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花免耕洁区单粒精量种肥同播机

文档序号:24872519发布日期:2021-04-30 12:4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棉花免耕洁区单粒精量种肥同播机

本发明涉及棉花施肥播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棉花免耕洁区单粒精量种肥同播机。



背景技术: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植棉机械化是稳定发展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我国棉花未来生产的发展方向。目前,棉花播种机仍是制约我国棉花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之一。

长江流域棉田多一年两熟,前茬小麦或油菜收获后,免耕种植棉花。前些年主流的棉花免耕移栽种植模式,因为育苗移栽费工费时,不适于棉花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要求,棉花免耕机械直播模式将逐步推广应用。当前,长江流域大多数棉花播种机可以实现免耕、施肥、精量播种的需求,但对前茬收获后残留秸秆无法处理。然而,残余秸秆会严重影响播种机作业,残余秸秆阻滞容易造成入土部件挂秸壅堵,秸秆阻隔也会造成架种、晾种,播种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均会下降,导致单粒精量播种无法实现一播全苗,半精量播种虽然可以提高播种出苗率,但增加了种子成本和人工间苗成本。如果单独使用机械进行残留秸秆粉碎和旋耕操作,同样会增加成本,而且长期翻耕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土壤耕层,不符合保护性免耕技术的发展方向;人工移除残余秸秆在当前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的形势下也因为费工费时、效益低下而变得不现实。

新疆棉花播种机设备较为先进,播种技术较为成熟,但新疆地区地域辽阔,棉花播种机主要为大型机械,多采用膜上精量播种技术,一般为一膜6行带状模式和一膜3行等模式,棉田单作,冬季空闲,其种植模式与长江流域棉区差别很大。近几年,长江流域棉区逐渐发展的增密直播模式,由于直播时的气温已经能满足出苗要求,为减少薄膜的“白色污染”,棉花直播一般不再覆膜。所以新疆地区的棉花播种机并不适用于长江流域棉区。现有的洁区免耕播种机,主要应用于玉米、小麦和花生等作物,由于不同作物的种子形状、株行距配置、碎秸覆盖要求等均不相同,所以现有的玉米、小麦等免耕洁区播种机也不能适用于棉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棉花播种,并将前茬小麦或油菜秸秆残茬粉碎还田、清理播种行秸秆,同时进行开沟施肥的一种棉花免耕洁区单粒精量种肥同播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棉花免耕洁区单粒精量种肥同播机,包括有前部秸秆粉碎装置和后部施肥播种装置;

所述的秸秆粉碎装置包括有安装在机架前部的秸秆碎秸刀和并列在秸秆碎秸刀后方的倒草装置,在所述的倒草装置上设有排秸口,秸秆碎秸刀捡拾秸秆并粉碎,粉碎后的秸秆通过排秸口排入地面,可以根据棉花播种行距和前茬小麦或油菜残留秸秆量,合理调节排秸口宽度,进而保证播种行和施肥行的洁净;

所述的后部施肥播种装置包括有安装在机架后部上端的肥箱和种箱,所述的肥箱和种箱前后并列设置,在所述的肥箱下部装配有施肥装置,在所述的种箱下部装配有播种装置和镇压轮,镇压轮驱动施肥装置和播种装置,镇压轮还起到施肥、播种后的镇压作用。

所述的施肥播种装置为3行种肥同播机,兼顾考虑到施肥、播种效率和排水效果,因为2行机施肥播种效率较低,4行播种机配置一条纵沟不利于排水和排涝降渍,不太适宜长江流域棉区。

所述的秸秆碎秸刀连接在水平旋转刀轴上,通过水平旋转刀轴带动秸秆碎秸刀转动,通过刀轴上的数根碎秸刀旋转,将前茬收获后残余的小麦或油菜等秸秆全部拾起粉碎,并输送至2个排秸口排出至地表,落在3行棉花播种行的行间,施肥、播种作业区则保持洁净,即没有秸秆覆盖,进而实现棉花免耕洁区种肥同播。

所述秸秆碎秸刀的旋转方向与其前进方向相反。

所述的3行种肥同播机的行距可调。

所述播种装置,可通过调节位置设置不同的棉花播种行距,为便于棉花成熟后机械化采收,一般将棉花播种行距设定为等行距76厘米

所述播种装置采用勺式排种器,既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性能稳定的优点,又能满足棉花单粒精量播种的要求,株距最小可调至6厘米,最大可调至15厘米,共10档,每档可调1cm,播种密度可达5850-14600株/亩。

所述施肥装置的位置与播种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播种行与施肥行间距10-15厘米,播种及施肥深度可调节,一般施肥深度比播种深度深10厘米以上。

在所述的机架上安装有开沟器,开沟器为一侧或两侧配置,为对应于棉花76厘米的行距,一般开沟器开出的两列沟之间宽度为228厘米以上。

所述秸秆粉碎装置通过3点悬挂装置与拖拉机连接,施肥播种装置与所述3点悬挂装置上的连接杆连接,连接杆具有调节长度和避震的功能,所述施肥播种装置为施肥、播种、开沟装配在一个后机架上的一体机。

通过传动箱连接拖拉机给前部的秸秆粉碎装置提供动力,并牵引后部的施肥播种装置,实现开沟、施肥和播种作业。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的提出了一个“棉花免耕洁区单粒精量种肥同播”的概念,即棉花施肥、播种作业在没有秸秆的“洁净”区域内,而且是没有土壤翻耕的免耕播种,同时配置棉花专用精量播种机,实现棉花单粒精量种肥同播。

本发明针对当前长江流域棉区棉花播种中存在的前茬残余秸秆处理费工、秸秆干扰播种效果等问题,提出了高效、适宜且符合当前机采棉发展方向的改进方案;种肥同播机由秸秆粉碎装置和施肥播种装置两大部件组成,其中秸秆粉碎装置主要由机架、动力系统、碎秸刀、倒草装置、排秸口等组成,排秸口大小可根据播种行距及秸秆量调节,秸秆捡拾粉碎后由排秸口排出至地表,落在施肥播种行之间,给施肥播种形成了一片相对“洁净”的作业区;施肥播种装置主要由肥箱、种箱、施肥装置、播种装置、镇压轮、开沟器等部件组成,开沟、施肥、播种同步进行,播种装置由棉花专用精量播种组件组装,可实现棉花单粒精量播种。

本发明可实现棉花免耕洁区单粒精量种肥同播,解决了残留秸秆离田处理费时费力以及残留秸秆不清理直接播种挂草壅堵、架种、晾种等问题;洁区播种利于土壤升温和提高播种质量,进而促进棉花出苗早发;单粒精量播种可提高棉花出苗质量和棉苗质量,还可实现不间苗,节省生产用工;3行播种以及76厘米行距配置符合当前机采棉种植模式要求,有利于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棉花免耕洁区单粒精量种肥同播机,所述免耕洁区种肥同播机包括前部的秸秆粉碎装置10和后部的施肥播种装置两大主要部件。

所述秸秆粉碎装置10,在机架3中的前部设置有旋转轴带动的碎秸刀14和并列在秸秆碎秸刀14后方的倒草装置2,碎秸刀14捡拾秸秆输并粉碎,粉碎后的秸秆通过排秸口12排入地面,可以根据棉花播种行距和前茬小麦或油菜收获后残留的秸秆量,合理调节排秸口12的宽度,进而保证播种行和施肥行的洁净。

所述播种施肥装置,前后上端分别为肥箱7和种箱8,在肥箱7下部配置施肥装置5,在种箱8下部配置播种装置6和镇压轮9,镇压轮9驱动排施肥装置5和播种装置6,镇压轮9还起到施肥、播种后的镇压作用。

所述播种施肥装置,配置为3行种肥同播机,兼顾考虑施肥、播种效率和排水效果,因为2行机施肥播种效率较低,4行机不利于排涝降渍。

所述碎秸刀14,连接在水平旋转刀轴上,通过刀轴上的数根碎秸刀14旋转,将前茬收获后残余的小麦或油菜等秸秆全部拾起粉碎,并输送至2个排秸口12排出至地表,落在3行棉花播种行的行间,施肥、播种作业区则保持洁净,即没有秸秆覆盖,进而实现棉花免耕洁区种肥同播。

所述倒草装置2在碎秸刀14的后方,碎秸刀14的旋转方向与拖拉机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所述播种装置6,可通过调节位置设置不同的棉花播种行距,为便于棉花成熟后机械化采收,一般将棉花播种行距设定为等行距76厘米。

所述施肥装置5的位置与播种装置6对应,播种行与施肥行间距10-15厘米,播种及施肥深度可调节,一般施肥深度比播种深度深10厘米以上。

所述播种装置6为棉花专用精量播种机,采用勺式排种器,既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性能稳定的优点,又能满足棉花单粒精量播种的要求,株距最小可调至6厘米,最大可调至15厘米,共10档,每档可调1cm,播种密度可达5850-14600株/亩。

所述开沟器11可两侧配置,也可单边配置,为对应于棉花76厘米的行距,一般开沟器11开出的两列沟之间宽度为228厘米以上。

所述秸秆粉碎装置10以3点悬挂1与拖拉机连接,施肥播种装置也通过3点悬挂1上的连接杆连接,连接杆配置有长度可调节以及避震的功能,所述施肥播种装置为施肥、播种、开沟装配在一个后机架上的一体机。

通过传动箱13连接拖拉机给前部的秸秆粉碎装置提供动力,并牵引后部的施肥播种装置,实现开沟、施肥和播种作业。

在所述机架3下部还安装有限深轮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