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棉花害虫的打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10411发布日期:2022-03-26 11:3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棉花害虫的打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打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棉花害虫的打药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棉花上已发现的蚜虫有5种即:棉蚜、棉长管蚜、苜蓿蚜、拐枣蚜、菜豆根蚜。其中为害棉花的以棉蚜为主,是我国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以黄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棉区为害最重,长江流域棉区次之。
3.目前,我国北方地区棉田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为了防治病虫害,在棉花生长过程中需要及时喷洒农药,用于消灭叶片上的害虫。
4.但是现有的棉花害虫的打药装置存在着不具备根据需求灵活移动大药装置的位置,害虫在棉花叶的下部不容易触碰到药液,不方便调整喷射架的高度和不方便对喷射架固定的问题。
5.因此,发明一种新型棉花害虫的打药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棉花害虫的打药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棉花害虫的打药装置存在着不具备根据需求灵活移动大药装置的位置,害虫在棉花叶的下部不容易触碰到药液,不方便调整喷射架的高度和不方便对喷射架固定的问题。一种新型棉花害虫的打药装置,包括包括车架,药箱,供液泵,t型导管和柔性导管,所述的药箱螺栓安装在车架的上部;所述的供液泵螺栓安装在药箱的左下侧,同时供液泵的入水口处与药箱内部接通;所述的t型导管与供液泵的出液口处接通;所述的柔性导管分别套接在t型导管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的前部左右两侧焊接有轴座;所述的轴座的前侧轴接有轴架;所述的轴架远离轴座的一端焊接有横向输送管;所述的横向输送管下部安装有上表面活动喷淋架结构;所述的上表面活动喷淋架结构的下部安装有可调节下侧喷淋架结构;所述的上表面活动喷淋架结构和可调节下侧喷淋架结构分别设置有六个;所述的车架的下部四角处安装有单独驱动架结构,同时车架的前侧安装有喷药管固定架结构,车架的上部前侧位置还焊接有轴板;所述的轴板的内侧轴接有旋转架;所述的药箱的后侧螺栓安装有操动握把;所述的药箱的右侧还螺栓安装有锂电池;所述的可调节下侧喷淋架结构包括活动套管,所述的活动套管的上部外侧套接有固定箍;所述的活动套管内侧上部插接有密封套;所述的活动套管的中下侧安装有下侧阀;所述的活动套管的下部左右两侧焊接有下侧管。
7.优选的,所述的上表面活动喷淋架结构包括固定环,所述的柔性环的下部胶接有连接环;所述的连接环的下部螺纹连接有纵向固定管;所述的纵向固定管的上部左右两侧焊接在上侧管;所述的上侧管的中间位置螺纹连接有上侧阀;所述的上侧管远离纵向固定管的一端下侧还螺纹连接有上侧喷头。
8.优选的,所述的单独驱动架结构包括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的下部嵌入有固定轴
承;所述的固定轴承的内侧插接有固定轴杆;所述的固定轴杆靠近可调节下侧喷淋架结构的一侧键连接有旋转轮;所述的固定轴干远离旋转轮的一端键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的支撑架的前侧下部还螺栓安装有驱动电机。
9.优选的,所述的喷药管固定架结构包括缓冲垫,所述的缓冲垫螺钉安装在车架的前侧位置,同时缓冲垫的上下两端分别胶接有上侧环和下侧环;所述的上侧环的上部套接有上侧带;所述的上侧带的上部缝接有魔术贴子扣;所述的下侧环的下部套接有下侧带。
10.优选的,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还键连接有主动齿轮,同时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11.优选的,所述的下侧管远离活动套管一端的上部螺纹安装有下侧喷头。
12.优选的,所述的活动套管套接在纵向固定管的外侧下部。
13.优选的,所述的旋转架远离轴板的一侧下部焊接有倒u型限位板,同时倒u型限位板套接在横向输送管的外侧上部。
14.优选的,所述的活动套管的下端螺钉安装有配重块。
15.优选的,所述的固定环分别焊接在横向输送管的下部,所述的固定环的下部胶接有柔性环。
16.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架远离可调节下侧喷淋架结构的一侧下部还螺钉安装有防护罩,同时防护罩设置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外侧。
17.优选的,所述的柔性导管远离t型导管的一端分别与横向输送管的下部接通。
18.优选的,所述的操动握把的后侧螺钉安装有操控板面板,所述的操控面板分别与供液泵、驱动电机和锂电池电性连接。
19.优选的,所述的下侧带的下部风机有魔术贴母扣。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1.1.本发明中,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还键连接有主动齿轮,同时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利用驱动电机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旋转,使其利用固定轴杆带动旋转轮旋转,进而方便对打药装置的位置进行灵活移动。
22.2.本发明中,所述的下侧管远离活动套管一端的上部螺纹安装有下侧喷头,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利用下侧喷头对棉花叶的下表面进行喷洒,进而在使用时能够对棉花叶下侧的害虫进行喷淋,从而能够对害虫起到良好的消灭作用。
23.3.本发明中,所述的活动套管套接在纵向固定管的外侧下部,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根据需求调整活动套管在纵向固定管上的位置,进而方便调整下侧喷头的喷射高度,且在调节完毕后将固定箍上的螺栓拧紧以便对活动套管在纵向固定管的外侧进行固定。
24.4.本发明中,所述的旋转架远离轴板的一侧下部焊接有倒u型限位板,同时倒u型限位板套接在横向输送管的外侧上部,有利于在将横向输送管向外侧展开时能够利用倒u型限位板对横向输送管起到限位作用,且避免横向输送管在伸展时轻易晃动。
25.5.本发明中,所述的活动套管的下端螺钉安装有配重块,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增加活动套管下部的重量,进而能够避免使用时活动套管轻易受到枝叶碰撞产生较大幅度的晃动,进而能够增加使用时的稳定性。
26.6.本发明中,所述的固定环分别焊接在横向输送管的下部,所述的固定环的下部胶接有柔性环,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使纵向固定管在固定环的下部灵活晃动,进而方便对
纵向固定管起到缓冲作用,且避免枝叶对横向输送管以下部件起到较大阻力。
27.7.本发明中,所述的支撑架远离可调节下侧喷淋架结构的一侧下部还螺钉安装有防护罩,同时防护罩设置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外侧,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对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连接处起到防护作用,且避免使用者枝叶进入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连接处对其造成影响。
28.8.本发明中,所述的柔性导管远离t型导管的一端分别与横向输送管的下部接通,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向横向输送管内输送药液,进而在对横向输送管的位置进行调整时不会对柔性导管造成对坏。
29.9.本发明中,所述的操动握把的后侧螺钉安装有操控板面板,所述的操控面板分别与供液泵、驱动电机和锂电池电性连接,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根据需求利用操控面板控制锂电池给供液泵以及驱动电机供电,以便使用者握持操动握把时进行控制操控面板。
30.10.本发明中,所述的下侧带的下部风机有魔术贴母扣,有利于在不使用时将横向输送管放置在缓冲垫的前侧,并利用下侧带粘接在魔术贴子扣的表面,以便利用上侧带和下侧带将横向输送管固定在车架的前侧。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发明的上表面活动喷淋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发明的可调节下侧喷淋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发明的单独驱动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本发明的喷药管固定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
37.1、车架;2、药箱;3、供液泵;4、t型导管;5、柔性导管;6、轴座;7、轴架;8、横向输送管;9、上表面活动喷淋架结构;91、固定环;92、柔性环;93、连接环;94、固定管;95、上侧管;96、上侧阀;97、上侧喷头;10、可调节下侧喷淋架结构;101、活动套管;102、固定箍;103、密封套;104、下侧阀;105、配重块;106、下侧管;107、下侧喷头;11、单独驱动架结构;111、支撑架;112、固定轴承;113、固定轴杆;114、旋转轮;115、从动齿轮;116、驱动电机;117、主动齿轮;118、防护罩;12、喷药管固定架结构;121、缓冲垫;122、上侧环;123、上侧带;124、魔术贴子扣;125、下侧环;126、下侧带;127、魔术贴母扣;13、轴板;14、旋转架;15、倒u型限位板;16、操动握把;17、锂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39.实施例:
40.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棉花害虫的打药装置,包括包括车架1,药箱2,供液泵3,t型导管4和柔性导管5,所述的药箱2螺栓安装在车架1的上部;所述的供液泵3螺栓安装在药箱2的左下侧,同时供液泵3的入水口处与药箱2内部接通;所述的t型导管4与供液泵3的出液口处接通;所述的柔性导管5分别套接在t型导管4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导管5远离t型导管4的一端分别与横向输送管8的下部接通,在使用时方
便向横向输送管8内输送药液,进而在对横向输送管8的位置进行调整时不会对柔性导管5造成对坏;所述的车架1的前部左右两侧焊接有轴座6;所述的轴座6的前侧轴接有轴架7;所述的轴架7远离轴座6的一端焊接有横向输送管8;所述的横向输送管8下部安装有上表面活动喷淋架结构9;所述的上表面活动喷淋架结构9的下部安装有可调节下侧喷淋架结构10;所述的上表面活动喷淋架结构9和可调节下侧喷淋架结构10分别设置有六个;所述的车架1的下部四角处安装有单独驱动架结构11,同时车架1的前侧安装有喷药管固定架结构12,车架1的上部前侧位置还焊接有轴板13;所述的轴板13的内侧轴接有旋转架14;所述的旋转架14远离轴板13的一侧下部焊接有倒u型限位板15,同时倒u型限位板15套接在横向输送管8的外侧上部,在将横向输送管8向外侧展开时能够利用倒u型限位板15对横向输送管8起到限位作用,且避免横向输送管8在伸展时轻易晃动;所述的药箱2的后侧螺栓安装有操动握把16;所述的药箱2的右侧还螺栓安装有锂电池17;所述的操动握把16的后侧螺钉安装有操控板面板,所述的操控面板分别与供液泵3、驱动电机116和锂电池17电性连接,在使用时方便根据需求利用操控面板控制锂电池17给供液泵3以及驱动电机116供电,以便使用者握持操动握把16时进行控制操控面板;所述的可调节下侧喷淋架结构10包括活动套管101,所述的活动套管101套接在纵向固定管94的外侧下部,在使用时方便根据需求调整活动套管101在纵向固定管94上的位置,进而方便调整下侧喷头107的喷射高度,且在调节完毕后将固定箍102上的螺栓拧紧以便对活动套管101在纵向固定管94的外侧进行固定;所述的活动套管101的上部外侧套接有固定箍102;所述的活动套管101内侧上部插接有密封套103;所述的活动套管101的中下侧安装有下侧阀104;所述的活动套管101的下端螺钉安装有配重块105,在使用时能够增加活动套管101下部的重量,进而能够避免使用时活动套管101轻易受到枝叶碰撞产生较大幅度的晃动,进而能够增加使用时的稳定性;所述的活动套管101的下部左右两侧焊接有下侧管106;所述的下侧管106远离活动套管101一端的上部螺纹安装有下侧喷头107,在使用时方便利用下侧喷头107对棉花叶的下表面进行喷洒,进而在使用时能够对棉花叶下侧的害虫进行喷淋,从而能够对害虫起到良好的消灭作用。
41.如附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上表面活动喷淋架结构9包括固定环91,所述的固定环91分别焊接在横向输送管8的下部,所述的固定环91的下部胶接有柔性环92,在使用时能够使纵向固定管94在固定环91的下部灵活晃动,进而方便对纵向固定管94起到缓冲作用,且避免枝叶对横向输送管8以下部件起到较大阻力;所述的柔性环92的下部胶接有连接环93;所述的连接环93的下部螺纹连接有纵向固定管94;所述的纵向固定管94的上部左右两侧焊接在上侧管95;所述的上侧管95的中间位置螺纹连接有上侧阀96;所述的上侧管95远离纵向固定管94的一端下侧还螺纹连接有上侧喷头97。
42.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单独驱动架结构11包括支撑架111,所述的支撑架111的下部嵌入有固定轴承112;所述的支撑架111远离可调节下侧喷淋架结构10的一侧下部还螺钉安装有防护罩118,同时防护罩118设置在主动齿轮117和从动齿轮115的外侧,在使用时方便对主动齿轮117和从动齿轮115的连接处起到防护作用,且避免使用者枝叶进入到主动齿轮117和从动齿轮115的连接处对其造成影响;所述的固定轴承112的内侧插接有固定轴杆113;所述的固定轴杆113靠近可调节下侧喷淋架结构10的一侧键连接有旋转轮114;所述的固定轴干113远离旋转轮114的一端键连接有从动齿轮115;所述的支撑架111的前侧下部还螺栓安装有驱动电机116;所述的驱动电机116的输出轴上还键连
接有主动齿轮117,同时主动齿轮117与从动齿轮115啮合,在使用时方便利用驱动电机116通过主动齿轮117带动从动齿轮115旋转,使其利用固定轴杆113带动旋转轮114旋转,进而方便对打药装置的位置进行灵活移动。
43.如附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喷药管固定架结构12包括缓冲垫121,所述的缓冲垫121螺钉安装在车架1的前侧位置,同时缓冲垫121的上下两端分别胶接有上侧环122和下侧环125;所述的上侧环122的上部套接有上侧带123;所述的上侧带123的上部缝接有魔术贴子扣124;所述的下侧环125的下部套接有下侧带126;所述的下侧带126的下部风机有魔术贴母扣127,在不使用时将横向输送管8放置在缓冲垫121的前侧,并利用下侧带126粘接在魔术贴子扣124的表面,以便利用上侧带123和下侧带126将横向输送管8固定在车架1的前侧。
44.工作原理
45.本发明在工作过程中,将药物倒入到药箱2的内侧,接着将魔术贴母扣127与魔术贴子扣124分离,将横向输送管8向外侧展示,并使轴架7在轴座6内转动,然后向下侧掰动旋转架14同时将倒u型限位板15套接在横向输送管8的外侧,并对横向输送管8起到限位作用,同时根据棉花的高度调整活动套管101在纵向固定管94外侧的高度,且在调节完毕后将固定箍102上的螺栓拧紧,以便对活动套管101与纵向固定管94的连接处进行固定,使用者利用控制面板对驱动电机116和供液泵3操作,驱动电机116通过主动齿轮117带动从动齿轮115旋转,使其利用固定轴杆113带动旋转轮114旋转,并对打药装置进行移动,同时利用供液泵3抽取药箱2内药业,接着经过t型导管4从柔性导管5内向横向输送管8内输送,然后根据喷药需求打开上侧阀96将药物从上侧喷头97内喷出,实现对叶片上表面的喷涂,同时根据需求打开下侧阀104使药物从下侧喷头107内喷出,实现对叶片下表面的喷涂,并在配重块105的作用下可增加下侧喷头107喷药时的稳定性。
46.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