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苗培育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2318发布日期:2022-12-24 05:37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种苗培育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种苗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种苗培育架。


背景技术:

2.在进行种苗培育的过程中,为了对种苗进行批量化管理,例如提供光照强度,进行补水,补营养液等,目前采用种苗培育床或种苗培育架进行批量化育苗,将若干育秧盆放置在种苗培育架上进行种苗的培育,这种批量化育苗的方式高效,但是位于种苗培育床和种苗培育架中部的育秧盆由于距离通道的位置较远,对于育秧盆的放置和取出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种苗培育架,本装置可以实现种苗的批量化管理,同时能够便于育秧盆在种苗培育架上任意位置进行放置和取出。
4.一种种苗培育架,包括挡位板、两个支撑台、两根固定柱和多个上端开放的培育箱,多个培育箱沿左右方向分布,培育箱内设置有多块隔板,多块隔板沿前后方向分布,多块隔板将培育箱的内腔划分为多个育苗室,培育箱的前壁和后壁均连接有滑动柱,两根固定柱分别位于培育箱的前侧和后侧,固定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台上,位于培育箱前侧的固定柱活动贯穿所有培育箱前壁的滑动柱,位于培育箱后侧的固定柱活动贯穿培育箱后壁的滑动柱,最右侧培育箱的右壁与右侧的支撑台接触,两根固定柱均活动贯穿挡位板,挡位板的右壁与最左侧培育箱的左壁接触,挡位板能够与固定柱可拆卸固定连接,挡位板的左壁与左侧支撑台之间具有间隙。
5.优选地,所述培育箱下方设置有承载板,所述隔板活动贯穿培育箱的底壁,隔板的底端与承载板连接,培育箱的外底壁设置有气缸,气缸的输出轴与承载板连接,气缸能够带动承载板上下运动。
6.优选地,所述培育箱上的气缸设置为两个,两个气缸分别位于培育箱前部和后部。
7.优选地,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为气缸供电。
8.优选地,所述固定柱与支撑台可拆卸连接。
9.优选地,所述挡位板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块,固定块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在两根固定柱上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两个螺栓能够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螺纹孔进入两个第二螺纹孔内。
10.优选地,还包括两根第一固定柱,两根第一固定柱分别位于两根固定柱下方,第一固定柱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台连接,位于培育箱前侧的第一固定柱活动贯穿所有培育箱前壁的滑动柱,位于培育箱后侧的第一固定柱活动贯穿所有培育箱后壁的滑动柱。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柱与支撑台可拆卸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支撑台、固定柱、培育箱和挡位板的配合,初始状态时,相邻两个培育箱相互接触,最右侧的培育箱与右侧支撑台接触,挡位板的右壁与最左侧的培育箱接触,挡位板固定在固定柱上,实现多个培育箱的定位,在进
行育秧盆的放置或取出时,将挡位板和固定柱脱离固定连接,工作人员将挡位板滑动到最左侧,工作人员进入最左侧培育箱与挡位板之间,进行最左侧培育箱育秧盆放置或取出,对左侧第二个培育箱进行育秧盆的放置或取出时,将最左侧的培育箱推至左侧,工作人员进入最左侧培育箱与左侧第二个培育箱之间进行育秧盆的放置和取出,如此依次对多个培育箱进行育秧盆的放置或取出,如此实现种苗的批量化管理,能够便于育秧盆在种苗培育架上任意位置进行放置和取出。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附图中,1-支撑台,2-培育箱,3-固定柱,4-滑动柱,5-隔板,6-挡位板,7-固定块,8-承载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7.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18.实施例1
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种苗培育架,包括挡位板6、两个支撑台1、两根固定柱3和多个上端开放的培育箱2,多个培育箱2沿左右方向分布,培育箱2内设置有多块隔板5,多块隔板5沿前后方向分布,多块隔板5将培育箱2的内腔划分为多个育苗室,培育箱2的前壁和后壁均连接有滑动柱4,两根固定柱3分别位于培育箱2的前侧和后侧,固定柱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台1上,位于培育箱2前侧的固定柱3活动贯穿所有培育箱2前壁的滑动柱4,位于培育箱2后侧的固定柱3活动贯穿培育箱2后壁的滑动柱4,最右侧培育箱2的右壁与右侧的支撑台1接触,两根固定柱3均活动贯穿挡位板6,挡位板6的右壁与最左侧培育箱2的左壁接触,挡位板6能够与固定柱3可拆卸固定连接,挡位板6的左壁与左侧支撑台1之间具有间隙。
20.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台1、固定柱3、培育箱2和挡位板6的配合,初始状态时,相邻两个培育箱2相互接触,最右侧的培育箱2与右侧支撑台1接触,挡位板6的右壁与最左侧的培育箱2接触,挡位板6与固定柱3连接,实现多个培育箱2的定位,在进行育秧盆的放置或取出时,首先将挡位板6和固定柱3脱离固定连接,工作人员将挡位板6滑动到最左侧,工作人员进入最左侧培育箱2与挡位板6之间,将育秧盆放置于最左侧培育箱2的育苗室内或者从最左侧培育箱2的育苗室内取出,对左侧第二个培育箱2进行育秧盆的放置或取出时,将最左侧的培育箱2推至左侧,工作人员进入最左侧培育箱2与左侧第二个培育箱2之间进行育
秧盆的放置和取出,如此依次对多个培育箱2内进行育秧盆的放置或取出,实现种苗的批量化管理,能够便于育秧盆在种苗培育架上任意位置进行放置和取出。
21.本实施例中所述培育箱2下方设置有承载板8,所述隔板5活动贯穿培育箱2的底壁,隔板5的底端与承载板8连接,培育箱2的外底壁设置有气缸,气缸的输出轴与承载板8连接,气缸能够带动承载板8上下运动。育秧盆在放置于育苗室内后,由于育苗室的大小只略大于育秧盆的大小,在育秧盆取出时需要工作人员将手伸入育苗室内捧起育秧盆,这时由于育苗室内空余的空间不多,工作人员捧起育秧盆不方便,本实施例中设置承载板8,并在培育箱2的外底壁设置气缸,气缸与承载板8连接,隔板5的底端与承载板8连接,在需要取出育秧盆时,启动气缸带动承载板8下降,进而带动隔板5下降,隔板5下降至隔板5的顶壁与培育箱2的内底壁处于同一平面,这时便于工作人员将育秧盆取出。
22.本实施例中所述培育箱2上的气缸设置为两个,两个气缸分别位于培育箱2前部和后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8上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为气缸供电。
23.本实施例中所述挡位板6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块7,固定块7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在两根固定柱3上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两个螺栓能够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螺纹孔进入两个第二螺纹孔内。本实施例中通过两颗螺栓实现挡位板6与两根固定柱3的可拆卸固定连接。
24.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两根第一固定柱,两根第一固定柱分别位于两根固定柱3下方,第一固定柱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台1连接,位于培育箱2前侧的第一固定柱活动贯穿所有培育箱2前壁的滑动柱4,位于培育箱2后侧的第一固定柱活动贯穿所有培育箱2后壁的滑动柱4。本实施例中设置两根第一固定柱,加强对多个培育箱2的承载能力。
25.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柱3与支撑台1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柱与支撑台1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固定柱3和第一固定柱均与支撑台1可拆卸连接,便于装置拆卸后运输和安装。具体的固定柱3和第一固定柱可采用多根短柱拼接而成,进一步便于运输。
26.本装置运用在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通过集中培育,可以在培育架上设置可升降的补水系统、补光系统等进行配合使用,通过整体的控制,对种苗批量培育时,提高种苗的成活率。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