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702954发布日期:2022-12-27 23:12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猕猴桃果实多汁、美味可口且营养价值高,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食用纤维,还含有钾、磷、镁、钙、铁等微量元素。猕猴桃不仅可以鲜食,还可加工成果汁饮料、果酒、果籽饼干、果脯等,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除此之外,猕猴桃植株的根还可用药,其根茎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驱风的效果,适合治疗乳腺癌、胃癌、痢疾、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肝炎、淋巴结核、水肿等病症。
3.然而猕猴桃是肉质根系,喜水怕涝,故其生长对环境要求比较严格,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透气排水性好、ph为5.5-7.0的土壤中。一般情况下,要求猕猴桃生长的空气湿度达70%-80%,土壤最佳含水量为70%左右;若土壤含水量过低,猕猴桃的枝梢则生长受阻,叶片开始受旱,下垂变小、叶缘枯萎;若土壤含水量过高或猕猴桃树体受到涝害时,约有 65%的原始根系会死亡。因此,在猕猴桃生产中不仅注意养分的施用,更要提高粘重土壤的排水性,以防发生涝害。
4.近年来,为了使不适于种植猕猴桃的粘重土壤能种出好的猕猴桃,通常需要对粘重土壤进行改良,常见的改良方法有抽槽式、全艮式、窝式及分厢式,上述该方虽然能提高粘重土壤的排水性,降低涝害的发生,但是其土壤环境仍然较差,而且机械化操作困难。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能够改善猕猴桃生长的土壤环境、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猕猴桃果园改良方法,来提高猕猴桃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猕猴桃生长的土壤环境,构建适宜机械化操作的高产猕猴桃果园,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
6.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画线分区:对猕猴桃果园划分行间距,行间距设置为4
±
0.5m;然后在距离预种植植株位置的0.8-1.0m处画线,从而将种植带与厢面分开;其中,距离预种植植株两侧0.8-1.0m 以内的区域为种植带,以外的区域为厢面;(2)深翻、改良土壤:将所述种植带的土壤深翻48-52cm,并向上述土壤中掺混中砂;将掺混中砂后的种植带深翻15-25cm,再加入蚯蚓粪进行掺混;(3)覆土起垄:将所述厢面土壤深翻18-22cm,并向上述土壤中掺混中砂及蚯蚓粪,获得掺混土壤;然后将上述掺混土壤翻覆在种植带上,从而使种植带与厢面形成高度差。
7.本技术中,通过划分种植带与厢面,种植区域种植猕猴桃,厢面进行农业机械化操作,如此将猕猴桃种植区域与厢面分开,有效避免后期机械化操作对种植带中的猕猴桃造
成不利影响。深翻、改良土壤步骤首先对种植带土壤进行深翻,再向土壤中掺混了中砂,这样能够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黏粒含量,进而提高土壤的排水性。覆土起垄步骤既能够改良土壤,使土壤的养分、有机肥及排水性增加,有效促进猕猴桃根系生长,提高猕猴桃产量。
8.本技术中,种植带的土壤结构有三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有机层、砂质层、土壤层。有机层为掺混有中砂及蚯蚓粪的土壤;砂质层为掺混有中砂的土壤;在猕猴桃种植及生长过程中,猕猴桃的根系主要分布在有机层(距离地表0-40cm的位置),有机层含有蚯蚓粪,能够促进猕猴桃根系生长;有机层下面为中砂层,当有机层的含水量升高时,水会及时流向中砂层,不会滞留在猕猴桃的根系,进而避免猕猴桃根系因水涝造成死亡。
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土壤与所述中砂的重量比可以为100:(20-25)、100:(20
‑ꢀ
30)、100:(20-35)、100:(20-40)、100:(25-30)、100:(25-35)、100:(25-40)、100:(30-35)、100:(30-40)或100:(35-40)。
1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土壤与所述中砂的重量比还可以为100:20、100: 25、100:30、100:35或100:40。
11.优选的,所述土壤与所述中砂的重量比为100:(25-35)。
12.本技术通过调整土壤中中砂的添加量,并将土壤和中砂的重量比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与排水性,保证猕猴桃的根系土壤湿润、透气好,即使遇到大水,水也会很快渗透至底层,不会使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避免根系死亡。
1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深翻、改良土壤步骤及所述覆土起垄步骤中,所述中砂的粒径可以为0.5-1mm、1-3mm或3-5mm。
14.优选的,所述深翻、改良土壤步骤及所述覆土起垄步骤中,所述中砂的粒径为1
‑ꢀ
3mm。
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深翻、改良土壤步骤及所述覆土起垄步骤中,土壤与蚯蚓粪的重量比可以为100:(8-8.5)、100:(8-9)、100:(8-10)、100:(8-11.5)、100:(8-12)、 100:(8.5-9)、100:(8.5-10)、100:(8.5-11.5)、100:(8.5-12)、100:(9-10)、100:(9
‑ꢀ
11.5)、100:(9.5-12)、100:(10-12)、100:(11.5-12)或100:(11.5-12)。
1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深翻、改良土壤步骤及所述覆土起垄步骤中,土壤与蚯蚓粪的重量比还可以为100:8、100:8.5、100:9、100:10、100:11.5或100:12。
17.优选的,所述深翻、改良土壤步骤及所述覆土起垄步骤中,所述土壤与所述蚯蚓粪的重量比为100:(8.5-11.5)。
18.优选的,所述种植带自上而下的0-40cm处为猕猴桃种植的根系位置。
19.本技术中,首先将厢面的土壤深翻15-25cm,然后向上述土壤中掺混中砂及蚯蚓粪,并将掺混有中砂及蚯蚓粪的土壤翻覆在种植带上部,而后在猕猴桃种植及生长过程中,猕猴桃的根部正好分布在含有中砂和蚯蚓粪的一层,这样能够保证猕猴桃的根部能够及时且充分地获取有机肥,进而促进猕猴桃生长;但是,当土壤中的有机肥过多时,会导致土壤缺水、猕猴桃根部吸水困难、猕猴桃叶子变黄,严重时还会导致猕猴桃植株萎缩枯死;当土壤中有机肥过少时,猕猴桃生长所需的营养不足,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因此本技术将土壤与蚯蚓粪的重量比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既保证猕猴桃能够及时索取足够的营养物质,又不会对猕猴桃的生长及产量造成影响。
20.进一步的,所述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还包括机械道规整;所述机械道规整的具体步骤为:将所述厢面压实,从而形成稳固的机械道。
21.本技术中,专门设置了利于猕猴桃果园机械化栽培与管理的机械道,将机械道压实,便于农业机械顺利前进。除此之外,将机械道与种植道区分开来,还能有效避免种植带因机械碾压造成的根系难以下扎。
22.优选的,所述种植带的带长≤18m。
23.本技术中,将种植带的长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有便于机械在园内进行操作,而且采用喷灌灌溉时,采用的管道长度适中,灌溉效率高。
24.优选的,所述选择果园、画线分区步骤中,所述种植带上相邻植株的之间的间距为3
ꢀ±
0.5m。
2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种植带上相邻植株的之间的间距为3m。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包括划线分区;深翻、改良土壤:覆土起垄等步骤,通过以上步骤既能够将猕猴桃的种植带与厢面区分开来,并且使种植带与厢面形成了高度差(约40cm),既能提高种植带的排水性能,同时还避免了农业机器操作对种植带造成的机械碾压。
27.2.本技术的种植带具有三层土壤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有机层、砂质层、土壤层,如图3所示。猕猴桃的根系主要分布在有机层,有机层含有蚯蚓粪,能够促进猕猴桃根系生长;有机层下面为中砂层,当有机层的含水量升高时,水会及时流向中砂层,不会滞留在猕猴桃的根系,进而避免猕猴桃根系因水涝造成死亡。
28.3.本技术将土壤与中砂的重量比控制在100:(25-35)范围内;中砂的粒径控制在1
‑ꢀ
3mm范围内;土壤与蚯蚓粪的重量比控制在100:(8.5-11.5)范围内;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与排水性,提高土壤的有机肥含量,进而保证猕猴桃的生长过程营养充分且不受突发水涝等因素影响。经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改造猕猴桃果园及猕猴桃种植试验发现,本技术能够将土壤的容重由1.6g/cm3降低至1.0-1.2g/cm3,孔隙率由49%升高至56%,最终获得的猕猴桃产量由128.7kg提高至272.7-314.5kg。
29.4.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既能够改善改善猕猴桃生长的土壤环境,提高猕猴桃的产量;还能提高猕猴桃果园的机械化操作程度,因此可进行大规模推广与使用。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流程图。
31.图2是猕猴桃果园的画线分区后的平面设计图。
32.图3是种植带的立体剖面图。
33.图4是猕猴桃果园耕层构建后的总体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
35.上述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画线分区:对猕猴桃果园划分行间距,行间距设置为4
±
0.5m;然后在距离预种植植株位置的0.8-1.0m处画线,从而将种植带与厢面分开;其中,距离预种植植株两侧0.8-1.0m 以内的区域为种植带,以外的区域为厢面;进一步,所述种植带的带长≤18m;种植带上相邻预种植植株的之间的间距划分为3
±
0.5m。
36.(2)深翻、改良土壤:将所述种植带的土壤深翻45-55cm,并向上述土壤中掺混中砂;所述土壤与所述中砂的重量比为100:(25-35);所述中砂的粒径为1-3mm;将掺混中砂后的种植带深翻15-25cm,再加入蚯蚓粪进行掺混;所述土壤与所述蚯蚓粪的重量比为 100:(8.5-11.5)。
37.(3)覆土起垄:将所述厢面土壤深翻15-25cm,并向上述土壤中掺混中砂及蚯蚓粪,获得掺混土壤;然后将上述掺混土壤翻覆在种植带上,从而使种植带与厢面形成高度差;其中,所述土壤与所述中砂的重量比为100:(25-35);所述中砂的粒径为1-3mm;进一步,所述土壤与所述蚯蚓粪的重量比为100:(8.5-11.5)。
38.(4)机械道规整:将所述厢面压实,从而形成稳固的机械道;猕猴桃果园耕层构建后的总体布局如图4所示。
39.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的原料均可通过商购获得。
40.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说明和检测试验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
41.实施例1-3实施例1-3分别提供一种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
42.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覆土起垄步骤中,厢面土深翻的厚度,具体如表1所示。
43.实施例2提供的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画线分区:首先确定猕猴桃果园区,清理园区地面的杂物;并对猕猴桃果园划分行间距,行间距设置为4m;然后在距离预种植植株位置的1m处用石灰画线,从而将种植带与厢面分开;其中,距离预种植植株两侧1m以内的区域为种植带,以外的区域为厢面;所述种植带的带长为15m;种植带上相邻预种植植株的之间的间距划分为3m。因此,每行可种植5颗猕猴桃果树,具体如图2所示。
44.(2)深翻、改良土壤:将所述种植带的土壤深翻50cm,并向上述土壤中掺混中砂;所述土壤与所述中砂的重量比为100:30;所述中砂的粒径为1-3mm;将掺混中砂后的种植带深翻20cm,再加入蚯蚓粪进行掺混;蚯蚓粪的添加量为土壤重量的10%。
45.(3)覆土起垄:将所述厢面土壤深翻20cm,并向上述土壤中掺混中砂及蚯蚓粪,获得掺混土壤;然后将上述掺混土壤翻覆在种植带上,从而使种植带与厢面形成高度差;其中,中砂的粒径为1-3mm,中砂的添加量为土壤重量的30%,蚯蚓粪的添加量为土壤重量的 10%。种植带的立体剖面图如图3所示。
46.(4)机械道规整:将所述厢面压实,从而形成稳固的机械道。
47.表1实施例1-3提供的方法中厢面土深翻的厚度
实施例4-7实施例4-7分别提供一种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
48.上述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深翻、改良土壤步骤及覆土起垄步骤中,土壤与中砂的重量比,具体如表2所示。
49.表2实施例2、实施例4-7提供的方法中土壤与中砂的重量比实施例8实施例8提供一种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
50.上述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深翻、改良土壤步骤及覆土起垄步骤中,所述中砂的粒径为0.5-1mm。
51.实施例9实施例9提供一种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
52.上述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深翻、改良土壤步骤及覆土起垄步骤中,所述中砂的粒径为3-5mm。
53.实施例10-13实施例10-13分别提供一种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
54.上述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深翻、改良土壤步骤及覆土起垄步骤中,土壤与蚯蚓粪的重量比,具体如表3所示。
55.表3实施例2、实施例10-13提供的方法中土壤与蚯蚓粪的重量比
对比例对比例1对比例1提供一种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
56.上述对比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深翻、改良土壤步骤。
57.对比例1中深翻、改良土壤的具体步骤为:将所述种植带的土壤深翻50cm。
58.对比例2对比例2提供一种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
59.上述对比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覆土起垄步骤。
60.对比例2中覆土起垄的具体步骤为:将所述厢面土壤深翻15-25cm;然后将上述土壤翻覆在种植带上,从而使种植带与厢面形成高度差。
61.对比例3对比例3提供一种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
62.上述对比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覆土起垄步骤。
63.对比例3中覆土起垄的具体步骤为:将所述厢面土壤深翻15-25cm;并向上述土壤中掺混中砂,获得掺混土壤;然后将上述掺混土壤翻覆在种植带上,从而使种植带与厢面形成高度差。
64.检测试验对本技术实施例1-13及对比例1-3提供的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进行检测试验。
65.(1)试验地点:四川省绵竹市遵九镇猕猴桃种植园。
66.(2)试验方法:在猕猴桃种植园中,利用实施例1-13及对比例1-3提供的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进行果园耕层改造,每3行采用1种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进行改造,并在改造完成后移栽嫁接两年的猕猴桃树苗。此外,设置3行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为不进行任何耕层改造的土壤直接移栽嫁接两年的猕猴桃树苗。对上述猕猴桃按照猕猴桃果园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然后在第2年检测各猕猴桃果园种植带中的土壤容重及土壤总孔隙度;在5年后统计各实施例提供的耕层构建方法改造后种植的3行猕猴桃的总产量。(注:3行猕猴桃共15颗猕猴桃果树,总面积约为150m2。)采用环刀法检测土壤容重,具体可参考f-hz-dz-tr-0004;采用环刀法检测土壤总孔隙度。
67.实施例1-13、对比例1-3及空白对照组提供的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改造后的土壤及空白对照组的容重、孔隙率以及获得的猕猴桃产量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
68.表4本技术提供方法改造前后土壤的容重及孔隙率检测结果
根据表4的检测结果可知,本技术实施例1-13提供的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改造后获得的猕猴桃产量均>270kg;而空白对照组未进行耕层改造获得的猕猴桃产量仅为128.7kg。因此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13提供的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率,改善土壤结构,最终提高猕猴桃的总产量。
69.根据实施例2、对比例1-3的检测结果可知,本技术在种植带中通体掺混中砂、并在种植带自上而下0-40cm的位置掺混蚯蚓粪,既能够调节土壤的容重及孔隙率,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与排水性;又能增加猕猴桃根系位置的有机质含量,为猕猴桃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因此,本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为猕猴桃生长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猕猴桃产量。
70.根据实施例1-3的检测结果可知,随着厢面土深翻厚度的不同,土壤的容重及孔隙率基本保持不变,但由于种植带与厢面的高度差逐渐增大,种植带中有机层逐渐升高,使得
猕猴桃的产量发生变化,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是猕猴桃的产量均>290kg。因此,说明本技术将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中,厢面土深翻的厚度控制在15
‑ꢀ
25mm的范围内,可以获得较高的猕猴桃产量。
71.根据实施例2、实施例4-7的检测结果可知,随着深翻、改良土壤步骤及覆土起垄步骤中,土壤中掺混的中砂量的增加,土壤的容重呈现降低的趋势,孔隙率呈现升高的趋势,猕猴桃的产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进一步的,实施例2、实施例5-6获得的猕猴桃产量>295kg。因此,说明本技术将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中,土壤与中砂的重量比控制在100:(25-35)范围内,能够将土壤的容重及孔隙率调节至适宜猕猴桃生长的土壤环境范围内,进而提高猕猴桃的产量。
72.根据实施例2、实施例8-9的检测结果可知,实施例2采用粒径为1-3mm的中砂掺混后的土壤的容重为1.1g/cm3,孔隙率为56%;实施例8采用粒径为0.5-1mm的中砂掺混后的土壤的容重为1.2g/cm3,孔隙率为54%;实施例9采用粒径为3-5mm的中砂掺混后的土壤的容重为1.0g/cm3,孔隙率为58%;且实施例2获得的猕猴桃产量明显高于实施例8-9获得的猕猴桃产量。因此,说明本技术采用粒径为1-3mm的中砂掺混土壤,对土壤结构的改善效果最佳,进而可以显著提高猕猴桃的产量。
73.根据实施例2、实施例10-13的检测结果可知,随着深翻、改良土壤步骤及覆土起垄步骤中,土壤中掺混的蚯蚓粪量的增加,土壤的容重呈现降低的趋势,孔隙率呈现升高的趋势,猕猴桃的产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进一步对比发现,实施例2、实施例11-12获得的猕猴桃产量>300kg。因此,说明本技术将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中,土壤与蚯蚓粪的重量比控制在100:(8.5-11.5)范围内,获得的猕猴桃含量更高。
74.综上所述,本技术将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中厢面土深翻的厚度控制在15-25mm的范围内,土壤与中砂的重量比控制在100:(25-35)范围内,中砂的粒径控制在1-3mm范围内,土壤与蚯蚓粪的重量比控制在100:(8.5-11.5)范围内,获得的改造后的土壤的孔隙率及容重适宜,种植获得的猕猴桃的产量均>290kg。因此,说明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猕猴桃果园耕层黏重土壤重新构建的方法能够改善改善猕猴桃生长的土壤环境,进而提高猕猴桃的产量,另外利用该方法改造后的猕猴桃果园的机械化操作程度高,适合大规模推广与使用。
75.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