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31975发布日期:2021-11-22 20:3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利灌溉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2.农业作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农业的发展程度极大的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水平,而在每年的农业种植过程中,灌溉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在自然降雨量不足时,需要人工对农田进行浇灌,传统人工的灌溉时需要运输水至所需灌溉点,并通过人力对农田进行浇水灌溉,以此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传统的人工对土地灌溉的均匀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对土地灌溉时的均匀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装置,包括水箱,水箱用于储存灌溉用水,水箱上设置有用于对农田进行灌溉的灌溉组件,灌溉组件包括灌溉管和驱动件,灌溉管与水箱连通且用于灌溉农田,灌溉管上设置有用于使水流喷洒的更加均匀的喷洒件,喷洒件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竖直部竖直设置且上端密封转动连通在灌溉孔内,水平部水平设置且与竖直部密封连通,水平部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多个通水孔,灌溉管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竖直部转动的转动组件;驱动件安装在水箱上且用于使水箱内的水通过通水孔流出。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农田进行浇灌时,将灌溉管设置在农田上方,并通过驱动件将水箱内的水输送至喷洒件内,转动组件驱动喷洒件的竖直部转动,水平部随之转动,使得水流通过通水孔内喷出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转动对农田进行喷洒,从而提高对农田灌溉时的均匀性。
8.可选的,所述灌溉管为水平设置的长条形管,灌溉管上的喷洒件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喷洒件沿灌溉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喷洒件的设置增大了对农田的灌溉面积,提高了对农田的灌溉效率。
10.可选的,所述灌溉管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灌溉管沿水平方向互相平行设置且均与水箱连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灌溉管的设置进一步增大了对土地的灌溉面积。
12.可选的,每个所述灌溉管上均设置有所述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驱动齿轮和动力机构,每个竖直部上均同轴固定一个所述驱动齿轮,每个灌溉管上的多个驱动齿轮互相啮合,动力机构用于驱动其中一个驱动齿轮转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多个驱动齿轮沿灌溉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互相啮合,通过动力机构驱动其中一个驱动齿轮转动,带动灌溉管上的多个驱动齿轮共同转动,从而带动多个竖直部转动,竖直部连接的水平部随之转动,使得水流从转动的水平部内均
匀喷出对农田进行灌溉。
14.可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原齿轮与和动力件,原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灌溉管上,原齿轮与所在灌溉管上的一个驱动齿轮啮合,动力件安装在灌溉管上且用于驱动原齿轮转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动力件带动原齿轮转动,通过原齿轮与驱动齿轮的互相啮合作用,同时通过多个驱动齿轮的互相啮合作用,带动多个驱动齿轮同时转动,使得水平部转动并对农田进行均匀灌溉。
16.可选的,所述水箱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水箱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底板和转动轴,水箱固定设置在底板上,转动轴的数量设置为不少于两个的多数个,多个转动轴沿垂直于灌溉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固定在底板上;每个转动轴的两端各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带动水箱移动时,通过驱动转动轮转动,转动轮带动底板以及水箱移动,从而带动灌溉管移动至农田的不同位置对农田进行灌溉。
18.可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转动件,转动件用于驱动转动轮转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转动件,转动件带动转动轮转动,从而使得转动轮可以带动水箱移动。
20.可选的,所述水箱上固定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一端与水箱连通,另一端与驱动件连通,出水管内设置有用于对流入驱动件的水流进行过滤的滤网。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的设置使得水箱内水流杂质被过滤在出水管内,避免杂质进入灌溉管内影响灌溉效果。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通过驱动件将水箱内的水流输送至喷洒件内,转动组件带动竖直部转动,竖直部带动水平部转动,同时水流通过水平部上的通水孔旋转流出对农田进行灌溉,转动的水平部进一步提高了水流对农田灌溉时的均匀性,提高对农田的灌溉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为示出滤网的局部剖面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为示出转动组件的示意图。
26.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7.附图标记:1、水箱;2、驱动机构;21、底板;22、转动轴;23、连接片;24、转动轮;3、转动件;4、灌溉组件;41、连接管;42、驱动件;43、出水管;44、通水管;45、灌溉管;46、灌溉孔;5、喷洒组件;51、喷洒件;511、竖直部;512、水平部;52、通水孔;6、转动组件;61、原齿轮;62、动力件;63、安装杆;64、驱动齿轮;7、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装置。参照图1,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装置包括水箱1,水箱1设置为矩形空腔结构且用于储存灌溉用水,水箱1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水箱1移动的驱动机构2;水箱1上还连接有用于对农田进行灌溉的灌溉组件4。
30.参照图1,驱动机构2包括底板21和转动轴22,底板21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水箱1焊接在底板21的上表面上,转动轴22的数量设置为不少于两个的多数个,本实施例中转动轴2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转动轴22均为水平设置的圆柱长杆;每个转动轴22上均设置有连接片23,连接片23垂直焊接于底板21的下表面上,转动轴22穿设且焊接在连接片23上;每个转动轴22的两端均同轴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轮24;其中一个转动轮24上连接有转动件3,本实施例中转动件3设置为电机,电机的外壳焊接在底板21上,电机的输出轴同轴焊接在转动轮24上,电机用于驱动转动轮24转动,转动轮24带动底板21和底板21上的水箱1移动,从而带动灌溉组件4移动对农田的不同位置进行灌溉。
31.参照图1,灌溉组件4包括连接管41和驱动件42,水箱1上焊接有出水管43,出水管43竖直设置且下端与伸入水箱1内,出水管43上端伸出水箱1外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42设置为水泵,水泵的外壳焊接在水箱1上,水泵的进水口与出水管43的上端密闭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连接管41连通;连接管41背离驱动件42的一端连接有通水管44,通水管44为水平设置的长条形管且垂直于转动轴22的长度方向设置,通水管44焊接在水箱1上且与连接管41密封连通,通水管44的两端均密封;通水管44上设置有灌溉管45,灌溉管45为水平设置长条形管,灌溉管45的一端沿垂直于通水管44的长度方向与灌溉管45的侧壁连通,另一端沿远离水箱1的方向延伸且密封;灌溉管45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灌溉管45沿通水管44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每个灌溉管45朝向地面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灌溉孔46,多个灌溉孔46沿灌溉管45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当需要对农田进行灌溉时,通过转动件3驱动水箱1移动,同时开启驱动件42,使得水箱1内的水流入通水管44和灌溉管45内,进而使得水流从灌溉孔46内流出,随着水箱1的移动,对农田的不同位置进行灌溉;多个灌溉管45的设置增大了灌溉组件4的灌溉面积,提高了灌溉效率。
32.参照图1,出水管43内设置有滤网7,滤网7水平设置且用于减少水箱1内的杂质进入驱动件42中并造成驱动件42堵塞的现象发生。
33.参照图2和图3,灌溉管45上设置有用于使水流对农田灌溉时喷洒的更加均匀的喷洒组件5;喷洒组件5包括喷洒件51,喷洒件51包括竖直部511和水平部512,竖直部511和水平部512均设置为长条形管,竖直部511竖直设置且上端通过灌溉孔46与灌溉管45密封连通,竖直部511转动连接在灌溉管45上;水平部512沿垂直于竖直部511长度方向设置且与竖直部511的下端密封连通,水平部512的两端均密封;水平部512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水孔52,多个通水孔52沿水平部51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每个灌溉管45上均设置有用于驱动竖直部511转动的转动组件6。
34.参照图2和图3,转动组件6包括原齿轮61和动力件62,每个竖直部511上均同轴焊接有一个驱动齿轮64,每个灌溉管45上的多个竖直部511上的驱动齿轮64互相啮合,灌溉管45上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安装杆63,原齿轮61同轴焊接在安装杆63上,原齿轮61与其相邻的驱动齿轮64啮合;本实施例中动力件62设置为电机,电机的外壳焊接在通水管44上,电机的输出轴同轴焊接在安装杆63上,电机用于驱动原齿轮61以安装杆63为圆心转动。当驱动机构2带动水箱1移动时,通过驱动件42将水流泵入喷洒件51的水平部512内,同时通过动力件62带动原齿轮61转动,原齿轮61带动与其相邻的驱动齿轮64转动,通过多个竖直部511上的驱动齿轮64的互相啮合作用,带动多个竖直部511在灌溉管45上转动,竖直部511带动水平部512转动,使得水流沿圆周方向转动对农田进行灌溉,使得农田被灌溉的更加均匀。
3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农田进行灌溉时,通过驱动件42将水箱1内的水流输入至喷洒件51内,然后开启每个灌溉管45上动力件62,动力件62驱动原齿轮61转动,并通过原齿轮61和多个驱动齿轮64之间的互相啮合作用,带动灌溉管45上的多个水平部512转动,使得喷水平部512对农田灌溉的更加均匀;同时开启转动件3,通过转动件3驱动转动轮24转动,带动底板21和水箱1移动,使得灌溉组件4可以对农田的不同位置进行灌溉。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