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园林绿化资源储备的蓄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93452发布日期:2022-01-08 00:4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园林绿化资源储备的蓄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于园林绿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园林绿化资源储备的蓄水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我国许多绿色地块变成了高楼大厦、硬质路面,一方面,城市下垫面的汇流特征发生改变,面对汛期时的暴雨袭击,地面径流迅速汇集造成地面积水和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地下水超采(一定区域内地下水开采量超过该地区地下水容许开采量的现象)导致城市周围地下水位下降,雨水不能下渗补充地下水,地下水补充受到影响,造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将地表水回补到地下是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措施,补充地下水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科学保护、循环利用的重要手段,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因此,海绵城市概念随之诞生。
3.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水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基于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洪水在城市区域的收集、渗透和净化,实现城市雨洪水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有基于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对雨水的管理方式多采用地下蓄水,但因其蓄水结构位于地面以下,树枝、落叶等会随着雨水进入蓄水结构,这样会使得蓄水结构的实际储水体积变小,且容易造成堵塞;储备在植入地下的蓄水结构的水资源一直会处于无流动的“死水状态”,导致储备的水资源极易发生变质,不宜于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园林绿化资源储备的蓄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树枝、落叶容易进入地下蓄水池和地下蓄池内的水处于无流动“死水状态”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园林绿化资源储备的蓄水结构,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设于地表下层,所述蓄水池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水车,所述蓄水池的上侧连通有溢水池,所述水车设于所述溢水池出水口的下端,所述溢水池的侧壁由砾石建成,所述溢水池的下侧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连接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连接有密封件,所述溢水池的上侧连接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的下侧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出水管的正下方,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出水管配合设置,所述集水池的上侧依次连接有过滤层和种植土壤,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连通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自由端设于所述种植土壤的上侧。
7.基础技术方案的原理:种植土壤用于种植园林里的绿化花草树木的种植,密封件在按压板和弹簧的作用下将集水池的出水管进行堵塞,雨水来临时,雨水浸透种植土壤后
经过滤层过滤后进入集水池内;当集水池内的水聚集一定量之后,大量雨水对密封件的作用力增大,使得弹簧压缩带动密封件向下运动打开出水管,雨水从出水管流经溢水池进入蓄水池内,从溢水池出水口流进蓄水池内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撞击”水车,使得水车发生旋转,旋转的水车对蓄水池内的水进行搅动;当需要用水时,利用水泵从带水管将蓄水池内的水抽出用于园林绿化植物的浇灌;其中,当蓄水池内的水盛装满时,由砾石建成的溢水池侧壁用于溢出多余的积水。
8.基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下雨量不多时,雨水经种植土壤和过滤层后蓄积在集水池内进行保水,保证果园绿色植物生长对水的需求,有益于绿色植物的生长;当下雨量过多时,绿色植物的根茎长时间浸泡在雨水内会导致根茎腐烂,即植物会受涝,此时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打开集水池的出水口将多余的水流出蓄积在蓄水池内,既避免了植物受涝,还将雨水进行收集,便于后续的资源化利用;蓄水池内设置有水车,水车转动时对水进行搅动,避免了蓄水池内的水变成“死水”,有益于对蓄水池内的水进行资源化重复利用;整个蓄水构建完成时候均自动完成,无需人工控制、同时也无需电力驱动,结构设置合理,经济效益好,易于推广运用。
9.优选地,所述蓄水池的内侧还连接有回水池,所述回水池设于所述水车的出水端,所述回水池连接有回水管和虹吸气囊,所述回水管进水口的水平高度高于出水口的水平高度,所述虹吸气囊设于所述回水管进水口的内侧,所述回水管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设于所述溢水池和所述集水池之间。
10.通过上述设置,在水位低于回水管或者虹吸气囊处于静止状态时,虹吸气囊将回水管的进水口密封堵塞,当水车转动时,将蓄水池内的水转运至回水池内,回水池内的水不断增多,水位不断升高,设于回水管进水口内侧的虹吸气囊受到水的压力增大,在水压的作用下虹吸气囊的体积减小,结合回水管的出水口高度低于进水口的高度,当回水管的进水口突然打开时,回水池内的水在回水管的作用下发生虹吸效应,回水池内的水从流进回水管的进水口,并从出水口流出至蓄水池内,水在回水管内流动的过程中,部分水从漏水孔漏出流至溢水池和集水池之间的土壤内,溢水池和集水池之间的土壤由于集水池对水的蓄积导致长时间处于干燥的状态,回水管内的水从漏水孔漏出对该部分土壤进行湿润,以此满足土壤内的生物对水的需求,有益于保证该区域土壤内生物的多样性。
11.优选地,所述过滤层从上向下依次为砾石层、砂层和土工布层。
12.通过上述设置,从种植土壤浸透的雨水经砾石层、砂层和土工布层三层过滤后进入集水池内,保证了对水的过滤效果,同时也避免枯枝落叶进入集水池内腐烂后对水的污染。
13.优选地,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开设有刻度标识,所述连通管内设有水位浮件,所述刻度标识和所述水位浮件的上端均设于所述种植土壤的上侧。
14.通过上述设置,连通管内的水位与蓄水池内的水位高度一致,通过在连通管内设置水位浮件,借助刻度标识,能够对地表下侧的蓄水池的水位高度进行判断,便于人们对蓄水池内的水进行规划利用。
15.优选地,所述导水管的自由端连接有连接法兰。
16.通过上述设置,便于连接外接设备将蓄水池内的水抽出利用。
17.优选地,所述密封件为橡胶塞,所述密封件呈上小下大的锥形。
18.通过上述设置,橡胶塞经久耐用,其形状设置为上小下大的锥形有益于提高对集水池出水管的密封堵塞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园林绿化资源储备的蓄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21.附图中的对应标记的名称为:
22.蓄水池1、水车2、溢水池3、弹簧4、按压板5、密封件6、集水池7、土工布层8、砂层9、砾石层10、种植土壤11、导水管12、连接法兰13、连通管14、水位浮件15、回水池16、回水管17、虹吸气囊18、漏水孔19。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园林绿化资源储备的蓄水结构,包括蓄水池1,蓄水池1设于地表下层,蓄水池1的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水车2,蓄水池1的内侧固定修建有回水池16,回水池16设于水车2的出水端,回水池16连通有回水管17,回水管17进水口的水平高度高于出水口的水平高度,回水池16的底部还通过拉绳捆接有虹吸气囊18,虹吸气囊18设于回水管17进水口的内侧,回水管17的出水口设于蓄水池1的内侧,回水管17的上侧开设有多个漏水孔19,蓄水池1的上侧连通修建有溢水池3,水车2设于溢水池3出水口的下端,溢水池3的侧壁由砾石建成,溢水池3的下侧固定粘接有弹簧4,弹簧4的上端固定粘接有按压板5,按压板5的上侧固定粘接有密封件6,密封件6为橡胶塞,密封件6呈上小下大的锥形,溢水池3的上侧固定修建有集水池7,多个漏水孔19设于溢水池3和集水池7之间,集水池7的下侧连通有出水管,密封件6设于出水管的正下方,密封件6用于密封堵塞出水管,集水池7的上侧依次铺设有砾石层10、砂层9、土工布层8和种植土壤11,蓄水池1底部的右侧连通有导水管12,导水管12的上端固定粘接有连接法兰13,连接法兰13设于种植土壤11的上侧,蓄水池1底部的左侧连通有连通管14,连通管14的外壁开设有刻度标识,连通管14内设有水位浮件15,刻度标识和水位浮件15的上端均设于种植土壤11的上侧。
25.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6.种植土壤11用于园林里的绿化花草树木等植物的种植,密封件6在按压板5和弹簧4的作用下将集水池7的出水管进行堵塞,在水位低于回水管17或者虹吸气囊18处于静止状态时,虹吸气囊18将回水管17的进水口密封堵塞;雨水来临时,雨水浸透种植土壤11后经砾石层10、砂层9和土工布层8三层过滤后进入集水池7内,同时砾石层10、砂层9和土工布层8三层将枯枝落叶隔绝在集水池7的外侧;雨水来临时,集水池7内的水聚集一定量之后,大量雨水对密封件6的作用力增大,使得弹簧4压缩带动密封件6向下运动打开出水管,雨水从出水管流经溢水池3进入蓄水池1内,从溢水池3出水口流进蓄水池1内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撞击”水车2,使得水车2发生旋转,旋转的水车2对蓄水池1内的水进行搅动,旋转的水车2并将蓄水池1内的水转运至回水池16内,回水池16内的水不断增多,水位不断升高,设于回水管17进水口内侧的虹吸气囊18受到水的压力增大,在水压的作用下虹吸气囊18的体积减小,回水管17的进水口突然打开导致回水池16内的水在回水管17内发生虹吸效应,回水池
16内的水从流进回水管17的进水口,并从出水口流出至蓄水池1内,水在回水管17内流动的过程中,部分水从漏水孔19漏出流至溢水池3和集水池7之间的土壤进行湿润;当需要用水时,利用水泵与连接法兰13连接,蓄水池1内的水经导水管12抽出用于园林绿化植物的浇灌;其中,当蓄水池1内的水盛装满时,由砾石建成的溢水池3侧壁用于溢出多余的积水,借助连通管14内的水位浮件15和刻度标识判断位于地表以下蓄水池1的水位高度。
2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