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玉米穗腐病防治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3504739发布日期:2023-03-17 23:3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玉米穗腐病防治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1.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玉米穗腐病防治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玉米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的高产量和高质量对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以及不断引进各种粮饲兼备的玉米品种,导致玉米品种的不断更换和秸秆还田技术的不断推广,使得在玉米种植中,病害的发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日益严重。
3.玉米穗腐病是世界上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该病由多种真菌引起,其中镰孢菌是主要致病菌。玉米穗腐病原镰孢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如伏马毒素、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等,由轮枝镰孢菌所产生伏马毒素,能引起牲畜的多种疾病;由禾谷镰孢菌产生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对动物有多种毒性,还能引起人的头晕、呕吐、发烧等症状,严重则会导致人的死亡。
4.玉米穗腐病原菌种类较多,复合侵染较多,而且侵染部位位于玉米穗部,因此防治难度大。利用化学药剂对玉米穗腐病进行防治,具有药效显著、使用时方便简易、见效快、不受地区和季节限制的优点,适用于农田中的大面积防治,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化学防治依旧存在许多的缺点,一些剧毒农药会对人畜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农药使用后的残留,造成环境污染,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间接性的造成害虫的再猖獗危害和次要害虫的危害性上升。
5.α-异灰叶素属于植物源类次生代谢产物,可从紫穗槐种子中分离得到,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利申请(cn103125503a)中研究报道了α-异灰叶素作为农用杀菌剂的用途,并公开了其对黄瓜霜霉病具有优异的杀灭效果。
6.苯醚甲环唑属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极强,主要抑制细胞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与功能,主要用于果树蔬菜、小麦、马铃薯、豆类、瓜类等作物,对蔬菜和瓜果等多真菌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7.农药复配是当今比较流行的使用杀菌剂的方式,复配的主要目的有三个,首先增大防治谱,对田间同期内发生的病虫害以及杂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减轻因农药的使用而发生的有害生物的种群演替的情况;其次混配后单剂间有相互的增效作用,提升速效性,单位面积的用药量大幅降低,显著增加防效;第三还可以延缓或者克服农药对有害生物筛选后,产生的抗药性,减少成本,进而减轻农药使用中的环境安全问题。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将α-异灰叶素与苯醚甲环唑复配用于玉米穗腐病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利用药剂复配的防治策略,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量,并且组合物表现为显著的增效作用。
9.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10.一种用于玉米穗腐病防治的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由α-异灰叶素和苯醚甲环唑组成,α-异灰叶素和苯醚甲环唑的质量配比可为20:1-1:20。优选的,α-异灰叶素和苯醚甲环唑的质量配比可为5:1-1:20。优选的,α-异灰叶素和苯醚甲环唑的质量配比可为5:1-1:10。更优选的,α-异灰叶素和苯醚甲环唑的质量配比可为5:1-1:5。
11.组合物中还包含辅料,所述的辅料为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溶剂、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均为本领域常用助剂。
12.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水乳剂。
13.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α-异灰叶素1-20%、苯醚甲环唑1-20%、分散剂1-15%、湿润剂1-15%、填料补足100%。
14.将α-异灰叶素、苯醚甲环唑、分散剂、湿润剂、填料混合,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成α-异灰叶素
·
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产品。
15.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α-异灰叶素1-20%、苯醚甲环唑1-20%、分散剂1-15%、湿润剂1-15%、崩解剂1-8%、、粘结剂1-5%、填料补足100%。
16.将α-异灰叶素、苯醚甲环唑、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粘结剂、填料等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制得α-异灰叶素
·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产品。
17.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α-异灰叶素1-20%、苯醚甲环唑1-20%、分散剂1-10%、湿润剂1-10%、抗冻剂1-5%、消泡剂0.1-2%、增稠剂0-2%、防腐剂0.1-1.5%、去离子水补足100%。
18.将上述配方料中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抗冻剂、防腐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α-异灰叶素、苯醚甲环唑,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α-异灰叶素
·
苯醚甲环唑悬浮剂产品。
19.制成水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量成分:α-异灰叶素1%-20%、苯醚甲环唑1%-20%、溶剂及助溶剂1%-30%、乳化剂1%-10%、防冻剂1%-5%、增稠剂0.1%-2%、消泡剂0.1%-1%、去离子水余量。
20.将上述配方料混合,将α-异灰叶素原药、苯醚甲环唑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去离子水、抗冻剂、增稠剂、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可制得α-异灰叶素
·
苯醚甲环唑水乳剂。
21.制成微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量成分:α-异灰叶素1%-20%、苯醚甲环唑1%-20%、溶剂及助溶剂1%-30%、乳化剂5%-25%、防冻剂0.5%-3%、消泡剂0.1%-1%、去离子水余量。
22.微乳剂的配制方法:是将α-异灰叶素原药、苯醚甲环唑原药溶解在装有溶剂和助溶剂的反应釜中;将乳化剂、抗冻剂、消泡剂、去离子水加入到装有上述溶液的反应釜中后予以强烈混合并匀化,最后得到外观清澈透明的α-异灰叶素
·
苯醚甲环唑微乳剂。
2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病害的用途,优选的所述病害为玉米穗腐病。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组合物对玉米穗腐病病菌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以有效减低活性成分的用量,减缓抗药性产生,减轻环境污染,增强食品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27.实施例1:α-异灰叶素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两种玉米穗腐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试
28.供试菌株
29.禾谷镰孢菌,拟轮枝镰孢菌,从玉米发病的果穗上采集、分离和鉴定,实验室保存备用。
30.供试药剂:
31.α-异灰叶素原药、苯醚甲环唑原药;市场购买。
32.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去离子水1000ml)
33.测试方法
34.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试验前先将供试菌株进行活化、备用。先分别进行2种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致病菌菌丝生长活性的抑制效果试验,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配制含不同梯度浓度药剂的pda平板,用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取5mm菌饼并接种至pda平板中央,用封口膜封口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并设置对照,各处理重复4次。待对照菌落长满培养皿4/5时,采用十字交叉法量取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平均抑制率。
35.平均抑制率=[(对照组菌落直径平均值mm-处理组菌落直径平均值mm)/(对照菌落直径平均值mm-5.0mm)]
×
100%。
[0036]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抑制机率值(y),药剂浓度换算成浓度对数(x),求得单剂及其混剂对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ec
50
值。
[0037]
依孙云沛法计算出各药剂的毒力指数及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t)/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
50
/供试药剂ec
50
×
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38]
测试结果
[0039]
由表1可知,α-异灰叶素对禾谷镰孢菌的ec
50
值164.05mg/l,苯醚甲环唑对禾谷镰孢菌的ec
50
值4.14mg/l;当α-异灰叶素与苯醚甲环唑复配质量比为5:1-1:20时,组合物对禾谷镰孢菌表现为显著的增效作用;当α-异灰叶素与苯醚甲环唑复配质量比为20:1-10:1时,组合物对禾谷镰孢菌表现为相加作用;没有出现拮抗作用。
[0040]
表1:α-异灰叶素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禾谷镰孢菌的室内毒力测试结果
[0041]
药剂质量比ec
50
值mg/lctcα-异灰叶素-164.05-苯醚甲环唑-4.14-异灰+苯醚20:150.84113.6异灰+苯醚10:131.33116.1异灰+苯醚5:117.35127.1异灰+苯醚1:16.58122.7异灰+苯醚1:53.62136.5异灰+苯醚1:103.18142.8
异灰+苯醚1:203.15137.8
[0042]
由表2可知,α-异灰叶素对拟轮枝镰孢菌的ec
50
值182.82mg/l,苯醚甲环唑对拟轮枝镰孢菌的ec
50
值2.84mg/l;当α-异灰叶素与苯醚甲环唑复配质量比为5:1-1:10时,组合物对拟轮枝镰孢菌表现为显著的增效作用;当α-异灰叶素与苯醚甲环唑复配质量比为20:1-10:1、1:20时,组合物对拟轮枝镰孢菌表现为相加作用;没有出现拮抗作用。
[0043]
表2:α-异灰叶素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拟轮枝镰孢菌的室内毒力测试结果
[0044]
药剂质量比ec
50
值mg/lctcα-异灰叶素-182.82-苯醚甲环唑-2.84-异灰+苯醚20:152.2587.1异灰+苯醚10:125.54105.9异灰+苯醚5:112.08130.9异灰+苯醚1:14.16134.5异灰+苯醚1:52.65128.2异灰+苯醚1:102.48125.8异灰+苯醚1:202.51118.7
[0045]
实施例2:α-异灰叶素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两种玉米穗腐病田间防效测试
[0046]
测试药剂:
[0047]
25%可湿性粉剂,包含如下质量百分含量成分:
[0048]
α-异灰叶素5%、苯醚甲环唑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拉开粉5%、木质素磺酸钠2%、白炭黑4%、膨润土补足100%。
[0049]
20%可湿性粉剂,包含如下质量百分含量成分:
[0050]
α-异灰叶素10%、苯醚甲环唑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拉开粉4%、木质素磺酸钠4%、白炭黑3%、膨润土补足100%。
[0051]
12%悬浮剂,包含如下质量百分含量成分:
[0052]
α-异灰叶素2%、苯醚甲环唑10%、morwet d-425 3%、木质素磺酸钠4%、nno 2%、黄原胶1.5%、甲基硅油0.5%、乙二醇2%、苯甲酸钠0.5%、膨润土1%、去离子水补足100%。
[0053]
9%悬浮剂,包含如下质量百分含量成分:
[0054]
α-异灰叶素6%、苯醚甲环唑3%、morwet d-425 2%、木质素磺酸钠3%、nno 4%、黄原胶1%、甲基硅油0.5%、乙二醇3%、苯甲酸钠0.5%、膨润土2%、去离子水补足100%。
[0055]
测试方法:试验严格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50m2,设置药剂处理和空白对照。在开花期施药,采用人工喷雾剂技术进行田间施药,每个处理均为4次重复,不使用其他防治玉米穗腐病的化学杀菌剂,按照当地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管理。采用随机5点取样法对各小区进行调查,检查玉米果穗发病情况,玉米对穗腐病病情级别划分:
[0056]
1级:发病面积占雌穗总面积0-1%
[0057]
3级:发病面积占雌穗总面积2%-10%
[0058]
5级:发病面积占雌穗总面积11%-25%
[0059]
7级:发病面积占雌穗总面积26%-50%
[0060]
9级:发病面积占雌穗总面积51%-100%
[0061]
计算方法:
[0062][0063][0064]
测试结果
[0065]
由表3可知,α-异灰叶素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玉米穗腐病具有优异的田间防治效果;组合物药剂活性成分田间用量为4-6g/亩时,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效在80%以上,田间观测对作物安全。
[0066]
表3:α-异灰叶素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两种玉米穗腐病田间防效测试结果
[0067][0068]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同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