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肥施肥机分流头倾斜角度调节装置

文档序号:29463767发布日期:2022-04-02 02:34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液体肥施肥机分流头倾斜角度调节装置

1.本技术涉及施肥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液体肥施肥机分流头倾斜角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液体肥料,又称流体肥料,俗称液肥,是以一种或一种以上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的液体产品,一般均以n、p、k三大营养元素或者其中一种之一为主题,还常常包括许多微量营养元素。液体肥料由于具有生产费用低、养份含量高、易于复合、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便于配方和机械化施肥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3.工作人员通常使用液体施肥机对液体肥进行施肥,现有的液体施肥机通常包括施肥车、固定于施肥车上的肥料罐、与肥料罐侧壁固定并连通的出料管以及与出料管连通的分流头,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液体施肥机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会在地块中开设施肥沟,为使得分流头流出的肥料能够顺利进入施肥沟内,工作人员需多次调整施肥车的位置,操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液体肥施肥机分流头倾斜角度调节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液体肥施肥机分流头倾斜角度调节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液体肥施肥机分流头倾斜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与施肥车配合使用的支撑座以及设置于支撑座顶部的肥料罐,所述肥料罐侧壁固定并连通有出料管,所述支撑座侧壁上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有横杆,所述固定杆上表面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输液组件;
7.所述输液组件包括与出料管远离肥料罐的一端连通的主分流筒、与主分流筒侧壁固定并连通的支分流管、设置于安装架上并与支分流管通过软管连通的进液管、与进液管固定并连通的主输液筒、与主输液筒底部固定并连通的支输液管、转动安装于横杆上的连接杆、与连接杆远离横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的活动杆以及固定于活动杆上并与支输液管通过软管连通的分流头,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分流头位置的调节组件。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作物进行施加液肥前,工作人员只需使用调节组件即可对分流头的位置进行调节,以此使得分流头的位置与地块中的施肥沟对应,免去了工作人员需多次调节施肥车位置的繁琐,操作简单便捷。在对作物进行施加液肥时,肥料罐内的液体肥依次由出料管、主分流筒、支分流管、进液管、主输液筒、支输液管流入分流头,并由分流头流出,从而对作物施加液体肥。
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横杆上表面固定的固定块、转动安装于固定块上的气缸以及与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转动连接的弯折杆,所述弯折杆的转折处与横杆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弯折杆远离气缸的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动杆转动连接。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调节组件对分流头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工作人员只需调
节气缸,使得气缸的活塞杆推动弯折杆的一端,由于转动安装于横杆上的连接杆与活动杆转动连接,弯折杆远离气缸的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动杆转动连接,以此使得活动杆朝与施肥车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来回摆动,从而使得活动杆上的分流头的位置得以调节,直至分流头对准地块中的施肥沟时,停止对气缸的调节即可,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完成作物的液体施肥工作。
11.进一步的,所述横杆设有两个并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杆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两个横杆上,两个所述固定杆上的横杆错位设置,所述主输液筒、连接杆和活动杆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活动杆亦错位设置。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输液筒设有两个,增加了支输液管和分流头的个数,以此提高了作物的液体施肥效率,两个活动杆错位设置,当工作人员调节气缸的活塞杆伸长后,在弯折杆的连接作用下,两个活动杆均收起,此时,分流头离地距离大于施肥时的离地距离,从而降低了分流头在施肥车行走过程中触碰地面的概率,降低了分流头磕碰至损的概率。
13.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固定杆同侧的连接杆与弯折杆下半段相互平行。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连接杆和弯折杆在分流头位置调节过程中的协调性。
15.进一步的,所述支输液管和分流头均设有多个,所述分流头的个数与支输液管的个数相等,且所述分流头与支输液管之间均通过软管一一对应连接。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支输液管和分流头的个数,根据地块中相邻施肥沟之间的距离,工作人员可以设置相应数量的分流头,相邻分流头之间的距离与相邻施肥沟之间的距离相匹配,未设置分流头处的支输液管采用橡胶塞堵塞,以此便于提高施肥效率,节约了工作人员的工时成本。
1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主输液筒倾斜角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组件和操作组件,所述转动连接组件包括与固定杆上表面固定的安装板以及转动安装于安装板上并与主输液筒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两个并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开设有圆弧面,两个所述连接板上共同安装有u形板体,所述u形板体中部贯穿设置有与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端中部转动连接的中心轴,所述u形板体上贯穿设置有两个关于中心轴对称设置并与u形板体间隙配合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板的圆弧面上开设有供连接柱活动的活动槽;所述操作组件用于驱使u形板体上下移动,以驱使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端抬起或下落。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一段时间后,施肥罐内的液体肥含量逐渐减少,液体流动的速度和压力均减小,流动至远离安装架一侧的支输液管中的液体肥逐渐减少,为使得流动至各支输液管中的液体肥更加均匀,此时,工作人员需通过操作组件驱使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端抬起,以此使得靠近安装架一侧的支输液管高于远离安装架一侧的支输液管高度,增大了液体肥在主输液筒中流动的速度和压力,从而便于施肥罐内的少量肥料液均匀流向各分流头,有利于工作人员对各施肥沟内均匀施肥。
19.进一步的,所述操作组件包括与安装架一侧固定的矩形框体、贯穿设置于矩形框体上并螺纹连接的螺纹杆以及与螺纹杆上端固定的手轮,所述螺纹杆侧壁靠近螺纹杆下端的位置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u形板体中部侧壁开设有与环形凹槽活动连接的开口槽。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使用操作组件驱使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端抬起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手轮,使得螺纹杆螺旋上升,由于u形板体中部的开口槽与螺纹杆上的环
形凹槽活动连接,u形板体中部的中心轴与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转动连接,u形板体上的连接柱能够在圆弧面上的活动槽中活动,以此使得u形板体带动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向上抬起,在此过程中,连接板绕连接板与安装板之间的转动轴转动,从而使得两个主输液筒相互靠近的一端均抬起,以便施肥罐内的少量肥料液均匀流向各分流头。
21.进一步的,所述弯折杆下端与活动杆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组件包括贯穿设置于活动杆上并与活动杆和弯折杆均间隙配合的圆杆体、与圆杆体远离肥料罐的一端固定的圆板体、与圆杆体靠近肥料罐的一端固定的螺杆以及套设于螺杆上并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帽。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此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拧紧螺帽将活动杆和弯折杆进行固定,为使得弯折杆保持与活动杆转动连接,工作人员只需调节螺帽的松紧度即可。
23.进一步的,所述螺杆上套设有橡胶垫圈,所述橡胶垫圈设置于螺帽与弯折杆之间。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橡胶垫圈,降低了螺帽在拧紧后,螺帽与弯折杆表面发生摩擦损伤的概率。
25.进一步的,所述圆板体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切削面。
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此便于工作人员采用夹具夹紧切削面,从而对圆板体进行夹持,降低了工作人员在拧动螺帽的过程中,圆杆体和圆板体发生自由转动的概率,有利于工作人员采用可拆卸连接组件将活动杆和弯折杆连接。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28.(1)本技术中,在对作物进行施加液肥前,工作人员只需使用调节组件即可对分流头的位置进行调节,以此使得分流头的位置与地块中的施肥沟对应,免去了工作人员需多次调节施肥车位置的繁琐,操作简单便捷。在对作物进行施加液肥时,肥料罐内的液体肥依次由出料管、主分流筒、支分流管、进液管、主输液筒、支输液管流入分流头,并由分流头流出,从而对作物施加液体肥;
29.(2)本技术中,主输液筒设有两个,增加了支输液管和分流头的个数,以此提高了作物的液体施肥效率,两个活动杆错位设置,当工作人员调节气缸的活塞杆伸长后,在弯折杆的连接作用下,两个活动杆均收起,此时,分流头离地距离大于施肥时的离地距离,从而降低了分流头在施肥车行走过程中触碰地面的概率,降低了分流头磕碰至损的概率;
30.(3)本技术中,使用一段时间后,施肥罐内的液体肥含量逐渐减少,液体流动的速度和压力均减小,流动至远离安装架一侧的支输液管中的液体肥逐渐减少,为使得流动至各支输液管中的液体肥更加均匀,此时,工作人员需通过操作组件驱使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端抬起,以此使得靠近安装架一侧的支输液管高于远离安装架一侧的支输液管高度,增大了液体肥在主输液筒中流动的速度和压力,从而便于施肥罐内的少量肥料液均匀流向各分流头,有利于工作人员对各施肥沟内均匀施肥。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技术用于凸显操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技术用于凸显转动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技术用于凸显可拆卸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中标号说明:
37.1、支撑座;11、肥料罐;111、出料管;2、固定杆;21、横杆;3、安装架;4、输液组件;41、主分流筒;42、支分流管;43、进液管;44、主输液筒;45、支输液管;46、连接杆;47、活动杆;48、分流头;5、调节组件;51、固定块;52、气缸;53、弯折杆;6、调节机构;61、转动连接组件;611、安装板;612、连接板;6121、活动槽;613、u形板体;6131、开口槽;614、中心轴;615、连接柱;62、操作组件;621、矩形框体;622、螺纹杆;6221、环形凹槽;623、手轮;7、可拆卸连接组件;71、圆杆体;72、圆板体;721、切削面;73、螺杆;731、橡胶垫圈;74、螺帽;8、圆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实施例1:
4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液体肥施肥机分流头倾斜角度调节装置,请参阅图1-5,包括支撑座1、肥料罐11、固定杆2、横杆21、安装架3、输液组件4、调节组件5以及调节机构6。支撑座1与施肥车配合使用,支撑座1固定于施肥车内,肥料罐11为内部中空的圆桶状结构,肥料罐11底部与支撑座1顶部连接,以此使得支撑座1对肥料罐11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且肥料罐11一端固定并连通有出料管111。固定杆2为水平设置的长方形杆状结构,其一端与支撑座1侧壁固定连接,固定杆2设有两个并对称设置。横杆21亦为水平设置的长方形杆状结构,其设有两个,两个横杆21错位设置,且两个固定杆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杆2相互远离的侧壁固定连接。
42.安装架3底部与两个固定杆2上表面均固定连接,输液组件4安装于安装架3上,且输液组件4包括主分流筒41、支分流管42、进液管43、主输液筒44、支输液管45、连接杆46、活动杆47以及分流头48。主分流筒41为圆筒状结构,其一端通过法兰件与出料管111远离肥料罐11的一端固定并连通。支分流管42为圆管状结构,其轴线与主分流筒41的轴线垂直并相交,支分流管42设有两个,两个支分流管4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主分流筒41两侧固定并连通。进液管43为两端均闭口的圆管状结构,其轴线与主分流筒41的轴线平行,主分流筒41的侧壁靠近安装架3的位置通过软管与支分流管42连通,且进液管43设有两个并关于安装架3对称设置。支输液管45为圆管状结构,其轴线与主分流筒41的轴线垂直并相交,支输液管45的一端与主分流筒41底部固定并连通,每个主分流筒41上的支输液管45均设有多个,且相邻两个支输液管45之间的距离相等。连接杆46为长方形杆状结构,其一端与横杆21侧壁转动连接,连接杆46设有两个并分别安装于两个横杆21上。活动杆47为水平设置的长方形杆状结构,活动杆47设有两个并错位设置。分流头48为圆管状结构,分流头48可拆卸安装于活动杆47上,每个活动杆47上的分流头48的个数与相应主输液筒44上的支输液管45个数相等,且分流头48与支输液管45之间均通过软管一一对应连接。
43.调节组件5设置于安装架3上,用于调节分流头48位置,且调节组件5包括固定块
51、气缸52以及弯折杆53。固定块51为块状结构,其底面与横杆21上表面固定连接。气缸52的缸体端部转动安装于固定块51上,弯折杆53为弯折的杆状结构,弯折杆53的一端与气缸52的活塞杆端部转动连接,弯折杆53的转折处与横杆21侧壁转动连接,位于固定杆2同侧的连接杆46与弯折杆53下半段相互平行,且弯折杆53远离气缸52的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动杆47通过可拆卸连接组件7转动连接。
44.可拆卸连接组件7包括圆杆体71、圆板体72、螺杆73以及螺帽74,圆杆体71为圆杆状结构,圆杆体71贯穿设置于活动杆47上并与活动杆47和弯折杆53均间隙配合。圆板体72的轴线与圆杆体71的轴线重合,圆板体72一侧的表面与圆杆体71远离肥料罐11的一端固定连接。螺杆73的轴线与圆杆体71的轴线重合,螺杆73的一端与圆杆体71靠近肥料罐11的一端固定连接。螺帽74的轴线与螺杆73的轴线重合,螺帽74套设于螺杆73上并与螺杆73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螺杆73上套设有橡胶垫圈731,橡胶垫圈731设置于螺帽74与弯折杆53之间。为便于工作人员拧动螺帽74,圆板体72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切削面721。
45.在对作物进行施加液肥前,工作人员只需调节气缸52,使得气缸52的活塞杆推动弯折杆53的一端,由于转动安装于横杆21上的连接杆46与活动杆47转动连接,弯折杆53远离气缸52的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动杆47转动连接,以此使得活动杆47朝与施肥车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来回摆动,从而使得活动杆47上的分流头48的位置得以调节,直至分流头48对准地块中的施肥沟时,停止对气缸52的调节即可,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完成作物的液体施肥工作,免去了工作人员需多次调节施肥车位置的繁琐,操作简单便捷。在对作物进行施加液肥时,肥料罐11内的液体肥依次由出料管111、主分流筒41、支分流管42、进液管43、主输液筒44、支输液管45流入分流头48,并由分流头48流出,从而对作物施加液体肥。在本实施例中,主输液筒44设有两个,增加了支输液管45和分流头48的个数,以此提高了作物的液体施肥效率,两个活动杆47错位设置,当工作人员调节气缸52的活塞杆伸长后,在弯折杆53的连接作用下,两个活动杆47均收起,此时,分流头48离地距离大于施肥时的离地距离,从而降低了分流头48在施肥车行走过程中触碰地面的概率,降低了分流头48磕碰至损的概率。
46.调节机构6安装于安装架3上,用于调节主输液筒44倾斜角度,且调节机构6包括转动连接组件61和操作组件62。转动连接组件61包括安装板611、连接板612、u形板体613、中心轴614和连接柱615。安装板611为竖直设置的板状结构,其底面固定杆2上表面固定连接,安装板611设有两个并分别设置于两个固定杆2上。连接板612为板状结构,连接板612与安装板611之间亦通过可拆卸连接组件7转动连接,连接板612的一端与主输液筒44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612设有两个并对称设置,且两个连接板612相互靠近的一端开设有圆弧面8。u形板体613为横截面呈倒立u形的板状结构,u形板体613两侧的内表面分别与连接板612两侧的侧壁抵接。中心轴614为圆柱状结构,其贯穿设置于u形板体613中部并间隙配合,且中心轴614与两个连接板612相互靠近的一端中部均转动连接。连接柱615亦为圆柱状结构,其轴线与中心轴614的轴线平行,连接柱615贯穿设置于u形板体613上并间隙配合,连接柱615设有两个并关于中心轴614对称设置,且连接板612的圆弧面8上开设有供连接柱615活动的活动槽6121。
47.操作组件62用于驱使u形板体613上下移动,以驱使两个连接板612相互靠近的一端抬起或下落,且操作组件62包括与安装架3一侧固定的矩形框体621、贯穿设置于矩形框体621上并螺纹连接的螺纹杆622以及与螺纹杆622上端固定的手轮623,螺纹杆622侧壁靠
近螺纹杆622下端的位置上开设有环形凹槽6221,u形板体613中部侧壁开设有与环形凹槽6221活动连接的开口槽6131。需要使用操作组件62驱使两个连接板612相互靠近的一端抬起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手轮623,使得螺纹杆622螺旋上升,由于u形板体613中部的开口槽6131与螺纹杆622上的环形凹槽6221活动连接,u形板体613中部的中心轴614与两个连接板61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转动连接,u形板体613上的连接柱615能够在圆弧面8上的活动槽6121中活动,以此使得u形板体613带动两个连接板612相互靠近的一端向上抬起,在此过程中,连接板612绕连接板612与安装板611之间的转动轴转动,从而使得两个主输液筒44相互靠近的一端均抬起,以便施肥罐内的少量肥料液均匀流向各分流头48,有利于工作人员对地块的相邻施肥沟中均匀施加液体肥。
48.本技术实施例中液体肥施肥机分流头倾斜角度调节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49.在对作物进行施加液肥前,工作人员只需调节气缸52,使得气缸52的活塞杆推动弯折杆53的一端,由于转动安装于横杆21上的连接杆46与活动杆47转动连接,弯折杆53远离气缸52的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动杆47转动连接,以此使得活动杆47朝与施肥车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来回摆动,从而使得活动杆47上的分流头48的位置得以调节,直至分流头48对准地块中的施肥沟时,停止对气缸52的调节即可,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完成作物的液体施肥工作,免去了工作人员需多次调节施肥车位置的繁琐,操作简单便捷。在对作物进行施加液肥时,肥料罐11内的液体肥依次由出料管111、主分流筒41、支分流管42、进液管43、主输液筒44、支输液管45流入分流头48,并由分流头48流出,从而对作物施加液体肥。在本实施例中,主输液筒44设有两个,增加了支输液管45和分流头48的个数,以此提高了作物的液体施肥效率,两个活动杆47错位设置,当工作人员调节气缸52的活塞杆伸长后,在弯折杆53的连接作用下,两个活动杆47均收起,此时,分流头48离地距离大于施肥时的离地距离,从而降低了分流头48在施肥车行走过程中触碰地面的概率,降低了分流头48磕碰至损的概率。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