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丛枝菌根真菌接种与植物自动种植器

文档序号:35380632发布日期:2023-09-09 05:52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接种与植物自动种植器

本发明涉及树木种植的,具体公开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接种与植物自动种植器。


背景技术:

1、丛枝菌根真菌可与85%以上的陆生植物建立起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菌根结构可大大提高植物对水分、矿质元素等物质的吸收能力。在重金属污染、干旱等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可发挥其独特优势从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在植物种植过程中,经常需要播种工作,通常由于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等自然因素,很难使用大规模机械化播种,因此在这些地方主要还是采用人力手工逐穴点播。人工点播既费时费力,又不能做到精量播种,并且对操作者腰椎劳损大。丛枝菌根真菌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植物生长发育的质量,可在自动播种的基础上进行同步接种工作。

2、针对此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15011526u)公开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接种与植物播种装置,包括第一长杆,第一长杆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安装有转轴,转轴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长杆,第一长杆和第二长杆下端均固定连接有铲板,且两个铲板相互对称设置,固定块内开设有扇形空腔,转轴贯穿扇形空腔设置,扇形空腔内设有与转轴侧壁固定连接的定量盒,固定块上侧壁开设有与扇形空腔相连通的进料孔。

3、上述方案虽然能够解决植物种植中自动播种的功能,但是在面对装在大量种子种植的情况,上述方案容易出现多颗种子在堵死在定量盒的出料口处,导致无法持续播种。并且在播种的过程中,需要操作者脑力计数,不仅繁琐并且计数很容易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丛枝菌根真菌接种与植物自动种植器,以解决播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植物种子堵死且同步接种的技术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丛枝菌根真菌接种与植物自动种植器,包括筒体与支撑座,支撑座设有导向杆,筒体开有导向套,导向套与导向杆滑动连接,筒体底部开有出料口,

3、导向杆侧壁沿轴向开有第一齿条;筒体外壁固定有计数器,计数器设有输出轴,计数器用于输出轴的周向转动进行计数,输出轴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与振动轮,第一齿轮同第一齿条相互啮合,振动轮周向外壁阵列设有若干柔性垫,柔性垫相抵于筒体外壁,柔性垫外壁固定有敲击块。

4、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本技术方案利用支撑座实现对整个种植器的承载作用。并且利用筒体的导向套与支撑座的导向杆滑动连接的关系,以便于操作者能够将筒体滑动插入土壤内部,并利用筒体底部的出料口实现种子与菌体投放的技术效果。

5、在筒体相对导向杆滑动的过程中,筒体外壁的第一齿轮也会在与第一齿条啮合的作用下发生周向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输出轴进行周向转动,输出轴的转动进而实现计数器技术的功能。最终达到每当操作者下压一次筒体进行种子与菌体投放,输出轴都会进行一次周向转动,进而计数器实现一次计数的过程。

6、并且在输出轴转动的同时也带动振动轮进行周向转动。振动轮利用相抵在筒体外壁的柔性垫,在转动的过程中实现持续间隙地触碰筒体外壁。在每次柔性垫触碰筒体的过程中,敲击块则会对筒体外壁进行撞击,进而最终实现对筒体撞击振动的技术效果。

7、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相较于现有的技术,本技术方案能够利用支撑座实现对整体装置稳定支撑的作用,有效提高装置在播种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筒体插入土壤的过程中出现倾斜偏移的情况发生。

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能够在每一次筒体插入土壤播种的过程中,利用简单的机械结构传动即可以实现一次计数的功能。机械传动结构的计数方式不仅便于运行稳定,相比于电学仪器制造成本更低,并且还具有便于维修更替的技术优势。

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还能够在计数过程的同时,利用振动轮的转动实现对筒体振动敲击的功能,达到种子均匀分布在筒体内部的技术效果。

10、相比于现有的技术,本方案能够进利用同一个机械结构的工作(输出轴的轴向转动),同时实现计数与振动筒体的两个功能,极大简化了装置结构的组成,优化了装置的使用空间,有效降低装置的使用成本,具有极高的市场应用前景。

11、进一步,所述筒体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筒体内部竖直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出料口包括两个,两个出料口分别设于挡板的两侧。

12、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在筒体内部增设挡板,利用挡板将实现将筒体内部分布为两个独立的空间,便于操作者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操作者即可以分别向两个独立的空间同时装填植物种子与丛枝菌根真菌接种体(一般为孢子、根外菌丝体与沙子的混合体),提高种植效率的同时实现同步接种。

13、进一步,所述筒体底部在每个所述出料口处分别固定有分料箱,所述分料箱与所述筒体相互连通,所述分料箱底部与外部连通;所述分料箱内水平转动连接有分料轴,所述分料箱还有同所述分料轴外壁配合的容纳腔,所述分料轴外壁开有凹槽,所述分料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导向杆侧壁沿轴向开有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

14、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增设分料箱,以达到每次筒体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确保投入的植物种子数量均匀可控。具体实现的原理为,在筒体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第二齿轮也会在第二齿条的作用下发生周向转动,在第二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分料轴进行周向转动。由于分料箱内部的容纳腔同分料轴相互配合,因此植物种子无法落入容纳腔与分料轴之间的间隙中,进而达到植物种子仅能落入在分料轴开设的凹槽内部。植物种子与接种体首先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分料轴顶部的凹槽落入,在分料轴转动的过程中,落入在凹槽内的植物种子与接种体被分料轴带动到容纳腔的底部,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出容纳腔,以最终实现投放植物种子与接种体的技术效果。

15、进一步,所述分料箱底部焊接固定两根相互对称的插土锥,所述插土锥底端为尖头。

16、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增设插土锥,以便于在筒体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插土锥起到对土壤挤压出坑槽的技术效果。

17、进一步,所述导向套在靠近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开有通孔,所述第一齿轮穿过所述通孔同导向套内部的所述第一齿条相互啮合。

18、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导向套侧壁开设通孔,以便于提高第一齿轮相对导向杆的高度位置,进而提高第一齿轮的转动距离,最终达到提高振动轮振动次数的目的。

19、进一步,所述敲击块为球体结构。

20、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球体结构的敲击块,以便于在起到振动作用的同时,起到最低限度的对筒体外壁的接触面积,降低对筒体外壁的磨损,有效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21、进一步,所述柔性垫为硅胶或橡胶材质。

22、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硅胶或橡胶的材质,在确保柔性垫能够起到柔性作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选择低成本的用料,便于市场应用。

23、进一步,所述筒体靠近顶部的侧壁分别对称固定有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手持杆。

24、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利用增设固定两个连接板,以实现将手持杆固定在筒体上方的目的,进而实现手持杆不影响对筒体投料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便于使用者对筒体进行相对位移的技术效果。

25、进一步,所述导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簧,所述压簧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套内壁;所述压簧为自由状态时,所述筒体位于相对所述支撑座的最高点。

26、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导向杆与导向套之间增设压簧,以便于导向杆在每次位移的位移后,均能够在压簧的作用下实现自动复位的功能,有效提高使用效率。

27、进一步,所述支撑座还包括底盘,所述导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盘的顶部,所述底盘的底部等间距阵列固定有若干支腿。

28、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增设底盘以实现降低整体装置重心的技术效果,并且利用多根支腿提高支撑座对整体装置稳定支撑的作用。

29、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