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栽培花菇高效节能智能菇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3250发布日期:2022-04-14 21:2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周年栽培花菇高效节能智能菇棚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菇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周年栽培花菇高效节能智能菇棚。


背景技术:

2.现在周年能生产香菇的先进菇棚,是广灵县北野食用菌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研发的周年出菇双拱大棚,其设计及运行方法如下:
3.一、棚架搭建取东西方向,棚长50米,大棚分内外两层。在内棚内取南北向搭菌架,以提高菇棚利用率。
4.二、覆盖及设备配置,分热季和冷季两种形式:
5.热季:外棚覆盖遮阳网,内棚覆盖塑料布,分别封闭严,在两头正对走道安装棚门,并在内棚的一端安装水帘墙,在另一端安装风机,再在外棚上安装一排微喷作为降温系统,当棚内温度超出上限时,开启降温系统降温。
6.冷季:外层棚覆盖塑料布,内层棚覆盖塑料布及遮阳网,通过调节遮阳网调节棚内光照,并按设供热管道临时供暖,以备极端天气晚上加温,为食用菌栽培创造适宜环境。
7.目前现有双拱菇棚虽然能进行香菇周年生产,但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各种因子的调节需人为控制,达不到及时准确的目的,对生产优质花菇有一定影响,并且费工耗能较大,冬季增温、夏季降温效果有限,影响极端天气正常出菇。为此,我们提出周年栽培花菇高效节能智能菇棚。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周年栽培花菇高效节能智能菇棚,使出菇棚的调控更智能化,出菇的环境因子更精准化,从而达到花菇周年栽培的高效、节能、智能化。
9.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0.周年栽培花菇高效节能智能菇棚,包括棚体,所述棚体是由外层棚和内层棚组成,所述内层棚位于外层棚的内部;
11.所述内层棚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风机,所述内层棚的内腔均匀设置有菇架;
12.所述内层棚的内腔顶端固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水帘空调和地下水循环预冷装置;
13.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安装有智能光照传感器、智能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智能终端nb-i0t采集器,所述智能光照传感器电性输出连接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风机和水帘空调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性输入连接,所述智能终端nb-i0t采集器和智能二氧化碳传感器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性输出连接,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性双向连接有数据对比服务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信号连接有移动nb物联网卡,所述移动nb物联网卡通过信号与外部的监测系统相连接。
14.优选地,所述外层棚包括外棚架,所述外棚架的外部翻盖有遮阳网和外层大棚膜,
所述遮阳网位于外层大棚膜的顶部。
1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遮阳网在夏季高温情况时,便于对棚体进行遮阳防护。
16.优选地,所述内层棚包括内棚架,所述内棚架的外部翻盖有保温被和内层大棚膜,所述保温被位于内层大棚膜的顶部。
1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保温被在冬季低温情况时,便于对棚体进行保温防护。
18.优选地,所述地下水循环预冷装置包括水循环机构和喷淋机构,所述水帘空调位于水循环机构的左侧,所述喷淋机构包括直集水管,所述直集水管的外壁顶部自前向后等间距连通有拱形集水管,所述拱形集水管和直集水管均与支撑架相固接,所述直集水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二进水管,所述拱形集水管的底部沿其拱形方向均匀连通有微型喷头。
1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微型喷头便于喷洒地下水源,在夏季炎热时,便于对棚体内进行降温。
20.优选地,所述水循环机构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顶部上,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水管和增压泵,所述第一进水管的顶部进水端通过导管与外部地下水输水设备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位于增压泵的左侧,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伸入水箱的内腔顶端,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和增压泵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性输入连接,所述水箱的内腔左侧壁上端设置有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水箱的内腔左侧壁下端设置有第二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水位传感器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性输出连接,所述水箱的右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通过导管与第二进水管相连通。
2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出水管便于将水箱中存储的地下水源源不断地经过第二进水管向喷淋机构中输送。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3.通过外层棚和内层棚的配合形成双拱菇棚,并在其中配套智能终端nb-i0t采集器、智能光照传感器、智能二氧化碳传感器、移动nb物联网卡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形成自动控制系统,并通过智能终端nb-i0t采集器、智能光照传感器和智能二氧化碳传感器自动监测菇棚内花菇生长所需各环境因子的变化数据,以及将这些数据与数据对比服务器中的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再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水帘空调和地下水循环预冷装置工作降温以及控制风机在双拱棚内通风循环升温,使出菇棚的调控更智能化,出菇的环境因子更精准化,从而达到花菇周年栽培的高效、节能、智能化。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层棚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层棚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俯视剖视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主视剖视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3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3.1-外层棚,101-遮阳网,102-外层大棚膜,103-外棚架,2-内层棚,201-保温被,202-内层大棚膜,203-内棚架,3-风机,4-菇架,5-水帘空调,6-水循环机构,601-第一进水管,602-电磁阀,603-水箱,604-增压泵,605-出水管,606-第二水位传感器,607-第一水位传感器,7-喷淋机构,701-拱形集水管,702-微型喷头,703-第二进水管,704-直集水管,8-支撑架,9-智能光照传感器,10-智能终端nb-i0t采集器,11-数据对比服务器,12-移动nb物联网卡,1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4-智能二氧化碳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周年栽培花菇高效节能智能菇棚,包括棚体,取东西方向,棚长50米,棚体是由外层棚1和内层棚2这内外两层组成,内层棚2位于外层棚1的内部。
36.如图2和图5所示,外层棚1,棚长50米,取东西向建棚,跨度11米,脊高6米,南侧坡度为弧形,与日光温室前坡相似,南底坡角60度,腰角30度,以利于采光;北侧直线形且较陡,北坡底角70度,以抵消前坡后推力,外层棚1包括外棚架103,外棚架103由若干组拱型架组成,拱型架用1寸镀锌管弯制,各拱型架之间用5道4分镀锌管横向连接固定,外棚架103的外部翻盖有遮阳网101和外层大棚膜102,遮阳网101位于外层大棚膜102的顶部,通过遮阳网101在夏季高温情况时,便于对棚体进行遮阳防护。
37.如图3和图5所示,内层棚2包括内棚架203,外棚架103同样由若干组拱型架组成,拱型架也用1寸镀锌管弯制,各拱型架之间用3道4分镀锌管横向连接固定,内层棚2,棚脊高4米,其底腿直立并向内部稍微倾斜,腿长2米,上部为圆拱形,跨度8.5米;棚底部南侧距外棚1.7米,北侧距外棚0.8米,内外层双拱间距均大于0.5米;内棚架203的外部翻盖有保温被201和内层大棚膜202,保温被201位于内层大棚膜202的顶部,通过保温被201在冬季低温情况时,便于对棚体进行保温防护。
38.如图4所示,内层棚2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风机3,内层棚2的内腔均匀设置有菇架4,菇架4取南北向搭建,菌架高2米,长6米,宽0.75米,菌架间走道宽0.85米,共建28个菌架以提高菇棚利用率。
39.如图5所示,内层棚2的内腔顶端固接有支撑架8,支撑架8的顶部设置有水帘空调5和地下水循环预冷装置,地下水循环预冷装置包括水循环机构6和喷淋机构7,水帘空调5位于水循环机构6的左侧,支撑架8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安装有智能光照传感器9、智能二氧化碳传感器14和智能终端nb-i0t采集器10。
40.如图8所示,智能光照传感器9电性输出连接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3,风机3和水帘空调5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3电性输入连接,智能终端nb-i0t采集器10和智能二氧化碳传感器14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3电性输出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3电性双向连接有数据对比服务器1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3信号连接有移动nb物联网卡12,移动nb物联网卡12通过信号与外部的监测系统相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3和移动nb物联网卡12根据实际需要安装在外层棚1和内层棚2之间,便于对其安全保护。
41.如图7所示,水循环机构6包括水箱603,水箱603固定安装在支撑架8的顶部上,水
箱60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水管601和增压泵604,第一进水管601的顶部进水端通过导管与外部地下水输水设备相连通,第一进水管601位于增压泵604的左侧,增压泵604的输出端伸入水箱603的内腔顶端,第一进水管601上设置有电磁阀602,电磁阀602和增压泵604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3电性输入连接,水箱603的内腔左侧壁上端设置有第一水位传感器607,水箱603的内腔左侧壁下端设置有第二水位传感器606,第一水位传感器607和第二水位传感器606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3电性输出连接,水箱603的右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水管605,出水管605通过导管与第二进水管703相连通。
42.如图7所示,通过出水管605便于将水箱603中存储的地下水源源不断地经过第二进水管703向喷淋机构7中输送,同时在水箱603中水源被消耗时,通过第二水位传感器606实时感应水位情况,在水位降到第二水位传感器606感应的液位以下时,将信号传输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3中,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3控制第一进水管601上的电磁阀602开启,使得外界地下水输水设备通过第一进水管601向水箱603中补充水源,并通过第一水位传感器607实时感应补充水源时的水位情况,在水位高于第一水位传感器607感应的液位以上时,将信号传输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3,再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3控制电磁阀602关闭,从而实现水箱603中水源的补充,保证水箱603中水源的充足。
43.如图6所示,喷淋机构7包括直集水管704,直集水管704的外壁顶部自前向后等间距连通有拱形集水管701,拱形集水管701和直集水管704均与支撑架8相固接,直集水管704的外壁设置有第二进水管703,拱形集水管701的底部沿其拱形方向均匀连通有微型喷头702,通过微型喷头702便于喷洒地下水源,在夏季炎热时,便于对棚体内进行降温。
44.工作原理:
45.通过在双拱菇棚中配套智能终端nb-i0t采集器10、智能光照传感器9、智能二氧化碳传感器14、移动nb物联网卡12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3形成自动控制系统,并通过移动nb物联网卡12建立物联网使其与外部监测系统实现信号连接,实现远端监测,在菇棚中通过智能终端nb-i0t采集器10、智能光照传感器9和智能二氧化碳传感器14自动监测菇棚内花菇生长所需各环境因子的变化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送到数据对比服务器11中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在夏季温度高时,采集到的数据高于标准数据时,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3控制水帘空调5和增压泵604工作,水帘空调5制冷降温,通过增压泵604工作对水箱603中增压,使得水箱603中的水源在压强增大条件下从出水管605不断排出,并经过第二进水管703输入到直集水管704中,再从直集水管704分流输送到各个拱形集水管701中,最后从每个拱形集水管701上的微型喷头702喷洒出,降低棚温到标准温度,在冬季低温时,采集到的数据低于标准数据时,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3控制风机3工作,通过风机3在双拱棚内通风循环,提高棚温,运用智能物联网设备,提升周年双拱菇棚对环境因子的监测和调控能力,减少人工实时监管,降低人工管理成本,达到实时自动调控的目的,使菇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环境条件常年保持在花菇所需标准数值范围内,保证花菇在低温季节和高温季节正常生长,由于菇棚智能化的提升,花菇产量提高20%,用工成本降低30%,节能达到50%以上,从而达到高效节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6.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