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62920发布日期:2022-01-19 16:5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


背景技术:

2.生态修复指的是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减轻负荷压力,并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并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3.生态系统的修复离不开生态植物,在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湖边、河边以及盐碱地带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时,作为重要的地表生态修复工作,刻不容缓,而适合在这些污染严重的湖边、河边以及盐碱地带适合种植芦苇草等绿色植物,能改良土壤,净化水源,因生态植物需求量大,故需要大面积的种植栽培。
4.常规的栽培手段,将植物直接种在淤泥当中,定时喷水灌溉,但是由于洒水不均会导致植物生长参差不齐,且长成幼苗拔出时容易损伤根部,且需要人工操作一一往外拔,耗力费时,操作麻烦,因而极需一种既水土分离又取拿方便的装置来解决当前问题。
5.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8.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包括:蓄水槽、注水管、培养托盘、限位块、栽植盆、观测窗、报警线、凹槽;所述蓄水槽呈矩形状,且蓄水槽的左侧设有注水管,并且注水管与蓄水槽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培养托盘呈矩形状,且培养托盘设置在蓄水槽的上部,并且培养托盘与蓄水槽通过扣压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块呈拱门形结构,且限位块设置在培养托盘的下部四周边缘位置,并且限位块与培养托盘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栽植盆呈圆形状,且栽植盆设置在培养托盘的中间位置,并且栽植盆与培养托盘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观测窗设置在注水管的左右两侧,且观测窗在注水管两边呈对称式分布;所述报警线横向开设在观测窗下部;所述凹槽呈内凹式槽状,且凹槽开设在栽植盆的底部。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所述注水管呈上宽下窄的喇叭形结构,且注水管的上端设有注水开口。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所述栽植盆设有多处,且所述多处的栽植盆在培养托盘上呈等间隔矩阵式分布。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所述限位块设有多处。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所述观测窗呈矩形状,且观测窗与报警线的组合式结构组成培养装置的注水量控制装置。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所述蓄水槽与培养托盘的组合式结构构成培养装置的水土分离培养装置。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所述凹槽在栽植盆的底部以中间为圆心呈发散式分布。
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所述栽植盆的底部中间开设有大的吸水孔,且栽植盆的底部其他位置则开设有多个细密小吸水孔。
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通过设置注水管和观测窗以及报警线,设置了注水管直接注水使用方便,且观测窗与报警线的组合式结构组成培养装置的注水量控制装置,有利于实时观测水量变化,及时注水补充水源,操作方便。
18.2、本实用新型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通过设置蓄水槽与培养托盘的组合式结构构成培养装置的水土分离培养装置,适合水养和半水养修复植物使用,有利于装置取拿方便,而且还能避免浇筑植物时水量不可控、浇灌不均匀导致植物生长大小不一的问题。
19.3、本实用新型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通过设置凹槽在栽植盆的底部以中间为圆心呈发散式分布,有利于培植植物的根部须根横向生长,吸收更多养分。
20.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的改进,具有操作方便、实时控制注水量、修复植物生长均匀、根部生长发达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托盘俯视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槽左侧视面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栽植盆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中:蓄水槽1、注水管2、培养托盘3、限位块4、栽植盆5、观测窗6、报警线7、凹槽8。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请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32.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包括:蓄水槽1、注水管2、培养托盘3、限位块4、栽植盆5、观测窗6、报警线7、凹槽8;蓄水槽1呈矩形状,且蓄水槽1的左侧设有注水管2,并且注水管2与蓄水槽1为一体式结构;培养托盘3呈矩形状,且培养托盘3设置在蓄水槽1的上部,并且培养托盘3与蓄水槽1通过扣压方式相连接;限位块4呈拱门形结构,且限位块4设置在培养托盘3的下部四周边缘位置,并且限位块4与培养托盘3为一体式结构;栽植盆5呈圆形状,且栽植盆5设置在培养托盘3的中间位置,并且栽植盆5与培养托盘3为一体式结构;观测窗6设置在注水管2的左右两侧,且观测窗6在注水管2两边呈对称式分布;报警线7横向开设在观测窗6下部;凹槽8呈内凹式槽状,且凹槽8开设在栽植盆5的底部。
33.具体的,栽植盆5设有多处,且多处的栽植盆5在培养托盘3上呈等间隔矩阵式分布,可一次性多栽种植物,使用方便。
34.具体的,观测窗6呈矩形状,且观测窗6与报警线7的组合式结构组成培养装置的注水量控制装置,可实时观测水量变化,及时补充水源。
35.具体的,蓄水槽1与培养托盘3的组合式结构构成培养装置的水土分离培养装置,适合水养和半水养修复植物使用,装置取拿方便,而且可避免浇筑植物时水量不可控、浇灌不均匀导致植物生长大小不一的问题。
36.具体的,凹槽8在栽植盆5的底部以中间为圆心呈发散式分布,促进培植植物的根部须根横向密集生长。
37.具体实施步骤:
38.本装置区别与常规的培植装置,采用的是水土分离式养殖的方式,适应于地表生态修复植物的水养和半水养植物栽培,设置了注水管,可无需将培植托盘取下,直接注水即可,使用方便;设置了观测窗和报警线,可实时观测蓄水槽内部的蓄水量,及时添加注水,而且蓄水槽内可放置小的鱼苗,鱼苗产生的排泄物可供修复植物的肥料使用,促进植物生长,无需人工施肥,绿色环保;设置了栽植盆底部的中心发散式的凹槽结构,可促进植物根部的横向生长。
39.综上所述:该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通过设置注水管和观测
窗以及报警线,设置了注水管直接注水使用方便,且观测窗与报警线的组合式结构组成培养装置的注水量控制装置,有利于实时观测水量变化,及时注水补充水源,操作方便;通过设置蓄水槽与培养托盘的组合式结构构成培养装置的水土分离培养装置,适合水养和半水养修复植物使用,有利于装置取拿方便,而且还能避免浇筑植物时水量不可控、浇灌不均匀导致植物生长大小不一的问题;通过设置凹槽在栽植盆的底部以中间为圆心呈发散式分布,有利于培植植物的根部须根横向密集分布,吸收更多养分;通过对一种城乡规划建设地表生态修复培植装置的改进,解决了修复植株因浇灌不均导致植物生长大小不一、浇灌不彻底导致根部生长缓慢、操作步骤繁琐的问题。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