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42407发布日期:2021-08-13 15:5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大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大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大棚。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下,大棚的生产环境对动植物生产活动有着极大的影响。伴随着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在现代生产中,光照、温度和湿度被企业认为是必须把控的一个重要生产条件。对作物有着重要影响,大棚的环境也是工人的工作环境,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更加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现代大棚追求的是生产效率,需要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将会使得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生产中。

在现代大棚集中作物生产的情况下,作物量大并且集中,伴随的植物的生长和腐败,都会产生一些有利或者有害气体,往往凭借人的感官对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是迟钝的,对于一些温度的敏感度和有毒气体的敏感度往往也难以做出及时判断,这就会导致一定的生产事故在不经意间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大棚,通过对传统大棚的改进,使得智能大棚管理起来更加方便,也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大棚,包括大棚主体,所述大棚主体包括保温膜围成的温室和用于支撑保温膜的支撑架,大棚主体连接有收卷组件,所述温室内设有浇水组件。

所述收卷组件连接于大棚主体的顶部,收卷组件包括收卷电机、卷轴和保温层,所述收卷电机连接于支撑架,收卷电机的轴端连接有卷轴,所述卷轴转动连接于支撑架,卷轴连接有保温层。

所述浇水组件包括水箱、水泵和管路,所述管路通过水泵连通于水箱,管路连接有多个喷头。

通过设置收卷组件,使得大棚主体外侧的保温层收卷更加方便,通过设置浇水组件,利用对管路的布置,大大提高了浇水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架和一个第二支撑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分别设于大棚主体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撑架设于大棚主体的中部,第二支撑架和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架分别连接有一个轴承座,所述卷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轴承座,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架和轴承座,方便卷轴的连接,保证卷轴能够平稳转动,提供稳定的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收卷电机的壳体通过设有的支座连接于第一支撑架,所述收卷电机与卷轴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动,例如联轴器、齿轮组等等,所述保温层包括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均连接于卷轴,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分别设于大棚主体的两侧,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同向缠绕于卷轴,卷轴在转动时,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同时下放或同时回收。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远离卷轴的一端连接有重块,所述重块为球体,通过设置重块,在保温层下放的时候,利用重块的重力所提供的拉力,使得保温层下放的过程更加顺畅,在保温层下放完成后,能够紧贴保温膜。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限位组件,两个所述限位组件分别设于卷轴的两侧,限位组件包括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支撑架,两个连接板之间连接有限位杆,所述保温层从保温膜与限位杆之间穿过,由于保温层是连接于卷轴,因此,保温层与保温膜的顶部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影响保温效果,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利用限位组件对保温层进行限位,使得保温层能够尽可能的贴近保温膜,减少保温层与保温膜之间的空隙,保温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有保温门,通过设置保温门,方便人员进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有风扇,通过设置风扇,方便对大棚主体内部进行换气,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温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室内的温度,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有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为电热丝,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利用温度传感器对温室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在温度过低时,通过加热单元对温室进行加热,使温室的温度保持在一个恒定范围内,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温室外部连接有光照传感器,通过设置光照传感器,利用光照传感器感应太阳光,并控制收卷电机对保温层的回收和下放,能够及时对温室进行保温,当太阳光较弱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收卷电机转动,将保温层下放,保温层紧贴保温膜,对温室进行保温,当太阳光较强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收卷电机转动,将保温层收卷在卷轴上,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埋在土壤内部,用于检测土壤湿度,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对土壤的湿度进行监测,及时浇水,当湿度传感器感应到土壤中湿度过低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水泵工作,水泵将水箱中的水抽入管路中,并最终通过喷头喷出,对农作物进行浇灌。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中的湿度达到预定值时,控制水泵关闭。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扇、水泵、加热单元和收卷电机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大棚主体内温度过低时,启动加热单元进行加热,由于加热单元在两端,而温度传感器在中部,因此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温度达到预定值时,此时温室中整体温度都达到预定值。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为stc89c52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dht11。

进一步的,所述光照传感器的型号为gy-30。

进一步的,所述湿度传感器的型号为sht20。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收卷组,使得大棚主体外侧的保温层收卷更加方便,通过设置浇水组件,利用对管路的布置,大大提高了浇水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重块,在保温层下放的时候,利用重块的重力所提供的拉力,使得保温层下放的过程更加顺畅,在保温层下放完成后,能够紧贴保温膜。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利用限位组件对保温层进行限位,使得保温层能够尽可能的贴近保温膜,减少保温层与保温膜之间的空隙,保温效果更好。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利用温度传感器对温室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在温度过低时,通过加热单元对温室进行加热,使温室的温度保持在一个恒定范围内,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1中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二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浇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浇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模块示意图。

1-第一支撑架;2-保温膜;3-保温层;31-第一保温层;32-第二保温层;4-重块;5-第二支撑架;6-支座;7-收卷电机;8-连接板;9-限位杆;10-卷轴;11-轴承座;12-风扇;13-保温门;14-加热单元;15-温度传感器;16-水箱;17-管路;18-喷头;19-光照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5所示,一种智能大棚,包括大棚主体,所述大棚主体包括保温膜2围成的温室和用于支撑保温膜2的支撑架,大棚主体连接有收卷组件,所述温室内设有浇水组件。

所述收卷组件连接于大棚主体的顶部,收卷组件包括收卷电机7、卷轴10和保温层3,所述收卷电机7连接于支撑架,收卷电机7的轴端连接有卷轴10,所述卷轴10转动连接于支撑架,卷轴10连接有保温层3。

所述浇水组件包括水箱16、水泵和管路17,所述管路17通过水泵连通于水箱16,管路17连接有多个喷头18。

通过设置收卷组,使得大棚主体外侧的保温层3收卷更加方便,通过设置浇水组件,利用对管路17的布置,大大提高了浇水效率。

实施例2:

如图1-7所示,一种智能大棚,包括大棚主体,所述大棚主体包括保温膜2围成的温室和用于支撑保温膜2的支撑架,大棚主体连接有收卷组件,所述温室内设有浇水组件。

所述收卷组件连接于大棚主体的顶部,收卷组件包括收卷电机7、卷轴10和保温层3,所述收卷电机7的壳体连接于支撑架,收卷电机7的轴端连接有卷轴10,所述卷轴10转动连接于支撑架,卷轴10连接有保温层3。

所述浇水组件包括水箱16、水泵(图中未画出)和管路17,所述管路17通过水泵连通于水箱16,管路17连接有多个喷头18。

通过设置收卷组件,使得大棚主体外侧的保温层3收卷更加方便,通过设置浇水组件,利用对管路17的布置,大大提高了浇水效率。

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架1和一个第二支撑架5,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1分别设于大棚主体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撑架5设于大棚主体的中部,第二支撑架5和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架1分别连接有一个轴承座11,所述卷轴10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轴承座11。

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架5和轴承座11,方便卷轴10的连接,保证卷轴10能够平稳转动,提供稳定的动力。

所述收卷电机7的壳体通过设有的支座6连接于第一支撑架1。

所述收卷电机7与卷轴10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动,例如联轴器、齿轮组等等。

所述保温层3包括第一保温层31和第二保温层32,所述第一保温层31和第二保温层32均连接于卷轴10,第一保温层31和第二保温层32分别设于大棚主体的两侧,第一保温层31和第二保温层32同向缠绕于卷轴10,卷轴10在转动时,第一保温层31和第二保温层32同时下放或同时回收。

所述保温层3远离卷轴10的一端连接有重块4。

所述重块4为球体。

通过设置重块4,在保温层3下放的时候,利用重块4的重力所提供的拉力,使得保温层3下放的过程更加顺畅,在保温层3下放完成后,能够紧贴保温膜2。

还包括两个限位组件,两个所述限位组件分别设于卷轴10的两侧,限位组件包括两个连接板8,两个所述连接板8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支撑架1,两个连接板8之间连接有限位杆9。

所述保温层3从保温膜2与限位杆9之间穿过。

由于保温层3连接于卷轴10,因此,保温层3与保温膜2的顶部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影响保温效果,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利用限位组件对保温层3进行限位,使得保温层3能够尽可能的贴近保温膜2,减少保温层3与保温膜2之间的空隙,保温效果更好。

所述第一支撑架1连接有保温门13。

通过设置保温门13,方便人员进出。

所述第一支撑架1连接有风扇12。

通过设置风扇12,方便对大棚主体内部进行换气,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所述第二支撑架5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5,所述温度传感器15设于温室内,温度传感器15用于检测温室内的温度。

所述第一支撑架1连接有加热单元14,所述加热单元14为电热丝。

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15,利用温度传感器15对温室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在温度过低时,通过加热单元14对温室进行加热,使温室的温度保持在一个恒定范围内,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所述温室外部连接有光照传感器19。

通过设置光照传感器19,利用光照传感器19感应太阳光,并控制收卷电机7对保温层3的回收和下放,能够及时对温室进行保温。

当太阳光较弱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收卷电机7转动,将保温层3下放,保温层3紧贴保温膜2,对温室进行保温,当太阳光较强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收卷电机7转动,将保温层3收卷在卷轴10上,使得阳光能照进温室内,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还包括湿度传感器(图中未画出),所述湿度传感器埋在土壤内部,用于检测土壤湿度。

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对土壤的湿度进行监测,能够保证浇水的及时性。

当湿度传感器感应到土壤中湿度过低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水泵工作,水泵将水箱16中的水抽入管路17中,并最终通过喷头18喷出,对农作物进行浇灌。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中的湿度达到预定值时,控制水泵关闭。

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光照传感器19、温度传感器15、湿度传感器、风扇12、水泵、加热单元14和收卷电机7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还包括蓄电池(图中未画出),所述蓄电池用于对用电器进行供电。

当温度传感器15检测到大棚主体内温度过低时,启动加热单元14进行加热,由于加热单元14在两端,而温度传感器15在中部,因此当温度传感器15感应到温度达到预定值时,此时温室中整体温度都达到预定值。

所述控制单元为stc89c52单片机。

所述温度传感器15的型号为dht11。

所述光照传感器19的型号为gy-30。

所述湿度传感器的型号为sht20。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