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棒袋裁封撑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5921发布日期:2023-03-24 19:24阅读:59来源:国知局
食用菌菌棒袋裁封撑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菌棒袋裁封撑袋装置。


背景技术:

2.食用菌通常采用菌棒袋来种植,而菌棒袋中的培养基的装填通常是采用人工打开袋口,然后套在螺杆输送机的输出管上实现上袋,再通过输出管给菌棒袋装填培养基。该种上袋方式需要至少两个操作人员进行配合,工作效率低,不利于菌棒袋的快速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菌棒袋裁封撑袋装置,该装置有利于实现菌棒袋成型、撑袋动作,有效提高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食用菌菌棒袋裁封撑袋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输出通道,位于输出通道的出口端前侧设置有用于向前抽拉菌棒袋的夹袋抽拉机构,位于输出通道的出口端还设置有用于压住并实现菌棒袋封口的压袋热封机构,位于压袋热封机构的前侧设置有夹袋开袋机构,所述夹袋开袋机构用于夹住成型后的菌棒袋袋口并在打开袋口后纵向移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在压袋热封机构和夹袋开袋机构同时夹住菌棒袋时将成型后的菌棒袋裁下的切刀,机架还设置有用于将打开的袋口撑开的撑袋机构。
5.进一步地,所述夹袋抽拉机构包括设置于输出通道前侧并能够横向移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横向安装有手指气缸,所述手指气缸的夹爪朝向输出通道。
6.进一步地,所述压袋热封机构包括设置于输出通道的出口端上侧的压块,所述压块一端凸出输出通道的出口端并由第一立式气缸驱动升降,位于压块的下侧设置有由第二立式气缸驱动升降用于与压块下侧面相配合的热封头。
7.进一步地,所述压块为橡胶块,所述热封头的上端面贴有导热胶带。
8.进一步地,所述切刀设置于压袋热封机构和夹袋开袋机构之间的一旁侧,切刀斜向设置并由第一纵向气缸驱动。
9.进一步地,位于输出通道的出口端下侧还纵向设置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上沿纵向间隔设置有斜向前上方的吹气孔。
10.进一步地,所述夹袋开袋机构包括由驱动机构驱动实现纵向移动的滑动架,所述滑动架的下部设置有下吸板,位于下吸板的上侧设置有由第三立式气缸驱动升降的上吸板。
11.进一步地,所述下吸板的上表面及上吸板的下表面均间隔布设有吸气孔,下吸板和上吸板分别与吸气管相连接,下吸板上还连接有向前延伸的支撑板。
12.进一步地,所述撑袋机构包括设置于输出通道另一旁侧并由移动机构驱动实现横向及纵向移动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侧固定有弧口朝上的下撑板,位于下撑板的上侧设置有弧口朝下并由第四立式气缸驱动升降的上撑板。
13.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一对第一横向导杆,所述第一横向导杆上设置有与
其滑动配合的安装板,所述机架上固定有驱动安装板横向移动的第一横向气缸,所述安装板上滑动连接有一对第一纵向导杆,所述安装板的一侧端与第一纵向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固定有驱动固定板的第二纵向气缸。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装置通过将半成品的菌棒袋卷裁切制成所需的菌棒袋,通过吸板打开袋口,最后再通过撑袋板实现将菌棒袋袋口撑开,从而有利于菌棒袋套设在螺杆输送机的输出管,实现了菌棒袋的成型、撑袋,有效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撑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b-b剖视图;
19.图中:1-螺杆输送机
ꢀꢀ
100-机架
ꢀꢀ
110-输出通道
ꢀꢀ
120-夹袋抽拉机构
ꢀꢀ
121-滑块
ꢀꢀ
122-手指气缸
ꢀꢀ
123-第二横向导杆
ꢀꢀ
124-第二横向气缸
ꢀꢀ
130-压袋热封机构
ꢀꢀ
131-压块
ꢀꢀ
132-第一立式气缸
ꢀꢀ
133-第二立式气缸
ꢀꢀ
134-热封头
ꢀꢀ
140-夹袋开袋机构
ꢀꢀ
141-滑动架
ꢀꢀ
142-下吸板
ꢀꢀ
143-第三立式气缸
ꢀꢀ
144-上吸板
ꢀꢀ
145-第二纵向导杆
ꢀꢀ
146-第三纵向气缸
ꢀꢀ
147-吸气管
ꢀꢀ
148-支撑板
ꢀꢀ
149-斜面
ꢀꢀ
150-切刀
ꢀꢀ
151-纵向连杆
ꢀꢀ
152-第一纵向气缸
ꢀꢀ
160-撑袋机构
ꢀꢀ
161-固定板
ꢀꢀ
162-下撑板
ꢀꢀ
163-第四立式气缸
ꢀꢀ
164-上撑板
ꢀꢀ
165-第一横向导杆
ꢀꢀ
166-安装板
ꢀꢀ
167-第一横向气缸
ꢀꢀ
168-第一纵向导杆
ꢀꢀ
169-第二纵向气缸
ꢀꢀ
170-吹气管
ꢀꢀ
171-吹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浅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21.参考图1至图4
22.一种食用菌菌棒袋裁封撑袋装置,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上设置输出通道110,位于输出通道的出口端前侧设置有用于向前抽拉菌棒袋的夹袋抽拉机构120,以便将菌棒袋抽出一定长度。位于输出通道的后侧设置菌棒袋卷筒,以便持续向输出通道内输送菌棒袋半成品,菌棒袋半成品为两端未封闭且长度为若干米。位于输出通道的出口端还设置有用于压住并实现菌棒袋封口的压袋热封机构130,位于压袋热封机构的前侧设置有夹袋开袋机构140,所述夹袋开袋机构用于夹住成型后的菌棒袋袋口并在打开袋口后纵向移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在压袋热封机构和夹袋开袋机构同时夹住菌棒袋时将成型后的菌棒袋裁下的切刀150,从而将成型的菌棒袋切下。机架还设置有用于将打开的袋口撑开的撑袋机构160,从而将菌棒袋打开的袋口撑开,以便能够套在螺杆输送机1的出料管上。
23.本实施例中,为了将半成品的菌棒袋抽出,所述夹袋抽拉机构包括设置于输出通道前侧并能够横向移动的滑块121,所述滑块上横向安装有手指气缸122,所述手指气缸的夹爪朝向输出通道。从而将输出通道出口端上的菌棒袋一端夹住并先前拉动一定长度,该长度根据需求预先设定。在夹袋开袋机构夹住菌棒袋的另一端时,手指气缸松开。菌棒袋被手指气缸夹住的一端为封口端。
24.本实施例中,为了驱动滑块横向移动,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一对第二横向导杆123,所述滑块与第二横向导杆滑动配合,所述机架上横向安装有驱动滑块的第二横向气缸124。通过第二横向气缸驱动滑块带动手指气缸移动到输出通道的前侧并夹住菌棒袋一端,然后向前移动。
25.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夹袋抽拉机构将菌棒袋的一端向前拉动一定距离后将输出通道内的菌棒袋压住,所述压袋热封机构包括设置于输出通道的出口端上侧的压块131,所述压块一端凸出输出通道的出口端并由第一立式气缸132驱动升降,从而在压块下降时将输出通道内的菌棒袋压住。位于压块的下侧设置有由第二立式气缸133驱动升降用于与压块下侧面相配合的热封头134,热封头上升与压块凸出输出通道出口端的一端相配合实现菌棒袋袋底的热封。
26.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热封动作,所述压块为橡胶块,所述热封头的上端面贴有导热胶带。
27.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压袋的同时,将抽拉出的菌棒袋的另一端夹住,所述夹袋开袋机构包括由驱动机构驱动实现纵向移动的滑动架141,所述滑动架的下部设置有下吸板142,位于下吸板的上侧设置有由第三立式气缸143驱动升降的上吸板144。从而通过上吸板下降后与下吸板相配合夹住菌棒袋,此时手指气缸松开菌棒袋。并在切刀裁下成型的菌棒袋后,下吸板和上吸板同时抽吸,且上吸板向上移动,使得菌棒袋的带动打开。
28.本实施例中,为了驱动滑动架纵向移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对第二纵向导杆145,所述滑动架的下端与第二纵向导杆145滑动配合,所述机架上固定有第三纵向气缸146,所述第三纵向气缸的伸缩杆与滑动架的上部相连接。从而通过第三纵向气缸带动滑动架上的下吸板和上吸板带着裁切下菌棒袋纵向移动,以便后续的撑袋机构进行撑袋。同时让出输出通道,以利于下一菌棒袋的成型。
29.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开袋,所述下吸板的上表面及上吸板的下表面均间隔布设有吸气孔,下吸板和上吸板分别与吸气管147相连接,下吸板上还连接有向前延伸的支撑板148,以便裁切下的菌棒袋可以置放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靠近菌棒袋的一侧设置有斜面149,以便支撑板由撑袋工位移动到输出通道前侧时,更好地进入菌棒袋的下侧。
30.本实施例中,夹袋开袋机构位于压袋热封机构与夹袋抽拉机构之间。
31.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压袋热封机构和夹袋开袋机构同时夹住菌棒袋时,将成型的菌棒袋切下,并使菌棒袋热封的部位留在输出通道的出口侧,以便形成下一菌棒袋的袋底。所述切刀设置于压袋热封机构和夹袋开袋机构之间的一旁侧,切刀斜向设置并经纵向连杆151与第一纵向气缸152的伸缩杆相连接。从而通过第一纵向气缸驱动切刀完成裁切动作。
32.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热封后的菌棒袋端部降温,位于输出通道的出口端下侧还纵向设置有吹气管170,所述吹气管上沿纵向间隔设置有斜向前上方的吹气孔171。
33.本实施例中,为了将打开的袋口撑开,从而适应螺杆输送机的输出管,以便后续套在输出管上,所述撑袋机构包括设置于输出通道另一旁侧并由移动机构驱动实现横向及纵向移动的固定板161,所述固定板下侧固定有弧口朝上的下撑板162,位于下撑板的上侧设置有弧口朝下并由第四立式气缸163驱动升降的上撑板164。通过移动机构使下撑板和上撑板向前移动并插入到打开的菌棒袋袋口中,上撑板向上移动将袋口撑开,之后移动机构纵向移动到螺杆输送机的输出管前侧,再向后移动将菌棒袋套在输出管上。最后脱离输出管
并恢复到初始位置。
34.本实施例中,为了带动固定板横向及纵向移动,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一对第一横向导杆165,所述第一横向导杆上设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安装板166,所述机架上固定有驱动安装板横向移动的第一横向气缸167,所述安装板上滑动连接有一对第一纵向导杆168,所述安装板的一侧端与第一纵向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固定有驱动固定板的第二纵向气缸169。
35.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6.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37.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