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对虾套养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00424发布日期:2022-10-01 07:53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对虾套养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白对虾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白对虾套养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白对虾是对虾科、滨对虾属动物,成体最长达23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青蓝色或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白对虾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2节,其齿式为5~9/2~4;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约为1:3;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及鳃角刺;肝刺明显;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第1~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对步足具雏形外肢;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有缘侧刺,因此,对一种白对虾套养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的需求日益增长。
3.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大部分白对虾养殖都是采用单一品种养殖的方式进行养殖,这样在养殖的过程中不便于对病虾死虾进行处理,同时有些采用套养养殖的白对虾不便于单独的对白对虾进行投食饲养,这样容易在投食的过程中造成白对虾争夺食物的过程中死亡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白对虾套养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对虾套养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使它可以在对白对虾养殖的过程中采用套养的方式进行喂养的同时可以对白对虾进行单独投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白对虾套养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养殖池、调温清污箱、供氧外壳和过滤网,所述养殖池右端下侧固定连接有调温清污箱,所述养殖池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供氧外壳,所述养殖池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外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内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养殖池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固定轴和限位孔与弯板转动连接,所述弯板通过橡胶垫与固定支架左右两端上侧的位置紧贴。
6.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个数共有四个,所述导向杆的个数共有四个,所述导向杆之间呈平行的设置,所述导向杆左右两端的位置和养殖池左右两端内壁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弯板呈“l”型的设置,所述弯板和固定支架接触的位置开设有豁口,所述弯板对固定支架限位的过程中弯板和固定支架通过豁口连接。
8.优选的,所述养殖池左端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侧通过阻尼圈滑动连接有采样管外壳,所述采样管外壳底端内侧通过密封圈转动连接有采样管,所述采样管上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套,所述采样管底端开设有第二孔眼,所述采样管外壳底端开设有第一孔眼。
9.优选的,所述第一孔眼和第二孔眼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密封圈的个数共有
两个,所述密封圈设置在第二孔眼上端和下端的位置,所述采样管外壳和采样管均为柱形的设置,所述第二孔眼外侧通过密封垫圈和采样外壳内壁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供氧外壳内侧固定连接有打氧机,所述打氧机出气口通过气管和供氧管固定连接,所述供氧管穿过养殖池前端墙壁设置在养殖池内部的位置,所述供氧管分布在养殖池左右两端内侧的位置。
11.优选的,所述调温清污箱右端和供氧外壳前端均设有盖板,所述调温清污箱和供氧外壳上设置的盖板通过标准螺栓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养殖池的深度为1.8m,所述养殖池的横截面面积为28


13.优选的,步骤一:根据套养的白对虾、斑点叉尾鮰、白鲢和花鲢对过滤网进行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过滤网的网眼可以防止斑点叉尾鮰、白鲢和花鲢通过),选择完成后将过滤网安装在固定支架内部进行使用。
14.步骤二:向养殖池1内部注普通海水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然后注入一定量的过滤海水,然后配置50毫克/升高锰酸钾进行全池泼洒,消毒液按照药物用量=配置浓度
×
消毒水体积进行配置,充分搅拌均匀后泼洒,并用毛刷进行刷洗,浸泡约1小时后,排出消毒水,最后再用过滤海水冲洗。
15.步骤三:向养殖池1内部注入养殖用水,注入完成后对养殖池1内部的养殖用水的温度和ph值进行调节,水温控制在22℃-25℃,ph值在6.3-7.5。
16.步骤四:对白对虾进行投放,投放的白对虾雌雄比例为1:1,白对虾投放在过滤网5右侧的位置,接着对斑点叉尾鮰进行投放,斑点叉尾鮰和白对虾的投放比例为1:50,斑点叉尾鮰雌雄的投放比例为1:1,最后对白鲢和花鲢进行投放,白鲢和花鲢整体和斑点叉尾鮰的投放比例为2:3。
17.步骤五:投放完成后,在饲养的过程中,通过调温清污箱对养殖池内部的养殖用水进行控温和换水,注意换水量应在养殖池总养殖水的80%-90%,同时需要通过打氧机对养殖池内部进行供氧。
18.步骤六: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投食,在投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站在供氧外壳上端的位置进行投食,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将过滤网通过固定支架向左侧移动与弯板固定连接,接着向过滤网右端的位置投食对白对虾进行喂食,每天喂食3到4次,投食半小时后将过滤网5向右侧移动(过滤网移动到和养殖池右端内壁间隔20cm处的位置),此时斑点叉尾鮰、花鲢和白鲢可以在养殖池右端的位置进行活动,这样可以对白对虾的残食进行清除的同时可以将病死的白对虾吃掉,这样可以提养殖池的生态平衡和水体环境(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养殖池1内养殖的斑点叉尾鮰、花鲢和白鲢也要进行投食,投食量为正常量的80%,且日投食一次)。
19.步骤七:对养殖完成的斑点叉尾鮰、花鲢、白鲢和白对虾进行捕捞。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中,可以对白对虾进行套养的同时可以在投食的过程中对白对虾进行单独投食,这样可以对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死虾和病虾进行处理的同时可以防止在投食的过程中白对虾和其余鱼类争食造成死亡的问题发生;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弯板、橡胶垫、固定块和供氧外壳,使得装置可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对过滤网进行限位同时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在投食的过程中进行支撑,以解决
原有装置不便于对白对虾分开投食的问题和养殖池外壁过高不便于工作人员投食的问题;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采样管、采样管外壳、第一孔眼和第二孔眼,便于在对白对虾进行养殖的过程中对不同深度养殖用水的ph值进行检测,以解决原有装置只能对表面养殖用水进行检测的问题和不便于对底部和角落的养殖用水的ph值进行检测的问题。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橡胶垫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采样管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供氧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养殖池、2-调温清污箱、3-供氧外壳、4-固定支架、5-过滤网、6-导向杆、7-供氧管、8-气管、9-打氧机、10-固定块、11-固定轴、12-弯板、13-限位孔、14-橡胶垫、15-固定板、16-阻尼圈、17-采样管外壳、18-采样管、19-橡胶套、20-第一孔眼、21-第二孔眼、2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1: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白对虾套养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养殖池1、调温清污箱2、供氧外壳3和过滤网5,养殖池1右端下侧固定连接有调温清污箱2,养殖池1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供氧外壳3,养殖池1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6,导向杆6外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支架4,固定支架4内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网5,养殖池1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通过固定轴11和限位孔13与弯板12转动连接,弯板12通过橡胶垫14与固定支架4左右两端上侧的位置紧贴。
24.导向杆6的个数共有四个,导向杆6的个数共有四个,导向杆6之间呈平行的设置,导向杆6左右两端的位置和养殖池1左右两端内壁固定连接,可以提高固定支架4左右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弯板12呈“l”型的设置,弯板12和固定支架4接触的位置开设有豁口,弯板12对固定支架4限位的过程中弯板12和固定支架4通过豁口连接,便于对固定支架4进行定位;养殖池1左端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内侧通过阻尼圈16滑动连接有采样管外壳17,采样管外壳17底端内侧通过密封圈22转动连接有采样管18,采样管18上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套19,采样管18底端开设有第二孔眼21,采样管外壳17底端开设有第一孔眼20,便于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对不同深度的养殖用水进行采集检测;第一孔眼20和第二孔眼21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密封圈22的个数共有两个,密封圈22设置在第二孔眼21上端和下端的位置,采样管外壳17和采样管18均为柱形的设置,第二孔眼21外侧通过密封垫圈和采样外壳17内壁转动连接,有效的提高了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供氧外壳3内侧固定连接有打氧机9,打氧机9出气口通过气管8和供氧管7固定连接,供氧管7穿过养殖池1前端墙壁设置在养殖池1内部的位置,供氧管7分布在养殖池1左右两端内侧的位置,便于对养殖池1内部进行打氧;调温清污箱2右端和供氧外壳3前端均设有盖板,调温清污箱2和供氧外壳3
上设置的盖板通过标准螺栓固定连接,便于后期进行检修;养殖池1的深度为1.8m,养殖池1的横截面面积为28

,便于对白对虾进行养殖。
25.步骤一:根据套养的白对虾、斑点叉尾鮰、白鲢和花鲢对过滤网5进行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过滤网5的网眼可以防止斑点叉尾鮰、白鲢和花鲢通过),选择完成后将过滤网5安装在固定支架4内部进行使用。
26.步骤二:向养殖池1内部注普通海水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然后注入一定量的过滤海水,然后配置50毫克/升高锰酸钾进行全池泼洒,消毒液按照药物用量=配置浓度
×
消毒水体积进行配置,充分搅拌均匀后泼洒,并用毛刷进行刷洗,浸泡约1小时后,排出消毒水,最后再用过滤海水冲洗。
27.步骤三:向养殖池1内部注入养殖用水,注入完成后对养殖池1内部的养殖用水的温度和ph值进行调节,水温控制在22℃-25℃,ph值在6.3-7.5。
28.步骤四:对白对虾进行投放,投放的白对虾雌雄比例为1:1,白对虾投放在过滤网5右侧的位置,接着对斑点叉尾鮰进行投放,斑点叉尾鮰和白对虾的投放比例为1:50,斑点叉尾鮰雌雄的投放比例为1:1,最后对白鲢和花鲢进行投放,白鲢和花鲢整体和斑点叉尾鮰的投放比例为2:3。
29.步骤五:投放完成后,在饲养的过程中,通过调温清污箱2对养殖池1内部的养殖用水进行控温和换水,注意换水量应在养殖池1总养殖水的80%-90%,同时需要通过打氧机9对养殖池1内部进行供氧。
30.步骤六: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投食,在投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站在供氧外壳3上端的位置进行投食,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将过滤网5通过固定支架4向左侧移动与弯板12固定连接,接着向过滤网5右端的位置投食对白对虾进行喂食,每天喂食3到4次,投食半小时后将过滤网5向右侧移动(过滤网5移动到和养殖池1右端内壁间隔20cm处的位置),此时斑点叉尾鮰、花鲢和白鲢可以在养殖池1右端的位置进行活动,这样可以对白对虾的残食进行清除的同时可以将病死的白对虾吃掉,这样可以提养殖池1的生态平衡和水体环境(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养殖池1内养殖的斑点叉尾鮰、花鲢和白鲢也要进行投食,投食量为正常量的80%,且日投食一次)。
31.步骤七:对养殖完成的斑点叉尾鮰、花鲢、白鲢和白对虾进行捕捞。
32.工作流程:在需要对一种白对虾套养养殖装置使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养殖池1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加注养殖用水,然后给装置整体进行通电,通电完成后,通过调温清污池2对养殖池1的养殖用水进行控温和清理,同时通过设置的打氧机9可以对养殖池1内部进行打氧,而且在养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站在供氧外壳3上端的位置进行投食,可以提高投食过程中的便捷性,同时通过设置的过滤网5和固定支架4可以在投食的过程中对白对虾进行分开投食,可以防止斑点叉尾鮰、花鲢和白鲢对白对虾的食物进行争夺造成白对虾死亡的问题出现,而且在养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经常对养殖池1内部的养殖用水的ph值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采光管外壳17底端的位置插入到一定的位置,然后转动采样管18使第一孔眼20可以第二孔眼21对齐,这样可以对需要深度的养殖用水进行采集,这样的设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便于对养殖池1内部不同高度的养殖用水的ph值进行检测,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采集完成后,转动采集管18时第一孔眼20和第二孔眼21错开,这样可以将养殖用水采集在采集管18内部的位置。
33.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