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秧苗运输装置

文档序号:28132588发布日期:2021-12-22 16:4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秧苗运输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秧苗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按稻谷类型,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还有其它分类,水稻一般栽培于水田,无土栽培的是水上稻。
3.水稻种子在育苗田里发芽长成秧苗后,需要对其移栽到水田里,在这移栽过程中,一般使用普通运输车辆进行运输。但是,当移栽水田距离育苗田较远时,运输过程就较长,秧苗往往会缺水,导致后续移栽到水田里难以成活,并且部分秧苗在运输过程中会被颠乱,也会使部分秧苗损坏。长途运输成活率低、损耗大使水稻种植行业的发展存在极大的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稻秧苗运输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秧苗在长途运输时存活率低、损耗大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稻秧苗运输装置,包括水箱、至少一个用于放置秧苗的放置腔、喷洒机构和至少一个锁紧件,所述水箱内部形成有用于盛装水的腔体;所述喷洒机构包括主管、水泵和至少一个支管,所述主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支管的进水端与所述主管的排水端连通,所述支管与所述放置腔一一对应设置用于将水导入所述放置腔内;所述锁紧件与所述放置腔一一对应设置并安装于所述放置腔的内部,用于改变所述放置腔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间隔。
6.进一步的,所述放置腔形成于所述水箱上表面,且所述放置腔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漏水孔。
7.进一步的,所述放置腔由所述水箱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
8.进一步的,所述水箱包括箱体及可拆卸盖设于所述箱体上侧开口的盖体,所述放置腔由所述盖体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
9.进一步的,所述漏水孔与所述放置腔底部之间具有一设定距离。
10.进一步的,所述水稻秧苗运输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滤网,所述滤网与所述放置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滤网安装于所述放置腔内部并覆盖所述漏水孔。
11.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和固定板,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放置腔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连接面。
12.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弹性元件的一侧。
13.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弹性元件的一侧。
14.进一步的,所述支管的排水端端口安装有喷头。
1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水稻秧苗运输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将水稻秧苗放置腔放
置在水箱里,铺设主管和支管并通过水泵抽取水箱里的水,对放置在放置腔内的水稻秧苗进行浇灌;并且在放置腔内安装有锁紧件,秧苗在放置腔内能够被固定住,避免了运输过程中颠簸受损。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稻秧苗运输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稻秧苗运输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稻秧苗运输装置,包括水箱1、至少一个用于放置秧苗的放置腔2、喷洒机构3和至少一个锁紧件4,所述水箱1内部形成有用于盛装水的腔体11;所述喷洒机构3包括主管31、水泵32和至少一个支管33,所述主管31的进水端与所述腔体11连通,所述水泵32的进水端与所述主管31连通,所述支管33的进水端与所述主管31的排水端连通,所述支管33与所述放置腔2一一对应设置用于将水导入所述放置腔2内;所述锁紧件4与所述放置腔2一一对应设置并安装于所述放置腔2的内部,用于改变所述放置腔2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间隔。本实用新型将秧苗放置腔2放在水箱1里,利用喷洒机构3对秧苗进行及时的浇灌,防止秧苗缺水死亡;同时设置锁紧件4固定秧苗的位置,避免了秧苗在运输途中颠簸受损。
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主管31内置于腔体11中,支管33的排水端穿透水箱1的盖体延伸至水箱1的外部,支管33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放置腔2的旁边,水泵32安装于水箱内部,此种布置保证了装置的整体性。
22.作为优选实施例,参见图2,所述放置腔2形成于所述水箱1上表面,具体的,放置腔2由可拆卸盖设于所述箱体上侧开口的盖体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并且所述放置腔2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腔体11连通的漏水孔21。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放置腔2由水箱盖上表面向水箱1内部凹陷,保证了装置的结构紧凑型,并且水箱盖与水箱1可拆卸的连接,便于替换具有不同尺寸的放置腔2的水箱盖,以满足运输不同生长期的秧苗的要求;其中,放置腔2的个数为5个,相应的,支管33的个数也为5个,5个支管33的进水端分别与主管31连通且与放置腔2一一对应的安装,水从主管31经由支管33的排水端流入放置腔2内。
24.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漏水孔21与所述放置腔2底部之间具有一设定距离。
25.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放置腔2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漏水孔,运输过程中流入放置腔2内的水能够通过漏水孔21再次回流到水箱1中,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保证运输过程中对秧苗持续供水;并且,漏水孔21的位置可根据运输的秧苗的种类和生长期的不同,开设在距离放置腔2底部不同高度处;具体的,当秧苗的根茎长、需求水量大时,漏水孔21的
位置开设的距离底部远,当秧苗根茎短、需求水量小时,漏水孔21的位置开设的距离底部近,始终保证放置腔2的多余的水分能够及时排出。
26.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水稻秧苗运输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滤网5,所述滤网5与所述放置腔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滤网5安装于所述放置腔2内部并覆盖所述漏水孔21。
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滤网5的数目与漏水孔21的数目相同。运输过程中,对秧苗进行浇灌时,秧苗吸收一部分水,其余的水分通过漏水孔21重新流入水箱1中,利用滤网5能够过滤掉秧苗自身携带的泥土,防止水污染,堵塞主管31和支管33。
28.作为优选实施例,参见图2,所述锁紧件4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元件41和固定板42,所述弹性元件4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放置腔2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42的连接面。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锁紧件4的个数与放置腔2的个数相等,锁紧件4的个数为5个,5个锁紧件分别安装在5个放置腔2内,通过调节放置腔2内部的间隔大小,达到锁紧固定对应放置腔2内的秧苗;弹性元件41为弹簧,且每个锁紧件4对应的弹簧41的数目为2个,两个弹簧41的一端固定在放置腔2同侧的内壁,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板42的两端,通过弹簧41将固定板42固定在放置腔2内,并且固定板42能够利用弹簧41的弹力沿着弹簧41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对放置腔2内秧苗的夹紧。
30.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锁紧件4还包括保护层43,所述保护层43覆盖所述固定板42远离所述弹性元件41的一侧。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层43为海绵材质构件,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层43可为橡胶或其他具有柔性的材质。将海绵保护层43覆盖在固定板42上,海绵保护层43直接与秧苗接触,能够防止固定板42将秧苗压坏;并且在喷水过后,海绵保护层43吸收一部分的水,在运输过程中能始终保持秧苗的供水。同时,保护层43可拆卸的安装在固定板42的一侧,能够随时对保护层进行更换。
32.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支管33的排水端端口安装有喷头34,利用喷头34进行浇灌,可产生均匀的水流。
33.为了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有更好的理解,以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加以详细叙述:
34.长距离运输时,首先在水箱1中注入适量水,然后拨动固定板42压缩弹簧41,将秧苗放入放置腔2内,然后松开固定板42,弹簧41回弹使固定板42带着海绵保护层43抵紧秧苗;当秧苗需要浇水时,开启水泵32抽取水箱1内的水,水通过主管31流入各个支管33并由喷头34向放置腔2内喷洒,一部分水被秧苗和海绵保护层43吸收,多余的水通过滤网5进行过滤,将秧苗携带的泥土过滤掉,然后水通过漏水孔21重新流入水箱1中,实现水的循环利用,保证运输过程中对秧苗持续供水。
3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效果:
36.1.通过设置喷洒机构,对放置在放置腔内的秧苗进行补水,并且多余的水能够通过漏水孔重新流入水箱,既保证了能够及时对秧苗补水,又能循环利用水资源;
37.2.通过设置锁紧件,能够对秧苗进行固定,有效防止了在运输过程中秧苗被巅乱受损,保证了秧苗移栽后的成活率。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