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小龙虾幼苗成活率的虾苗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9966发布日期:2022-04-27 13:0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小龙虾幼苗成活率的虾苗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虾苗培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高小龙虾幼苗成活率的虾苗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2.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近年来作为许多餐厅主推菜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消费需求带动小龙虾养殖产业发展,由传统稻虾模式的繁育方法逐步发展为人工繁育,为了适应强大市场对小龙虾的需求,一般需要通过人工方式对其幼苗进行培育,以提高小龙虾的产量。
3.在现有中,为了提高小龙虾幼苗培育的成活率,使得保持培育水体的清洁性以及有效供氧是重要因素,然而现有虾苗培育装置中,难以实现对虾苗培育水源中杂质有效处理的同时,难以实现同步辅助供氧工作,导致小龙虾幼苗的培育存在成活率不佳问题,从而影响最终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小龙虾幼苗成活率的虾苗培育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提高小龙虾幼苗成活率的虾苗培育装置,包括培育池,所述培育池底端的中心固定套接有软管,所述软管底部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一端的外壁设有外螺纹,且第一腔体的一端通过外螺纹螺接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均位于培育池的下方,所述第二腔体的内侧设有过滤板,且第二腔体背离第一腔体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位于培育池的外侧,且导流管的外壁设有水泵,所述导流管顶端的底部设有喷洒头。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软管、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过滤板、导流管以及水泵,起到对培育池内部污染水源的抽取处理工作。
8.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呈“j”字形管体结构,所述喷洒头设有八组,八组所述喷洒头在导流管顶端的底部呈“一”字形均匀分布,且八组喷洒头均位于培育池的上方。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喷洒头的设置,起到抽取并处理后的水源重新回流至培育池内部的效果。
1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呈圆盘形铁质材料的板体结构,且过滤板面向导流管的一端吸合有磁片圈,所述磁片圈的外壁与第二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面向第一腔体一端的中心固定安装有拉动杆,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顶部与培育池的底部固定连接。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对磁片圈的设置以及过滤板材料的限定,起到对过滤板安置时有效定位工作。
12.进一步的,所述软管呈“l”形管体结构,且软管本体具有可形变性,所述软管顶端
的外壁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位于培育池的下方。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阀门的设置,便于控制软管内部的流通作用。
14.进一步的,所述水泵的上方设有套设块,所述套设块的内腔与导流管的外壁固定套接,且套设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培育池的外壁固定连接。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对套设块以及连接杆的设置,起到对导流管的良好加固效果。
16.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封堵片,所述封堵片位于培育池一侧的上方,且封堵片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与培育池的顶部固定连接。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利用封堵片以及固定块的设置,起到对导流管一端良好的封堵以及定位作用。
18.进一步的,所述培育池底端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通孔盒,所述通孔盒呈棱柱形盒体结构,且通孔盒位于软管顶端的外侧,所述通孔盒上所分布圆孔直径小于虾苗本体的大小。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通孔盒的设置,防止整体装置对水源进行处理时,产生卷入虾苗的问题。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1.通过设置的软管与阀门,有利于对培育池有效连通并控制启闭的同时,配合所设的第一腔体、外螺纹、第二腔体、过滤板、导流管以及水泵,便于对培育池内部污染水源有效抽取作用下,起到对水源中杂质的良好处理效果,并利用所设的喷洒头,使得抽取水源得以回流至培育池内部形成循环的同时,起到对培育池内部虾苗的辅助供氧作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侧面剖视图;
24.图3为本技术的培育池顶端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的通孔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说明:
27.1、培育池;2、软管;3、第一腔体;4、外螺纹;5、第二腔体;6、过滤板;7、导流管;8、水泵;9、喷洒头;10、磁片圈;11、拉动杆;12、定位块;13、阀门;14、套设块;15、连接杆;16、封堵片;17、固定块;18、通孔盒。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实施例: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提高小龙虾幼苗成活率的虾苗培育装置,请参阅图1和图2、3,包括培育池1,培育池1底端的中心固定套接有软管2,软管2底部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腔体3,第一腔体3一端的外壁设有外螺纹4,且第一腔体3的一端通过外螺纹4螺接有第二腔体5,第一腔体3以及第二腔体5均位于培育池1的下方,第二腔体5的内侧设有过滤板6,且第二腔体5背离第一腔体3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导流管7,导流管7位于培育池1的外侧,且导流管7的外壁设有水泵8,导流管7顶端的底部设有喷洒头9,导流管7呈“j”字形管体结构,喷洒头9设有八组,八组喷洒头9在导流管7顶端的底部呈“一”字形均匀分布,且八组喷洒头9均位于培育池1的上方,通过设置的八组喷洒头9,能够对导流管7有效连通的同时,便于对抽取并处理的水源重新回流至培育池1的内部,起到整体水源的杂质过滤并循环流动效果,且喷洒头9的设置,能够使得其本体对水源向培育池1内部喷出的同时,起到对培育池1内部水源的辅助增氧效果,从而能够提高对内部培育虾苗的良好供氧作用,提高虾苗的成活率,过滤板6呈圆盘形铁质材料的板体结构,且过滤板6面向导流管7的一端吸合有磁片圈10,磁片圈10的外壁与第二腔体5的内壁固定连接,过滤板6面向第一腔体3一端的中心固定安装有拉动杆11,第二腔体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定位块12,定位块12的顶部与培育池1的底部固定连接,软管2呈“l”形管体结构,且软管2本体具有可形变性,软管2顶端的外壁设有阀门13,阀门13位于培育池1的下方,水泵8的上方设有套设块14,套设块14的内腔与导流管7的外壁固定套接,且套设块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5,连接杆15的一端与培育池1的外壁固定连接,导流管7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封堵片16,封堵片16位于培育池1一侧的上方,且封堵片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7,固定块17的底部与培育池1的顶部固定连接。
34.请参阅图3和图4,培育池1底端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通孔盒18,通孔盒18呈棱柱形盒体结构,且通孔盒18位于软管2顶端的外侧,通孔盒18上所分布圆孔直径小于虾苗本体的大小,通过设置的通孔盒18,能够利用其本体所呈的通孔状设计,起到不妨碍培育池1内部水源流入软管2内部的同时,实现对培育池1内部虾苗的阻挡作用,防止软管2在抽取污水的同时,将内部虾苗卷入至管内,且通孔盒18上的圆孔并不能直接过滤培育池1内部水源中存在的杂质。
3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提高小龙虾幼苗成活率的虾苗培育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阀门13处于闭合的同时,水泵8处于关闭状态,可通过对培育池1内部加入水源进行小龙虾虾苗培育工作,当内部水源存在较多杂质需要清理时,开启阀门13的同时,启动水泵8,使得利用软管2、第一腔体3与第二腔体5、导流管7的作用,对培育池1内部污染水源进行抽取,并在水源流通的同时,通过过滤板6对杂质进行过滤工作,且分离出的杂质积留在第一腔体
3与第二腔体5的内部,当污染水源流通至导流管7顶端时,通过喷洒头9重新流入培育池1内部的同时,形成水源的循环并处理工作,当需要对第一腔体3与第二腔体5内部分离处杂质进行清理时,使得阀门13以及水泵8均处于关闭状态,可通过对第一腔体3的旋转作用,使得其与第二腔体5相分离,且在旋转时软管2产生形变,而后利用拉动杆11的带动作用,使得其脱离第二腔体5的内部,并对积留的杂质进行清理,且在清理后使得整体复位即可。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