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用秸秆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27574发布日期:2021-08-10 16:2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用秸秆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秸秆粉碎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环保用秸秆粉碎装置。



背景技术: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目前,农民焚烧作物秸秆的现象比较普遍,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政府已多次发出禁烧令,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全社会把秸秆综合利工作重视起来。

现有技术中的秸秆粉碎收集机,基本上都是通过旋转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轴旋转,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粉碎刀片,粉碎刀片能够对秸秆进行粉碎,但是,该装置在粉碎秸秆时防尘效果较差,从而影响工作环境,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环保用秸秆粉碎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用秸秆粉碎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秸秆粉碎收集机在粉碎秸秆时防尘效果较差,从而影响工作环境这个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用秸秆粉碎装置,包括粉碎腔,所述环保用秸秆粉碎装置还包括:

用于对粉碎腔中的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的粉碎单元,所述粉碎单元安装在粉碎腔中,粉碎腔上设置有用于粉碎后的秸秆排出的出料口;

用于对粉碎后的秸秆进行收集的收集单元,所述收集单元连接在出料口处;以及

用于对粉碎秸秆时产生的灰尘进行处理的灰尘处理单元,所述灰尘处理单元包括除尘水槽,用于将灰尘导向进除尘水槽的导向组件,导向组件的一端与出料口连接,导向组件的另一端插入除尘水槽中,所述导向组件中安装有吸尘组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粉碎单元、收集单元、灰尘处理单元、除尘水槽、导向组件以及吸尘组件的设置,吸尘组件通电时将粉碎腔内的空气抽入导向组件内,从而带动粉碎腔内的粉尘进入导向组件内,防止粉碎秸秆时产生的粉尘从进料口和粉碎腔的缝隙中飞溅,产生的粉尘会进入除尘水槽内,并被除尘水槽内的水吸收,同时吸尘组件在抽取粉碎腔内的空气时还能够使得收集单元膨胀,便于粉碎后的秸秆进入收集单元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防尘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环保用秸秆粉碎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环保用秸秆粉碎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环保用秸秆粉碎装置中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环保用秸秆粉碎装置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粉碎腔,11-进料口,12-出料口,13-连接口,2-粉碎电机,3-粉碎轴,31-粉碎刀片,4-收集袋,5-防尘管,51-固定环,52-防尘部,53-滚轮,6-弯管,7-吸尘组件,71-吸尘电机,72-扇叶,73-固定件,74-第一固定部,75-第二固定部,76-通风部,8-除尘水槽,9-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保用秸秆粉碎装置,包括粉碎腔1,所述环保用秸秆粉碎装置还包括:

用于对粉碎腔1中的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的粉碎单元,所述粉碎单元安装在粉碎腔1中,粉碎腔1上设置有用于粉碎后的秸秆排出的出料口12;

用于对粉碎后的秸秆进行收集的收集单元,所述收集单元连接在出料口12处;以及

用于对粉碎秸秆时产生的灰尘进行处理的灰尘处理单元,所述灰尘处理单元包括除尘水槽8,用于将灰尘导向进除尘水槽8的导向组件,导向组件的一端与出料口12连接,导向组件的另一端插入除尘水槽8中,所述导向组件中安装有吸尘组件7。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粉碎腔1上设置有进料口11,所述秸秆从进料口11处进入粉碎腔1内,粉碎后的秸秆从出料口12处排出;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粉碎腔1为两端封闭的筒状,粉碎腔1水平设置,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分别设置在粉碎腔1的上下两侧,所述粉碎腔1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支撑脚;使用时,将秸秆从进料口11倒入粉碎腔1中,粉碎单元对秸秆进行粉碎处理,处理后的秸秆由收集单元进行收集,另外,粉碎秸秆时产生的灰尘经过导向组件进入除尘水槽8中。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

用于将收集单元套住的防尘管5,所述防尘管5的一端与出料口12进行可拆卸连接;以及

用于将防尘管5中的灰尘导入除尘水槽8中的弯管6,所述弯管6的一端插入除尘水槽8中,弯管6的另一端与防尘管5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收集单元为具有透气性的收集袋4,收集袋4套设在出料口12处,所述收集袋12呈两端设置有开口的筒状,在收集秸秆时,所述收集袋4远离出料口12的一端捆扎,进入收集袋4内的秸秆停留在收集袋4内的,当收集袋4内的秸秆碎末较多时,打开收集袋4远离出料口12的一端,从而将秸秆从收集袋4内倒出;所述防尘管5套设在收集袋4的外侧且防尘管5可拆卸的安装在出料口12上,所述除尘水槽8内设置有水,弯管6远离防尘管5的一端位于液面以下,所述防尘管5用于防止灰尘飞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收集单元的结构还可以为收集网罩或者是收集篮筐,收集网罩和收集篮筐均具有网孔,灰尘能够穿过网孔进而被除尘水槽8处理。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防尘管5包括固定环51和防尘部52,所述固定环51为铁磁性金属圈,固定环51可以为铁拳,固定环51和防尘部52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12上设置有连接口13,所述连接口13上安装有用于吸附铁磁性金属圈的电磁铁9,当固定环51套设在出料口12上时,启动电磁铁9,所述电磁铁9将固定环51固定在出料口12上,对电磁铁9断电,固定环51能够从出料口12上拆除,从而使得防尘管5可拆卸的安装到出料口12上;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环51和防尘部52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出料口12上还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防止连接口13和固定环51之间漏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管5的底面上还设置有滚轮53,所述滚轮53的设置便于防尘管5的移动,从而便于将防尘管5从出料口12上拆卸。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51和连接口13之间还可以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口13和固定环51均呈圆环状,固定环51与防尘部52固定连接,连接口13与出料口1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51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若干个所述第一通孔关于防尘管5的中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连接口13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与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应,若干根螺栓同时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螺栓的外侧套设有螺母,拧紧螺母固定环51和连接口13就会被固定连接,松开螺母固定环51就能够从连接口13上拆下,所述防尘管5的表面上还固定连接有移动手柄,移动手柄的设置便于防尘管5的移动,从而便于将防尘管5从出料口12上拆卸。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尘组件7包括:吸尘电机71,所述吸尘电机7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扇叶72;以及固定件73,所述吸尘电机72安装在固定件73上,固定件73与防尘管5的内壁相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73由第一固定部74、第二固定部75和通风部76组成,所述第一固定部74为圆盘状,吸尘电机7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部74上,所述第二固定部75设置在第一固定部74的外圈,且第二固定部75与第一固定部74同心,所述第二固定部75为圆环状,所述通风部76为圆环状,通风部76的内圈固定连接到第一固定部74上,通风部76的外圈固定连接到第二固定部75上,所述第二固定部75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到防尘管5的内壁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吸尘组件7用于将粉碎腔1内的空气吸入防尘管5内并从弯管6处排出。

请参阅图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粉碎单元包括粉碎轴3和用于对粉碎轴进行驱动的粉碎驱动件,所述粉碎轴3转动连接到粉碎腔1的内部,粉碎轴3上连接有用于对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刀片3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粉碎驱动件为粉碎电机2,所述粉碎电机2固定连接到粉碎腔1的外部,所述粉碎轴3转动连接到粉碎腔1的内部,所述粉碎轴3上设置有粉碎刀片31,粉碎电机2的输出轴与粉碎电机2同轴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粉碎单元的结构还可以是,粉碎轴3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粉碎电机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当粉碎电机2通电转动时,粉碎电机2通过皮带带动粉碎轴3转动,粉碎轴3带动粉碎刀片31转动,粉碎刀片31将进入粉碎腔1内的秸秆粉碎。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粉碎秸秆时,将秸秆从进料口11处送入粉碎腔1内,粉碎电机2通过皮带带动粉碎轴3转动,粉碎轴3带动粉碎刀片31转动,粉碎刀片31将进入粉碎腔1内的秸秆粉碎,粉碎后的秸秆经过出料口12进入收集袋4内,所述吸尘组件7通电时将粉碎腔1内的空气抽入防尘管5内,从而带动粉碎腔1内的粉尘进入防尘管5内,防止粉碎秸秆时产生的粉尘从进料口11和粉碎腔1的缝隙中飞溅,进入防尘管5内的粉尘经过弯管6进入除尘水槽8内,并被除尘水槽8内的水吸收,同时吸尘组件7在抽取粉碎腔1内的空气时还能够使得收集袋4膨胀,便于粉碎后的秸秆进入收集袋4内。

以上仅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叙述,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