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灭菌唑、溴硝醇、杀螟丹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43870发布日期:2023-07-12 23:1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灭菌唑、溴硝醇、杀螟丹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药组合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含灭菌唑、溴硝醇、杀螟丹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1、水稻烂秧病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北方稻区水稻烂秧病的为害尤为严重。因气候反常、管理失当,不少稻区常发生严重烂秧,以致毁种重播,种子浪费,妨碍品种布局,贻误农时,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水稻烂秧是种子、幼芽和幼苗在秧田期死亡的总称(即烂种、烂芽和死苗),可分为生理性和侵染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指纯属不良环境条件所造成的病害;侵染性烂秧主要由绵腐菌(achlya spp.)、腐霉菌(pythiumspp.)和镰刀菌(fusarium spp.)引起。在水稻生产中,大面积的烂芽和死苗多属于侵染性病害。

2、由藤仓赤霉复合种(gibberellafujikuroispecies complex)引起的水稻恶苗病(rice bakanae disease)是危害严重的水稻种传病害。该病害在全球水稻种植区域均有发生,可造成水稻减产3.0%~95.4%,甚至完全绝收。此外,还因藤仓赤霉复合种菌株产生伏马毒素等毒素污染而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由于缺乏有效的抗病品种,水稻恶苗病的防治仍以化学药剂进行种子处理为主。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被广泛应用于水稻恶苗病防治,但因病菌产生抗药性其药效大大降低。20世纪80年代,咪唑类杀菌剂,尤其是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防效优良且与多菌灵无交互抗性,在生产中应用广泛,但随着药效下降,田间病原菌菌株的抗性频率(mic>3.125μg/ml)竟高于80%。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氰烯菌酯,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1998年合成,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和镰孢菌专化性,与多菌灵和咪鲜胺等无交互抗性,对水稻恶苗病防效优良。因肌球蛋白-5点突变而产生的病原抗性,导致浙江省(金华市、绍兴市和嘉兴市)水稻恶苗病菌对氰烯菌酯抗性频率由2017年的18%上升至2018年的47%;氰烯菌酯使用未超过10年,但多个区域水稻恶苗病菌已产生明显抗性并且抗性种群还在迅速扩展。目前,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登记用于水稻恶苗病防治的药剂有190余个(包括单剂和复配剂),但按制剂有效成分约85%为咪鲜胺、咯菌腈、多菌灵或福美双,制剂有效成分种类较少,水稻恶苗病有效防控及抗性治理的形势仍十分严峻。

3、由水稻干尖线虫又称贝西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引起的水稻干尖线虫病(white tip),是水稻上重要的种传外寄生线虫,所引起的水稻干尖病的典型症状为:病株上部叶片特别是剑叶尖端处变为淡黄色至苍白色,后扭曲成灰白色干尖,病健交界处有一条弯曲的褐色界纹。该病害可导致水稻植株变矮,剑叶缩短或扭曲成灰白色干尖,结实的稻穗变短、粒数少,秕粒增多,出现“小穗头”现象,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4、由玉米狄克氏细菌(dickeyazeae)(异名erwinia chrysanthemipv.zeae)引起的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foot rot)是水稻上重要病害之一,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中国的15个省(市)先后报道发生,部分地区危害较重。相关研究表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可在土壤、田水及病残体中存活,但主要越冬场所为病稻草及含病残体的土壤,同时带菌的种子也是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主要初侵染源之一。该病害的典型症状是使植株茎基部和根节部变为褐色或深褐色,并伴有恶臭味,从分蘖期到穗期均可发病,罹病水稻分蘖减少,茎基部腐烂,产生白穗,秕谷,严重的可造成水稻大面积失收,目前已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水稻的生产。培育无病壮秧是防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关键措施之一,因此,在水稻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可经济高效预防病害发生和危害。

5、目前对于以上水稻烂秧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单一进行防治的药剂比较多,但是对于以上病害都能同时进行一个有效的防治的农药药剂尚无研究进展。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灭菌唑、溴硝醇、杀螟丹的农药组合物,有效成分作用机理不同,扩大了防治谱,协同增效显著,可有效治理水稻恶苗病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等杀菌剂的抗药性,对我国水稻恶苗病的抗性治理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在防治水稻烂秧病、水稻恶苗病、水稻干尖线虫病和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方面效果显著并且增效明显,可减少农药用量,质优价廉,对环境友好安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烂秧病或/和水稻恶苗病或/和水稻干尖线虫病或/和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中的应用。

3、技术方案:为达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含灭菌唑、溴硝醇、杀螟丹的农药组合物,包括以下有效成分:灭菌唑、溴硝醇和杀螟丹;所述灭菌唑、溴硝醇和杀螟丹的质量比为1~10:1~10:1~10。

4、灭菌唑(triticonazole)是由拜耳公司研制和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为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具备高效、广谱、内吸性强等特点,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目前,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豆科作物、果树病害,对种传病害有特效,但我国目前尚未有灭菌唑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等水稻病害的相关产品登记。

5、溴硝醇(bronopol),学名为溴硝丙二醇,是一种溴代硝基醇类广谱杀菌剂,可通过氧化病原菌酶中巯基,抑制脱氢酶活性,从而发挥抑杀病原菌作用;具有使用剂量低、活性高、配伍性能好、水溶性好和较宽的ph使用范围等特点,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的化妆品防腐剂之一,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无致敏反应,在农业生产中也得到广泛使用。

6、杀螟丹(cartap),别名巴丹,是一种沙蚕毒素类杀虫剂,胃毒作用强,同时具有触杀和一定拒食、杀卵等作用,对害虫击倒快,残效期长,杀虫广谱。未见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7、优选的,所述灭菌唑、溴硝醇和杀螟丹的质量比为1~2:1~4:1~6或1:1: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灭菌唑、溴硝醇和杀螟丹的质量比为1:1~4:4。

8、优选的,所述的农药组合物还含有助剂。

9、所述有效成分在农药组合物中以质量计算的百分含量为10%~48%,优选为20~32%。

10、优选的,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或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1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可湿性粉剂,所述的助剂选自填料、润湿剂、分散剂、渗透剂、稳定剂、警色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对于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所述的助剂选自填料、润湿剂、分散剂、渗透剂、成膜剂、稳定剂、警色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12、优选的,在一些方案中,对于可湿性粉剂,所述的填料选自膨润土,所述的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的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钙,所述的渗透剂选自十三醇聚氧乙烯醚,所述的稳定剂选自磷酸三丁脂,所述的警色剂选自海舒绿g1。

13、优选的,在一些方案中,对于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所述的润湿剂选自拉开粉bx,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苯乙烯磺酸钠,所述的渗透剂选自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所述的成膜剂选自聚乙烯醇,所述的稳定剂选自异丙基磷酸酯,所述的警色剂选自胭脂红。

1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可湿性粉剂包括:灭菌唑1%~30%、溴硝醇1%~22.5%、杀螟丹1.5%~17%、润湿剂5%~6%、分散剂5%~6%、渗透剂0.2%~0.5%、稳定剂0.5%~1%、警色剂0.2%~1%、填料补足100%;优选的,所述的可湿性粉剂包括:灭菌唑4%~5%、溴硝醇8%~10%、杀螟丹10%~12%、润湿剂5%~6%、分散剂5%~6%、渗透剂0.2%~0.3%、稳定剂0.5%~0.7%、警色剂0.2%~0.5%、填料补足100%;或,所述的可湿性粉剂包括:灭菌唑1%~2%、溴硝醇1%~2%、杀螟丹15%~17%、润湿剂5%~6%、分散剂5%~6%、渗透剂0.2%~0.3%、稳定剂0.5%~0.7%、警色剂0.2%~0.6%、填料补足100%;

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包括:灭菌唑2%~6%、溴硝醇2%~6%、杀螟丹3%~10%、润湿剂5%~7%、分散剂5%~7%、渗透剂0.2%~0.5%、成膜剂1%~2%、稳定剂0.5%~1%、警色剂0.2%~1%、填料补足100%;优选的,所述的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包括:灭菌唑2.5%~3%、溴硝醇2.5%~3%、杀螟丹5%~9%、润湿剂5%~6%、分散剂5%~6%、渗透剂0.3%~0.5%、成膜剂1.5%~2%、稳定剂0.8%~1%、警色剂0.4%~0.8%、填料补足100%。

16、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烂秧病或/和水稻恶苗病或/和水稻干尖线虫病中的应用。

17、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中的应用。

18、所述应用包括:将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稀释后浸种。

19、优选的,水稻种子处理剂用水稀释400~800倍、500~1000倍或1000~2000倍后浸种。稀释后,活性成分的浓度为125~250μg/ml、190~380μg/ml、220~440μg/ml、或120~240μg/ml。浸种时间为24~72h,进一步为36~48h。所述水稻品种为淮稻11号或/和扬辐粳8号。

20、有益效果: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含灭菌唑、溴硝醇、杀螟丹的农药组合物具有如下优点:

22、(1)产品新颖,产品开发切实可行:近年来,随着我国农药登记新政策的实施,农药登记管理趋于更加严格及科学。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由灭菌唑、溴硝醇和杀螟丹复配而成,有效成分作用机理不同,安全高效,并且目前尚无灭菌唑登记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等水稻病害。在水稻病害防治中创新性的引入灭菌唑,并将灭菌唑、溴硝醇和杀螟丹合理复配,符合我国农药登记新政策,切实可行的开发全新产品,可为我国水稻烂秧病或/和水稻恶苗病或/和水稻干尖线虫病或/和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等病害防治提供经济高效的药剂选择。

23、(2)扩大防治谱,减药增效:灭菌唑和溴硝醇对病菌具有杀灭作用,而对线虫基本无防效;杀螟丹对水稻干尖线虫具有较高的杀灭效果,但对水稻烂秧病或/和水稻恶苗病或/和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基本无防效。含灭菌唑、溴硝醇和杀螟丹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可以同时防治水稻烂秧病或/和水稻恶苗病或/和水稻干尖线虫病或/和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并且杀菌效果和杀虫效果均增效明显,可减少农药用量,对环境友好安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24、(3)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对水稻恶苗病抗性治理意义重大: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由灭菌唑、溴硝醇和杀螟丹复配而成,可有效治理水稻恶苗病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等杀菌剂的抗药性并能与多种现有的药剂轮换使用;同时减轻了水稻恶苗病菌等病菌分别对灭菌唑和溴硝醇的潜在抗药性,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对我国水稻恶苗病的抗性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25、(4)质优价廉,推广应用价值大:灭菌唑具备高效、广谱、内吸性强等特点,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对种传病害有特效,并且在三唑类杀菌剂中仍居重要地位并且价格低廉;溴硝醇为溴代硝基醇类杀菌剂,具备活性高、配伍性能好、水溶性好和较宽的ph使用范围以及安全性好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中也得到广泛使用并且价格低廉;杀螟丹在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中仍居主导地位。将三者合理复配,切实可行的开发全新新产品,可有效解决水稻种传病害和水稻细菌性基腐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成本低廉,推广应用价值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