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苗木移植的开孔器及种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97144发布日期:2022-08-20 00:51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苗木移植的开孔器及种育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苗木移植的开孔器及种育器,属于苗木种育领域。


背景技术:

2.苗木是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凡在苗圃中培育的树苗不论年龄大小,在未出圃之前,都称苗木。苗木种类: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留床苗;苗木还可以按照乔灌木分类,一般在北方乔木苗比较多,南方灌木比较多,这主要是由于生长气候所引起的;目前林木育苗装置种类很多,但是育苗方法受苗圃地、时间、气候等的影响较大,管理难度大,费时、费工,给人们进行育苗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在培育林木苗时,有些采取将林木苗移栽在地里进行培育的方式,在地里进行培育影响因素较多,苗木移栽能够扩大苗木生长的营养空间,如光照空间,通风空间和枝干生长空间,根系生长、吸收水分和营养的空间。且苗木的带土移植可以保证新树苗有暂时的水分和矿物质供应,并且带土移植可以给新树苗一个适应新环境的缓冲时间,大大提高移植存活率。
3.在苗木移栽过程中,为了保证移栽苗木成活的关键是保持其体内的水分平衡,往往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外并保护好苗木的根部,防止失水;同时,需要移栽的苗木起出后,运输到制定的种植点进行种植,但是在移植填埋过程中,由于种植坑穴与苗木根系的原始土壤之间具有缝隙,这种缝隙往往是通过新土进行填充的,新土比较稀松并且粘合力不够,因此将会造成苗木种植后容易发送倾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移植后苗木倾斜问题,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竖向立柱能够对苗木进行定位,使得苗木始终保持竖直,从而降低新移植的苗木发生倾斜的可能性;开孔器能够在植树坑底部开孔。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用于苗木移植的开孔器,包括竖杆、套管和配重锤;配重锤连接在套管上且两者均套设于竖杆外,竖杆下端呈锥形且在竖杆上设置有传力台,通过套管控制配重锤锤击传力台时,能够使得竖杆下端在植树坑的底部打孔。
7.可选的,在竖杆的上部横向设置有第一手柄;在套管的上部横向设置有第二手柄。
8.可选的,在第一手柄的下侧设置有收纳槽,所述第二手柄能够收纳固定到收纳槽内。
9.可选的,在收纳槽的槽壁上处具有若干爪齿,爪齿具有弹性以抓持第二手柄。
10.可选的,竖杆为下部尖锐的圆杆,套管呈圆管状,配重锤呈圆环状,传力台呈圆盘状。
11.一种用于苗木移植的种育器,包括随植盆架和支撑筒盆;所述支撑筒盆包括随植盆架包括有竖向立柱、l形加强筋和弹性连接条;多个l形加强筋呈星形状分布并连接到竖向立柱的中部,在相邻l形加强筋之间连接有若干弹性连接条,弹性连接条与l形加强筋配
合连接呈网兜状并用于兜住苗木根系及根系处的土壤;竖向立柱的上部用于插入苗木根系处,竖向立柱的下部用于插入所述开孔器打出的孔内;所述支撑筒盆呈中空状且其顶部设置有用于竖向立柱插入的通孔;
12.可选的,竖向立柱、l形加强筋和弹性连接条一体注塑成型且竖向立柱的上部和下部均具有尖端;弹性连接条呈s形并连接在l形加强筋的竖向部分;l形加强筋的横向部分可弯曲,以使l形加强筋的竖向部分能够径向伸缩
13.可选的,l形加强筋竖向部分的下部呈锥状并形成锥形齿,该锥形齿超出l形加强筋的横向部分且向下伸出。
14.可选的,支撑筒盆的顶部设置有锥盆部,锥盆部的中部设置有支撑台柱,通孔设置在支撑台柱的中心处。
15.可选的,支撑筒盆内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开口,随植盆架能够通过该底部开口收纳到支撑筒盆内。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1、竖向立柱的上部能够插入苗木根系处,下部能够插入植树坑的底部,从而使其能够起到支撑作用,进而保证苗木在种植到植树坑中后不容易发生倾斜;l形加强筋能够配合弹性连接条形成用于固定苗木根系以及苗木根系处突然的网兜,从而使得根系处的土壤与根系之间的牢固性更好;有利于竖向立柱对苗木根系的固定作用;
18.2、支撑筒盆的结构,其底部能够用于收纳随植盆架,其顶部能够由于支撑随植盆架并将其张开,从而能够使得随植盆架的使用更加方便;
19.3、开孔器采用套管与配重锤搭配的设计,能够利用配重锤的冲击实现对土壤的打孔,所打的孔用于竖向立柱下部的插入。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开孔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随植盆架的结构图;
23.图3为随植盆架的俯视图;
24.图4为随植盆架的放入植树坑后的状态图;
25.图5为支撑筒盆的剖面图;
26.图6为随植盆架与支撑筒盆配合使用的状态图;
27.图7为随植盆架收纳到支撑筒盆内的结构图。
28.附图标记:1-随植盆架,11-l形加强筋,12-弹性连接条,13-竖向立柱,14-锥形齿,2-支撑筒盆,21-通孔,22-锥盆部,23-底部开口,24
‑ꢀ
支撑台柱,3-开孔器;31-竖杆;32-第一手柄;33-爪齿;34-收纳槽;35
‑ꢀ
第二手柄;36-配重锤;37-传力台;38-套管;4-植树坑。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1
31.如2-4所示,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随植盆架1,该随植盆架1包括有一体注塑成型的竖向立柱13、l形加强筋11和弹性连接条12,使用时,该随植盆架1能够随苗木根系一起填埋;竖向立柱13的上部和下部均具有尖端,使竖向立柱13的上部能够插入苗木根系处,竖向立柱13的下部能够插入用于种植苗木的植树坑的底部。
32.多个l形加强筋11呈星形分布并连接到竖向立柱13的中部;弹性连接条12呈s形并具有弹性,弹性连接条12连接于相邻的l形加强筋11 的竖向部分之间,各个l形加强筋11的横向部分可弯曲,以使l形加强筋 11的竖向部分能够径向伸缩,弹性连接条12与l形加强筋11配合连接呈网兜状并用于兜住苗木根系及根系处的土壤,该网兜状结构能够径向伸缩。
33.l形加强筋11竖向部分的下部呈锥状并形成锥形齿14,该锥形齿14 超出l形加强筋11的横向部分且向下伸出;随植盆架1随着苗木根系填埋后,该锥形齿14能够插入植树坑的土壤中。
34.如图4所示,在使用时,随植盆架1与苗木根系一起填埋,并且竖向立柱13的上端插入到待移植的苗木根系处的土壤内,竖向立柱13的上端插入到植树坑4内底部的土壤中,该竖向立柱13作为支撑连接根系土壤和坑位土壤,从而避免苗木在移植初期发生倾斜。
35.实施例2
36.如5-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撑筒盆2,支撑筒盆2呈倒置且中空的筒状,在支撑筒盆2的顶部设置有锥盆部22,锥盆部22的中部设置有支撑台柱24,在支撑台柱24的中心处设置有通孔21;在支撑筒盆2内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开口23,随植盆架1能够通过该底部开口23收纳到支撑筒盆2内。该锥形齿14能够沿锥盆部22的侧壁向下移动以打开l形加强筋11的竖向部分。
37.随植盆架1在使用前可以从支撑筒盆2的底部开口23收纳到支撑筒盆 2内,如图7所示。
38.当需要将随植盆架1与待移植的苗木进行连接时,则将随植盆架1放置到支撑筒盆2的顶部,此时,首先由于锥盆部是具有斜面的,同时,l 形加强筋11的横向部分是可弯曲的,当锥形齿沿着斜面下移时,能够推动该横向部分弯曲,能够使锥形齿的上端径向向外展开,即l形加强筋的竖向部分径向向外展开,如图6所示。如此,就能够实现利用弹性连接条12 与l形加强筋11配合的网兜状结构兜住待移植的苗木根系。
39.实施例3
40.如1-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开孔器3,该开孔器3包括竖杆31、套管38、传力台37和配重锤36;竖杆31为下部尖锐的圆杆,套管38呈圆管状,配重锤36呈圆环状,传力台37呈圆盘状。配重锤36连接在套管 38上且两者均套设于竖杆31外,竖杆31下端呈锥形,传力台37焊接固定在竖杆31上,通过套管38控制配重锤36锤击传力台37时,能够使得竖杆31下端在植树坑的底部打孔。
41.在竖杆31的上部横向设置有第一手柄32,在第一手柄32的下侧设置有收纳槽34,在收纳槽34的槽壁上处具有若干爪齿33;在套管38的上部横向设置有第二手柄35;第二手柄35能够收纳固定到第一手柄32的收纳槽34内并由爪齿33抓持。
42.本实施例的开孔器3结合实施例1的随植盆架1和实施例2的支撑筒盆2使用时;先将随植盆架1放置到支撑筒盆2上,其随植盆架1的竖向立柱13的下端插入到支撑筒盆2的通孔21内;然后使用开孔器3在植树坑的底部开设竖向的孔;将待移植的苗木根系连同根系处的土壤插入到竖向立柱13的上部,并使l形加强筋11与弹性连接条12形成的网兜将土壤和根系兜住;将随植盆架1下部插入到植树坑4的底部开设的孔中;然后将填埋泥土到植树坑中,压平浇水后完成移植弧的苗木种育。
43.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所做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