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干旱地区扁蓿豆和无芒雀麦混播方法

文档序号:30289020发布日期:2022-06-04 14:08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干旱地区扁蓿豆和无芒雀麦混播方法

1.本发明涉及半干旱地区牧草混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干旱地区扁蓿豆和无芒雀麦混播方法。


背景技术:

2.半干旱地区,具有水资源匮乏、植被覆盖率低等特点,加之人们对于草畜结合的生态农业建设意识较为欠缺,牧草种植业滞后,土地撂荒非常严重,致使半干旱地区草畜失衡,严重制约了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人工草地,为畜牧业提供更多的饲草,重点发展草食肉畜、奶畜已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3.混播是提高土地单位面积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常见方法,豆禾混播会显著提高牧草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收获量,豆科牧草混播草地改善了饲草质量,减少了牧草的氮需求,苜蓿与禾草混播时,不同混播比例及禾草种类对混播组分和群体产量有显著影响,全年禾草总产量以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组合最优;二者混播能提高牧草营养价值,与无芒雀麦单播相比,混播草开花期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有所提高,说明合理的混播比例会避免部分种间竞争出现超产效应,提高草地生产力,但建植苜蓿混播草地时,过高的苜蓿混播比例会影响家畜的消化率,所以选择适宜的草种和混播比例建植优质的人工草地显得十分关键。
4.无芒雀麦作为多年生丛生型禾本科牧草,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良好、抗旱、耐牧等特点,扁蓿豆作为多年生豆科植物,含较高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不含皂素,过量采食(苜蓿过量食用,会导致牲畜膨胀病)不会致使家畜发生臌胀病,且较紫花苜蓿拥有更高的抗寒、抗旱能力及更好的适应性,因此,用不含皂素的扁蓿豆与无芒雀麦在半干旱地区建植混播人工草地就成为非常必要的举措。
5.然而,牧草混播的组分和比例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目前,在半干旱地区,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有关于扁蓿豆和无芒雀麦的混播方法,因此,本着优化混播质量为前提,需求一种位于半干旱地区,针对扁蓿豆和无芒雀麦的革新混播方法,为建立大面积人工混播草地提供对应的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干旱地区扁蓿豆和无芒雀麦混播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8.一种半干旱地区扁蓿豆和无芒雀麦混播方法,其方法步骤包括:
9.1)播前整地:播种前利用旋耕机对所选土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30cm,并且将耕翻后的耕地进行耙平,作为多年生豆科牧草扁蓿豆与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混播建植用地。
10.2)选种:选用豆科牧草扁蓿豆和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
11.3)种子预处理:对扁蓿豆种子进行砂纸打磨,擦破所述扁蓿豆种子的种皮;对无芒雀麦种子进行脱芒并晾晒。
12.4)播种:每年4月中旬~5月初播种,在耕地用锄头开浅沟,将处理好的扁蓿豆和无芒雀麦种子分别与细土壤拌匀(拌土是因为草种太小,不易播匀,拌土后条播更均匀),同行条播于沟中,播种深度2~3cm,播后覆土耙平;
13.其中,
14.播种量:豆科牧草扁蓿豆播种量为7.5kg
·
hm-2
~12kg
·
hm-2
,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播种量为25kg
·
hm-2
~30kg
·
hm-2

15.扁蓿豆:无芒雀麦以各自单播量的重量比2:8的混播比例播种;
16.种子质量:净度为100%;发芽率为100%,若达不到,可根据种子实际净度和发芽率折算实际播量。
17.5)施肥量:播种时施用袋装有机肥0.3kg
·
m-2
~0.4kg
·
m-2
(有机质≥45%)作为基肥。
18.6)刈割时间:7月下旬至9月下旬进行刈割。
19.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扁蓿豆、无芒雀麦与所拌细土壤重量比为1:10。
20.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所选扁蓿豆与无芒雀麦播种量为12kg
·
hm-2
和30kg
·
hm-2

21.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扁蓿豆与无芒雀麦混播质量比为2:8。
22.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在播种时施用袋装有机肥0.4kg
·
m-2
(有机质≥45%)作为基肥。
23.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所述混播牧草可刈割3次,留茬高度5cm。
24.优选的,所述混播方法适合海拔1500m~2100m的半干旱地区。
25.优选的,所述刈割次数为3次,留茬高度为5cm。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7.1、本发明中所选用的豆科牧草扁蓿豆,是一种多年生豆科植物,含很高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不含皂素,牛羊过量采食也不会发生臌胀病,且较紫花苜蓿拥有更高的抗寒、抗旱能力及更好的适应性。添加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混播,一方面是无芒雀麦本身是一种优良饲草,另一方面,其禾本科饲草可以给扁蓿豆生长提供支撑作用以及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
28.2、本发明测定结果显示,扁蓿豆和无芒雀麦为2:8的混播比例累计干草产量达到10940.94kg
·
hm-2
,粗蛋白含量达19.91%,较扁蓿豆单播提高了79.7%和35.8%,较无芒雀麦单播提高了10.3%和8.2%。
29.3、本发明操作步骤较简单,生产成本低,对于化肥的使用量少,土壤污染少,适宜在海拔1500m~2100m的陇中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附图说明
30.图1为单播及混播处理干草产量的示意图;
31.图2为a为单播及混播处理粗蛋白含量示意图;
32.图3为b为单播及混播处理粗脂肪含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4.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35.实施例1
36.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半干旱地区扁蓿豆的单播方法,包括设置ck1对照组(扁蓿豆单播),其中,扁蓿豆的单播种量为12kg
·
hm-2
,播前整地,撒施有机肥0.4kg
·
m-2
(有机质≥45%)作为底肥,于2021年4月中旬进行同行条播,播深2~3cm,播后耙平,试验期间无灌溉和施肥,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牧草生育期采用人工拔除杂草,于种植当年7月、8月、9月3个时期观测采样。
37.实施例2
38.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半干旱地区无芒雀麦的单播方法,包括设置ck2对照组(无芒雀麦单播),其中,无芒雀麦单播的单播种量为30kg
·
hm-2
,播前整地,撒施有机肥0.4kg
·
m-2
(有机质≥45%)作为底肥,于2021年4月中旬进行同行条播,播深2~3cm,播后耙平,试验期间无灌溉和施肥,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牧草生育期采用人工拔除杂草,于种植当年7月、8月、9月3个时期观测采样。
39.实施例3
40.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半干旱地区扁蓿豆和无芒雀麦混播方法,包括设置m2b8、m3b7、m4b6、m5b5、m6b4、m7b3、m8b2实验组(扁蓿豆和无芒雀麦混播),
41.其中,
42.m2b8表示扁蓿豆和无芒雀麦混播比为2:8;
43.m3b7表示扁蓿豆和无芒雀麦混播比为3:7;
44.m4b6表示扁蓿豆和无芒雀麦混播比为4:6;
45.m5b5表示扁蓿豆和无芒雀麦混播比为5:5;
46.m6b4表示扁蓿豆和无芒雀麦混播比为6:4;
47.m7b3表示扁蓿豆和无芒雀麦混播比为7:3;
48.m8b2表示扁蓿豆和无芒雀麦混播比为8:2;
49.不同混播比例实际播量参照混播技术中播种量的计算标准按实际净度和发芽率确定见下表1;
[0050][0051]
播前整地,撒施有机肥0.4kg
·
m-2
(有机质≥45%)作为底肥,于2021年4月中旬进行同行条播,播深2~3cm,播后耙平,试验期间无灌溉和施肥,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牧草生育期采用人工拔除杂草,于种植当年7月、8月、9月3个时期观测采样。
[0052]
结合实施例1、2和3设计试验
[0053]
1)试验地概况
[0054]
所在试验地设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首阳镇地区,海拔为2038m,该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2h,无霜期年均160d,年均降水量450mm,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7.7℃,最高平均温度为26.8℃,最低平均温度为-10.6℃。土壤类型属黄绵土,速效氮含量48.00mg
·
kg-1
、速效磷含量3.88mg
·
kg-1
、速效钾含量131.01mg
·
kg-1
、有机质含量20.94g
·
kg-1
、土壤ph值8.83,并且试验地前茬种植玉米。
[0055]
2)试验材料
[0056]
扁蓿豆净度96.2%,发芽率83%;
[0057]
无芒雀麦净度94.0%,发芽率92%。
[0058]
3)试验设计
[0059]
为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共设置3个区组(3个区组,每区组9个处理组),共27个小区,小区面积为15m2(3m
×
5m),行距为30cm,小区间隔为80cm。
[0060]
4)观测内容与方法
[0061]
草产量:每个观测时期,在每个小区随机选取1m的样段(边行不选),用镰刀齐地面5cm刈割,混播处理将扁蓿豆和无芒雀麦分别称重测其鲜草产量,将所有草样带回实验室,105℃下杀青半小时再调至65℃烘干至恒重,测其干草产量。
[0062]
营养品质:烘干草样放于粉碎机粉碎过1mm筛测定牧草营养,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foss全自动脂肪仪、聚酯纤维滤网袋法测定。
[0063]
其中,半纤维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
[0064]
相对饲喂价值(rfv)=(120/ndf)
×
(88.9-0.779
×
adf)/1.29;
[0065]
干物质消化率(dmd)=88.9-0.779
×
adf。
[0066]
5)试验数据分析
[0067]
综合混播草地的田间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指标,见表2和表3:
[0068][0069]
表2
[0070][0071]
表3
[0072]
结合图1-图3以及表1和表2,扁蓿豆和无芒雀麦混播播量比为2:8时,产量高的同时营养价值较高,饲喂价值高,利用率较好,平均粗蛋白含量达19.91%,较扁蓿豆和无芒雀麦单播分别提高了35.8%和8.2%,累计干物质产量达10940.94kg
·
hm-2
、累计粗蛋白产量达2178.46kg
·
hm-2
、累计可消化干物质产量高达7965.85kg
·
hm-2
,为适合陇中半干旱地区种植扁蓿豆混播人工草地最佳的混播比例。
[007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