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无土栽培基质及无土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1403795发布日期:2022-09-03 05:3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铃薯无土栽培基质及无土栽培方法

1.本发明属于作物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无土栽培基质及无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栽培种的马铃薯是双子叶植物,属茄科(solanceae)茄属(solanum)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产上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生产中因受到虫害和病毒侵染导致退化,出现花叶、卷叶和束顶等退化类型,植株表现为矮小、叶片失绿、叶片卷曲坏死、顶部叶片变色、卷缩,块茎表现为变小、龟裂、变尖、内部网状坏死,严重者失去发芽能力,减产程度达20%-30%,严重者减产80%以上,失去种用价值。
3.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是解决马铃薯种薯退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生产。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无土栽培等现代化技术,按照规范、严格的技术流程,并通过良种繁育体系,为生产提供优质种薯,可以长期保持马铃薯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无土栽培技术以人工创造的作物根系环境,有效地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水分、空气、养分供应的矛盾,创造作物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发挥作物的增长潜力,提高植物生长量和生物量。
4.马铃薯微型薯生产不仅受到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等自身遗传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条件如温、光、水、气、营养和栽培技术措施等的影响。通过优化栽培措施,调整脱毒苗栽培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可提高脱毒苗成活率,促进脱毒苗生长、微型薯形成及膨大,获得优质种薯。因此,当前需要一种高效马铃薯微型薯无土栽培基质及与之相对应的无土栽培方法,以调控马铃薯微型薯无土栽培时温、光、水、气及营养水平,促进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增加优质种薯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无土栽培基质及无土栽培方法,通过在无土栽培基质中添加生物质炭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提高马铃薯脱毒苗出苗率及侵染率,此外,结合喷施亚精胺,改善马铃薯脱毒苗生长情况,增加优质种薯产量。
6.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马铃薯无土栽培基质,包括基质原料和菌根真菌amf;所述基质原料包括蛭石、珍珠岩、草炭和生物质炭。
8.优选的是,所述基质原料由以下组分按体积比组成:蛭石40-60%,珍珠岩10-15%,草炭20-30%,生物质炭10-15%。
9.优选的是,所述菌根真菌amf孢子浓度为5
×
10
7-15
×
107cfu
·
m-3

1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马铃薯无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配制上述马铃薯无土栽培基质,将马铃薯脱毒苗剪成茎段定植在马铃薯无土栽培基质中,缓苗7-10天后喷施外源亚精胺溶液,进行栽培管理。
12.优选的是,所述配制马铃薯无土栽培基质包括以下步骤:
13.准备无土栽培基质原料,按体积比蛭石40-60%、珍珠岩10-15%、草炭20-30%、生物质炭10-15%混合均匀;喷洒菌根真菌amf溶液,至菌根真菌amf孢子浓度为5
×
10
7-15
×
107cfu
·
m-3
,混合均匀;再次覆盖2-3cm基质原料。
14.优选的是,所述亚精胺溶液喷施浓度为0.3-0.9mmol/l,喷施量至叶片有水珠但不滴落,喷施3-5次。
15.优选的是,所述马铃薯栽培管理包括:取马铃薯脱毒苗,保留顶端2-3节茎段,剪成双茎节的茎段后,定植。
16.优选的是,所述马铃薯栽培管理包括:生根前在温度25-30℃、湿度80-90%中培养;生根后在温度20-25℃、湿度65-75%中培养;所述基质湿度为50-70%。
17.优选的是,所述马铃薯栽培管理包括:根据马铃薯株高生长情况喷施b9植物生长抑制剂,控制马铃薯株高≤30cm;所述b9植物生长抑制剂浓度为500-1000mg/l,喷施至叶片有水珠但不滴落,喷施2-3次。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无土栽培基质及无土栽培方法,包括以生物质炭为原料配制无土栽培基质,喷施丛枝菌根真菌amf,并进一步在马铃薯无土栽培过程中喷施外源亚精胺。
20.生物质炭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持水性能和通透性,为植物根系和微生物提供有力呼吸条件,促进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提高氮肥利用率。
21.丛枝菌根真菌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抗性、产量与品质,同时起到节约水肥、维护根际土壤生态平衡、优化土壤结构的作用,促进作物绿色、高效且可持续生产。
22.外源亚精胺作为新一类植物生理活性物质,能够增强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提高有机基质的应用效果,增强马铃薯脱毒苗的耐逆性。
23.在基质中添加生物质炭、丛枝菌根真菌,在马铃薯幼苗期间喷施外源亚精胺,能够改善马铃薯脱毒苗的根际环境、提高马铃薯脱毒苗对矿物质营养的吸收,保护根系、抵御其他有害微生物的侵害、提高马铃薯脱毒苗耐受逆境的能力,提高马铃薯原原种的产量和品质。
附图说明
24.图1:不同无土栽培基质对菌根真菌侵染率的影响;
25.图2:不同无土栽培基质1、3、5d含水量变化趋势。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无土栽培基质,包括基质原料和菌根真菌amf;所述基质原料包括蛭石、珍珠岩、草炭和生物质炭。
27.本发明优选基质原料由以下组分按体积比组成:蛭石40-60%,珍珠岩10-15%,草炭20-30%,生物质炭10-15%;进一步优选蛭石45-55%,珍珠岩11-14%,草炭22-28%,生物质炭11-14%;更优选蛭石50%,珍珠岩12.5%,草炭25%,生物质炭12.5%,即蛭石、珍珠岩、草炭和生物质炭按体积比4:1:2:1混合。本发明对各基质原料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市售产品即可。
28.生物质炭作为新型技术产品,能够显著促进盐分淋洗,增加基质有机炭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改善基质理化性质、增加基质持水性能和通透性,为马铃薯脱毒苗根系和基质中微生物提供有力呼吸条件,促进马铃薯对铵态氮的吸收,提高氮肥利用率。生物质炭的输入能改善马铃薯无土栽培基质持水能力、增加土壤中矿质养分含量,提高马铃薯脱毒苗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和保护酶系统启动,缓解盐胁迫对铃薯脱毒苗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29.本发明优选无土栽培基质中菌根真菌amf孢子浓度为5
×
10
7-15
×
107cfu
·
m-3
;进一步优选7
×
10
7-13
×
107cfu
·
m-3
;更优选10
×
107cfu
·
m-3
。作为可实施方式,本发明菌根真菌amf采用以下方式培养:采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进行培养:200g马铃薯去皮洗净,切块,水煮30min,纱布过滤,加20g葡萄糖,蒸馏水定容到1l,分装,121℃灭菌20min。孢子悬浮液:接种amf地表球囊霉于装有100ml pda的250ml锥形瓶中,28℃150r/min,光暗交替培养,待培养基悬浮液长出明显菌丝,变为黄棕色,采用灭菌后的纱布过滤,收集孢子悬浮液。
30.菌根(mycorrhizae)是指土壤中的一类真菌与高等植物营养根系形成的一种共生体,是自然界最为普遍的一种植物共生现象,菌根真菌能够通过促进作物氮磷等矿质元素吸收,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改善作物体内离子平衡,调控与胁迫相关基因表达等,提高植物耐盐性。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一类植物共生真菌,平衡着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在马铃薯脱毒苗生产中合理应用丛枝菌根真菌,并利用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或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来强化丛枝菌根效应,不仅有助于马铃薯脱毒苗的生长发育,提高抗性、产量与品质,同时起到节约水肥、维护根际土壤生态平衡、优化土壤结构的作用,促进马铃薯脱毒苗绿色、高效且可持续生产。
3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马铃薯无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2.配制马铃薯无土栽培基质,将马铃薯脱毒苗剪成茎段定植在马铃薯无土栽培基质中,缓苗7-10天后喷施外源亚精胺溶液,进行栽培管理。
33.本发明优选亚精胺溶液喷施浓度为0.3-0.9mmol/l,喷施量至叶片有水珠但不滴落,喷施3-5次,每天1次;进一步优选亚精胺溶液喷施浓度为0.6-0.9mmol/l;更优选喷施浓度为0.9mmol/l,喷施3次,连续喷施3天。
34.亚精胺为多胺的一种,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次生代谢物质,为一类脂肪族含氮碱。亚精胺在细胞生长发育衰亡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作为新一类植物生理活性物质,尤其是put、spd、spm参与了植物的形态建成、花发育、果实发育与品质、植物衰老、生物与非生物逆境反应、植物凋亡以及程序性细胞死亡等,且与乙烯相对抗,延缓植物衰老。本发明在马铃薯脱毒苗生长过程中喷施外源亚精胺,可调控干旱胁迫下马铃薯脱毒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保护系统以及脯氨酸代谢,提升植株抗逆性。
35.本发明马铃薯无土栽培优选采用设施栽培管理。进一步优选马铃薯在防虫网室中种植网室长50米,宽8米;网室上方和侧方铺设防虫网和遮阴网,防虫网规格:40-45目,遮阴网规格:遮阳率40-60%;在防虫网室内用建筑用砖沿网室四边压实,并用绷带在外侧固定压实,防止大风吹落;网室内铺设苗床,苗床宽1.8-2.2m,长度45-48m,苗床深12-15cm,苗床埂用砖错砌,宽度30-40cm。
36.本发明优选配制马铃薯无土栽培基质包括以下步骤:准备无土栽培基质原料,按
体积比蛭石40-60%、珍珠岩10-15%、草炭20-30%、生物质炭10-15%混合均匀;喷洒菌根真菌amf溶液,至菌根真菌amf孢子浓度为5
×
10
7-15
×
107cfu
·
m-3
,混合均匀;再次覆盖2-3cm基质原料。进一步优选:准备无土栽培基质原料,按体积比蛭石50%、珍珠岩12.5%、草炭25%、生物质炭12.5%混合均匀;喷洒菌根真菌amf溶液,至菌根真菌amf孢子浓度为10
×
107cfu
·
m-3
,混合均匀;再次覆盖2-3cm基质原料。更优选的是,将基质原料混匀铺设至苗床中,铺设厚度5-8cm,大水浇透,将基质原料铺平,在基质原料表层均匀喷洒菌根真菌(amf)溶液,将喷洒菌根真菌(amf)溶液后的基质原料混合均匀,用木板将基质刮平,保证基质疏松,再覆盖2-3cm基质原料,浇足水达饱和状态。
37.本发明优选定植时,取马铃薯脱毒苗,保留顶端2-3节茎段,剪成双茎节的茎段后,进行定植;进一步优选脱毒试管苗在温室内炼苗7d,网室内温度达到20
±
7℃时,将脱毒苗从培养瓶中取出,保留顶端2-3节茎段,放在清水中轻轻清洗根部的培养基,清洗脱毒苗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脱毒苗根部,并注意将脱毒苗根部的培养基清洗干净,将脱毒苗剪成双茎节的茎段,用0.1-0.2mg/l的6-苄氨基嘌呤浸泡,促进茎节生长和生根;定制密度90-120株/m2,栽植时压实基部,栽后小水细喷浇透定根水;搭拱棚,覆宽0.9-1.35m地膜保湿,遮阴5-7d。
38.本发明优选定植后进行栽培管理,包括温湿度管理、水分管理、营养管理、培土、控制徒长及病虫害防治。
39.本发明优选温湿度管理包括:生新根成活前15d以高温、高湿环境,遮阳避光养护为主,温度25-30℃、湿度80-90%;生根后注意通风降温每天中午13:00-15:00将拱棚膜掀开通风降温,膜内温度以20-25℃为宜,网室相对湿度65-75%;进一步优选生根前温度27℃、湿度85%,生根后温度22℃、湿度70%。
40.本发明优选水分管理时,保持基质湿度为50-70%,进一步优选基质湿度为60%。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按照基质干湿度决定浇水,生产中用手深入到基质中掌握干湿,避免湿度过大易引起烂苗。浇水应在上午10时以前进行。
41.本发明优选营养管理包括:配制营养液,营养成分包括n 500-1000mg/l,p 50-90mg/l,k 580-1000mg/l,ca 85-120mg/l,mg 30-50mg/l,s 70-105mg/l;进一步优选营养成分包括n 750mg/l,p 70mg/l,k 790mg/l,ca 100mg/l,mg 40mg/l,s 85mg/l;缓苗后每7d浇灌营养液1次。缓苗7-10d后喷施外源亚精胺溶液。
42.本发明优选培土管理包括:脱毒苗株高5cm时,刨沟起垄:脱毒苗高度长到10cm左右时用蛭石填满第1次所刨的沟。培土可以增加匍匐茎的生成,因而提高微型薯的结薯率。
43.马铃薯脱毒苗后期易发生徒长,对微型薯形成和膨大有较大影响。生产苗应控制在30cm以内。叶面喷施抑制茎叶营养生长,促进块茎形成和膨大。本发明优选控制徒长方式为:根据马铃薯株高生长情况喷施b9植物生长抑制剂,控制马铃薯株高≤30cm;所述b9植物生长抑制剂浓度为500-1000mg/l,喷施至叶片有水珠但不滴落,喷施2-3次;进一步优选b9植物生长抑制剂浓度为1000mg/l,喷施2次。
44.本发明优选病虫害防治包括:
45.(1)早疫病:3月中下旬进行防治。防治方法:每7天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2~3次。
46.(2)晚疫病:4月中旬进行防治。防治方法:喷施霜脲
·
锰锌300~400倍液1次。
47.(3)黑痣病:3月中下旬进行防治。防治方法:亩喷施阿米西达(嘧菌酯)24~32ml 1次。
48.(4)疮痂病:3月中下旬进行防治。防治方法:采用0.1%硫酸铜进行浸种。
49.(5)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虫害于3月中下旬进行防治。防治方法:采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浇灌根部。
5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51.实施例1
52.一种马铃薯无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3.1、设施准备
54.微型薯在防虫网室中种植网室长50米,宽8米;网室上方和侧方铺设防虫网和遮阴网,防虫网规格:45目,遮阴网规格:遮阳率50%;在防虫网室内用建筑用砖沿网室四边压实,并用绷带在外侧固定压实,防止大风吹落;网室内铺设苗床,苗床宽2.0m,长度46m,苗床深14cm,苗床埂用砖错砌,宽度35cm。
55.2、基质配置及铺覆
56.技术选用蛭石、珍珠岩、草炭、生物质炭为无土栽培基质,基质体积占比分别为:蛭石50%,珍珠岩12.5%,草炭25%,生物炭12.5%;将基质混匀铺设至苗床中,铺设厚度6cm,大水浇透,将基质铺平,在基质表层均匀喷洒菌根真菌(amf)溶液。将喷洒菌根真菌(amf)溶液后的基质混合均匀,amf孢子浓度达到10
×
107cfu
·
m-3
,用木板将基质刮平,保证基质疏松,再覆盖2.5cm基质,浇足水达饱和状态。
57.3、定植
58.脱毒试管苗在温室内炼苗7d,网室内温度达到20
±
7℃时,将脱毒苗从培养瓶中取出,保留顶端2节茎段,放在清水中轻轻清洗根部的培养基,清洗脱毒苗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脱毒苗根部,并注意将脱毒苗根部的培养基清洗干净。将脱毒苗剪成双茎节的茎段,用0.15mg/l的6-苄氨基嘌呤浸泡,促进茎节生长和生根;定制密度100株/m2,栽植时压实基部,栽后小水细喷浇透定根水;搭拱棚,覆宽1.1m地膜保湿,遮阴7d。
59.4、管理
60.4.1温度和湿度管理
61.生新根成活前15d以高温、高湿环境,遮阳避光养护为主,温度以27℃,湿度:85%;生根后注意通风降温每天中午13:00-15:00将拱棚膜掀开通风降温,膜内温度以22℃为宜;网室相对湿度70%。
62.4.2水分管理
63.按照基质干湿度决定浇水,生产中用手深入到基质中掌握干湿,湿度60%,湿度过大易引起烂苗。浇水应在上午10时以前进行。
64.4.3营养管理
65.培养所用营养液中各离子浓度:n 750mg/l,p 70mg/l,k 790mg/l,ca 100mg/l,mg 40mg/l,s 85mg/l;缓苗后每7d浇灌营养液1次;7天后,喷施外源亚精胺溶液至叶片有水珠但不滴落,喷施浓度0.9mmol/l,共喷施3次,连续喷施3天。
66.4.4及时培土
67.网室内脱毒苗株高5cm时,刨沟起垄:脱毒苗高度长到10cm左右时用蛭石填满第1次所刨的沟。培土可以增加匍匐茎的生成,因而提高微型薯的结薯率。
68.4.5控制徒长
69.马铃薯脱毒苗后期易发生徒长,对微型薯形成和膨大有较大影响。生产苗应控制在30cm以内。叶面喷施抑制茎叶营养生长,促进块茎形成和膨大。按照株高生长情况喷施2次,b9的浓度1000mg/l,喷施至叶片有水珠但不滴落。
70.4.6病虫害防治
71.4.6.1病害防治
72.(1)早疫病:3月中下旬进行防治。防治方法:每7天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2~3次。
73.(2)晚疫病:4月中旬进行防治。防治方法:喷施霜脲
·
锰锌300~400倍液1次。
74.(3)黑痣病:3月中下旬进行防治。防治方法:亩喷施阿米西达(嘧菌酯)24~32ml 1次。
75.(4)疮痂病:3月中下旬进行防治。防治方法:采用0.1%硫酸铜进行浸种。
76.4.6.2虫害防治
77.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虫害于3月中下旬进行防治。防治方法:采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浇灌根部。
78.实施例2
79.一种马铃薯无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0.1、设施准备
81.微型薯在防虫网室中种植网室长50米,宽8米;网室上方和侧方铺设防虫网和遮阴网,防虫网规格:40目,遮阴网规格:遮阳率40%;在防虫网室内用建筑用砖沿网室四边压实,并用绷带在外侧固定压实,防止大风吹落;网室内铺设苗床,苗床宽1.8m,长度45m,苗床深12cm,苗床埂用砖错砌,宽度30cm。
82.2、基质配置及铺覆
83.技术选用蛭石、珍珠岩、草炭、生物质炭为无土栽培基质,基质体积占比分别为:蛭石60%,珍珠岩10%,草炭20%,生物炭10%;将基质混匀铺设至苗床中,铺设厚度5cm,大水浇透,将基质铺平,在基质表层均匀喷洒菌根真菌(amf)溶液。将喷洒菌根真菌(amf)溶液后的基质混合均匀,amf孢子浓度达到5
×
107cfu
·
m-3
,用木板将基质刮平,保证基质疏松,再覆盖3cm基质,浇足水达饱和状态。
84.3、定植
85.脱毒试管苗在温室内炼苗7d,网室内温度达到20
±
7℃时,将脱毒苗从培养瓶中取出,保留顶端3节茎段,放在清水中轻轻清洗根部的培养基,清洗脱毒苗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脱毒苗根部,并注意将脱毒苗根部的培养基清洗干净。将脱毒苗剪成双茎节的茎段,用0.1mg/l的6-苄氨基嘌呤浸泡,促进茎节生长和生根;定制密度90株/m2,栽植时压实基部,栽后小水细喷浇透定根水;搭拱棚,覆宽0.9m地膜保湿,遮阴6d。
86.4、管理
87.4.1温度和湿度管理
88.生新根成活前15d以高温、高湿环境,遮阳避光养护为主,温度以25℃,湿度90%;
生根后注意通风降温每天中午13:00-15:00将拱棚膜掀开通风降温,膜内温度以20℃为宜;网室相对湿度75%。
89.4.2水分管理
90.按照基质干湿度决定浇水,生产中用手深入到基质中掌握干湿,湿度50%,湿度过大易引起烂苗。浇水应在上午10时以前进行。
91.4.3营养管理
92.培养所用营养液中各离子浓度:n 500mg/l,p 50mg/l,k 580mg/l,ca 85mg/l,mg 30mg/l,s 70mg/l;缓苗后每7d浇灌营养液1次;10天后,喷施外源亚精胺溶液至叶片有水珠但不滴落,喷施浓度0.6mmol/l,共喷施4次,连续喷施4天。
93.4.4及时培土
94.网室内脱毒苗株高5cm时,刨沟起垄:脱毒苗高度长到10cm左右时用蛭石填满第1次所刨的沟。培土可以增加匍匐茎的生成,因而提高微型薯的结薯率。
95.4.5控制徒长
96.马铃薯脱毒苗后期易发生徒长,对微型薯形成和膨大有较大影响。生产苗应控制在30cm以内。叶面喷施抑制茎叶营养生长,促进块茎形成和膨大。按照株高生长情况喷施3次,b9的浓度500mg/l,喷施至叶片有水珠但不滴落。
97.4.6病虫害防治
98.同实施例1。
99.实施例3
100.一种马铃薯无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1、设施准备
102.微型薯在防虫网室中种植网室长50米,宽8米;网室上方和侧方铺设防虫网和遮阴网,防虫网规格:45目,遮阴网规格:遮阳率60%;在防虫网室内用建筑用砖沿网室四边压实,并用绷带在外侧固定压实,防止大风吹落;网室内铺设苗床,苗床宽2.2m,长度48m,苗床深15cm,苗床埂用砖错砌,宽度40cm。
103.2、基质配置及铺覆
104.技术选用蛭石、珍珠岩、草炭、生物质炭为无土栽培基质,基质体积占比分别为:蛭石40%,珍珠岩15%,草炭30%,生物炭15%;将基质混匀铺设至苗床中,铺设厚度8cm,大水浇透,将基质铺平,在基质表层均匀喷洒菌根真菌(amf)溶液。将喷洒菌根真菌(amf)溶液后的基质混合均匀,amf孢子浓度达到15
×
107cfu
·
m-3
,用木板将基质刮平,保证基质疏松,再覆盖2cm基质,浇足水达饱和状态。
105.3、定植
106.脱毒试管苗在温室内炼苗7d,网室内温度达到20
±
7℃时,将脱毒苗从培养瓶中取出,保留顶端2节茎段,放在清水中轻轻清洗根部的培养基,清洗脱毒苗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脱毒苗根部,并注意将脱毒苗根部的培养基清洗干净。将脱毒苗剪成双茎节的茎段,用0.2mg/l的6-苄氨基嘌呤浸泡,促进茎节生长和生根;定制密度120株/m2,栽植时压实基部,栽后小水细喷浇透定根水;搭拱棚,覆宽1.35m地膜保湿,遮阴5d。
107.4、管理
108.4.1温度和湿度管理
109.生新根成活前15d以高温、高湿环境,遮阳避光养护为主,温度以30℃,湿度:80%;生根后注意通风降温每天中午13:00-15:00将拱棚膜掀开通风降温,膜内温度以25℃为宜;网室相对湿度65%。
110.4.2水分管理
111.按照基质干湿度决定浇水,生产中用手深入到基质中掌握干湿,湿度70%,湿度过大易引起烂苗。浇水应在上午10时以前进行。
112.4.3营养管理
113.培养所用营养液中各离子浓度:n 1000mg/l,p 90mg/l,k 1000mg/l,ca 120mg/l,mg 50mg/l,s 105mg/l;缓苗后每7d浇灌营养液1次;8天后,喷施外源亚精胺溶液至叶片有水珠但不滴落,喷施浓度0.3mmol/l,共喷施5次,连续喷施5天。
114.4.4及时培土
115.网室内脱毒苗株高5cm时,刨沟起垄:脱毒苗高度长到10cm左右时用蛭石填满第1次所刨的沟。培土可以增加匍匐茎的生成,因而提高微型薯的结薯率。
116.4.5控制徒长
117.马铃薯脱毒苗后期易发生徒长,对微型薯形成和膨大有较大影响。生产苗应控制在30cm以内。叶面喷施抑制茎叶营养生长,促进块茎形成和膨大。按照株高生长情况喷施2次,b9的浓度800mg/l,喷施至叶片有水珠但不滴落。
118.4.6病虫害防治
119.同实施例1。
120.实施例4
121.试验设计:
122.分别配置蛭石(处理1,ck)、蛭石:草炭=4:1(处理2)、蛭石:珍珠岩:草炭=4:1:2和蛭石:珍珠岩:草炭:生物质炭=4:1:2:1(处理4)四种马铃薯微型薯无土栽培基质。
123.采用随机的方式排列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长2米、宽1.5米,不同配比基质设定为一个小区,小区之间间隔50cm,并用高为40cm砖块进行隔离,设置三次重复;小区扦插苗200株,扦插10行,每行20株;扦插15天后,调查不同基质配比下脱毒苗成活率;30天后开始取样调查,每个小区随机取样10株,调查株高、茎粗、根长、鲜物质重、干物质、等幼苗期各项生长指标数据。
124.通过表1-表3可以看出,不同基质配比条件下,处理4马铃薯出苗率最高达到98.6%,比对照增加8.11%;茎粗、株高和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50%、55.98%、45.22%;干物质含量较对照增加95.59%;单株结薯个数为4.5个,比对照提高40.63%;结薯数、单株结薯数、产量、单株产量在4种处理里面均为最高。结果表明,处理4较其他处理更能生产出马铃薯扦插苗的优质壮苗,为生产优质脱毒种薯提供更好的基础。
125.表1不同基质配比条件下马铃薯脱毒苗生长情况对比
[0126][0127]
表2不同基质对脱毒苗干物质积累量及壮苗指数的影响
[0128][0129]
表3不同基质对脱毒苗产量的影响
[0130][0131]
实施例5
[0132]
试验设计同实施例4,在4种基质中分别喷洒接种菌根真菌(amf)溶液,amf孢子浓度达到10
×
107cfu
·
m-3
,试验处理40天后取土样,收集的土壤样品混匀,经2mm筛,风干后备用;采用phillings和hayman(1970)染色法检测菌根真菌侵染率。
[0133]
菌根侵染率(%)=(有菌根感染的根段长度/镜检根段长度)
×
100
[0134]
根据图1可以看出,处理4基质中添加生物质炭能显著提高菌根真菌侵染率,处理4菌根真菌侵染率58.13%,较对照1提高87.09%。
[0135]
实施例6
[0136]
试验设计同实施例4,育苗基质的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100%,在基质含水量降到设定的下限值时,进行灌溉,当浇透时关闭水泵和电磁阀,分别于1d、3d和5d后检测基质含水量。
[0137]
基质含水量的测定方法:美国spectr公司生产sm100/smec300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含水量可测范围0%-100%vwc,测量精度3%vwc。
[0138]
通过图2可以看出,4种基质灌水24小时后含水量均达60%以上差别不大;但是随着蒸发量增多,72小时后含水量较24小时均大幅下降,其中处理4含水量高于其他处理;120小时后,各处理基质含水量均降至40%以下,处理4含水量高于其他处理。说明生物质炭自身多孔特性,利于吸收水分,进而降低水分蒸发速率。
[0139]
实施例7
[0140]
选择实施例4处理4作为栽培基质,栽培管理同实施例4,马铃薯定植苗缓苗7d后,以叶面喷施蒸馏水为空白对照(ck),叶面喷施外源亚精胺溶液s1:0.3mmol
·
l-1
;s2:0.6mmol
·
l-1
;s3:0.9mmol
·
l-1
,7d后,每个小区随机取样10株,调查马铃薯微型薯脱毒苗根系活力,取倒三叶测定叶绿素含量,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其中,根系活力用ttc法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以鲜重为单位,采用乙醇、丙酮浸泡法;脯氨酸含量的测定采用酸性茚三酮比色法;蒽酮比色法测可溶性糖含量;氨基酸总量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按张志良等方法测定;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按照nakano和asada的方法测定;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参照李晓云等方法定量。
[0141]
通过表4和表5可以看出,喷施外源亚精胺能够明显提升马铃薯微型薯脱毒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喷施0.9mmol
·
l-1
外源亚精胺能够明显提升可溶性糖含量。因此,外源亚精胺可通过调控逆境胁迫下马铃薯脱毒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保护系统以及脯氨酸代谢,提升植株抗逆性。
[0142]
表4:外源亚精胺对脱毒苗生长和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0143][0144]
表5:外源亚精胺对脱毒苗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0145][0146]
实施例8
[0147]
选择实施例4处理4作为栽培基质,但不接种菌根真菌(amf)为对照;接种菌根真菌
(amf)处理amf孢子浓度为5
×
107cfu
·
m-3
;试验小区设置参照实例4,供试品种为费乌瑞它,培养所用营养液中各离子浓度:n750mg/l,p 70mg/l,k 790mg/l,ca 100mg/l,mg 40mg/l,s 85mg/l;缓苗后每7d浇灌营养液1次;脱毒苗扦插70d收获,取样按照每小区连续取5株,测定平均株高、叶片数、单薯重、单株结薯数。
[0148]
通过表6可知,接种菌根处理对马铃薯植株的株高、叶片有促进作用,较不接种分别增加15.65%、7.14%,株高接种与不接种处理之间差异明显;接种处理单株平均结薯个数、单株平均结薯重、小区结薯数量和小区结薯重量分别较不接种处理提高18.42%、22.73%、15.14%、18.92%,均与不接种处理差异显著。表明接种菌根真菌(amf)可促进马铃薯生长,提升原原种数量和产量。
[0149]
表6:菌根真菌(amf)对植株生长及结薯情况的影响
[0150][015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