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种植用自动浇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7520发布日期:2022-03-23 14:4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种植用自动浇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种植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植物种植用自动浇水装置。


背景技术:

2.植物种植是人类最为重要的农业活动。植物种植主要包括农作物和观赏植物,其中观赏的植物也分为室内种植的和室外种植,在种植植物时,需要时常对植物进行浇水,一般人们为了节省时间会使用自动浇水装置。
3.但是,现有的部分自动浇水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不能很好的根据不同植物进行调节进水的水位量,使得部分的植物根须无法接触到水而干死,且长时间使用时栽培盆底部的水会变颜色,从而降低观赏效果,需要对栽培盆进行清洗,但是现有的部分技术在清洗时不能够将底部打开,使得在清洗时不够方便,从而造成其使用效率低和清理不便捷等缺陷,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植物种植用自动浇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种植用自动浇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部分自动浇水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不能很好的根据不同植物进行调节进水的水位量,使得部分的植物根须无法接触到水而干死,且长时间使用时栽培盆底部的水会变颜色,从而降低观赏效果,需要对栽培盆进行清洗,但是现有的部分技术在清洗时不能够将底部打开,使得在清洗时不够方便,从而造成其使用效率低和清理不便捷的缺陷。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物种植用自动浇水装置,包括底壳,所述底壳顶部为开口设置,所述底壳底部套设有底盖,所述底壳上方设置有栽培壳,所述栽培壳底部成锥形设置并延伸至底壳内,所述栽培壳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底壳内壁对称开设有定位槽,两个所述定位块相远离的一侧均延伸至相邻近的定位槽内,所述底壳右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左端贯穿底壳并延伸至底壳内,所述进水管内壁通过转轴与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与进水管内壁相匹配,所述圆板上的转轴后端贯穿进水管并与进水管活动连接,所述圆板上的转轴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底壳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矩形壳,所述矩形壳左侧壁开设有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前后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侧延伸至矩形壳内,所述安装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后侧壁活动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与连接杆前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板另一侧延伸至底壳内,所述安装板顶部开设限位开口,所述安装板上方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底端穿过限位开口并延伸至安装板下方,所述升降杆左侧壁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漂浮板。
6.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阀门。
7.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定位块相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定位槽内壁开设有弧形槽,所述限位块一端延伸至弧形槽内,所述限位块一端呈弧形设置,两个所述限位块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相对的一端与
圆形槽内壁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栽培壳侧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矩形开口,所述栽培壳底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圆孔。
9.进一步的,所述底壳外壁靠近底部开设有外螺纹槽,所述底盖内壁开设有与底盖相匹配的内螺纹。
1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侧壁上套接有密封板,所述矩形壳底部开设有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内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顶端与安装板底部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左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限位开口内部相连通,所述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右端延伸至限位开口内。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物种植用自动浇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壳、栽培壳、进水管、矩形壳、安装板、升降杆、漂浮板等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水位下降时,使得圆板逆时针翻转,达到水进入矩形壳内再进入底壳内,达到自动浇水的目的,且通过螺栓可以调节漂浮板的高度,使得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进入底壳内的水量,可有效的提高其使用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底盖、外螺纹槽和内螺纹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在需要对底壳和底盖进行清洗时,可以通过转动底盖将底壳的底部打开,达到方便将污水或变色的水清理出,且方便对底盖和底壳内壁进行清洗,可有效的达到其便捷的清洗目的。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18.图4为图2中的b处放大图。
19.图中:1、底壳;2、栽培壳;3、定位块;4、定位槽;5、进水管;6、矩形壳;7、圆板;8、连接杆;9、竖杆;10、安装开口;11、安装板;12、弧形板;13、密封板;14、圆形开口;15、挡板;16、圆杆;17、升降杆;18、螺栓;19、漂浮板;20、底盖;21、外螺纹槽;22、内螺纹;23、阀门;24、矩形开口;25、圆孔;26、圆形槽;27、限位块;28、弧形槽;29、弹簧;30、限位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植物种植用自动浇水装置,包括底壳1,底壳1顶部为开口设置,底壳1底部套设有底盖20,底壳1上方设置有栽培壳2,栽培壳2底部成锥形设置并延伸至底壳1内,栽培壳2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定位块3,底壳1内壁对称开设有定位槽4,两个定位块3相远离的一侧均延伸至相邻近的定位槽4内,底壳1右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水管5,进水管5左端贯穿底壳1并延伸至底壳1内,进水管5内壁通过转轴与连接有圆板7,圆板7与进水管5内壁相匹配,圆板7上的转轴后端贯穿进水管5并与进水管5活动连接,圆板7上的转轴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底壳1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矩形壳6,矩形
壳6左侧壁开设有安装开口10,安装开口10前后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一侧延伸至矩形壳6内,安装板11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2,弧形板12后侧壁活动连接有竖杆9,竖杆9与连接杆8前侧壁活动连接,安装板11另一侧延伸至底壳1内,安装板11顶部开设限位开口30,安装板11上方设置有升降杆17,升降杆17底端穿过限位开口30并延伸至安装板11下方,升降杆17左侧壁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漂浮板19。
22.优选的,进水管5上安装有阀门23,通过阀门23能够打开和关闭进水管5,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23.优选的,两个定位块3相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圆形槽26,圆形槽26内设置有限位块27,定位槽4内壁开设有弧形槽28,限位块27一端延伸至弧形槽28内,限位块27一端呈弧形设置,两个限位块27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29,两个弹簧29相对的一端与圆形槽26内壁固定连接,通过限位块27能够将栽培壳2进行位置紧固,使得栽培壳2在使用时不会出现晃动或容易与底壳1脱落的现象,提高使用的稳定性。
24.优选的,栽培壳2侧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矩形开口24,栽培壳2底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圆孔25,种植的的根须可以穿过矩形开口24和圆孔25延伸至栽培壳2下方的水中。
25.优选的,底壳1外壁靠近底部开设有外螺纹槽21,底盖20内壁开设有与底盖20相匹配的内螺纹22,通过外螺纹槽21和内螺纹22使得底盖20固定在底壳1底部,且外螺纹槽21和内螺纹22能够起到防漏水的作用。
26.优选的,安装板11侧壁上套接有密封板13,矩形壳6底部开设有圆形开口14,圆形开口14内设置有挡板15,挡板15顶部固定连接有圆杆16,圆杆16顶端与安装板11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挡板15和密封板13,使得安装板11上升时将安装开口10和圆形开口14关闭,安装板11下降时将安装开口10和圆形开口14打开,起到密封矩形壳6的作用,
27.优选的,安装板11左侧壁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限位开口30内部相连通,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栓18,螺栓18右端延伸至限位开口30内,通过螺栓18能够将升降杆17的位置进行调节和固定,达到调节漂浮板19高度的作用。
28.需要说明的是,一种植物种植用自动浇水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根据植物种类,确定植物的根须能够长多长,根据植物根须进行调节漂浮板19的高度,首先通过转动螺栓18松动升降杆17,然后根据需要进入底壳1内的水位水量进行调整漂浮板19的高度,调整完成后再通过螺栓18将升降杆17位置紧固,然后将植物放置在栽培壳2内,再将栽培壳2放置底壳1内,在放置时对限位块27挤压使得弹簧29压缩,当栽培壳2放置完成后,同步的由弹簧29将限位块27推入弧形槽28内,使得栽培壳2在使用时不会出现晃动或容易与底壳1脱落的现象,接下来通过外部水管与进水管5相连接,然后将阀门23打开,将水通过进水管5流入矩形壳6内再通过安装开口10和圆形开口14进入底壳1内,水在不断的进入底壳1内时水位会逐渐上升,同时由水位带动着漂浮板19和升降杆17上升,同步的由升降杆17带动安装板11、圆杆16和挡板15上升,并且由安装板11通过弧形板12带动竖杆9推动连接杆8和圆板7向右翻转,当安装板11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圆板7将进水管5关闭,使得水不会继续进入底壳1内,水位逐渐下降时,漂浮板19也会下降,同步的安装板11也会下降,由安装板11通过竖杆9拉动连接杆8使得圆板7逆时针翻转,将水放入底壳1内,达到自动浇水的目的,其中挡板15和密封板13跟随安装板11上升或下降,上升时将安装开口10和圆形开口14关闭,下降时将安装开口10和圆形开口14打开,起到密封矩形壳6的作用,在长时间使用后栽培盆底部的水会变
颜色,从而降低观赏效果,需要对栽培盆进行清洗,首先将阀门23关闭,使得进水管5停止输送水,接下来转动底盖20使得底盖20与底壳1进行拆卸,将污水放出,然后对底壳1和底盖20进行清洗,达到对底壳1和底盖20便捷的清洗的目的。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