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螯螯虾家系选育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10829发布日期:2022-08-20 03:31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螯螯虾家系选育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红螯螯虾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螯螯虾家系选育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2.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红螯光壳螯虾,属十足目(decapoda),拟螯虾科(parastacidae),红螯螯虾属(cherax),原产于澳洲北部的热带区域溪流,红螯螯虾个体硕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食比率高(40%-50%),最大个体重达600 g左右,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淡水虾类之一。该虾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攻击性弱、食性杂、耐低氧等优点,经人工养殖5-6个月个体规格可达50-100克,是优良的淡水养殖品种。红螯螯虾自1990年代开发养殖以来,其发展前景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兴趣,在澳洲、美国、中南美洲等地区迅速掀起养殖和消费热潮,日本、法国、西班牙和东南亚许多国家也先后自澳洲引种试养。我国在1992年由湖北淡水研究所率先引进,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中国主要的养殖区域已由原来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福建3个区域,扩展为以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为主,全国范围积极开展养殖的局面。其中以海南、广东、广西3个省(自治区)的养殖面积和产量增速最快,繁育和养殖技术也得到大幅度提高,红螯螯虾产业已呈现出燎原之势。
3.随着红螯螯虾产业发展,养殖者对红螯螯虾优良品种需求日趋迫切。目前,红螯螯虾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比较滞后,鲜有选育相关研究报道。家系选育是当前水产动物育种的主流技术,红螯螯虾家系选育急需一种红螯螯虾家系选育养殖系统,实现养殖标准化,减少系统误差。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螯螯虾家系选育养殖系统,解决了现有的红螯螯虾家系选育养殖系统不能实现标准化养殖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螯螯虾家系选育养殖系统,包括主体水池、充氧机构、主管、排气机构、除杂机构、抽吸泵、回流管、射流器、进水口、生态浮床、水泵、桥、中间通道、排水口、养殖网笼、虾巢和投料台,所述主体水池内设置有充氧机构,所述主体水池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主管,所述主管上设置有排气机构,所述主体水池的底部设置有除杂机构,所述除杂机构上设置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上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和主体水池固定连接,所述主体水池内设置有生态浮床,所述主体水池内设置有水泵,所述主体水池上固定安装有桥,所述桥上固定连接有中间通道,所述中间通道上固定安装有养殖网笼,所述主体水池和养殖网笼上均固定连接有射流器,所述射流器和回流管固定连接,所述养殖网笼内放置有虾巢,所述养殖网笼上固定连接有投料台。
6.本发明的原理在于:在通过该系统对红螯螯虾进行选育时,启动抽吸泵,抽吸泵启动通过连管抽吸筒体内水,使得主体水池内的水进入筒体内从滤罩内通过,通过滤罩的水被抽吸泵通过射流器泵出,在此过程中,水流通过扇叶带动滤罩转动,滤罩转动和刮板滑
动,使得刮板对滤罩进行剐蹭,避免杂质堆积导致滤罩被堵塞影响过滤罩效率,然后启动增氧泵,增氧泵启动通过进气管向主管内进气,气压推动堵头移动和密封环脱离,使得弹簧被压缩,使得空气通过镂空管向水体内排出,射流器推动水流流动时,水流通过叶板带动镂空管转动出气,使得出气更加均匀,并且通过弹簧作用,进而使得增氧泵停止工作时,弹簧将堵头压紧在密封环上,避免水流回流进入增氧泵内导致增氧泵损坏,通过抽吸泵抽吸,使得水流通过滤罩过滤后从射流器进入主体水池内,使得主体水池内的水循环流动,同时,将主体水池内的杂质过滤分离,保证主体水池内水体的水质。
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主体水池、中间通道、养殖网笼、充氧机构、射流器、生态浮床、进水口、排水口等结构,该系统水环境稳定,标准化程度高,减少系统误差;通过设置增氧泵、进气管、支撑环、密封环、堵头、弹簧、轴承、镂空管、波纹套、叶板、挡水板等结构,射流器推动水流流动时,水流通过叶板带动镂空管转动出气,使得出气更加均匀,并且通过弹簧作用,进而使得增氧泵停止工作时,弹簧将堵头压紧在密封环上,避免水流回流进入增氧泵内导致增氧泵损坏;通过设置筒体、滑环、滤罩、凸边、凸块、滑槽、滑杆、支撑盘、支撑轴、连杆、刮板、扇叶、抽吸泵、回流管、射流器等结构,通过抽吸泵抽吸,使得水流通过滤罩过滤后从射流器进入主体水池内,使得主体水池内的水循环流动,同时,将主体水池内的杂质过滤分离,保证主体水池内水体的水质,并且,通过设置生态浮床、生物絮团和水产动物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原位调控养殖水体生态平衡,优化水质,促进养殖动物健康生长。
8.进一步,所述主体水池内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主体水池内设置有排水口。通过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便于对吃主体水池内的水进行更换。
9.进一步,所述充氧机构包括增氧泵、进气管、支撑环、密封环、堵头和弹簧,所述增氧泵和主体水池固定安装,所述增氧泵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主管内固定套接有支撑环,所述主管内固定套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内滑动连接有堵头,所述主管内设置有弹簧。通过弹簧作用,进而使得增氧泵停止工作时,弹簧将堵头压紧在密封环上,避免水流回流进入增氧泵内导致增氧泵损坏。
10.进一步,所述弹簧的一端和支撑环焊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和堵头焊接。通过设置支撑环,对堵头进行支撑。
11.进一步,所述排气机构包括轴承、镂空管、波纹套、凸环、环槽、叶板和挡水板,所述轴承和主管固定套接,所述轴承内固定套接有镂空管,所述镂空管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波纹套,所述波纹套和主管粘接,所述波纹套内固定套接有凸环,所述镂空管上焊接有叶板,所述主管上焊接有挡水板。水流通过叶板带动镂空管转动出气,使得出气更加均匀。
12.进一步,所述镂空管内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滑动连接有凸环。通过设置环槽和凸环配合,对镂空管和波纹套之间进行封闭。
13.进一步,所述除杂机构包括筒体、滑环、滤罩、凸边、凸块、滑槽、滑杆、支撑盘、支撑轴、连杆、刮板和扇叶,所述主体水池内固定套接有筒体,所述筒体和抽吸泵通过连管连接,所述筒体内固定套接有滑环,所述滑环内转动连接有滤罩,所述滤罩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凸边,所述筒体的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焊接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上焊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焊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上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和滤罩接触,所述滤罩上固定连接有扇叶。通过抽吸泵抽吸,使得水流通过滤罩过滤后
从射流器进入主体水池内,使得主体水池内的水循环流动,同时,将主体水池内的杂质过滤分离,保证主体水池内水体的水质。
14.进一步,所述滑环上焊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和凸边接触。通过设置凸块,减小滑环和凸边之间摩擦力。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红螯螯虾家系选育养殖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红螯螯虾家系选育养殖系统的图1的仰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红螯螯虾家系选育养殖系统的图2中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红螯螯虾家系选育养殖系统的图2中的镂空管俯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红螯螯虾家系选育养殖系统的图4中的b处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红螯螯虾家系选育养殖系统的图2中的筒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主体水池1、充氧机构2、增氧泵21、进气管22、支撑环23、密封环24、堵头25、弹簧26、主管3、排气机构4、轴承41、镂空管42、波纹套43、凸环44、环槽45、叶板46、挡水板47、除杂机构5、筒体51、滑环52、滤罩53、凸边54、凸块55、滑槽56、滑杆57、支撑盘58、支撑轴59、连杆60、刮板61、扇叶62、抽吸泵6、回流管7、射流器8、进水口9、生态浮床10、水泵11、桥12、中间通道13、排水口14、养殖网笼15、虾巢16、投料台17。
17.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红螯螯虾家系选育养殖系统,包括主体水池1、充氧机构2、主管3、排气机构4、除杂机构5、抽吸泵6、回流管7、射流器8、进水口9、生态浮床10、水泵11、桥12、中间通道13、排水口14、养殖网笼15、虾巢16和投料台17,主体水池1内设置有充氧机构2,主体水池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主管3,主管3上设置有排气机构4,主体水池1的底部设置有除杂机构5,除杂机构5上设置有抽吸泵6,抽吸泵6上设置有回流管7,回流管7和主体水池1固定连接,主体水池1内设置有生态浮床10,主体水池1内设置有水泵11,主体水池1上固定安装有桥12,桥12上固定连接有中间通道13,中间通道13上固定安装有养殖网笼15,主体水池1和养殖网笼15上均固定连接有射流器8,射流器8和回流管7固定连接,养殖网笼15内放置有虾巢16,养殖网笼15上固定连接有投料台17。
18.如图1、图2所示,主体水池1内设置有进水口9,主体水池1内设置有排水口14。通过设置进水口9和排水口14,便于对吃主体水池1内的水进行更换。
19.如图2、图3所示,充氧机构2包括增氧泵21、进气管22、支撑环23、密封环24、堵头25和弹簧26,增氧泵21和主体水池1固定安装,增氧泵21上设置有进气管22,主管3内固定套接有支撑环23,主管3内固定套接有密封环24,密封环24内滑动连接有堵头25,主管3内设置有弹簧26。通过弹簧26作用,进而使得增氧泵21停止工作时,弹簧26将堵头25压紧在密封环24上,避免水流回流进入增氧泵21内导致增氧泵21损坏。
20.如图1、图3所示,弹簧26的一端和支撑环23焊接,弹簧26的另一端和堵头25焊接。通过设置支撑环23,对堵头25进行支撑。
21.如图2、图4、图5所示,排气机构4包括轴承41、镂空管42、波纹套43、凸环44、环槽
45、叶板46和挡水板47,轴承41和主管3固定套接,轴承41内固定套接有镂空管42,镂空管42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波纹套43,波纹套43和主管3粘接,波纹套43内固定套接有凸环44,镂空管42上焊接有叶板46,主管3上焊接有挡水板47。水流通过叶板46带动镂空管42转动出气,使得出气更加均匀。
22.如图1、图5所示,镂空管42内开设有环槽45,环槽45内滑动连接有凸环44。通过设置环槽45和凸环44配合,对镂空管42和波纹套43之间进行封闭。
23.如图2、图6所示,除杂机构5包括筒体51、滑环52、滤罩53、凸边54、凸块55、滑槽56、滑杆57、支撑盘58、支撑轴59、连杆60、刮板61和扇叶62,主体水池1内固定套接有筒体51,筒体51和抽吸泵6通过连管连接,筒体51内固定套接有滑环52,滑环52内转动连接有滤罩53,滤罩53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凸边54,筒体51的侧壁开设有滑槽56,滑槽56内滑动连接有滑杆57,滑杆57上焊接有支撑盘58,支撑盘58上焊接有支撑轴59,支撑轴59上焊接有连杆60,连杆60上固定连接有刮板61,刮板61和滤罩53接触,滤罩53上固定连接有扇叶62。通过抽吸泵6抽吸,使得水流通过滤罩53过滤后从射流器8进入主体水池1内,使得主体水池1内的水循环流动,同时,将主体水池1内的杂质过滤分离,保证主体水池1内水体的水质。
24.如图6所示,滑环52上焊接有凸块55,凸块55和凸边54接触。通过设置凸块55,减小滑环52和凸边54之间摩擦力。
25.本发明具体实施过程:在通过该系统对红螯螯虾进行选育时,启动抽吸泵6,抽吸泵6启动通过连管抽吸筒体51内水,使得主体水池1内的水进入筒体51内从滤罩53内通过,通过滤罩53的水被抽吸泵6通过射流器8泵出,在此过程中,水流通过扇叶62带动滤罩53转动,滤罩53转动和刮板61滑动,使得刮板61对滤罩53进行剐蹭,避免杂质堆积导致滤罩53被堵塞影响过滤罩53过滤效率,然后启动增氧泵21,增氧泵21启动通过进气管22向主管3内进气,气压推动堵头25移动和密封环24脱离,使得弹簧26被压缩,使得空气通过镂空管42向水体内排出,射流器8推动水流流动时,水流通过叶板46带动镂空管42转动出气,使得出气更加均匀,并且通过弹簧26作用,进而使得增氧泵21停止工作时,弹簧26将堵头25压紧在密封环24上,避免水流回流进入增氧泵21内导致增氧泵21损坏,通过抽吸泵6抽吸,使得水流通过滤罩53过滤后从射流器8进入主体水池1内,使得主体水池1内的水循环流动,同时,将主体水池1内的杂质过滤分离,保证主体水池1内水体的水质;通过设置主体水池1、中间通道13、养殖网笼15、充氧机构2、射流器8、生态浮床10、进水口9、排水口14等结构,该系统水环境稳定,标准化程度高,减少系统误差;通过设置增氧泵21、进气管22、支撑环23、密封环24、堵头25、弹簧26、轴承41、镂空管42、波纹套43、叶板46、挡水板47等结构,射流器8推动水流流动时,水流通过叶板46带动镂空管42转动出气,使得出气更加均匀,并且通过弹簧26作用,进而使得增氧泵21停止工作时,弹簧26将堵头25压紧在密封环24上,避免水流回流进入增氧泵21内导致增氧泵21损坏;通过设置筒体51、滑环52、滤罩53、凸边54、凸块55、滑槽56、滑杆57、支撑盘58、支撑轴59、连杆60、刮板61、扇叶62、抽吸泵6、回流管7、射流器8等结构,通过抽吸泵6抽吸,使得水流通过滤罩53过滤后从射流器8进入主体水池1内,使得主体水池1内的水循环流动,同时,将主体水池1内的杂质过滤分离,保证主体水池1内水体的水质,并且,通过设置生态浮床10、生物絮团和水产动物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原位调控养殖水体生态平衡,优化水质,促进养殖动物健康生长。
26.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
”ꢀ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