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辣椒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854839发布日期:2023-01-06 23:45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辣椒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治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辣椒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辣椒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2.辣椒根线虫主要为害辣椒根部,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烂根等症状,造成地上辣椒生长衰弱,逐渐死亡。我国南方温湿环境有利于线虫为害。北方连茬、重茬地种植棚室辣(甜)椒,辣椒根线虫发病更为严重。尤其是越冬栽培辣(甜)椒的产区,连作重茬,辣椒根线虫病害发生普遍,已经严重影响了辣(甜)椒生产。
3.关于辣椒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目前国内采用较为普遍的手段是用化学药剂防控,即在移栽前,全田撒施杀线虫药剂,如:整地时结合每亩用0.3千克的3%米乐尔颗粒剂,或0.3千克的10%力满库,或0.5千克的50%辛硫磷乳剂,稀释1000倍,整地后,地面喷洒,隔2~3天后定植,该种防治方式除虫效果好,能有效避免辣椒苗期受线虫危害导致死苗烂棵、生长缓慢等,但是该种防治方式对生态的影响较大,同时会在辣椒中存在药物残留,人食用后危害人身健康。
4.随着社会发展,在一些地区药剂防治方式逐渐被禁用,因此,人们逐渐开始进行抗性育种方面进行研究,进而选育出了多种高抗性的辣椒品种,如8819线椒、台湾特大948牛角、绿霸新五号、农普尖椒三号等;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土壤环境不同,同时根结线虫不同群体间存在毒性差异,因此,往往在其它地区具有高抗性的辣椒品种,到本地区变为了中抗,甚至极少数变为普抗。因此有必要以现有的高抗辣椒品种为种源,选育出适宜于本地区的高抗辣椒种,进而实现辣椒根结线虫病的绿色防治。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宜于本地区,绿色环保,对生态无危害且不会产生药物残留的辣椒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治方法。
6.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辣椒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高抗病种初选:选用现有的至少三种高抗辣椒种子进行育苗并主动感染根结线虫,然后初选出抗病率最高的高抗病种。
7.s2.一次炼苗:利用步骤s1初选的高抗病种的进行育苗,育苗所用土壤为移栽地土壤,在幼苗长出3-5片叶子后,移除长势差的幼苗,然后每株幼苗根部植入300-800个根结线虫卵,主动感染,筛选抗性高的幼苗。
8.s3.二次炼苗:备好两个移栽地,记为a地块与b地块,两地块间隔20-50公里;在幼苗苗高13-17cm后,起苗,选出300-800株根结数与卵囊数乘积少且长势好的幼苗进行移栽,移栽前将幼苗平均分成株数相同的两组辣椒;然后在a地块与b地块中分别移栽一组辣椒苗,在移栽5-10天后,分别在两个地块中的每株幼苗根部植入800-1500个根结线虫卵,再次主动感染,进一步筛选抗性高的幼苗。
9.s4.嫁接:在移栽15-20天后,去除两个地块中长势较差的植株,每个地块仅保留100-300株长势好,枝干壮的辣椒植株,然后将每个地块隔成三个区,每个区辣椒植株相同,a地块依次为a1区-a3区,b地块依次为b1区-b3区;将a1区辣椒植株与b1区辣椒植株互为插穗与砧木进行一对一相互嫁接;将a2区辣椒植株与b2区辣椒植株互为插穗与砧木进行一对一相互嫁接;将a2区辣椒植株与b2区辣椒植株互为插穗与砧木进行一对一相互嫁接,采用相互嫁接,以得到适应本地区多个地域土壤环境的植株。
10.s5.自交与杂交:在进入花期后,将a1区的辣椒植株进行自交,将b1区的辣椒植株进行自交,将a2区的辣椒植株去雄作为母本与作为父本的b2区辣椒植株一对一互相杂交,将b3区的辣椒植株去雄作为母本与作为父本的a3区辣椒植株一对一互相杂交。通过自交与杂交,筛选最优的高抗性植株。
11.s6.定种:在辣椒植株结果成熟后,统计各区辣椒产量、平均根结数与平均卵囊数并算出平均根结数与平均卵囊数的乘积s;选取s值最低区作为最优的高抗病区;然后再在最优的高抗病区中,筛选出辣椒产量排在前25-40位的辣椒植株所产辣椒种子作为最终的高抗病种,将最终选取的高抗病种进行后续的育苗、移栽定植,无需化学药剂,即可实现辣椒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治。
12.具体的,步骤s1包括:选用现有的至少三种高抗辣椒种子并分别培育成幼苗,然后每个品种各选60株壮苗移栽到土壤中,移栽6-9天后,在每株辣椒苗根部植入800-1200个根结线虫卵,移栽60-90天后,取出辣椒植株,统计每株辣椒的根结数与卵囊数,然后计算出每个品种辣椒的平均根结数与平均卵囊数,并算出两者的乘积s,选取s值最低的辣椒品种作为初选的高抗病种具体的,步骤s1中选用高抗辣椒种子为三种,如8819线椒、台湾特大948牛角、绿霸新五号、农普尖椒三号等的任意三种。
13.具体的,步骤s1中,在每株辣椒苗根部植入的根结线虫卵数量为1000个。
14.具体的,步骤s2中,在每株辣椒苗根部植入的根结线虫卵数量为500个。
15.具体的,步骤s3中选取移栽的幼苗数为500株。
16.具体的,步骤s3中,在每株幼苗根部植入的根结线虫卵数量为1000个。
17.具体的,步骤s4中每个地块仅保留150株长势好,枝干壮的辣椒植株。
18.具体的,步骤s6中,在最优的高抗病区中,筛选出辣椒产量排在前30位的辣椒植株所产辣椒种子作为最终的高抗病种。
19.进一步的,步骤s6中,将s值最低区的辣椒植株晒干打细成粉备用,用于育苗。
20.进一步的,将步骤s6中,将s值最低区的辣椒植株晒干打细成粉后,在利用该区的种子育苗时,将该区辣椒植株打细得到的粉与水按1:100的比例混匀并浇在刚长出1-2片真叶的幼苗上。
21.本发明通过对现有的高抗品种进行筛选,以筛选的品种为基础,通过在本地区进行栽植,并经过炼苗、嫁接、自交与杂交,进而筛选出适于本地区的高抗品种,进而实现对辣椒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治,整个方法绿色环保,对生态无危害且不会产生药物残留。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
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一种辣椒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高抗病种初选:选用现有的三种高抗辣椒种子(分别为8819线椒、绿霸新五号、农普尖椒三号)并分别培育成幼苗,然后每个品种各选60株壮苗移栽到土壤中,移栽7天后,在每株辣椒苗根部植入1000个根结线虫卵,主动感染,以筛选抗性更高的品种,移栽60天后,取出辣椒植株,统计每株辣椒的根结数与卵囊数,然后计算出每个品种辣椒的平均根结数与平均卵囊数并算出两者的乘积s,选取s值最低的辣椒品种作为初选的高抗病种。
24.采用步骤s1所述方式,分别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群兴村、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虾子镇青山村、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茅坝村、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三岔镇红光村进行高抗病种筛选后,统计每株辣椒的根结数与卵囊数,以及每个村落的辣椒中存在根结的辣椒株数,并计算平均根结数、平均卵囊数、平均根结数与平均卵囊数的乘积s、根结比例k(0-20%为高抗,21%-40%为中抗、41%-60%为低抗),其中根结比例k=存在根结的辣椒株数
÷
总株数(60株),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本地区不同村落不同高抗病种抗辣椒根结线虫病情况通过表1可知农普尖椒三号在本地区进行种植时,辣椒植株的平均根结数、平均卵囊数、根结比例最低,选用其为初选的最适应于本地区的高抗病种。
25.s2.一次炼苗:利用步骤s1初选的高抗病种的进行育苗,育苗所用土壤为移栽地土
壤,在幼苗长出4片叶子后,移除长势差的幼苗,然后每株幼苗根部植入500个根结线虫卵,主动感染,筛选抗性高的幼苗。
26.s3.二次炼苗:备好两个移栽地,记为a地块与b地块(a地块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群兴村、b地块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虾子镇青山村),两地块间隔30公里;在幼苗苗高16cm后,起苗,选出500株根结数与卵囊数乘积少且长势好的幼苗进行移栽,移栽前将幼苗平均分成株数相同的两组辣椒;然后在a地块与b地块中分别移栽一组辣椒苗,在移栽8天后,分别在两个地块中的每株幼苗根部植入1000个根结线虫卵,再次主动感染,增强感染强度,筛选抗性更高的幼苗。
27.s4.嫁接:在移栽18天后,去除两个地块中长势较差的植株,每个地块仅保留150株长势好,枝干壮的辣椒植株(两地块合计300株),然后将每个地块隔成三个区,每个区辣椒植株为50株,a地块依次(标记)为a1区-a3区(a1区、a2、a3区),b地块依次(标记)为b1区-b3区(b1区、b2、b3区);将a1区辣椒植株与b1区辣椒植株互为插穗与砧木进行一对一相互嫁接;将a2区辣椒植株与b2区辣椒植株互为插穗与砧木进行一对一相互嫁接;将a2区辣椒植株与b2区辣椒植株互为插穗与砧木进行一对一相互嫁接,采用相互嫁接,以得到适应本地区多个地域土壤环境的植株。
28.相互嫁接步骤具体为:分别截掉a1区-a3区与b1区-b3区中每株辣椒植株上部的带叶枝干作为插穗,各辣椒植株余下部分作为砧木;将a1区辣椒植株的插穗一对一嫁接到b1区余下部分的枝干(砧木)上,将b1区辣椒植株的插穗一对一嫁接到a1区余下的枝干(砧木)上;将a2区辣椒植株的插穗一对一嫁接到b2区余下部分的枝干(砧木)上,将b2区辣椒植株的插穗一对一嫁接到a2区余下部分的枝干(砧木)上;将a3区辣椒植株的插穗一对一嫁接到b3区余下部分的枝干上,将b3区辣椒植株的插穗一对一嫁接到a3区余下部分的枝干(砧木)上。
29.s5.自交与杂交:在辣椒进入花期后,将a1区的辣椒植株进行自交,将b1区的辣椒植株进行自交,将a2区的辣椒植株去雄作为母本与作为父本的b2区辣椒植株一对一杂交,将b3区的辣椒植株去雄作为母本与作为父本的a3区辣椒植株一对一杂交。通过自交与杂交,筛选最优的高抗性植株。
30.s6.定种:在辣椒植株结果成熟后,统计各区辣椒产量、平均根结数与平均卵囊数并算出平均根结数与平均卵囊数的乘积s;选取s值最低区作为最优的高抗病区;然后再在最优的高抗病区中,筛选出辣椒产量排在前30位的辣椒植株所产辣椒种子作为最终的高抗病种,将最终选取的高抗病种进行后续的育苗、移栽定植,无需化学药剂,即可实现辣椒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治。
31.与常规的药剂防治手段不同,本发明从抗性育种角度出发,并结合种植地土壤进行高抗性种子的筛选,进而筛选出适于本地区并具有高抗性,甚至免疫根结线虫病的高抗病种子,以该高抗病种子进行辣椒栽培,能有效抵抗根结线虫病对辣椒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其所带来的效果是可期的。
32.验证试验:利用步骤s6最终确定的高抗病种进行育苗,然后挑选120株壮苗(余下的苗正常种植),将他们均分成两份(每份60株),移栽到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群兴村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虾子镇青山村单独的地块上进行种植(群兴村与青山村各种一份),移栽7天
后,在每株辣椒苗根部植入1000个根结线虫卵,移栽60天后,取出辣椒植株,统计每株辣椒的根结数与卵囊数,以及每个村落的辣椒中存在根结的辣椒株数,并计算平均根结数、平均卵囊数、平均根结数与平均卵囊数的乘积s、根结比例k(0-20%为高抗,21%-40%为中抗、41%-60%为低抗),其中根结比例k=存在根结的辣椒株数
÷
总株数(60株),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2.群兴村与青山村辣椒植株抗病情况由表2可知,通过对步骤s1初选的高抗病种进行一系列的炼苗、嫁接以及自交与杂交处理后,筛选得到的最优抗病种相较于未处理的初选高抗病种而言,辣椒植株根结比例(感染根结线虫病的比例)大幅度降低,更加适宜于本地区栽植,以该高抗病种进行辣椒栽植,能够有效的实现辣椒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治。
33.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3中所述a地块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茅坝村,b地块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三岔镇红光村。
34.验证试验:将步骤s6确定的最终高抗病种进行育苗,然后挑选120株壮苗(余下的苗正常种植),将他们均分成两份(每份60株),移栽到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茅坝村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三岔镇红光村单独的地块上进行种植(茅坝村与红光村各种一份),移栽7天后,在每株辣椒苗根部植入1000个根结线虫卵,移栽60天后,取出辣椒植株,统计每株辣椒的根结数与卵囊数,以及每个村落的辣椒中存在根结的辣椒株数,并计算平均根结数、平均卵囊数、平均根结数与平均卵囊数的乘积s、根结比例k(0-20%为高抗,21%-40%为中抗、41%-60%为低抗),其中根结比例k=存在根结的辣椒株数
÷
总株数(60株),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3.茅坝村与红光村辣椒植株抗病情况由表3可知,通过对步骤s1初选的高抗病种进行一系列的炼苗、嫁接以及自交与杂交处理后,筛选得到的最优抗病种相较于未处理的初选高抗病种而言,辣椒植株根结比例
(感染根结线虫病的比例)大幅度降低,同样适宜于本地区的其它村落。
35.结合表2与表3可知,在本地区多个地域种植最优抗病种后,辣椒植株根结比例基本都接近且都低于5%,说明该最优抗病种特别适于在本地区种植与推广,进而实现辣椒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治。
36.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的区别在于:为了充分利用最优辣椒植株本身所含有的高抗性物质来提升后续种苗的抗性。
37.在步骤s6中,将s值最低区的辣椒植株晒干打细成粉备用,用于育苗。在利用该区的种子育苗时,将该区辣椒植株打细得到的粉与水按1:100的比例混匀并浇在刚长出1-2片真叶的幼苗上。为充分发挥辣椒植株的药性,还可将辣椒植株粉与水按1:300的比例混匀,再加热熬制,直至固液比为1:100后,待熬制液冷却后,再次摇匀并喷洒在刚长出1-2片真叶的辣椒幼苗上,提升其抗性。
38.本发明其它未详尽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技术。
39.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0.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