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23636发布日期:2022-03-19 23:03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生物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在我国教科书中,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香菇等。还有微生物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
3.现有的微生物固定装置,一般都是将其缠绕在钢丝网的中,并通过铁丝将其固定,因其网格较小,且固定的过程较为麻烦;现有的微生物固定装置,在将生物带固定时,其生物带的一端不能很好地固定,容易在固定的时候出现偏移;现有的微生物固定装置,无法很好地将生物带的面积进行扩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微生物固定装置,用来解决因其网格较小,且固定的过程较为麻烦、其生物带的一端不能很好地固定以及无法很好地将生物带的面积进行扩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固定销,所述卡块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卡块的一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外表面设置有增大组件。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下固定板、卡块、卡槽、安装孔、上固定板与固定螺栓,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部从上到下依次交错设置有卡块与卡槽,所述上固定板的底部从上到下依次交错设置有卡槽与卡块,所述卡块的外表面尺寸与卡槽的内径尺寸相匹配,所述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的大小尺寸相匹配,所述安装孔的数量有若干组,且分别呈矩形分布在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上固定板的安装孔呈贯穿设置,所述固定螺栓的外表面尺寸与安装孔的内径尺寸相匹配。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矩形槽、固定槽、矩形块、弹簧槽、压缩弹簧与固定块,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侧壁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设置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一端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远离弹簧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矩形槽的数量有两组,且分别开设在下固定板的顶部上下两端,每组所述矩形槽的左右内侧壁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矩形槽的内径尺寸与矩形块的外表面尺寸相匹配,所述矩形块的数量有两组,每组所述矩形块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尺寸与固定槽的内径尺寸相匹配。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滑槽、丝杆、活动座、安装柱、固锁槽、限位块、内螺纹、活动套与限位槽,所述卡块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远离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外表面开设有固锁槽,所述活动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活动座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活动座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块的侧表面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径尺寸与安装柱的外表面尺寸相匹配,所述支撑杆的数量有若干组,每组所述支撑杆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套通过滑槽与支撑杆活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外表面尺寸与活动座的内螺纹的内径尺寸相匹配,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尺寸与限位槽的内径尺寸相匹配,所述固锁槽的内径尺寸与固定销的外表面尺寸相匹配。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增大组件包括套接槽、连接套与套接块,所述活动套的外表面开设有套接槽,所述活动套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套接块,所述连接套的数量有若干组,且与活动套一一对应,所述套接槽的内径尺寸与套接块的外表面尺寸相匹配。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4.1)首先根据所需生物带的面积,来决定是否套接连接套,当需要增大生物带的面积时,通过将连接套的套接块插接到活动套的套接槽中,以此来增大活动套的外表面尺寸,从而来增大生物带的面积。
15.2)然后将支撑杆的轴心正对卡块的圆孔圆心处,之后拿住左侧的活动套,并转动支撑杆,从而使得支撑杆来带动左侧的活动座向左移动,进而使得左侧活动座的安装柱插接在圆孔中,并使得固锁槽的开口向前设置,此时通过将固定销螺纹连接到卡块的内部,从而将安装柱固定,之后重复上述操作将右侧的安装柱插接到右侧的通孔中。
16.3)再然后将带有微生物的生物带的一端放置在下固定板的矩形槽内部,之后将矩形块插接到矩形槽中,在插接的过程中矩形槽的侧壁将挤压固定块,从而将固定块挤压到弹簧槽的内部,当矩形块插接到矩形槽的槽底时,此时弹簧槽的开口将正对固定槽,此时固定块将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插接到固定槽的内部,从而将生物带的一端固定,之后将生物带的另一端根据上述方法固定。
17.4)最后将上固定板的卡块插接到下固定板的卡槽中,然后通过固定螺栓以此贯穿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的安装孔,从而进生物带固定在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之间,并通过支撑柱来增大生物带的面积。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固定装置及其固定微生物的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1、该一种微生物固定装置及其固定微生物的工艺,通过将连接套的套接块插接到活动套的套接槽中,以此来增大活动套的外表面尺寸,从而来增大生物带的面积。
20.2、该一种微生物固定装置及其固定微生物的工艺,通过将支撑杆的轴心正对卡块的圆孔圆心处,之后拿住左侧的活动套,并转动支撑杆,从而使得支撑杆来带动左侧的活动座向左移动,进而使得左侧活动座的安装柱插接在圆孔中,并使得固锁槽的开口向前设置,此时通过将固定销螺纹连接到卡块的内部,从而将安装柱固定,之后重复上述操作将右侧的安装柱插接到右侧的通孔中,从而方便将支撑杆安装在卡块之间,且因其支撑杆与卡块为分离的结构,所以方便增大活动套的表面积。
21.3、该一种微生物固定装置及其固定微生物的工艺,通过带有微生物的生物带的一端放置在下固定板的矩形槽内部,之后将矩形块插接到矩形槽中,在插接的过程中矩形槽的侧壁将挤压固定块,从而将固定块挤压到弹簧槽的内部,当矩形块插接到矩形槽的槽底时,此时弹簧槽的开口将正对固定槽,此时固定块将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插接到固定槽的内部,从而将生物带的一端固定,之后将生物带的另一端根据上述方法固定,以此来方便将生物带固定在下固定板的表面,从而防止在将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安装时,生物带乱动,从而导致偏移的问题。
22.4、该一种微生物固定装置及其固定微生物的工艺,通过上固定板的卡块插接到下固定板的卡槽中,然后通过固定螺栓以此贯穿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的安装孔,从而进生物带固定在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之间,通过上述操作能够更快速的将生物带固定。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固定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矩形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下固定板;2、卡块;3、固定销;4、安装槽;5、卡槽;6、安装孔;7、矩形槽;8、固定槽;9、矩形块;10、弹簧槽;11、压缩弹簧;12、固定块;13、支撑杆;14、滑槽;15、丝杆;16、活动座;17、安装柱;18、固锁槽;19、限位块;20、内螺纹;21、活动套;22、限位槽;23、套接槽;24、连接套;25、套接块;26、上固定板;27、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6,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微生物固定装置,包括下固定板1,下固定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块2,卡块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固定销3,卡块2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4,下固定板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5,下固定板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6,下固定板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组件,下固定板1的顶部开设有定位组件,卡块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外表面设置有增大组件。
32.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包括下固定板1、卡块2、卡槽5、安装孔6、上固定板26与固定螺栓27,下固定板1的顶部设置有上固定板26,上固定板26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7,下固定板1的顶部从上到下依次交错设置有卡块2与卡槽5,上固定板26的底部从上到下依次交错设置有卡槽5与卡块2,卡块2的外表面尺寸与卡槽5的内径尺寸相匹配,下固定板1与上固定板26的大小尺寸相匹配,安装孔6的数量有若干组,且分别呈矩形分布在下固定板1与上固定板26的上表面,上固定板26的安装孔6呈贯穿设置,固定螺栓27的外表面尺寸与安装孔6的内径尺寸相匹配,通过将上固定板26的卡块2插接到下固定板1的卡槽5中,然后通过固定螺栓27以此贯穿上固定板26与下固定板1的安装孔6,从而进生物带固定在下固定板1与上固定板26之间;定位组件包括矩形槽7、固定槽8、矩形块9、弹簧槽10、压缩弹簧11与固定块12,下固定板1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7,矩形槽7的侧壁开设有固定槽8,矩形槽7的内部设置有矩形块9,矩形块9的一端开设有弹簧槽10,弹簧槽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11,压缩弹簧11远离弹簧槽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矩形槽7的数量有两组,且分别开设在下固定板1的顶部上下两端,每组矩形槽7的左右内侧壁均开设有固定槽8,矩形槽7的内径尺寸与矩形块9的外表面尺寸相匹配,矩形块9的数量有两组,每组矩形块9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弹簧槽10,固定块12的外表面尺寸与固定槽8的内径尺寸相匹配,通过将带有微生物的生物带的一端放置在下固定板1的矩形槽7内部,之后将矩形块9插接到矩形槽7中,在插接的过程中矩形槽7的侧壁将挤压固定块12,从而将固定块12挤压到弹簧槽10的内部,当矩形块9插接到矩形槽7的槽底时,此时弹簧槽10的开口将正对固定槽8,此时固定块12将在压缩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插接到固定槽8的内部,从而将生物带的一端固定,之后将生物带的另一端根据上述方法固定;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13、滑槽14、丝杆15、活动座16、安装柱17、固锁槽18、限位块19、内螺纹20、活动套21与限位槽22,卡块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4,支撑杆13固定连接有丝杆15,丝杆15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座16,活动座16远离支撑杆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柱17,安装柱17的外表面开设有固锁槽18,活动座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9,活动座16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20,活动座16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套21,活动套21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22,卡块2的侧表面开设有圆孔,圆孔的内径尺寸与安装柱17的外表面尺寸相匹配,支撑杆13的数量有若干组,每组支撑杆13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滑槽14,活动套21通过滑槽14与支撑杆13活动连接,丝杆15的外表面尺寸与活动座16的内螺纹20的内径尺寸相匹配,限位块19的外表面尺寸与限位槽22的内径尺寸相匹配,固锁槽18的内径尺寸与固定销3的外表面尺寸相匹配,通过将支撑杆13的轴心正对卡块2的圆孔圆心处,之后拿住左侧的活动套21,并转动支撑杆13,从而使得支撑杆13来带动左侧的活动座16向左移动,进而使得左侧活动座16的安装柱17插接在圆孔中,并使得固锁槽18的开口向前设置,此时通过将固定销3螺纹连接到卡块2的内部,从而将安装柱17固定,之后重复上述操作将右侧的安装柱17插接到右侧的圆孔中;增大组件包括套接槽23、连接套24与套接块25,活动套21的外表面开设有套接槽23,活动套21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套24,连接套2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套接块25,连接套24的数量有若干组,且与活动套21一一对应,套接槽23的内径尺寸与套接块25的外表面尺寸相匹配,通过将连接套24的套接块25插接到活动套21的套接槽23中,以此来增大活动套21的外表面尺寸,从而来增大生物带的面积。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通过将连接套24的套接块25插接到活动
套21的套接槽23中,以此来增大活动套21的外表面尺寸,从而来增大生物带的面积,然后将支撑杆13的轴心正对卡块2的圆孔圆心处,之后拿住左侧的活动套21,并转动支撑杆13,从而使得支撑杆13来带动左侧的活动座16向左移动,进而使得左侧活动座16的安装柱17插接在圆孔中,并使得固锁槽18的开口向前设置,此时通过将固定销3螺纹连接到卡块2的内部,从而将安装柱17固定,之后重复上述操作将右侧的安装柱17插接到右侧的圆孔中,再然后将带有微生物的生物带的一端放置在下固定板1的矩形槽7内部,之后将矩形块9插接到矩形槽7中,在插接的过程中矩形槽7的侧壁将挤压固定块12,从而将固定块12挤压到弹簧槽10的内部,当矩形块9插接到矩形槽7的槽底时,此时弹簧槽10的开口将正对固定槽8,此时固定块12将在压缩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插接到固定槽8的内部,从而将生物带的一端固定,之后将生物带的另一端根据上述方法固定,最后将上固定板26的卡块2插接到下固定板1的卡槽5中,然后通过固定螺栓27以此贯穿上固定板26与下固定板1的安装孔6,从而进生物带固定在下固定板1与上固定板26之间。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