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秋海棠属植物养护的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6585发布日期:2022-09-20 23:4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秋海棠属植物养护的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养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秋海棠属植物养护的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2.秋海棠属隶属秋海棠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极稀亚灌木,本属植物种类繁多,全球至今已发表2000多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中南美洲以及非洲热带和亚热带部分地区。秋海棠属植物叶形变化万千,叶色五彩斑斓,叶斑丰富多样,花色范围较宽,所以整个群体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推广应用意义。
3.现实的栽培应用场景中,秋海棠属植物多直接栽植在常规花盆或者闷养容器内,不方便的秋海棠属植物透气,而且光照温度也不好调节,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能实现对秋海棠属植物生长光环境的调节,不符合秋海棠属植物生长机理、不利于秋海棠属植物的均匀生长发育,还需经常性的人工浇水,人工劳动力投入大,成本高,也不方便对秋海棠进行栽培。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让秋海棠属植物与外界的气体进行交互、方便秋海棠属植物的透气、可以对秋海棠属植物的光照温度进行调节、提供符合秋海棠属植物生长机理、并且有利于秋海棠属植物均匀生长发育的栽培环境、通过喷淋器对秋海棠属植物进行喷淋、无需人工浇水、降低人工劳动力的投入、降低成本、也方便对秋海棠进行栽培的栽培装置。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一种用于秋海棠属植物养护的栽培装置,所述栽培装置包括栽培缸体、z字型坡面、循环供水系统,所述z字型坡面固定在栽培缸体的中部将栽培缸体分成上、下两部分,所述循环供水系统安装在z字型坡面所分的下部分栽培缸体内,所述z字型坡面的上方铺设有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层,所述栽培缸体顶部内侧壁的中部安装有喷淋器,所述喷淋器所喷淋出来的水会喷向栽培层上的秋海棠属植物以便为秋海棠属植物进行供水,所述栽培缸体的顶部外侧安装有光照调节帘以便对秋海棠属植物的光照情况进行调节,所述栽培缸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洞以便栽培缸体内部的秋海棠属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得秋海棠属植物的湿度及温度稳定。
7.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z字型坡面所分成的栽培缸体下部分形成容水层,所述循环供水系统安装在容水层的一侧,所述z字型坡面的边缘设置有排水篦子结构,喷在栽培层上的多余水分通过排水篦子结构沿着z字型坡面流向容水层内。
8.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抽水泵、集水槽,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与容水层相通,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抽水泵的吸水端相连,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与集水槽相连,所述集水槽安放在栽培缸体的底部侧壁处,所述进水管
通过抽水泵的吸力将栽培层上多余的水回流至栽培缸体底部的集水槽内,所述集水槽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栽培缸体的上方侧壁开设有上方出水口,所述出水管与上方出水口相连通,所述集水槽回流收集的水通过出水管流向上方出水口以便从上方出水口流出的水流向栽培层。
9.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前设置有过滤棉,所述过滤棉对阻隔进入进水管的废弃物以将过滤的水流进抽水泵内。
10.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栽培层包括种植层和透气过滤层,所述种植层铺设在透气过滤层的上方并位于z字型坡面上方。
11.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种植层包括第一营养基质层和第二营养基质层,所述第一营养基质层铺设在第二营养基质层的上方,所述第一营养基质层由粗颗粒泥炭土铺设而成,所述第二营养基质层按粗颗粒泥炭土、中颗粒泥炭土:珍珠岩:赤玉土:细颗粒火山石=3:1:1:1铺设而成;透气过滤层包括从上到依次铺设的陶粒或中颗粒火山石层、椰丝毯层、过滤棉层。
12.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照调节帘的侧边设置有卡扣,所述光照调节帘通过卡扣扣在栽培缸体的侧边以将光照调节帘安装在栽培缸体的顶部,所述光照调节帘包括遮光帘和补光帘,所述遮光帘铺设在补光帘的上方,所述补光帘为led卷帘灯条,所述遮光帘由上层遮阳网和下层遮阳网组成,所述下层遮阳网为银灰色遮阳网,上层遮阳网为黑色遮阳网。
13.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照调节帘的上方还安装有光照强度调节器。
14.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栽培缸体的内部还安装有温湿度检测器。
15.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z字型坡面的上方后侧安装有立面栽培面板,所述立面栽培面板上可以栽植攀援类、悬垂类或小型岩生类的秋海棠属植物以便丰富立面景观。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的栽培装置包括栽培缸体、z字型坡面、循环供水系统,通过z字型坡面固定在栽培缸体的中部将栽培缸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在z字型坡面的上方铺设有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层,栽培缸体顶部内侧壁的中部安装有喷淋器,喷淋器所喷淋出来的水会喷向栽培层上的秋海棠属植物,从而为秋海棠属植物进行供水,在栽培缸体的顶部外侧安装有光照调节帘,方便对秋海棠属植物的光照情况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栽培缸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洞可以让秋海棠属植物与外界的气体进行交互,从而方便秋海棠属植物的透气,通过光照调节帘对秋海棠属植物的光照进行调节,提供符合秋海棠属植物生长机理、有利于秋海棠属植物进行均匀生长发育,本实用新型通过喷淋器对秋海棠属植物进行喷淋、无需人工浇水、降低人工劳动力的投入、降低成本、也方便对秋海棠进行栽培。
18.(2)本实用新型在z字型坡面的边缘设置有排水篦子结构,喷在栽培层上的多余水分通过排水篦子结构沿着z字型坡面流向容水层内,通过排水篦子结构对流过栽培层水进行过滤,使得净化后的水流向z字型坡面的容水层,本实用新型将坡面设置成z字型,方便栽
培层上的多余水分沿着z字型坡面流向容水层内。
19.(3)本实用新型的循环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抽水泵、集水槽,进水管的进水端与容水层相通,进水管通过抽水泵的吸力将栽培层上多余的水回流至栽培缸体底部的集水槽内,集水槽连接有出水管,栽培缸体的上方侧壁开设有上方出水口,出水管与上方出水口相连通,集水槽回流收集的水通过出水管流向上方出水口,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方出水口将集水槽收集的水流向栽培层,从而实现对栽培层上的秋海棠属植物的循环供水,节约水资源。
20.(4)本实用新型的栽培层包括种植层和透气过滤层,种植层铺设在透气过滤层的上方并位于z字型坡面上方,该种植层包括第一营养基质层和第二营养基质层,第一营养基质层铺设在第二营养基质层的上方,第一营养基质层由粗颗粒泥炭土铺设而成,第二营养基质层按粗颗粒泥炭土、中颗粒泥炭土:珍珠岩:赤玉土:细颗粒火山石=3:1:1:1 铺设而成;透气过滤层包括从上到依次铺设的陶粒或中颗粒火山石层、椰丝毯层、过滤棉层,水流经过种植层到陶粒或中颗粒火山石层,可以将水体内杂质过滤,再经细滤层椰丝毯和过滤棉进行过滤,进一步净化水质。
21.(5)本实用新型的顶部外侧安装有光照调节帘,光照调节帘的下层为补光帘,光照调节帘上层为遮阳帘,当在光照不足时,通过伸展补光帘,确保秋海棠属植物有适宜的光照强度。在光照过强时,通过伸展遮阳帘,避免光线太强不利于于秋海棠属植物的生长发育,本实用新型的遮阳帘设置两层遮阳网,起到双重遮阳的作用。
22.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栽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栽培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栽培装置的俯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栽培装置中通风孔洞的风向及风速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栽培装置中栽培层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栽培装置中光照调节帘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栽培装置中电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栽培装置中mcu主控芯片u2的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栽培装置的光照强度采集电路的示意图;
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栽培装置的led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33.图11为本实用新型栽培装置的温度采集电路的示意图;
34.图12为本实用新型栽培装置的lcd显示电路的示意图。
35.图中:栽培缸体1、喷淋器11、通风孔洞12、开合洞门121、上方出水口13、排水孔14、前缸体旋转开合门15、立面栽培面板16、缸体底座17、z字型坡面2、容水层21、排水篦子结构22、栽培层3、种植层31、第一营养基质层311、第二营养基质层312、透气过滤层32、陶粒或中颗粒火山石层321、椰丝毯层322、过滤棉层323、循环供水系统4、进水管41、抽水泵42、集水槽43、出水管44、光照调节帘5、卡扣51、电动机构6、电机61、连动杆62、传动杆63、光照强度
调节器7。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在所参照的附图中,不同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
37.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秋海棠属植物养护的栽培装置,栽培装置包括栽培缸体1、z字型坡面2、循环供水系统4,z字型坡面2固定在栽培缸体1的中部将栽培缸体1分成上、下两部分,循环供水系统4安装在z字型坡面2所分的下部分栽培缸体1内,z字型坡面2的上方铺设有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层3,栽培缸体1顶部内侧壁的中部安装有喷淋器11,喷淋器11所喷淋出来的水会喷向栽培层3上的秋海棠属植物,从而实现对喷淋器11秋海棠属植物进行供水,在栽培缸体1的顶部外侧安装有光照调节帘5,方便对秋海棠属植物的光照情况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栽培缸体1的左右两侧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洞12可以让秋海棠属植物与外界的气体进行交互,从而方便秋海棠属植物的透气。
38.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时,将栽培缸体1设置为内部中空的栽培缸,栽培缸体1所采用的材质为透明的有机玻璃、聚苯乙烯或者聚碳酸酯栽培缸体1中的任意一种;栽培缸体1的前侧设置有前缸体旋转开合门15,通过转动前缸体旋转开合门15上的转动开关,可以对前缸体旋转开合门15进行打开和关闭;在栽培缸体1的缸体底座17开设有排水孔14,通过排水孔14方便对栽培缸体1进行清洗。具体实现时,栽培缸体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占左右两侧面积25%-30%的通风孔洞12,通风孔洞12设置有9个孔,风可以从栽培缸体1的两侧面中的不同位置的通风孔洞12进入到栽培缸体1内,再从对立面中不同方向的通风孔洞 12排出,促进栽培缸体1内空气流通,起到模拟自然界中不同风向及风速对秋海棠自然生长的影响。
39.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每一个通风孔洞12的外部设置有一个开合洞门121和合页,开合洞门121通过母合页安装在通风孔洞12的孔洞口,通过打开和关上开合洞门121来调节通风孔洞12的通风情况,可以适用于通风要求较高的栽培类群植物生长,另外,还可以通过增设更多的通风孔洞12位置和数量来调节栽培缸体1内的风向及大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栽培缸体1内的温湿度,此外,还可以在栽培缸体1的外部增加风扇等设备,进一步增加通风效果,也避免因风扇等设备直接吹对设备近端植株造成的机械损伤。
40.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喷淋器11可以采用为雾化器替换,该栽培缸体1可以设置为正方体形状、长方体形状或梯形体形状,为降低成本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栽培缸体1替换为成本更低廉的塑料膜布等;可以在通风孔洞12的孔洞口处设置树脂按扣,通过树脂按扣进行开合,从而实现对通风孔洞12的调节,树脂按扣颜色为全透明、白色或黑色等。
41.本实用新型通具体实现时,z字型坡面2所分成的栽培缸体1下部分形成容水层21,循环供水系统4安装在容水层21的一侧,z字型坡面2的边缘设置有排水篦子结构22,喷在栽培层3上的多余水分通过排水篦子结构22沿着z字型坡面2流向容水层21内。循环供水系统4 包括进水管41、抽水泵42、集水槽43,进水管41的进水端与容水层 21相通,进水管41的出水端与抽水泵42的吸水端相连,抽水泵42的出水端与集水槽43相连,集水槽43安放在栽培缸体1的底部侧壁处,进水管41通过抽水泵42的吸力将栽培层3上多余的水回流至栽培缸体 1
底部的集水槽43内,集水槽43连接有出水管44,栽培缸体1的上方侧壁开设有上方出水口13,出水管44与上方出水口13相连通,集水槽43回流收集的水通过出水管44流向上方出水口13,以便从上方出水口13流出的水流向栽培层3,具体实现时,本实用新型是将集水槽 43和吸水泵连接,通过吸水泵将集水槽43里面回流收集的水抽走并从上方出水口13流出,从而实现对栽培层3上秋海棠属植物的循环供水。通过排水篦子结构22对流过栽培层3水进行过滤,使得净化后的水流向z字型坡面2的容水层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栽培缸体1上设置z 字型坡面2进行排水,z字型坡面2的倾斜角度为4
°‑6°
的排水坡上,为秋海棠种植环境提供一定高差,确保水流在维持箱内适宜湿度的同时不产生积水。可以使得水缓缓回流至栽培缸体1底部并反向回流至栽培缸体1底部的集水槽43,在集水槽43内进行水体过滤后回流至上方出水口13,通过上方出水口13将水洒向栽培层3,可以实现水分的循环利用,通过供水循环系统起到模拟自然界的生态循环系统的作用,还可以减少喷淋器11喷淋加湿的次数。
42.具体实现时,本实用新型在进水管41的进水端前设置有过滤棉,过滤棉对阻隔进入进水管41的废弃物以将过滤的水流进抽水泵42内。
43.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栽培层3包括种植层31和透气过滤层 32,种植层31铺设在透气过滤层32的上方并位于z字型坡面2上方;该种植层31包括第一营养基质层311和第二营养基质层312,第一营养基质层311铺设在第二营养基质层312的上方,第一营养基质层311 由粗颗粒泥炭土铺设而成,第二营养基质层312按粗颗粒泥炭土、中颗粒泥炭土:珍珠岩:赤玉土:细颗粒火山石=3:1:1:1铺设而成;透气过滤层32包括从上到依次铺设的陶粒或中颗粒火山石层321、椰丝毯层322、过滤棉层323。水流经过种植层31到陶粒或中颗粒火山石层 321,可以将水体内杂质过滤,再经细滤层椰丝毯和过滤棉进行过滤,进一步净化水质。
44.如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光照调节帘5的侧边设置有卡扣 51,光照调节帘5通过卡扣51扣在栽培缸体1的侧边以将光照调节帘 5安装在栽培缸体1的顶部,光照调节帘5包括遮光帘和补光帘,遮光帘铺设在补光帘的上方,补光帘为led卷帘灯条,遮光帘由上层遮阳网和下层遮阳网组成,下层遮阳网为银灰色遮阳网,上层遮阳网为黑色遮阳网。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光照调节帘5上安装有电动机构6,该电动机构6包括电机61、连动杆62、传动杆63,补光帘和遮光帘为折叠帘片,其中,电机61的输出轴和连动杆62的一端相连,连动杆62的另一端与传动杆63的一端相铰接,传动杆63的另一端与折叠帘片相连,当电机61驱动连动杆62运动,连动杆62会带动传动杆63转动,从而带动折叠帘片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光照调节帘5的伸展;当在光照不足时,通过补光帘上的led卷帘灯条为秋海棠属植物提供光照,通过补光帘的led卷帘灯条可以确保秋海棠属植物有适宜的光照强度;当光照过强时,通过伸展遮阳帘,可以减轻高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本实用新型在光照调节帘5的上方还安装有光照强度调节器7。
45.如图8-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时,在栽培缸体1的内部还安装有温湿度检测器和电路控制面板,电路控制面板与温湿度检测器、光照强度调节器7的led卷帘灯条电连接。该电路控制面板包括 mcu主控芯片u2、光照强度采集电路、led控制电路、温度采集电路、 lcd显示电路,光照强度采集电路、led控制电路、温度采集电路、lcd 显示电路均与mcu主控芯片u2电连接,其中,mcu主控芯片u2的型号为单片机stc89c51;光照强度采集电路包括模数转换芯片uda和光敏电阻ad1,模数转换芯片uda的型号为xpt2046,模数转换芯
片uda和光敏电阻ad1电连接,光敏电阻ad1检测光照强度,并通过模数转换芯片uda将光敏电阻ad1采集电压的采样并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发送至mcu 主控芯片u2内;led控制电路包括连接座j2、继电器rk2、连接座mp、连接座no、发光二极管dk、电阻r37;发光二极管dk和电阻r37串联后与继电器rk电连接,连接座mp的1引脚和连接座no的1引脚分别与继电器rk2的2引脚、3引脚电连接,连接座mp的2引脚和连接座 no的2引脚分别与继电器rk2的1引脚、4引脚电连接,led控制电路通过连接座j2和mcu主控芯片u2的12引脚电连接,当mcu主控芯片 u2接收到模数转换芯片uda转换过来的光照信号后,mcu主控芯片u2 会控制继电器rk的通断,从而实现对发光二极管dk的亮灭;lcd显示电路包括lcd1602显示屏,lcd1602显示屏的db0引脚至db7引脚分别与mcu主控芯片u2的引脚32至引脚39电连接;温度采集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ds18b20,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2引脚与mcu主控芯片u2 的17引脚电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ds18b20对温度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发送到mcu主控芯片u2,mcu主控芯片u2将温度传感器 ds18b20发送过来的温度信号通过lcd1602显示屏进行显示;本实用新型采用mcu主控芯片u2作为主控器,通过光敏电阻ad1和模数转换芯片uda对栽培缸体1内的光照强度进行检测及光照的调节,通过温度传感器ds18b20可以对栽培缸体1内的温度进行采集。
46.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在栽培缸体1的左右侧边位置加有遮荫,从而确保栽培层3在不同位置上都可以有适度的光照,在低温环境下,还可以将该栽培缸体1替换为保温帘,减轻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47.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时,在z字型坡面2的上方后侧安装有立面栽培面板16,立面栽培面板16上可以栽植攀援类、悬垂类或小型岩生的秋海棠属植物,可以丰富立面景观。栽培缸体1为上方进水口流出的水可通过立面栽培面板16缓缓流淌至栽培层3,形成水流高差,为立面栽培面板16上栽植的秋海棠及z字型坡面2上栽植的秋海棠提供水分。本实用新型通过z字型坡面2和立面栽培面板16上所栽培的植物进行组合搭配,达到造景的作用。
48.在其它实施例中,该立面栽培面板16还可以为枯木仿体/假山仿体 /木质仿体或硬质仿体,也可是立体绿化所用栽植模块。
49.相比于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揭示的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50.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本实用新型在栽培缸体1顶部内侧壁的中部安装喷淋器11,利用喷淋器11所喷淋出来的水会喷向栽培层3上的秋海棠属植物,从而为秋海棠属植物进行供水,在栽培缸体1的顶部外侧安装有光照调节帘5,方便对秋海棠属植物的光照情况进行调节。通过在栽培缸体1的左右两侧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洞12可以让秋海棠属植物与外界的气体进行交互,从而方便秋海棠属植物的透气,通过光照调节帘 5对秋海棠属植物的光照进行调节,提供符合秋海棠属植物生长机理、有利于秋海棠属植物进行均匀生长发育,本实用新型通过喷淋器11对秋海棠属植物进行喷淋、无需人工浇水、降低人工劳动力的投入、降低成本、也方便对秋海棠进行栽培。
51.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