配区内喷撒营养液的雾化装置13,所述网状板10底部交替间隔分布有多根竖直向下延伸设置的无纺布12和尼龙网11,所述尼龙网11和网状板10底部供交配产卵区6内的成虫驻足交配。

这样,尼龙网11制成的网状板10具有透水性,网状板10上方的雾化装置13喷出的水雾部分会依附在网状板10上,多余的会慢慢渗入至网状板10下方的无纺布12和尼龙网11上,无纺布12具有保水功能,可以吸附一些营养液,供成虫吸食补充营养。由于成虫交配一般选择在有缝隙的地方,因此通过尼龙网11和网状板10,便于成虫停留交配,成虫在交配时会在尼龙网11上和网状板10上,而且尼龙网11的表面以及网状板10底部均依附有营养液,可供成虫随时补充营养,保证了成虫的交配率。成虫交配完之后,雄性的成虫会短时间内死亡,而雌性的成虫在诱导液气味的诱导下飞至集卵器上,在集卵器上产卵。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蛹羽化区5内并排设有多个避光储蛹柜15,所述避光储蛹柜15内用于存放开始羽化的蛹,所述蛹羽化区5外侧开设有用于更换避光储蛹柜15的工作口;所述横板3上靠近竖板2一侧开设有条状的成虫出口,所述避光储蛹柜15在靠近成虫出口处还盖设有可打开的盖板。

这样,由于蛹羽化需要在避光条件下进行,因此避光储蛹柜15可以阻挡光线透过进入储蛹柜内,从而保证蛹羽化。第一批成虫产卵一段时间后,将另一个避光储蛹柜15放入蛹,然后将避光储蛹柜15通过工作口放入至蛹羽化区5中,这样当蛹即将羽化时,打开避光储蛹柜15上的盖板,羽化后的蛹变为成虫,在光线的引导作用下,成虫通过成虫出口进入到交配产卵区6中。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横板3上还设有用于收集多余营养液的集液槽16,所述集液槽16顶部铺设有一层滤网以对成虫尸体进行收集。

这样,通过集液槽16可对交配产卵区6内未吸食完全的营养液进行收集,而集液槽16顶部铺设的滤网,可对交配完成后成虫的尸体进行收集。滤网可将成虫尸体和营养液隔离,从而集液槽16内的营养液可以回收利用,然后滤网可以取出,方便打扫成虫的尸体,保持了交配产卵区6内的适宜环境,营养液可为葡萄糖液。

本方案中,环境控制系统中的湿度控制系统便是上述的喷雾装置13,该喷雾装置既可以给成虫提供营养,还可以通过喷雾装置喷洒的营养液的喷洒量来调节养殖箱体1内的湿度;而环境控制系统中的温度控制系统则是在养殖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加热丝,通过该加热丝通电发热后产生的热量来调节养殖箱体内的温度;环境控制系统中的光照控制系统则是在交配产卵区顶部还安装的碘钨灯14,通过该碘钨灯来调节养殖箱体内的光照度,在光照不足以及夜间时,给交配产卵区提供光照,保证交配产卵区全时段具有成虫的交配条件。在养殖箱体内安装有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对养殖箱体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全时段控制。

具体实施过程:首先将开始羽化的蛹放入避光储蛹柜15中蛹羽化,在环境控制系统下,将养殖箱体1内的光照、温度和湿度调节至适宜条件,然后蛹羽化区内蛹羽化后的成虫从成虫出口进入到交配产卵区6中,在适宜的光照、温度以及湿度条件下,雌性成虫和雄性成虫在交配产卵区6中的尼龙网11上和网状板10底部进行交配,喷雾装置13喷洒的葡萄糖液可为成虫补充能量。交配完成后,由于集卵器位于诱导液气味传出的方向,因此卵成熟的雌性成虫在诱导液的诱导下,飞至诱导区4方向的集卵器上,并在集卵器上完成产卵,产卵完成后取出集卵器,刮下虫卵或在集卵器上直接孵化即可。然后每隔固定时段,将装有开始羽化的蛹的新的避光储蛹柜放入蛹羽化区,补充成虫,保证产卵的连续进行,从而当集卵器的第一批成虫产卵完成后,这样集卵器上每隔固定时间都可以继续进行取卵,从而实现连续产卵。定期取出交配产卵区6的集液槽16以及滤网,打扫成虫尸体,保持干净环境。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