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膜玉米地种植花灌木的方法

文档序号:31453145发布日期:2022-09-07 13:5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覆膜玉米地种植花灌木的方法

1.本发明涉及植物繁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覆膜玉米地种植花灌木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由于玉米属一年生农作物,而花灌木属多年生植物,因此两者在培育方式上不尽相同,培育周期长短不一。在目前土地资源较为紧张的情形下,实现土壤利用率最大化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命题。
3.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膜玉米地种植花灌木的方法从而充分提升土壤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土、肥、水及材料等重复利用,从而减少玉米生产环节。不仅提高了花灌木培育成活率和商品率,也提高了土地综合收益。
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覆膜玉米地种植花灌木的方法,其包括:将花灌木种子进行大田条播育苗;在另一块地块进行地膜下玉米种植,玉米生长期间采用膜下滴灌方式进行灌溉,并追肥,待玉米成熟后采收;平茬玉米杆,留茬高度8-10cm;
7.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将花灌木移栽至玉米地进行膜下换床,至第二年生长周期结束;
8.第三年春季对玉米地的花灌木进行平茬,平茬高度5-6cm,日常管理至生长周期结束。
9.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追肥的次数为2-10次,膜下滴灌的次数为4-10次;追肥的时间为玉米幼苗期(6-8片叶)、拔节期、抽穗期及灌浆期等关键时期进行追肥,次数越多,玉米产量越高。同理,对于膜下换床的花灌木来说,后期所需的养分也就越足。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追肥的次数为3-5次,膜下滴灌的次数为8次。例如追肥3次、4次或5次。
11.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在另一块地块进行地膜下的玉米种植前,先施基底肥,而后覆地膜播种玉米,控制株行距为25-30cm*25-30cm。足量的基底肥可以提升玉米的产量。
12.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基底肥选自如下肥料中的至少一种:尿素、硝酸铵和硫酸钾。
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底肥包括:尿素、硝酸铵和硫酸钾,每亩地施加的尿素、硝酸铵和硫酸钾质量比为10-15:8-20:5-20;优选地,硫酸钾的有效成分为50-52%。
14.优选地,每亩地施加的尿素、硝酸铵和硫酸钾分别为10-15kg、8-20kg和5-20kg。
15.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追肥选自如下肥料中的至少一种:尿素、硝酸
铵、微肥和菌肥。
16.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微肥为铜肥、硼肥、钼肥、锰肥、铁肥、锌肥、钾肥、镁肥或其无机盐形式的肥料。无机盐形式的肥料例如选自:硫酸铜、硫酸锌或硫酸钾镁。
17.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微肥为硫酸锌或硫酸钾镁,菌肥为微生物菌肥。
18.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追肥包括尿素、硝酸铵、微肥和菌肥,且每亩地施加的尿素、硝酸铵、微肥和菌肥的质量比为10-15:15-20:1.5-2:1.5-2。在上述追肥用量比条件下,可以实现较高的玉米产量。
1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亩地施加的尿素、硝酸铵、微肥和菌肥分别为10-15kg、15-20kg、1.5-2kg和1.5-2kg。
20.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花灌木种子进行大田条播育苗的时间为3-4月,花灌木包括不限于如下植物中的至少一种:丁香、连翘、红黄刺玫、红王子锦带、金叶莸、四季锦带、红瑞木、紫丁香、金叶接骨木、金叶女贞、金叶风箱果、黄瑞木、红雪果、小紫珠、白丁香、棣棠、木槿、扶桑、紫薇、紫荆、珍珠梅、月季、玫瑰、蔷薇、黄刺梅、连翘、金银木、红叶碧桃、绿叶碧桃、榆叶梅、美人梅、紫叶李、紫叶矮樱、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翡翠海棠、红宝石海棠、日本樱花、玉兰、石榴、黄栌、美国红栌、鸡树条、海州常山、迎春、水腊、腊梅、平枝荀子、丝绵木、小叶女贞、黄杨、卫矛、栀子。
21.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年待花灌木生长高度达110-120cm,4-5分枝时即可出圃。
22.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本发明通过覆膜玉米地种植花灌木,可以实现玉米地的土、水、肥以及材料的再利用。通过平茬玉米杆的方式,玉米根免耕,为第二、三年花灌木生长提供了可利用的腐质有机肥料。而将花灌木膜下换床至玉米地,可将玉米种植地的地膜重复利用,同时降低了地膜的成本,有利于推进农林综合一体化的高效产业发展。本方法的提出不仅提高了花灌木培育成活率和商品率,也提高了土地的综合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24.现将详细地提供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参考,其一个或多个实例描述于下文。提供每一实例作为解释而非限制本发明。实际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例如,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而说明或描述的特征可以用于另一实施方式中,来产生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2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覆膜玉米地种植花灌木的方法,其包括:将花灌木种子进行大田条播育苗;在另一块地块进行地膜下玉米种植,玉米生长期间采用膜下滴灌方式进行灌溉,并追肥,待玉米成熟后采收;平茬玉米杆,留茬高度8-10cm;
26.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将花灌木移栽至玉米地进行膜下换床,至第二年生长周期结束;
27.第三年春季对玉米地的花灌木进行平茬,平茬高度5-6cm,日常管理至生长周期结束。
28.玉米种植采收后,施入的微肥、菌肥可供花灌木再利用。平茬玉米杆的方式,玉米根免耕,为第二、三年花灌木生长提供可利用的腐质有机肥料。而将花灌木膜下换床至玉米
地,可将玉米种植地的地膜重复利用,同时降低了地膜的成本,有利于推进农林综合一体化的高效产业发展。
2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玉米播种的方式为人工点播,每亩播2-2.5kg。
30.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种植玉米地的土、水、肥及材料进行花灌木的繁育,降低了花灌木的育苗成本,不仅提高了花灌木培育成活率和商品率,还提高了土地综合收益,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
31.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追肥的次数为2-10次,膜下滴灌的次数为4-10次;追肥的时间为玉米幼苗期(6-8片叶)、拔节期、抽穗期及灌浆期等关键时期进行追肥,次数越多,玉米产量越高。同理,对于膜下换床的花灌木来说,后期所需的养分也就越足。
3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追肥的次数为3-5次,膜下滴灌的次数为8次。例如追肥3次、4次或5次。
33.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在另一块地块进行地膜下玉米种植前,先施基底肥,而后覆地膜播种玉米,控制株行距为25-30cm*25-30cm。足量的基底肥可以提升玉米的产量。
34.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基底肥选自如下肥料中的至少一种:尿素、硝酸铵和硫酸钾。
3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底肥包括:尿素、硝酸铵和硫酸钾,每亩地施加的尿素、硝酸铵和硫酸钾质量比为10-15:8-20:5-20;优选地,硫酸钾的有效成分为50-52%。
36.发明人发现,基底肥在上述配比下,玉米的产量可以保持较高的水平。
37.优选地,每亩地施加的尿素、硝酸铵和硫酸钾分别为10-15kg、8-20kg和5-20kg。
38.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追肥选自如下肥料中的至少一种:尿素、硝酸铵、微肥和菌肥。
39.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微肥为铜肥、硼肥、钼肥、锰肥、铁肥、锌肥、钾肥、镁肥或其无机盐形式的肥料。无机盐形式的肥料例如选自:硫酸铜、硫酸锌或硫酸钾镁。
40.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微肥为硫酸锌或硫酸钾镁,菌肥为微生物菌肥。
41.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追肥包括尿素、硝酸铵、微肥和菌肥,且每亩地施加的尿素、硝酸铵、微肥和菌肥的质量比为10-15:15-20:1.5-2:1.5-2。在上述追肥用量比条件下,可以实现较高的玉米产量。
4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亩地施加的尿素、硝酸铵、微肥和菌肥分别为10-15kg、15-20kg、1.5-2kg和1.5-2kg。
43.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花灌木种子进行大田条播育苗的时间为3-4月,花灌木包括不限于如下植物中的至少一种:丁香、连翘、红黄刺玫、红王子锦带、金叶莸、四季锦带、红瑞木、紫丁香、金叶接骨木、金叶女贞、金叶风箱果、黄瑞木、红雪果、小紫珠、白丁香、棣棠、木槿、扶桑、紫薇、紫荆、珍珠梅、月季、玫瑰、蔷薇、黄刺梅、连翘、金银木、红叶碧桃、绿叶碧桃、榆叶梅、美人梅、紫叶李、紫叶矮樱、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翡翠海棠、红宝石海棠、日本樱花、玉兰、石榴、黄栌、美国红栌、鸡树条、海州常山、迎春、水腊、腊梅、平枝荀子、丝绵木、小叶女贞、黄杨、卫矛、栀子。
44.在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年待花灌木生长高度达110-120cm,4-5分枝时即可出圃。
45.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4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47.实施例1
4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膜玉米地种植花灌木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49.(1)花灌木种子大田条播育苗。
50.4月,采集芽饱满和无病虫害的丁香、连翘和红黄刺玫花灌木种子进行大田条播育苗。
51.(2)布设好滴灌管后平整土地,施基底肥,然后覆地膜播种玉米,株行距30*30cm,在玉米生长期间采用膜下滴灌方式灌溉8次并追肥多次,待玉米成熟即可采收。
52.在此期间,使用不同肥量用量、追肥与否及追肥次数的多少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试验证明,在施足基底肥的前提下,分别在玉米幼苗期(6-8片叶)、拔节期、抽穗期及授粉后等关键时期进行追肥,次数越多,玉米产量越高。同理,对于膜下换床的花灌木而言,后期所需的养分也就越足。
53.本实施例中的基底肥为尿素、硝酸铵和硫酸钾(有效成分为52%),本实施例中每亩地施加的尿素、硝酸铵和硫酸钾分别为10kg、8kg和5kg,每亩地施加的尿素、硝酸铵、微肥和菌肥分别为10kg、15kg、1.5kg和1.5kg。追肥次数为2次。
54.(3)采收玉米后在确保不损伤地膜的情况下采用平茬作业的方式清理玉米杆,留茬高度10cm,苗圃地日常养护管理至当年生长周期结束。
55.(4)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将苗圃地部分花灌木移栽至玉米地进行膜下换床,移栽株行距30*30cm,之后通过日常养护管理至第二年生长周期结束。
56.(5)第三年春季对花灌木进行平茬,平茬高度5-6cm,之后继续开展日常管理至生长周期结束,花灌木生长高度达110-120cm,4-5分枝时即可出圃。
57.实施例2
58.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每亩地施加的尿素、硝酸铵和硫酸钾分别为11kg、9kg和7kg,每亩地施加的尿素、硝酸铵、微肥和菌肥分别为12kg、17kg、1.8kg和1.8kg。追肥次数为3次。其余步骤相同。
59.实施例3
60.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每亩地施加的尿素、硝酸铵和硫酸钾分别为15kg、10kg和8kg,每亩地施加的尿素、硝酸铵、微肥和菌肥分别为15kg、20kg、2kg和2kg。追肥次数为5次。其余步骤相同。
61.实施例4
62.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追肥次数为4次。
63.实施例5
64.与实施例2区别仅在于,追肥次数为4次。
65.实施例6
66.与实施例3区别仅在于,追肥次数为4次。
67.实施例7
68.与实施例3区别仅在于,追肥次数为2次。
69.实施例8
70.与实施例3区别仅在于,追肥次数为3次。
71.对比例1
72.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每亩地施加的尿素、硝酸铵和硫酸钾分别为15kg、20kg和20kg,不追肥。其余步骤相同。
73.表1(表4)为不同肥料用量及追肥次数对玉米产量(花灌木生长量)的影响对比,由此可初步判断基底肥和追肥的用量越多,次数越高产量(生长量)越高。表2(表5)为不同肥料用量、相同追肥次数对玉米产量(花灌木生长量)的影响对比,表2可知,相同追肥次数下,基底肥和追肥的用量越多,玉米产量(花灌木生长量)越高。表3(表6)可知,相同肥料用量下,追肥次数越高,玉米产量(花灌木生长量)越高。
74.表1不同肥料用量及追肥次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对比
[0075][0076]
表2不同肥料用量、相同追肥次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对比
[0077][0078]
表3相同肥料用量、不同追肥次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对比
[0079][0080]
表4不同肥料用量及追肥次数对花灌木生长量的影响对比
[0081]
[0082]
表5不同肥料用量、相同追肥次数对花灌木生长量的影响对比
[0083][0084]
表6相同肥料用量、不同追肥次数对花灌木生长量的影响对比
[0085][008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