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滴灌带铺设功能的四密一疏小麦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2975发布日期:2022-09-14 09:23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滴灌带铺设功能的四密一疏小麦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机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滴灌带铺设功能的四密一疏小麦播种机。


背景技术:

2.滴灌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再经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使作物根系最发达区的土壤经常保持适宜的湿度,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微生物活动,始终处于良好状况,为作物高产稳产创造有利条件。滴灌所使用的低压管道称之为滴灌带或滴灌管,在进行滴灌前需要先铺设滴灌带,目前滴灌带位于小麦植物播种之前铺设,或者位于小麦植物播种之后铺设,无论是那个节点铺设均需要开展两次作业,操作繁琐且人工成本高;另外一点,当前小麦播种机采用等间距种植,这使得在小麦收获后,在玉米播种时挑出滴灌带的问题,不仅影响滴灌带的使用寿命,同时严重影响玉米播种作业的开展。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备带滴灌带的播种一体机、有效解决小麦与玉米换茬播种挑出滴灌带问题的带滴灌带铺设功能的四密一疏播种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直困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滴灌带铺设功能的四密一疏小麦播种机,该播种机通过在小麦播种机上增加起垄装置,播种小麦时同时起垄,以土垄为参照物能够很好的防止挑出滴灌带;增加绞龙装置把拖拉机压实的土壤翻出、搅碎,使土壤恢复疏松;播种行距改为四密一疏,将滴灌带铺在小麦间距大的播种行,这样在播种玉米时,以麦茬间距大的行为参考,同样可以有效防止滴灌带挑出来;把滴灌带铺设装置前置,重心前移,在不影响滴灌带铺设的情况下解决了拖拉机机承重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具备滴灌带铺设功能的四密一疏小麦播种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前侧设有三点悬挂装置,所述机架前端设有绞龙装置,所述绞龙装置两侧对称设有起垄装置,所述机架中间上侧设有滴灌带铺设装置,所述机架后端设有播种装置,所述播种装置中的种子导向腿采用四密一疏间距布置。
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播种装置中的种子导向腿采用多组平行均布形式,相邻的种子导向腿组间距相同,每组种子导向腿包含四根种子导向腿,每根种子导向腿间距相同。
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滴灌带铺设装置由支架、卷轴支撑、滴灌带卷轴、导向机构、开槽机构和覆土机构组成,所述卷轴支撑设置在支架上部,所述卷轴支撑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支撑杆,在支撑杆上端均设有开口向上的u型槽,u型槽上可拆卸的支撑有滴灌带卷轴;所述支架中部后侧设有导向机构,所述支架下端设有前侧设有开槽机构,所述支架下端后侧设有覆土机构。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滴灌带铺设装置中的开槽机构和覆土机构位于导向腿组间距内。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绞龙装置由传动装置、变速箱、绞龙轴组成,所述传动装置一端与农机动力输出轴相连,所述传动装置另一端与变速箱相连,所述变速箱固定在机架最前端中间位置,所述变速箱两侧设有动力输出轴,所述变速箱动力输出轴与绞龙轴相连。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起垄装置由固定支架和起垄盘组成,所述固定支架上端与机架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安装起垄盘。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备滴灌带铺设功能的四密一疏小麦播种机在使用时,与传统农用机械安装方案一样,所述机架前侧设有三点悬挂装置与拖拉机后侧的悬挂装置相匹配;所述机架中间上侧设有滴灌带铺设装置,现有技术中的播种机滴灌带铺设装置放在播种装置后侧即位于机架的最后端,重心靠后,现有技术播种机整体承重较大,容易变形或折断,现有技术改善这个问题的方案是加强机架结构和增大拖拉机功率,从而带来制造及使用成本的提升。把滴灌带铺设装置前置,重心前移,在不影响滴灌带铺设的情况下解决了拖拉机载荷和机架强度问题;所述滴灌带铺设装置由支架、卷轴支撑、滴灌带卷轴、导向机构、开槽机构和覆土机构组成,在使用前只需将滴灌带卷轴缠绕好滴灌带放置在卷轴支撑上,在拖拉机的拖拽作用下滴灌带卷轴转动,滴灌带在导向机构的作用下顺利进入开槽机构所开槽中,最后由覆土机构将滴灌带填埋,进而完成滴灌带铺设作业。
12.所述机架后端设有播种装置,所播种装置中的种子导向腿采用四密一疏间距布置,所述播种装置中的种子导向腿采用多组平行均布形式,相邻的种子导向腿组间距相同,每组种子导向腿包含四根种子导向腿,每根种子导向腿间距相同;现有技术小麦播种机行距为15厘米等行距。“四密一疏”是指4行小麦间距13厘米,1行小麦间距21厘米,将滴灌带铺在小麦间距大的播种行,这样在换茬播种玉米时,以麦茬间距大的行为参考,同样可以有效防止滴灌带挑出来,且通过研究发现小麦行距“四密一疏”不会影响小麦产量;四密一疏中的宽行距用于铺设滴灌带。
13.所述机架前端设有绞龙装置,小麦播种时拖拉机在前方行驶,留下很深的车辙,土壤紧实,播种浅,不利于小麦发芽和根系下扎。使用绞龙后,把拖拉机压实的土壤翻出,搅碎,使土壤恢复疏松,这样播种的小麦深浅一致,苗齐、苗壮;所述绞龙装置由传动装置、变速箱、绞龙轴组成,所述传动装置一端与农机动力输出轴相连,所述传动装置另一端与变速箱相连,所述变速箱固定在机架最前端中间位置,所述变速箱两侧设有动力输出轴,所述变速箱动力输出轴与绞龙轴相连,在作业时,拖拉机的动力经动装置、变速箱传递到绞龙轴,所述绞龙轴上的绞龙不断搅碎被拖拉机压实的土壤,使土壤恢复疏松。
14.所述绞龙装置两侧对称设有起垄装置,由于滴灌带浅埋,在换茬玉米播种时不容易看见滴灌带,导致滴灌带被挑出,对玉米的浇水施肥带来影响。通过在小麦播种机两侧增加起垄装置,很好的解决了挑出滴灌带的问题。播种小麦时同时起垄,以土垄为参照物可以明显看出滴灌带的铺设轨迹,这样使用配套的玉米浅埋滴灌专用播种机播种玉米时,通过土垄确定滴灌带的位置,能够很好的防止挑出滴灌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备滴灌带铺设功能的四密一疏小麦播种机轴测结构示意图
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备滴灌带铺设功能的四密一疏小麦播种机轴测结构示意图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滴灌带铺设装置轴测结构示意图。
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9.1、机架;2、固定支架;3、起垄盘;4、三点悬挂装置;5、传动装置;6、变速箱;7、绞龙轴;8、挡泥板;9、种子导向腿;10、播种装置;11、滴灌带铺设装置;12、卷轴支撑;13、开槽机构;14、覆土机构;15、导向机构;16、支架;17、滴灌带卷轴。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机架1、绞龙装置、起垄装置、滴灌带铺设装置、播种装置,机架1前侧设有三点悬挂装置4,机架1前端设有绞龙装置,绞龙装置由传动装置5、变速箱6、绞龙轴7、挡泥板8组成,传动装置5一端与农机动力输出轴相连,传动装置5另一端与变速箱6相连,变速箱6固定在机架1最前端中间位置,变速箱6两侧设有动力输出轴,变速箱动力输出轴与绞龙轴7相连。绞龙装置两侧对称设有起垄装置,起垄装置由固定支架2和起垄盘3组成,固定支架2上端与机架1固定相连,固定支架2螺栓连接安装起垄盘3。机架1中间上侧设有滴灌带铺设装置11,滴灌带铺设装置11由支架16、卷轴支撑12、滴灌带卷轴17、导向机构15、开槽机构13和覆土机构14组成,卷轴支撑12设置在支架16上部,卷轴支撑12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支撑杆,在支撑杆上端均设有开口向上的u型槽,u型槽上可拆卸的支撑有滴灌带卷轴12;支架16中部后侧设有导向机构15,支架16下端设有前侧设有开槽机构13,支架16下端后侧设有覆土机构14。
22.机架1后端设有播种装置10,播种装置10中的种子导向腿9采用四密一疏间距布置,播种装置10中的种子导向腿9采用四组平行均布形式,相邻的种子导向腿组间距相同,每组种子导向腿包含四根种子导向腿9,每根种子导向腿9间距相同。滴灌带铺设装置11中的开槽机构13和覆土机构14位于导向腿组间距内。
23.该具备滴灌带铺设功能的四密一疏小麦播种机在使用时,与传统农用机械安装方案一样,机架1前侧设有三点悬挂装置4与拖拉机后侧的悬挂装置相匹配;机架1中间上侧设有滴灌带铺设装置11,现有技术中的播种机滴灌带铺设装置11放在播种装置10后侧即位于机架1的最后端,重心靠后,现有技术播种机整体承重较大,容易变形或折断,现有技术改善这个问题的方案是加强机架结构和增大拖拉机功率,从而带来制造及使用成本的提升。把滴灌带铺设装置11前置,重心前移,在不影响滴灌带铺设的情况下解决了拖拉机载荷和机架强度问题;滴灌带铺设装置11由支架16、卷轴支撑12、滴灌带卷轴17、导向机构15、开槽机构13和覆土机构14组成,在使用前只需将滴灌带卷轴17缠绕好滴灌带放置在卷轴支撑12上,在拖拉机的拖拽作用下滴灌带卷轴17转动,滴灌带在导向机构15的作用下顺利进入开槽机构13所开槽中,最后由覆土机构14将滴灌带填埋,进而完成滴灌带铺设作业。
24.机架1后端设有播种装置10,播种装置10中的种子导向腿9采用四密一疏间距布置,播种装置10中的种子导向腿9采用四组平行均布形式,相邻的种子导向腿组间距相同,每组种子导向腿包含四根种子导向腿9,每根种子导向腿9间距相同;现有技术小麦播种机
行距为15厘米等行距。“四密一疏”是指4行小麦间距13厘米,1行小麦间距21厘米,将滴灌带铺在小麦间距大的播种行,这样在换茬播种玉米时,以麦茬间距大的行为参考,同样可以有效防止滴灌带挑出来,且通过研究发现小麦行距“四密一疏”不会影响小麦产量;四密一疏中的宽行距用于铺设滴灌带。
25.机架1前端设有绞龙装置,小麦播种时拖拉机在前方行驶,留下很深的车辙,土壤紧实,播种浅,不利于小麦发芽和根系下扎。使用绞龙后,把拖拉机压实的土壤翻出,搅碎,使土壤恢复疏松,这样播种的小麦深浅一致,苗齐、苗壮;在作业时,拖拉机的动力经传动装置5、变速箱6传递到绞龙轴7,绞龙轴7上的绞龙不断搅碎被拖拉机压实的土壤,使土壤恢复疏松。
26.绞龙装置两侧对称设有起垄装置,由于滴灌带浅埋,在换茬玉米播种时不容易看见滴灌带,导致滴灌带被挑出,对玉米的浇水施肥带来影响。通过在小麦播种机两侧增加起垄装置,很好的解决了挑出滴灌带的问题。播种小麦时同时起垄,以土垄为参照物可以明显看出滴灌带的铺设轨迹,这样使用配套的玉米浅埋滴灌专用播种机播种玉米时,通过土垄确定滴灌带的位置,能够很好的防止挑出滴灌带。
27.本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实现的一个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