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挂绳防脱落结构的贝类海产品养殖育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8136发布日期:2022-09-06 21:1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挂绳防脱落结构的贝类海产品养殖育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挂绳防脱落结构的贝类海产品养殖育肥装置。


背景技术:

2.牡蛎俗称海蛎子、生蚝等,是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为全球性分布种类。牡蛎不仅肉鲜味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产珍品。
3.在饲养牡蛎的过程中,通常直接把生蚝放养在海底的滩涂,或者装在网袋吊浮在水内,然而,牡蛎良好生长所需要的藻类营养,集中在水面下30公分到100公分水中层,因此放养在海底滩涂的生蚝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导致牡蛎生长缓慢,放置在柔性网袋的牡蛎,由于网袋整体受力向上,包覆牡蛎导致限制了生蚝的生长。
4.因此,需要一种能提供极大空间又能处在潮水涌动的水中层稳定地悬浮在水中层不易与所系物脱落、又能方便组装,又能方便拆卸同时便于生产收获和运输的用具。其中所系物通常所指漂浮于水面之上的浮桶以及连接浮桶和用具的挂绳,牡蛎放置于用具中,用具通过浮桶的浮力作用能够悬浮在水面之下。
5.有鉴于此,如何增强挂绳和网框之间的连接的牢固性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挂绳防脱落结构的贝类海产品养殖育肥装置。
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挂绳易与网筐脱落的问题。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具有挂绳防脱落结构的贝类海产品养殖育肥装置,包括有网筐,所述网筐为注塑成型,所述网筐的外侧且靠近开口处一体成型且垂直设置有边框条,所述边框条朝靠近网筐的方向垂直延伸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开设有若干缺口,若干所述缺口内均设置有与固定条一体成型的固定件,若干所述固定件绕网筐的中心点呈对称分布。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有连接部、抵接部和固定部,所述连接部朝固定条相同方向下延伸,且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固定条相连接,另一端与抵接部的中部相连接,所述抵接部的两端分别接触缺口相对的两侧边,所述抵接部、连接部和固定条形成两个悬挂空间,所述固定部位于连接部靠近网筐方向一侧,且连接网筐、固定条、连接部和抵接部。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远离固定条的一端且靠近网筐的一侧开设有稳定槽。
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位于稳定槽和连接部之间并且连通稳定槽。
13.进一步地,所述抵接部接触缺口的两端均向悬挂空间内部延伸有限位钩,所述限位钩的外侧与接触缺口处的侧边相紧贴。
14.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钩远离悬挂空间的一侧开设有导向弧,所述导向弧位于限位钩靠近缺口处。
15.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盖在网筐开口处上方的网盖、浮桶以及连接浮桶和网筐的挂绳,所述挂绳穿过悬挂空间扣接在连接部上,所述挂绳的固定端位于稳定槽内。
16.进一步地,所述网筐对应固定件的位置沿其高度方向朝网筐内部凸出有若干放置腔,若干所述放置腔的一端与边框条相连接,所述放置腔贯穿设置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的立置方向与网筐的高度方向相同,所述插接块为中空设置,所述挂绳贯穿插接块。
17.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块配套设置有中空柱,所述中空柱位于相叠的两个网筐之间,所述中空柱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网筐的插接块处,所述挂绳贯穿中空柱。
18.进一步地,所述网盖设置为与网筐相扣接、注塑成型的硬性网块;和/或与网筐开口处四侧相固定、且中心开口并收缩的软性网罩。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0.1、通过设置固定件,固定件位于网筐的周侧壁,且绕网筐的重心点呈对称分布,其目的在于当挂绳长度相同时,能够保持网筐处于底部相对平整的状态,固定件包括有连接部、抵接部和固定部,连接部连接抵接部的中部位置,固定部将连接部和抵接部与网筐相连接,固定部的作用在于增强连接部和抵接部在网筐上位置的稳定性,防止固定件受到挂绳过大的拉力时而断裂的情况出现,抵接部、连接部和网筐之间形成两个悬挂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先将挂绳的一端与浮桶系紧,然后另一端系出一个圆环,将圆环的中间部位穿过抵接部到达悬挂空间处,由此一来,在随后将网筐放入水面之下时,挂绳受到浮桶的作用而处于竖直状态,网筐即可在水中悬浮,挂绳此时位于固定件的连接部处,且分别穿过两个悬挂空间,因此挂绳能够紧紧稳定在固定件处,挂绳与固定件的唯一脱落点在抵接部和网筐之间,该位置位于连接部的下方也即位于挂绳工作时的下方,同时由于抵接部和网筐之间紧贴,在挂绳进入悬挂空间之后便不易从抵接部和网筐之间的缝隙出去,从而达到了防止挂绳与网筐相脱落的效果。
21.2、通过设置挂绳,挂绳连接网筐和浮桶,在挂绳挂在网筐上的固定件上时,能够防止挂绳自身脱落固定件处,而在将网筐拿出时,为了方便对网筐内的牡蛎进行拿出收集以及装车运输,挂绳与固定件固定的一端应该取下,取下的方式为将挂绳位于固定件后方用于抵接固定的部分拉出,且再次穿过抵接部,由此便无需受到抵接部与网筐由于过于贴合而没有空隙取出的问题,轻松将挂绳取出。
22.3、通过设置网盖,网盖包括有硬性网块和软性网罩,硬性网块能够活动扣接在网筐的开口处,软性网罩四周与网筐开口的四侧相固定,中心开设有收缩环,通过收缩中心开口以达到封住的效果,在网筐位于水面之下时,网盖的存在,不仅能够防止牡蛎受晃动而掉落网筐,导致经济收入降低,而且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保护空间,防止螃蟹等生物食用牡蛎,其中硬性网块方便拆卸,因此若是若干网筐进行叠加,则硬性网块能够省去,搬运和安装较为方便,软性网罩节省额外的使用空间,使用方便。
23.4、通过设置稳定槽,稳定槽位于固定部远离固定条的一端且靠近网筐的一侧,在将网筐放进水下、挂绳处于竖直拉动的状态时,挂绳会进入稳定槽,从而挂绳能够进一步地卡在稳定槽内,因此增加挂绳和网筐之间的牢固性,增加挂绳在悬挂时与网筐的接触点即两个悬挂空间的上侧以及稳定槽的上侧,同时稳定槽开设在靠近网筐的一侧,能够防止固
定部对连接部和抵接部之间的稳定作用减少。
24.5、通过设置导向槽,导向槽位于稳定槽和连接部之间并且连通稳定槽,导向槽的作用在于方便挂绳顺势进入稳定槽内。
25.6、通过设置限位钩,限位钩位于抵接部接触缺口的两端靠近悬挂空间内部的位置,限位钩的外侧与接触缺口处的侧边相紧贴,限位钩的存在,能够形成一个方便进入而较难出去的结构,挂绳能够顺着限位钩的外侧滑进悬挂空间内,而在挂绳进入悬挂空间之后,其能够接触的四周均为连接部、抵接部、限位钩和网筐上的固定条,由于限位钩延伸进悬挂空间并且其尖端与固定条相贴合,所以在挂绳在悬挂空间内做何种旋转运动,挂绳均不容易接触限位钩和缺口侧边之间的缝隙,从而更不能从悬挂空间内部外出,由此使做到了挂绳能够稳定悬挂在固定件上,起到防脱落的效果。
26.7、通过设置若干插接块,插接块的立置方向与网筐的高度方向相同,插接块为中空设置,插接块贯穿放置腔,从而在放置腔的上下面均有凸起部分,其目的在于增强插接块与网筐之间的连接强度,插接块配套设置有中空柱,中空柱位于相叠的两个网筐之间,中空柱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网筐的插接块处,挂绳能够贯穿插接块和中空柱,插接块和中空柱的配合即能够实现多个网筐之间进行叠加,且贯穿插接块和中空柱有挂绳,挂绳固定在固定件上之后,将挂绳拉紧,便能够同时固定多个网筐。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30.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凸显b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凸出中空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网筐叠加的效果示意图;
35.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凸出软性网罩的结构示意图。
36.图示说明:
37.1、网筐;2、浮桶;3、挂绳;4、边框条;5、固定条;6、缺口;7、固定件;71、连接部;72、抵接部;73、固定部;8、悬挂空间;9、稳定槽;10、导向槽;11、限位钩;12、导向弧;13、放置腔;14、插接块;15、中空柱;16、网盖;161、硬性网块;162、软性网罩。
具体实施方式
38.本实用新型提出新的方案,以解决挂绳易与网筐脱落的问题。
39.为更加清楚的表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40.参见图1至图9,一种具有挂绳防脱落结构的贝类海产品养殖育肥装置,包括有网筐1,网筐1的生产工艺为注塑成型,网筐1的外侧且靠近开口处一体成型且垂直一体成型有边框条4,边框条4朝靠近网筐1的方向垂直延伸有固定条5,固定条5开设有若干缺口6,若干缺口6内均一体成型有对应的固定件7,固定件7与挂绳3相扣接,若干固定件7绕网筐1的中
心点呈对称分布。其中网筐1底部的形状优选为矩形或是圆形,固定件7的数量可以为若干个,优选为四个或者八个,说明书附图中使用网筐1底部为矩形和固定件7为八个的优选组合来展示。
41.配合网筐1使用的还包括有盖在网筐1开口处的网盖16、浮桶2以及连接浮桶2和网筐1的挂绳3。
42.固定件7绕网筐1的中心点呈对称分布,其目的在于当挂绳3长度相同时,能够保持网筐1处于底部相对平整的状态。
4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固定件7包括有连接部71、抵接部72和固定部73,连接部71朝固定条5相同方向下延伸,且连接部71的一端与固定条5相连接,另一端与抵接部72的中部相连接,抵接部72的两端分别接触缺口6相对的两侧边,抵接部72、连接部71和固定条5形成两个悬挂空间8,挂绳3穿过悬挂空间8扣接在连接部71上,固定部73位于连接部71靠近网筐1方向一侧,且连接网筐1、固定条5、连接部71和抵接部72。其中连接部71和抵接部72形成一个类似倒“t”的形状。
44.固定部73的作用在于增强连接部71和抵接部72在网筐1上位置的稳定性,防止固定件7受到挂绳3过大的拉力时而断裂的情况出现。在使用过程中,先将挂绳3的一端与浮桶2系紧,然后另一端系出一个圆环,将圆环的中间部位穿过抵接部72到达悬挂空间8处。由此一来,在随后将网筐1放入水面之下时,挂绳3受到浮桶2的作用而处于竖直状态,网筐1即可在水中悬浮,挂绳3此时位于固定件7的连接部71处,且分别穿过两个悬挂空间8,因此挂绳3能够紧紧稳定在固定件7处,挂绳3与固定件7的唯一脱落点在抵接部72和网筐1之间,该位置位于连接部71的下方也即位于挂绳3工作时的下方,同时由于抵接部72和网筐1之间紧贴,在挂绳3进入悬挂空间8之后便不易从抵接部72和网筐1之间的缝隙出去,从而达到了防止挂绳3与网筐1相脱落的效果。
45.需要说明的是,抵接部72接触缺口6的两端均向悬挂空间8内部延伸有限位钩11,限位钩11的外侧与接触缺口6处的侧边相紧贴。限位钩11的设计将抵接部72形成一个牛角形状。
46.限位钩11的存在,能够形成一个方便进入而较难出去的结构,挂绳3能够顺着限位钩11的外侧滑进悬挂空间8内,而在挂绳3进入悬挂空间8之后,其能够接触的四周均为连接部71、抵接部72、限位钩11和网筐1上的固定条5,由于限位钩11延伸进悬挂空间8并且其尖端与固定条5相贴合,所以在挂绳3在悬挂空间8捏做何种旋转运动,挂绳3均不容易接触限位钩11和缺口6侧边之间的缝隙,从而更不能从悬挂空间8内部外出,由此进一步使挂绳3能够稳定悬挂在固定件7上,起到防脱落的效果。
47.为了方便挂绳3进入悬挂空间8,限位钩11远离悬挂空间8的一侧开设有导向弧12,导向弧12位于限位钩11靠近缺口6处。
48.为了方便对网筐1内的牡蛎进行拿出收集以及装车运输,挂绳3与固定件7固定的一端应该取下,取下的方式为将挂绳3位于固定件7后方用于抵接固定的部分拉出,且再次穿过抵接部72,由此便无需受到抵接部72与网筐1由于过于贴合而没有空隙取出的问题,轻松将挂绳取出。
49.网盖16包括有硬性网块161和软性网罩162两种结构,硬性网块161的生产工艺为注塑成型,硬性网块161能够活动扣接在网筐1的开口处;软性网罩162四周与网筐1开口的
四侧相固定,中心开设有收缩环,通过收缩中心开口以达到封住的效果。
50.在网筐1位于水面之下时,网盖16的存在,不仅能够防止牡蛎受晃动而掉落网筐1,导致经济收入减少,而且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保护空间,防止螃蟹等生物食用牡蛎。其中硬性网块161方便拆卸,因此若是若干网筐1进行叠加,则硬性网块161能够省去,搬运和安装较为方便,软性网罩162节省额外的使用空间,使用方便。
51.在固定部73远离固定条5的一端且靠近网筐1的一侧开设有稳定槽9,挂绳3的固定端位于稳定槽9内。同时固定部73开设有导向槽10,导向槽10位于稳定槽9和连接部71之间并且连通稳定槽9。
52.在将网筐1放进水下、挂绳3处于竖直拉动的状态时,挂绳3会进入稳定槽9,从而挂绳3能够进一步地卡在稳定槽9内,因此增加挂绳3和网筐1之间的牢固性,增加挂绳3在悬挂时与网筐1的接触点即两个悬挂空间8的上侧以及稳定槽9的上侧,同时稳定槽9开设在靠近网筐1的一侧,能够防止固定部73对连接部71和抵接部72之间的稳定作用减少。
53.导向槽10的作用在于方便挂绳3顺势进入稳定槽9内。
54.网筐1对应固定件7的位置沿其高度方向朝网筐1内部凸出有若干放置腔13,若干放置腔13的一端与边框条4相连接,放置腔13的一端凸出有插接块14,插接块14的立置方向与网筐1的高度方向相同,插接块14为中空设置,插接块14贯穿放置腔13的侧面呈凸出放置腔13两侧表面的状态,挂绳3贯穿插接块14。
55.需要说明的是插接块14配套有中空柱15,中空柱15位于相叠的两个网筐1之间,中空柱15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网筐1的插接块14处,挂绳3贯穿中空柱15。
56.由于插接块14分别凸出网筐1的放置腔13的上下两面,由此中空柱15的两端能够分别插接在相叠的网筐1的插接块14处。其目的在于增强插接块14与网筐1之间的连接强度,插接块14和中空柱15的配合即能够实现多个网筐1之间进行叠加,且贯穿插接块14和中空柱15有挂绳3,挂绳3固定在固定件7上之后,将挂绳3拉紧,便能够同时固定多个网筐1。
5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挂绳3伸进固定件7形成的悬挂空间8内之后,由于受到抵接部72上的限位钩11和缺口6侧壁的贴合影响,从而挂绳3做何种旋转运动均不易从悬挂空间8处脱落,进而起到了增强挂绳3和网筐1之间固定强度的效果,防止挂绳3脱落。
5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等内容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相应内容。
59.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可相互参照,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但并不限定它们的不同之处不能相互替换或叠加。
6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和等同替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