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农作物病害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16253发布日期:2022-03-19 21:4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农作物病害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农作物病害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植物病害最有效的手段,联苯吡菌胺(bixafen)是吡唑酰胺类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型杀菌剂,通过干扰病原菌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中的复合体ⅱ上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线粒体功能,阻止其产生能量,抑制病原菌生长,最终导致其死亡。其高效、广谱、持效、选择性强,具有优异的内吸传导性,兼收预防和治疗作用可抑制孢子发芽、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可用于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等多种病害的防治,但该化合物单独使用时用量高,成本高且容易治病原菌产生抗体风险,导致防治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农作物病害中的应用,该杀菌组合物防治效果好。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包括活性组分和辅料;所述活性组分包括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的质量比为1:5~2:1。
5.优选的,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的质量比为1:2~1:1。
6.优选的,所述活性组分为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1%~60%。
7.优选的,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和种子处理干粉剂。
8.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任意一项方案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病害中的应用。
9.优选的,所述农作物病害包括白粉病、叶斑病、灰霉病、赤霉病、恶苗病、锈病和霜霉病。
10.优选的,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施用量为50~70g。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其活性组分包括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的质量比为1:5~2:1。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中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属于两种相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两者相互混配不会产生抵触;将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按1:5~2:1的质量比进行配比时,两者可发生协同增效作用,防效高于单剂,且用药量小。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包括活性组分和辅料;所述活性组分包括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的质量比为1:5~2:1。
15.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包括活性组分;所述活性组分包括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在本发明中,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的质量比为1:5~2:1,优选为1:2~1:1。
16.本发明对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氟唑菌酰羟胺购买自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联苯吡菌胺购买自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17.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包括辅料。在本发明中,所述辅料优选为辅助活性组分加工成农药制剂的成分;更优选包括载体和助剂。所述载体包括水、溶剂或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水优选为去离子水。在本发明中,所述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优选还包括功能助剂。在本发明中,所述功能助剂优选包括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和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18.在本发明中,所述活性组分优选为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1%~60%,更优选为20%~35%,最优选为30%。
19.在本发明中,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优选包括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和种子处理干粉剂,更优选为悬浮剂。
20.在本发明中,当剂型为悬浮剂时,辅料优选为表面活性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和载体。在本发明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优选为cf20s、500lq、d800、a755、d425、及12烷基苯磺酸钠等;所述增稠剂优选为黄原胶、明胶、硅酸镁铝、及聚丙烯酸钠等,所述防冻剂优选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及尿素等;所述消泡剂优选为自由硅、硅酮类化合物、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等;所述载体优选为水。
21.当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时,辅料优选为表面活性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和载体。在本发明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优选为kds95、nno、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una、sn、ewib-380g、k12等;所述增稠剂优选为黄原胶、明胶、硅酸镁铝、改性淀粉及聚丙烯酸钠等;所述防冻剂优选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及尿素等;所述消泡剂优选为自由硅、硅酮类化合物、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等;所述载体优选为高岭土、白炭黑等。
2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病害中的应用。所述农作物病害优选包括白粉病、叶斑病、灰霉病、赤霉病、恶苗病、锈病和霜霉病。
23.在本发明中,所述杀菌组合物施用量优选为50~70g。使用时优选将所述杀菌组合物稀释1000~1500倍液后再进行施用。
24.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25.实施例1
26.制备成可湿性粉剂
27.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28.氟唑菌酰羟胺10%、联苯吡菌胺50%、k12 2%、nno 3%、木质素磺酸钙6%、sn 1%、白炭黑3%、weib-380g 0.5%、高岭土补足至100%。
29.实施例2
30.制备悬浮剂
31.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32.氟唑菌酰羟胺10%、联苯吡菌胺20%、cf20s 2%、a755 2%、d425 1%、黄原胶0.18%、硅酸镁铝1%、丙二醇5%、消泡剂qp-309有机硅0.5%,水补足至100%。
33.实施例3
34.制备悬浮剂
35.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36.氟唑菌酰羟胺10%、联苯吡菌胺10%、cf20s 2%、a755 2%、d425 1%、黄原胶0.18%、硅酸镁铝1%、丙二醇5%、消泡剂qp-309有机硅0.5%,水补足至100%。
37.实施例4
38.制备悬浮剂
39.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40.氟唑菌酰羟胺20%、联苯吡菌胺10%、cf20s 2%、a755 2%、d425 1%、黄原胶0.18%、硅酸镁铝1%、丙二醇5%、消泡剂qp-309有机硅0.5%,水补足至100%。
41.实施例5
42.制备悬浮剂
43.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44.氟唑菌酰羟胺10%、联苯吡菌胺15%、cf20s 2%、a755 2%、d425 1%、黄原胶0.18%、硅酸镁铝1%、丙二醇5%、消泡剂qp-309有机硅0.5%,水补足至100%。
45.实施例6
46.制备悬浮剂
47.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48.氟唑菌酰羟胺15%、联苯吡菌胺20%、cf20s 2%、a755 2%、d425 1%、黄原胶0.18%、硅酸镁铝1%、丙二醇5%、消泡剂qp-309有机硅0.5%,水补足至100%。
49.实施例7
50.制备水乳剂
51.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52.氟唑菌酰羟胺5%、联苯吡菌胺10%、甲醇10%、环己酮10%、601pt 2%、601#2%、by-125 2%、乙二醇4%、消泡剂1410 0.1%,水补足至100%。
53.对比例1
54.制备悬浮剂
55.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56.氟唑菌酰羟胺20%、cf20s 2%、a755 2%、d4251%、黄原胶0.18%、硅酸镁铝1%、丙二醇5%、消泡剂qp-309有机硅0.5%,水补足至100%。
57.对比例2
58.制备悬浮剂
59.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60.联苯吡菌胺30%、cf20s 2%、a755 2%、d4251%、黄原胶0.18%、硅酸镁铝1%、丙二醇5%、消泡剂qp-309有机硅0.5%,水补足至100%。
61.室内药效测定
62.采用98%氟唑菌酰羟胺原药和97%联苯吡菌胺原药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室内药害测定
63.试验对象:小麦白粉病菌
64.采用小麦白粉病盆栽测定法(试验参考《农药生物测定技术》(陈年春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及《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选择2叶期、长势一致小麦苗,用油性记号笔写上标签编号、插入盆栽小麦苗盆内,按序排放,采用叶表喷雾法,将药剂喷洒于叶片表面,喷雾处理后将试材在通风橱或温室中阴干24h后接种。在适宜(温度15-20℃,相对适度大于70%)的培养箱中培养7d,调查防治效果,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
50
,然后按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具体测定结果见表1。
65.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66.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
50
/供试药剂ec
50
)
×
100
67.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68.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
100。
[0069]
表1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对小麦白粉病的药害测定
[0070][0071]
由表1可以看出: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配比在1∶30~30∶1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00以上,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为1∶5~2∶1时,共毒系数都在15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0072]
田间防效试验
[0073]
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0074]
试验设置9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在春季发病初期第一次施药,再隔7d左右喷第二次药。每次施药量为60g/亩,在第2次施药后7d调查小麦白粉病发病情况,记录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防治效果。
[0075]
试验药剂
[0076]
实施例1~7及对比例1~2制备得到的药剂
[0077]
表2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
[0078]
试验药剂稀释倍数防效(%)实施例1150082.4实施例2150087.3实施例3150085.9实施例4150086.7实施例5150088.2
实施例6150084.6实施例7150087.8对比例1100076.7对比例2300075.4
[0079]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单剂,具有增效作用。可以有效减低活性成分的使用剂量,减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
[008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