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吊装培养的菌类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9728发布日期:2023-01-03 23:19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吊装培养的菌类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菌类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体吊装培养的菌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菌类,一大类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等光合色素(极少数光合细菌除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腐生生活或寄生生活,即异养生活。
3.药用真菌云芝,是具有明显药用价值的真菌之一。采用木屑进行袋栽培,其工艺流程是:将阔叶木屑加入一定比例的麦麸,豆饼粉等辅料,然后经加温、装袋、灭菌、接菌、养菌等工序。当菌丝长满菌袋后,在袋上割口后,在地面上摆袋进行出芝管理。
4.在地面上空间利用率较低,在大棚或室内将菌袋置于地面,也不方便种植人员对菌类(云芝)的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吊装培养的菌类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吊装培养的菌类培养装置,包括:
7.底板,在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吊绳,所述吊绳的顶端连接在顶板的下表面,所述顶板的顶端通过连杆连接有挂钩;
8.其中,在所述吊绳的外围设置有限制圈,所述吊绳从限制圈内部穿过,相邻两个限制圈之间、底板与最下侧的限制圈之间均形成存放挂袋的空间,所述吊绳压在挂袋的外壁上,所述挂袋表面均匀设置小孔,在所述挂袋存放用于接种菌类的栽培料。
9.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吊绳数量相同,且吊绳设置2-4个。
10.进一步地,所述限制圈为等边多边形状,限制圈的一边上开设有槽口,在限制圈的内侧设置有对槽口封闭的弹性板,所述弹性板的一端与槽口一侧固定连接,弹性板的另一端与槽口的另一侧活动接触。
11.进一步地,在所述限制圈的内壁上等距离开设有用于吊绳卡入的卡槽。
12.进一步地,所述挂钩的内部上侧嵌入有支撑滚珠。
13.进一步地,所述挂钩的侧壁上螺接有紧固螺栓。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通过立式种植,对种植大棚内空间利用率显著提高,将挂袋夹持在吊绳、限制圈、底板之间,能够对挂袋起到稳固作用,且根据使用的需求,能够进行多个挂袋的安装,使用时调控位置,方便种植人员行走和对菌类管理。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制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挂钩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板、2吊绳、3限制圈、4顶板、5连杆、6挂钩、7挂袋、8小孔、9通孔、10槽口、11卡槽、12弹性板、13支撑滚珠、14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实施例: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吊装培养的菌类培养装置,包括:
25.底板1,在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9,所述通孔9内设置有吊绳2,所述吊绳2的顶端连接在顶板4的下表面,所述顶板4的顶端通过连杆5连接有挂钩6;
26.其中,在所述吊绳2的外围设置有限制圈3,所述吊绳2从限制圈3内部穿过,相邻两个限制圈3之间、底板1与最下侧的限制圈3之间均形成存放挂袋7的空间,所述吊绳2压在挂袋7的外壁上,所述挂袋7表面均匀设置小孔8,在所述挂袋7存放用于接种菌类的栽培料。
27.优选的,所述通孔9、吊绳2数量相同,且吊绳2设置2-4个。吊绳2数量在2-4个能够保证挂袋7不会掉落,吊绳2在挂袋7外围均匀分布,过多的吊绳2会影响挂袋7表面开小孔8的数量。
28.优选的,所述限制圈3为等边多边形状,限制圈3的一边上开设有槽口10,在限制圈3的内侧设置有对槽口10封闭的弹性板12,所述弹性板12的一端与槽口10一侧固定连接,弹性板12的另一端与槽口10的另一侧活动接触。
29.优选的,在所述限制圈3的内壁上等距离开设有用于吊绳2卡入的卡槽11。通过卡槽11的设置,对吊绳2限位,防止吊绳2相对限制圈3移动。
30.优选的,所述挂钩6的内部上侧嵌入有支撑滚珠13。通过支撑滚珠13的设置,挂钩6挂在大棚内钢管上,对挂钩调节移动时摩擦阻力较小。
31.优选的,所述挂钩6的侧壁上螺接有紧固螺栓14。通过紧固螺栓14与大棚内钢管拧紧,实现对挂钩6及下部结构定位。
32.工作原理:
33.栽培料装入宽15-16.5cm,高35-37cm的挂袋7(聚乙稀塑料袋)中,封好口,上锅进
行高压或常温热灭菌,当聚乙稀塑料袋内温度达到121℃(高压)保持1.5-2小时,常压下加热至100℃后,保持12-15小时。停火保温保持1-3小时后,出锅冷却等至聚乙稀塑料袋内温度降至30℃左右时,通过无菌操作接入已选育好的云芝菌种,接菌完后,将挂袋7送入培养室,进行保温保湿培养。
34.出芝试验经过30-40天的保温保湿培养,菌丝已长满挂袋7,再经半个月的后熟培养,将菌袋进行不同形状的扎眼、划口(形成小孔8);
35.当大棚内温度平均达16℃左右时,将长满云芝菌丝的挂袋7移入棚内,每个挂袋7扎小孔8的数量为140-220个,或划长条口6-8条。
36.掛袋方法:在棚内拱形顶下端平梁横杠(钢管)上,通过挂钩6挂在钢管上,移动时,通过支撑滚珠13与钢管之间滚动,移动后,拧动紧固螺栓14,使得紧固螺栓14与钢管接触,对挂钩6紧固,顶板4下固定三根(两根或四根)吊绳2(尼龙绳),并在绳底部穿过通孔9并打个结,将限制圈3通过槽口10卡在吊绳2的外部,吊绳2进入限制圈3内后,弹性板12回弹将槽口10封闭,之后,使得吊绳2对应嵌入在卡槽11内,然后把已进行崔芽处理的菌袋袋口朝下夹在尼龙绳之间。成串状挂个挂袋7,每串可挂6-9个挂袋7。串间距20-25cm,串底距地面15-30cm,掛袋密度每平方米70-80袋左右。之后进行培育即可。
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