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高产培养装置

文档序号:34253476发布日期:2023-05-25 02:58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高产培养装置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培养装置,具体为一种食用菌高产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1、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食用菌中的金针菇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凉拌菜和火锅的上好食材,其营养丰富、清香扑鼻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大众的喜爱。

2、金针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正常生长,而且金针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只能依靠菌丝体从腐生基质中摄取在培养过程中,为了充分保证其生长环境的稳定,而不受外界温度或日照等强烈变化的影响,一般在室内进行培养。现有技术多采用在室内放置木制的培养架对金针菇进行培养,培养架上一般间隔设置有多层培养框,从而达到单位面积内能够培养更多的金针菇的技术效果;然而这会导致培养架上端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工人们需要站在高处进行采摘和添加营养物质,一方面采摘不方便,另一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在培养架上专门设置一套搬运培养框的搬运机构,搬运机构往往会导致培养架占据空间大,使得室内摆放的培养架的数量减少,而影响到金针菇的高产培养,因此,急需一种食用菌高产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高产培养装置,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指出的现有的搬运机构往往会导致培养架占据空间大,使得室内摆放的培养架的数量减少,而影响到金针菇的高产培养。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食用菌高产培养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安装有培养架,所述培养架左右两侧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卡扣机构,所述第一卡扣机构上卡接有培养框,所述培养框上开设有培养金针菇的培养槽,培养架后端两侧设置第二卡扣机构,所述第二卡扣机构用于固定住培养框,所述底板后端正上方设置有折叠机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折叠机构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培养架前端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与第一卡扣机构相对应的支撑机构,当所述折叠机构展开为第一状态时,能够带动培养框通过第一卡扣机构而上下运动;当所述折叠机构展开为第二状态时,能够推动培养框运动到支撑机构上,以使得位于下层培养框不会阻碍到位于上层的培养框上下运动。

3、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培养框既可以卡接在第一卡扣机构上,当折叠机构展开为第一状态时,在折叠机构带动作用下,培养框又能通过第一卡扣机构而上下运动,使得培养装置不用额外设置用于培养框上下运动的独立通道,使得培养装置在不占用过多空间的情况下而实现对位于高层的培养框搬运工作,从而避免了工人们站在高处进行采摘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4、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卡扣机构包括与培养架滑动配合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远离培养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通过第一弹簧与培养架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远离第一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上下表面均为斜面,所述培养框两侧开设有与第二限位杆相适配的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侧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均由竖块和横块组成,使得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呈t字形,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至少竖块大小相等,所述第二限位杆上还开设有至少一端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第一卡块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杆上还间隔设置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分别用于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通过。

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当第一卡块和第一通槽相互错开以及第二卡块和第二通槽相互错开时,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能够阻碍到第二限位杆缩回到培养架内,使得第一卡扣机构能够稳定地支撑住培养框,当第一卡块和第一通槽相互重合以及第二卡块和第二通槽相互重合时,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不再阻碍到第二限位杆缩回到培养架内,使得培养框与第二限位杆楔形配合而通过第一卡扣机构。

6、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竖块大小相等,第一卡块的横块厚度大于第二卡块的横块厚度,支撑机构包括安装在培养架前端的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剖面形状与第二限位杆的剖面形状相同,第一限位杆中部开设有第一卡块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槽,且第一限位槽靠近培养框的一端与外界相连通,第一限位槽远离培养框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卡块相适配的窄缝。

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当培养框推动到支撑机构上后,由于窄缝与第二卡块相适配,使得第二卡块能够通过窄缝,而第一卡块不能够通过窄缝,使得支撑机构大部分能够伸出支撑机构,但不会滑出支撑机构而砸伤工作人员,同时结构简单,进一步使得培养装置不会占据过多的空间。

8、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容纳框和第二容纳框,所述第一容纳框上表面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容纳框转动连接,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容纳框另一侧还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连接杆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容纳框的一端同时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一容纳框的一端同时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五连接杆另一端与第四连接杆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六连接杆远离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容纳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容纳框转动连接,且第六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对称设置,第三连接杆和第五连接杆平行设置,第四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容纳框靠近培养框的一侧中部还安装有电磁铁以及两侧安装有第三固定杆,所述培养框靠近折叠机构的一侧中部安装有铁块以及两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底壁和顶壁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固定杆的厚度。

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二连接杆旋转,从而实现第二容纳框与第一容纳框的相互靠近和相互背离,当第一容纳框和第二容纳框相互靠近时,使得折叠机构不会占据过多的空间,当第一容纳框和第二容纳框相互背离时,折叠机构有足够的行程将培养框推动到支撑机构上,相比电动推杆推动培养框到支撑机构上,能够显著减少其所占用的空间。

10、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容纳框和第二容纳框的剖面呈]型。

11、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板底壁上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中部贯穿第一容纳框并与之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容纳框上还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底端与底板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卡扣机构包括安装在培养架后端两侧的第二固定杆以及培养框后端两侧的第二插杆,所述第二插杆的中部两侧开设有圆弧槽,所述第二固定杆上开设有与第二插杆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插杆一端设置有与圆弧槽相适配的圆弧头,第一插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固定杆外壁相连接。

13、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养架的上端还通过第一卡扣结构和第二卡扣机构卡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之间安装有混合箱,所述混合箱顶壁上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水箱和营养液箱,所述混合箱底壁上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出液管,所述培养框一侧设置有贯穿培养框的第二接液管,所述第二接液管底端侧壁上安装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上均匀开设有漏水孔,所述第一出液管和第二接液管底端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出水口位于第二接液管的正上方。

14、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养框底壁上设置有沥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接液管,所述第一接液管位于沥液管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接液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15、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出液管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二出液管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延伸到第二接液管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隔板延伸到所述第二接液管内。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培养框既可以稳定地卡接在第一卡扣机构上,当折叠机构展开为第一状态时,在折叠机构带动作用下,培养框又能通过第一卡扣机构而上下运动,使得培养装置不用额外设置用于培养框上下运动的独立通道,使得培养装置在不占用过多空间的情况下而实现对位于高层的培养框搬运工作,从而避免了工人们站在高处进行采摘而带来的安全隐患;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二连接杆旋转,从而实现第二容纳框与第一容纳框的相互靠近和相互背离,当第一容纳框和第二容纳框相互靠近时,使得折叠机构不会占据过多的空间,当第一容纳框和第二容纳框相互背离时,折叠机构有足够的行程将培养框推动到支撑机构上,相比电动推杆推动培养框到支撑机构上,能够显著减少其所占用的空间;

17、(2)通过第一出液管、沥液管、第一接液管、第二出液管、第二接液管、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相互配合,使得水箱和营养液箱内的水和营养液能够通过第二出液管内第二隔板下方的漏水孔而喷洒在培养框内,同时培养框内过多的水分进入到第二出液管内第一隔板的上方,从而实现向特定的培养框内添加水和营养液时,不会导致不同培养框内的水和营养液混杂在一起,并且实现水和营养液的回收利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