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耕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17594发布日期:2022-12-20 21:4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耕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耕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耕作方法。


背景技术:

2.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是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抗旱保墒能力,实现土壤健康保育和粮食高效生产。该技术体系目前主要包括秸秆覆盖还田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条耕、秸秆覆盖还田垄作三种方式。现有技术方式存在播种带上存在大量秸秆影响出苗、秸秆覆盖后春季地温低作物苗期生长慢,以旋耕为主要耕作方式的条带耕作动土量过大、作业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带旋耕技术存在的动土量大、消耗动力大、作业效率低,及秸秆覆盖免耕播种质量差,春季秸秆覆盖后地温回升慢影响苗期生长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耕作方法。
4.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耕作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5.步骤一、秸秆覆盖:在玉米秋季收获时,利用玉米收割机进行收获,收获后的秸秆均匀覆盖地表还田;
6.步骤二、少耕整地:利用秸秆归行装置对覆盖有秸秆的地块进行秸秆归行形成有秸秆覆盖的免耕带和带有少量秸秆的待耕带,在待耕带进行深松浅耙作业,深松浅耙作业是将秸秆均匀混合在浅耙的播种带土层中,飞溅的土壤将覆盖免耕带的秸秆压住,形成宽行和窄行间隔分布的条带,其中宽行为覆盖免耕带,窄行为深松浅耙播种带,覆盖免耕带含有70%~100%的秸秆,深松浅耙播种带含有0~30%的秸秆,覆盖免耕带的宽度为55厘米~90厘米,深松浅耙播种带的宽度为40厘米~65厘米,深松深度为20厘米~30厘米,浅耙深度为2厘米~10厘米;
7.步骤三、免耕播种:待土壤温度稳定达到10℃度以上,利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时免耕播种机上的清草轮将窄行深松浅耙播种带的表层秸秆清理到苗带两侧,并在其中央种植两行玉米,两行玉米的行距为40厘米~50厘米;
8.步骤四、田间管理:定苗后按照常规田间管理方法进行病虫草害防治管理;
9.步骤五、收获:秋季玉米成熟后利用收割机收。
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收获后的秸秆可以留茬、也可不留茬。
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收获后的秸秆破碎长度为5厘米~30厘米并均匀抛洒。
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收获后的秸秆可以是站秆。
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对于垄作地块或土壤板结地块在浅耙作业时,可以同时进行深松,土壤深松深度为20厘米~30厘米、深松宽度为5厘米~10厘米。
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少耕整地作业可以选择在秋收后入冻前进行,也可以选择在春季土地化冻3厘米~7厘米后至播种前进行,也可以与播种同时进行。
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播种的同时可进行施肥,肥料施用可以采用播种时一次施用的方式,也可以选择播种时施入底肥或底肥+口肥+苗期追肥的方式进行。
16.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六、年季交替:第二年,秸秆归行清理到原来播种带的位置形成秸秆覆盖区域,覆盖免耕带及深松浅耙播种带按年依次更替。
1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耕作方法通过秸秆宽条带大量覆盖、窄条带少量浅耙实现全量还田,即可以防蚀肥田、保护土壤,又提高播种带地温、提高作业效率、节约成本;有效解决了动土量大、作业效率低及秸秆量大影响出苗,春季秸秆覆盖后地温回升慢影响苗期生长的问题,是高效的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19.2、本发明方法将大量秸秆覆盖还田、少量秸秆浅耙还田,并适度少动土。本方法与农户使用的传统秸秆离田、旋耕起垄的耕作方式相比较,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减少土壤风蚀水蚀、蓄水保墒,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培肥土壤。
20.3、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耕作方法对秸秆覆盖的地块进行秸秆粉碎归行或部分归行,70-100%的秸秆条带覆盖、0-30%的秸秆条带混合,与现有的秸秆覆盖还田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条耕、秸秆覆盖还田垄作等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的耕作方式相比较,本方法这种秸秆覆盖及混合还田的方式可减少播种时秸秆拖堆影响播种质量、防止种子落到秸秆覆盖上影响种子萌发,又能提高地温促进发苗芽生长,结合播种时利用拨草轮将混有部分秸秆的干土清理到苗带两侧,可以有效解决全量或大量秸秆覆盖还田影响播种出苗质量的问题。
21.4、本发明方法浅耙时飞溅的土壤落到秸秆覆盖带,可以防止秸秆随风飘动、促进秸秆腐烂还田;本方法实施播种带深松浅耙作业,浅耙宽度不超过当地常规种植行距、深度不超过7厘米,实现了适度少动土,有效减少旋耕等动土方式对土壤扰动、保护土壤,且浅耙作业速度快、消耗动力少、效率高,作业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22.5、本发明方法将秸秆归行、深松浅耙、覆土浅压的耕整地过程同步完成,作业效率高、播种出苗好,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23.图1是步骤二中对秸秆覆盖的地块进行归行,并对窄行进行深松浅耙作业后形成覆盖免耕带a和深松浅耙播种带b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25.步骤一、秸秆覆盖:在玉米秋季收获时,利用玉米收割机进行收获,收获后的秸秆均匀覆盖地表还田;
26.步骤二、少耕整地:利用秸秆归行装置对覆盖有秸秆的地块进行秸秆归行形成有秸秆覆盖的免耕带和带有少量秸秆的待耕带,在待耕带进行深松浅耙作业,深松浅耙作业是将秸秆均匀混合在浅耙的播种带土层中,飞溅的土壤将覆盖免耕带的秸秆压住,形成宽行和窄行间隔分布的条带,其中宽行为覆盖免耕带a,窄行为深松浅耙播种带b,覆盖免耕带a含有70%~100%的秸秆,深松浅耙播种带b含有0~30%的秸秆,覆盖免耕带a的宽度为55
厘米~90厘米,深松浅耙播种带b的宽度为40厘米~65厘米,深松深度为20厘米~30厘米,浅耙深度为2厘米~10厘米;
27.步骤三、免耕播种:待土壤温度稳定达到10℃度以上,利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时免耕播种机上的清草轮将窄行深松浅耙播种带b的表层秸秆清理到苗带两侧,并在其中央种植两行玉米,两行玉米的行距为40厘米~50厘米,确保种子不能落到秸秆上,而是落到开沟的湿土上;
28.步骤四、田间管理:定苗后按照常规田间管理方法进行病虫草害防治管理;常规田间管理方法包括应用除草剂进行化学苗前或苗后除草,利用种子包衣技术或者杀虫剂、杀菌剂、以及各种生物防治办法进行玉米主要病害、虫害的防治,利用生长调节剂进行防倒伏、促生长、促早熟作业,科学平衡施肥,利用带施肥装置的播种机或者专用的苗期追肥机进行施肥作业;
29.步骤五、收获:秋季玉米成熟后利用收割机收。
30.所述步骤一中收获后的秸秆可以留茬、也可不留茬。当需要留茬时,收获时应适当抬高收获机割台,升高秸秆还田机,保留15厘米~30厘米高根茬固土。
31.所述步骤一中收获后的秸秆破碎长度为5厘米~30厘米并均匀抛洒,以避免起堆。
32.所述步骤一中收获后的秸秆可以是站秆(即不粉碎)。在玉米秋季收获时,将玉米联合收割机的秸秆还田处理还田机构关闭,利用玉米收割机只收获玉米果穗,收完后玉米秸秆处于整杆站立或整杆部分倒伏状态。
33.所述步骤二中,对于垄作地块或土壤板结地块在浅耙作业时,可以同时进行深松,土壤深松深度为20厘米~30厘米、深松宽度为5厘米~10厘米。
34.所述步骤二中,少耕整地作业可以选择在秋收后入冻前进行,也可以选择在春季土地化冻3厘米~7厘米后至播种前进行,也可以与播种同时进行。
35.所述步骤三中,播种的同时可进行施肥,肥料施用可以采用播种时一次施用的方式,也可以选择播种时施入底肥或底肥+口肥+苗期追肥的方式进行。
36.所述方法还增加有步骤六、年季交替:第二年,秸秆归行清理到原来播种带的位置形成秸秆覆盖区域,覆盖免耕带a及深松浅耙播种带b按年依次更替。即第一年的覆盖免耕带a在第二年为深松浅耙播种带b,第一年的深松浅耙播种带b在第二年为覆盖免耕带a。
37.本发明方法的应用实例:
38.实施例1
39.步骤一、秸秆覆盖:收获时应适当抬高收获机割台,升高秸秆还田机,保留15厘米~30厘米的高根茬固土;其余部位秸秆破碎长度5厘米~30厘米并均匀抛洒;
40.步骤二、收获后播种前进行少耕整地:1)、利用秸秆归行装置对覆盖有秸秆的地块进行归行,形成含有大约80%秸秆覆盖免耕带和含有大约20%秸秆的待耕带,免耕带的宽度80厘米、待耕带的宽度为50厘米;2)、通过圆盘耙片和深松刀具对待耕带进行深松浅耙作业,浅耙土层深度为5厘米,将秸秆均匀混合在浅耙的播种带土层中;3)、浅耙时飞溅的土壤将覆盖免耕带的秸秆压住,形成宽行覆盖免耕带a和窄行深松浅耙播种带b的宽窄行间隔分布;
41.步骤三、免耕播种:待土壤温度稳定达到10℃度以上,利用重型免耕播种机的清草轮将深松浅耙播种带b带有少许土壤的表层秸秆清理到苗带两侧,将种子播种到湿土上,深
松浅耙播种带b种植两行玉米;播种时一次性施入底肥,肥料为n、p、k(氮、磷、钾),其含量分别是15:15:15的复合肥,施肥量在120斤/亩;
42.步骤四、田间管理:定苗后按照常规田间管理方法进行病虫草害防治管理;
43.步骤五、收获:秋季玉米成熟后利用收割机收。
44.采用上述步骤一至五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耕作方法,其整地作业速度可以达到10公里/小时,相比秸秆覆盖条带旋耕方式提高50%~80%,单位面积作业油耗降低35%。播种时土壤温度与常规耕作相比,提高1.8℃,土壤含水量较常规耕作增加4.8个百分点,比秸秆覆盖条带旋耕增加1.2个百分点,出苗时间与秸秆覆盖条带旋耕、常规耕作相同,出苗率达到95.5%,与条带旋耕相同,比常规耕作高4.5个百分点。
45.实施例2
46.步骤一、秸秆覆盖:收获时将玉米联合收割机的秸秆还田处理还田部件关闭,利用玉米收割机只收获玉米果穗,收完后玉米秸秆处于整杆站立或整杆部分倒伏状态;
47.步骤二、收获后播种前进行少耕整地:1)、采用秸秆粉碎归行深松浅耙联合整地机,将站立或部分倾倒的整杆进行捡拾、粉碎、归行,形成含有大于85%秸秆覆盖的免耕带和含有大约15%秸秆的深松待耕带,免耕带的宽度75厘米、待耕带的宽度为55厘米;2)、通过圆盘耙片和深松刀具对待耕带进行深松浅耙作业,其中深松深度为30厘米,浅耙土层深度为7厘米,将秸秆均匀混合在浅耙的播种带土层中;3)、浅耙时飞溅的土壤将覆盖免耕带的秸秆压住,形成宽行覆盖免耕带a和窄行深松浅耙播种带b的宽窄行间隔分布;
48.步骤三、免耕播种:待土壤温度稳定达到10℃度以上,利用重型免耕播种机的清草轮将深松浅耙播种带b带有少许土壤的表层秸秆清理到苗带两侧,将种子播种到湿土上,深松浅耙播种带b种植两行玉米;播种时一次性施入底肥,肥料为n、p、k(氮、磷、钾),其含量分别是15:15:15的复合肥,施肥量在120斤/亩;
49.步骤四、田间管理:定苗后按照常规田间管理方法进行病虫草害防治管理;
50.步骤五、收获:秋季玉米成熟后利用收割机收。
51.采用上述步骤一至五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耕作方法,其整地作业速度可以达到10公里/小时,相比秸秆覆盖条带旋耕方式提高50%~70%,单位面积作业油耗降低25%。播种时土壤温度与常规耕作相比,提高1.7℃,土壤含水量较常规耕作增加4.5个百分点,比秸秆覆盖条带旋耕增加1.5个百分点,出苗时间与秸秆覆盖条带旋耕、常规耕作相同,出苗率达到96.5%,与条带旋耕相同,比常规耕作高4.8个百分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