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垃圾填埋场鼠群研究取样及捕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7303发布日期:2021-07-23 20:5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垃圾填埋场鼠群研究取样及捕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垃圾填埋场四害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大型垃圾填埋场鼠群研究取样及捕杀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垃圾逐日增多,垃圾填埋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对于填埋场区域内的四害防治刻不容缓。由于长期无人居住且由于垃圾填埋后的特殊环境,其内的老鼠有充足的食物与充裕的空间进行大量繁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需要根据区域内的老鼠密度进行定时消杀。

实践证明,老鼠的智商是相当高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等级制度,也有较为明确的分工,最典型的现象是,同一个族群内,有专门负责探路觅食,一般是由低级弱者探路,强者谨慎,探路老鼠会通过尿液传递消息,以至于现有的扑鼠器大部分捕杀的都是族群众小个头的老鼠,对大老鼠的捕杀是具有一定的困难的。除此外,不同的老鼠具有不同的习性,以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为例,褐家鼠和黄胸鼠对环境中新出现的物体有恐惧回避的行为先躲避、观察一番,然后再试探性地接近、接触。这种行为在人很少干扰的环境中表现尤为明显,给鼠害的防治造成很大的困难。小家鼠没有这种新物反应行为,喜欢接近新发现的目标,故容易捕鼠器所捕杀。以上种种,造成现有的捕杀工具很容易被老鼠记住,很容易造成取样不准,或者不同种群的老鼠没有均匀取样,不利于后期对老鼠密度的计算。

现有的扑鼠器,比较血腥,前方老鼠的血液及尸体气味很容易吓跑后来者,所以捕捉效果越来越差。。传统的研究鼠群的方式是先捕捉多只老鼠并标记,然后再放归原处,一段时间后对特定范围内进行地毯式搜索,捕捉,实现对老鼠密度的调研及计算。上述方法也存在明显且致命的缺陷,即老鼠一般是成群结队,传统方式很容易抓捕同一个或某几个族群内的老鼠,其余的鼠群可能抓捕数量不足,即采集的样本并不存在普遍性,造成后期标记的老鼠并不能均匀分布或者融入到整片垃圾填埋区内,进而严重影响对鼠群密度的评估计算。

传统的捕捉器不适合对同一填埋场内的不同族群老鼠的对比研究。对于不同组群的老鼠可能活动范围不一样,若需要对不同族群进行对比研究,则需要对不同的族群老鼠进行控制变量式的随机采集。传统方式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将经过的老鼠全部捕捉或者杀死,如果该段时间内是某一个或者部分族群的老鼠在该区域活动,那么样本中就缺少其余老鼠族群的样本,会造成数据错乱,影响填埋区后期消杀管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采样、捕杀装置,其捕抓的样品都混在一起,不利于对不同老鼠族群生存状态的研究,不能准确反映出各个族群的生存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垃圾填埋场鼠群研究取样及捕杀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老鼠捕杀工具对大型填埋场内老鼠捕杀效果不佳,不利于对区域内鼠群密度的研究监测,不适合对不同族群老鼠的对比研究,对不同族群的取样不均匀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外壳内有诱捕装置,诱捕装置右侧有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右侧有油箱;

所述的诱捕装置包括与壳体固定且开口朝上的弧形板,外壳腔内铰接有矩形筒,外壳左侧下端开有与矩形筒对应的进口,矩形筒位于弧形板上方,矩形筒由左向右逐渐向上倾斜,弧形板右端有固定有与其同轴且有弹性的弧形铁片,矩形筒下侧板上开设有通槽,铁片能经通槽进入到矩形筒内;矩形筒端上侧固定有液压缸,液压缸内的活塞杆贯穿矩形筒且置于矩形筒内,矩形筒左端腔内有活动板,活动板左端与矩形筒上侧板铰接在一起,活动板向上摆动能带动活塞杆向上移动;

所述的外壳上侧板上固定有与矩形筒平行的花键筒,花键筒内有能沿其轴向滑动但不能转动的滑筒,滑筒与花键筒经花键结构连接,花键筒上端固定有液压马达,滑筒内有往复丝杠结构,其中螺母与滑筒固定在一起,液压马达能带动丝杠转动,矩形筒上端固定有滑筒同轴的环形板,往复丝杠的转动控制滑筒与环形板的配合或分离,进而控制矩形筒的固定或转动;

所述的外壳上侧板右端安装有喷头,喷头下方有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在收集装置的上端,固定板呈开口向下的八字状,喷头处于固定板的右半部分的上方;液压缸能将油箱内的液体压压送入液压马达并最终由喷头喷洒在固定板的有半部分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收集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且前端开口的圆柱壳,圆柱壳插装在壳体后侧板上,圆柱壳内有与其同轴的固定轴,固定轴外圆面上有螺旋状凹槽,固定轴与圆柱壳组成的环形空间内有与固定轴同心的空心的柱体,柱体内侧面上固定有凸起块,凸起块置于螺旋凹槽内;柱体的外圆面上开设有多个凹坑,多个凹坑沿螺旋状分布;矩形筒绕着铰接点逆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柱体转动,且同时柱体在螺旋凹槽与凸起块的共同作用下沿着圆柱壳内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矩形筒的铰接点上套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矩形筒铰接点处经单向离合器连接,外壳前侧板上转动固定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外壳前侧有与第二齿轮同轴固定的长齿轮,柱体的外圆面上有齿牙结构,长齿轮与柱体外圆面上的齿牙结构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铁片具有弹性,矩形筒上端有与通槽对应的导向块,导向块下端面呈开口向下的u状,当矩形筒沿顺时针转动时,铁片在导向块下端面的作用下弯曲,且向右侧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的油箱处于外壳内部右侧,喷头喷淋到固定板的油液向右流动并流回油箱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油箱内有水平状的平板,平板的中部与油箱侧板铰接,平板中部下端固定有配重块使得平板能快速快速水平。

进一步的,所述的矩形筒左端下侧固定有重物块。

本发明结构巧妙,在捕杀过程中有效的避免血腥,保证捕捉效果,实现了间隔性的抽取样本,能够将对不同族群的老鼠进行均匀取样,有利于捕杀后方较为谨慎的大老鼠,利于对区域内的鼠群种类、密度的研究监测,方便后期对比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大大延长了使用周期,减少人为干涉,利于鼠害的防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柱体的外观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花键筒、滑筒、丝杠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本发明包括外壳1,外壳1内有诱捕装置,诱捕装置右侧有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右侧有油箱2;

所述的诱捕装置包括与壳体固定且开口朝上的弧形板3,外壳1腔内铰接有矩形筒4,外壳1左侧下端开有与矩形筒4对应的进口,矩形筒4位于弧形板3上方,矩形筒4由左向右逐渐向上倾斜,弧形板3右端有固定有与其同轴且有弹性的弧形铁片5,矩形筒4下侧板上开设有通槽,铁片5能经通槽进入到矩形筒4内;矩形筒4端上侧固定有液压缸6,液压缸6内的活塞杆贯穿矩形筒4且置于矩形筒4内,矩形筒4左端腔内有活动板,活动板左端与矩形筒4上侧板铰接在一起,活动板向上摆动能带动活塞杆向上移动;

所述的外壳1上侧板上固定有与矩形筒4平行的花键筒7,花键筒7内有能沿其轴向滑动但不能转动的滑筒8,滑筒8与花键筒7经花键结构连接,花键筒7上端固定有液压马达9,滑筒8内有往复丝杠10结构,其中螺母与滑筒8固定在一起,液压马达9能带动丝杠10转动,矩形筒4上端固定有滑筒8同轴的环形板11,往复丝杠10的转动控制滑筒8与环形板11的配合或分离,进而控制矩形筒4的固定或转动;

所述的外壳1上侧板右端安装有喷头12,喷头12下方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固定在收集装置的上端,固定板13呈开口向下的八字状,喷头12处于固定板13的右半部分的上方;液压缸6能将油箱2内的液体压压送入液压马达9并最终由喷头12喷洒在固定板13的有半部分上。

为了将抽取的老鼠样本单独关押,所述的收集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且前端开口的圆柱壳14,圆柱壳14插装在壳体后侧板上,圆柱壳14内有与其同轴的固定轴15,固定轴15外圆面上有螺旋状凹槽,固定轴15与圆柱壳14组成的环形空间内有与固定轴15同心的空心的柱体16,柱体16内侧面上固定有凸起块17,凸起块17置于螺旋凹槽内;柱体16的外圆面上开设有多个凹坑18,多个凹坑18沿螺旋状分布;矩形筒4绕着铰接点逆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柱体16转动,且同时柱体16在螺旋凹槽与凸起块17的共同作用下沿着圆柱壳14内移动。

为了实现矩形筒4绕着铰接点逆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柱体16转动,所述的矩形筒4的铰接点上套装有第一齿轮19,第一齿轮19与矩形筒4铰接点处经单向离合器连接,外壳1前侧板上转动固定有与第一齿轮19啮合的第二齿轮20,外壳1前侧有与第二齿轮20同轴固定的长齿轮21,柱体16的外圆面上有齿牙结构,长齿轮21与柱体16外圆面上的齿牙结构啮合。

为了实现老鼠快速进入到凹坑18内,所述的铁片5具有弹性,矩形筒4上端有与通槽对应的导向块22,导向块22下端面呈开口向下的u状,当矩形筒4沿顺时针转动时,铁片5在导向块22下端面的作用下弯曲,且向右侧延伸。

为了将除了样本以外的个体消杀,所述的油箱2处于外壳1内部右侧,喷头12喷淋到固定板13的油液向右流动并流回油箱2内。

为了防止油箱2内的老鼠向上弹跳,所述的油箱2内有水平状的平板23,平板23的中部与油箱2侧板铰接,平板23中部下端固定有配重块使得平板23能快速快速水平。

为了能使矩形筒4恢复至初始状态,所述的矩形筒4左端下侧固定有重物块24。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中矩形筒4的转动与否是受滑筒8与环形板11之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如果有老鼠进入,当滑筒8插装在环形板11内时,矩形筒4是不可转动的,当滑筒8与环形板11分离时,老鼠行至矩形筒4右端,老鼠的重量会使得矩形筒4顺时针转动;用管道将油箱2、液压缸6、液压马达9、喷头12依次连通;油箱2上端可以设置开口,方便更换油液,也方便处理油箱2内的老鼠尸体;圆柱壳14与外壳1之间有阻尼,或者利用花键结构连接,防止圆柱壳14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动或者转动,除此外,也可以将外壳1与圆柱壳14之间的配合设为过盈配合,方法很多,在此不再赘述。液压缸6内有压簧,使得活塞杆能够向下自动恢复原状,液压缸6的进出口均安装有单向阀。

使用时,将油箱2内填充适当的油液,将本装置放置在老鼠经常出没的位置上,老鼠循着气味由矩形筒4的左端进入,进入过程中会挤压活动板使得活动板向上转动,活动板向上转动时带动活塞杆向上移动,活塞杆向上移动并将液压缸6内的油液向液压马达9方向压动,并由喷头12喷洒在固定板13的右半部分上;假设初始时滑筒8置于环形板11内,矩形筒4不能转动,此时的老鼠沿着矩形筒4向右移动并顺利攀爬到固定板13上,由于固定板13有半部分上有油,一旦老鼠向右再次移动,在油液作用下老鼠打滑并掉落至油箱2内;上述过程中油液在经过液压马达9时会带动液压马达9转动,液压马达9带动往复丝杠10结构中的丝杠10转动,滑筒8在螺母的作用下逐渐向花键筒7内侧收缩;经过一定量的老鼠后,滑筒8与环形板11彻底脱离,此时若有老鼠再次经过时,当该老鼠到达矩形筒4的右端,在老鼠重力作用下,矩形筒4顺时针转动,此时矩形筒4与第一齿轮19之间的单向离合器空载,转动中,铁片5将老鼠的后路封堵,老鼠受到惊吓向前进入到柱体16上的凹坑18内,老鼠脱离矩形筒4后,矩形筒4在左侧的重物块24作用下逆时针旋转并恢复原状,矩形筒4经单向离合器带动第一齿轮19转动,第一齿轮19经第二齿轮20、长齿轮21带动柱体16转动,柱体16转动在螺旋凹槽、凸起块17的作用下向圆柱壳14内收缩,使得刚刚放置老鼠的凹坑18被圆柱壳14封堵,且使得下一个凹坑18替换该凹坑18的位置,等待下一次捕捉。

上述过程中,矩形筒4在逆时针转动的瞬间,为了防止老鼠从凹坑18中逃逸,可以在矩形筒4右端下侧设置与其对应的挡板,挡板与柱体16不干涉、不卡死。

本发明中突出优点及显著进步:

1.本发明主要针对老鼠容易集中的垃圾填埋区域设计,在捕杀过程中,间歇性的对众多老鼠进行抽取,有效的防止样本集中出现在某一个或者几个族群内,能保证不同族群之间的样本平衡、均匀,保证抽取的样本能够代表整个区域内的老鼠分布。

2.相对于传统的简单捕鼠装置,本发明实行间歇性的捕捉,能够有效迷惑等级较高、体格较大的老鼠,有利于后期对整个区域内所有鼠群生存状态的监测,能够反应整体真实的情况。

3.相对于传统的捕鼠方式,本发明有效的避免了血腥场面,尽量不使前方的老鼠向后来的老鼠提供信息,减小捕杀难度。

4.本发明中将油箱2内的油液形成循环,采用取样与捕杀相结合的思路,延长取样周期,减少人为干涉,也增大了油液的利用率。

5.本发明将抽取的老鼠样本单独关押,有利于后期对不同族群、不同类别的老鼠进行单独分析,利于深入了解整个区域内的老鼠携带的病菌病毒。

6.如果不考虑捕杀,可以将本装置中的油箱2单独设置,如此,所有的老鼠依次通过矩形筒4时,只有其中一部分被扑捉,而且对后来的老鼠更具有迷惑性,抽取的样本更具于代表性。

本发明结构巧妙,在捕杀过程中有效的避免血腥,保证捕捉效果,实现了间隔性的抽取样本,能够将对不同族群的老鼠进行均匀取样,有利于捕杀后方较为谨慎的大老鼠,利于对区域内的鼠群种类、密度的研究监测,方便后期对比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大大延长了使用周期,减少人为干涉,利于鼠害的防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