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鱼类游动的路亚鱼饵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05521发布日期:2023-09-09 19:32阅读:58来源:国知局
模拟鱼类游动的路亚鱼饵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模拟鱼类游动的路亚鱼饵及其工作方法
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鱼饵,特别是一种模拟鱼类游动的路亚鱼饵。
2.

背景技术:
路亚鱼饵就是拟饵,主要是指在路亚钓法中用来吸引目标鱼种所用的仿生饵;其主要原理是一些肉食性鱼类,有很强的自主捕食能力,该些鱼类特别喜欢追逐一些动态的鱼,目前路亚鱼饵的外形主要模仿小鱼的外形(包括造型、颜色),但目前的该些路亚鱼饵在鱼线牵拉下,只能实现直线的游动姿态,从而使很多狡猾的肉食性鱼类不易上钩。
3.目前检索到中国专利,如“发明名称:携带线圈导体产生涡旋电场的磁浮路亚鱼饵”,公开号cn215224120u,包括携带线圈导体的外壳、磁悬浮牵引装置和主线,在携带线圈导体的外壳上设置线圈导体,将磁悬浮牵引装置设置在携带线圈导体的外壳内,将主线连接磁悬浮牵引装置中的中轴前端的主线连接点,当牵引主线拉动该路亚鱼饵运动时,由于磁悬浮牵引装置中的阻抗磁环与牵引磁环是同名磁极相对设置的,又因为携带线圈导体的外壳前端的整流装置使前进过程中的路亚鱼饵产生左右摆动,使其产生受力不等的运动过程,在阻抗磁环与牵引磁环的磁场相互排斥力的作用下,造成线圈导体对移动中的磁力线的不断切割,产生涡旋电场,虽然该路亚鱼饵能够实现左右摆动,模仿小于的游动姿态,但其使用磁环与牵引磁环的磁场相互排斥的方式来实现,不仅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而且容易受肉食性鱼类的攻击而损坏,造成使用寿命短。
4.另外中国专利“发明名称:模拟活诱饵”,公开号 n204393128u,包括本体,其能够模拟饵料物种的部分外表和至少部分运动,该本体适应于线连 接(直接地或间接地),且安装于或连接于或适于连接于至少一个钓钩,一能量存储装置,其通过本体或本体内容物携带或形成本体或本体内容物的一部分,一驱动器,其连接于所述能量存储装置且能够引起所述的本体的至少部分运动,和一启动器,其能够启动驱动器和本体的活性运动,同时从能量存储装置中为驱动器提取能量,虽然该诱饵能够完全模拟鱼类的游动,但其结构极其复杂、制作成本很高,容易受肉食性鱼类的攻击而损坏,造成使用寿命短。
5.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鱼类游动的路亚鱼饵及其工作方法,该模拟鱼类游动的路亚鱼饵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能够模拟鱼类游动姿态。
6.本发明模拟鱼类游动的路亚鱼饵,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实体材料制成的呈梭子形状的饵体,所述饵体上具有两个不同曲率的上曲面与下曲面,用来实现饵体在水体中游动时上曲面与下曲面受到的流体压力不同,让饵体呈现鱼类游动姿态。
7.优选的,上述上曲面为平顺的、连续的拱弧形曲面。
8.优选的,上述下曲面包括平顺的、连续的第一弧形曲面和设在第一弧形曲面两侧部的纵向开槽,所述纵向开槽与第一弧形曲面为圆弧过渡,两个纵向开槽与第一弧形曲面构成“凸”字形,优选的,上述下曲面的尾端设有弧形沉槽,所述弧形沉槽上设有隔板片,所述弧形
沉槽的轴心线与饵体长轴方向垂直,所述隔板片与弧形沉槽的轴心线垂直。
9.优选的,上述饵体的上曲面和下曲面上,或者上曲面或下曲面上设有圆形、异型或水滴型沉孔。
10.优选的,上述饵体的头端和尾端设有连接环。
11.优选的,上述饵体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塑料或木质,所述饵体一体式成型或是通过机械切削加工制成;或者所述饵体同时存在多种不同材料。
12.优选的,上述上曲面与下曲面为能够反光的光滑面。
13.优选的,上述饵体长50-400 mm、宽10-80mm、厚5-40 mm,隔板片的厚度0.5-4mm。
14.本发明模拟鱼类游动的路亚鱼饵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鱼类游动的路亚鱼饵包括呈梭子形状的饵体,所述饵体上具有两个不同曲率的上曲面与下曲面,饵体长轴方向的一端连接鱼线,饵体长轴方向的另一端或连接鱼钩,在鱼线随着渔轮收线、放线或渔竿抬杆时,饵体在水体中游动时上曲面与下曲面受到的流体压力不同,让饵体呈现鱼类游动姿态和产生扰流,吸引鱼类前来就饵。
15.本发明模拟鱼类游动的路亚鱼饵由于采用实体材料制成的饵体,从而使该鱼饵结实耐用,不容易被肉食性鱼类的攻击而损坏,使用寿命长,此外,由于饵体上具有两个不同曲率的上曲面与下曲面,以及沉槽和隔板的存在,从而可以实现饵体在水体中游动时上曲面与下曲面、以及沉槽和隔板的受到的流体压力不同使肉食性鱼类更容易上钩。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17.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一视角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3-10是本发明饵体不同视角下在流体中的压力分析图;图11-12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13-1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和仰视图(包含部分尺寸参数);图15是图14中部的剖面图(包含部分尺寸参数)。
18.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模拟鱼类游动的路亚鱼饵包括由实体材料制成的呈梭子形状的饵体1,饵体1上具有两个不同曲率的上曲面101与下曲面102,以实现饵体在水体中游动时上曲面与下曲面受到的流体压力不同,让饵体呈现鱼类游动姿态;饵体1由实体材料制成并非指饵体1为完全实心,其可以在内部具有孔洞或空腔,实体材料可以由铅、锌、锡、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或塑料或木质材料制成,饵体可以采用一体式成型或是通过机械切削加工制成,或者连接环也可以熔铸于饵体内后一体成型,或是通过机械切削完成;或者饵体同时可以存在多种不同材料。
19.梭子形状指中间宽厚,两端窄薄的形状;上曲面101与下曲面102分别具有不同的曲率(曲率是描述几何体弯曲程度的量,例如曲面偏离平面的程度,或者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在上述结构情况下,本技术饵体1就能呈现鱼类游动姿态。
20.为了更好模拟鱼类各种的游动姿态,具体的上曲面101为平顺的、连续的拱弧形曲面;上述下曲面102包括平顺的、连续的第一弧形曲面103和设在第一弧形曲面两侧部的纵向开槽104,所述纵向开槽与第一弧形曲面为圆弧过渡,两个纵向开槽与第一弧形曲面构成“凸”字形,纵向开槽104的折角也为圆弧过渡;两个纵向开槽104对称设置。
21.更优的是,上述下曲面102的尾端设有弧形沉槽105,所述弧形沉槽上对中设有隔板片106,所述弧形沉槽的轴心线与饵体长轴方向垂直,所述隔板片106与弧形沉槽105的轴心线垂直,弧形沉槽105被隔板片106分隔后形成的两部分对称设置。
22.对上述结构下的本发明鱼饵做了流体力学分析,如图3-10所示:本发明模拟鱼类游动的路亚鱼饵采用两个不同曲率的上曲面101与下曲面102(即上曲面101与下曲面102为不对称的两个面,在水体中游动时上曲面与下曲面受到的流体压力不同),能够在钓鱼操作过程中起到特殊且不同的作用:在典型的收线过程中,在头部正前方的来流的冲击下,本技术鱼饵的腹部(下曲面102)压力,在大多数区域要显著高于背部(上曲面101)的压力,这种压力差使本技术饵体有了一种向背部运动的趋势,并且与尾部弧形沉槽105部位的高压区域耦合,使本技术饵体尾部有了一个向上抬起的力矩,同时本技术饵体两侧部的纵向开槽104,与弧形沉槽105和隔板片106配合形成涡流系统,经过两侧部的纵向开槽104引导产生的高速水流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饵体上下两侧的压力差(如图3-8所示)。
23.在来流速度合适的情况下,本技术饵体会因为惯性和尾部向上抬起的力矩耦合,形成一种弧线的游动姿态,相比于现有普通鱼饵直上直下,本技术饵体产生的弧线形的游动更加符合鱼类的游动特性,再加上水体中各处流体特征并非完全一致,并且在作钓过程中,假饵初始状态(速度,位置,相对来流的攻角(假饵运动方向和水流运动方向))的不同,呈现出一种更加仿真的弧线形游动,使饵体的游动更加像鱼,让狡猾的掠食鱼类(容易识破现有鱼饵直上直下的动作的鱼),降低戒心,同时,本技术饵体后部上下流场两侧速度不一致,产生了沿轴线方向的涡流,在水中留下了涡流的扰动,加上铁板运动后从铁板上脱落的涡流,可以刺激鱼类的感受器官(侧线等),吸引鱼类前来捕食。
24.对于典型的下降过程(来流方向45
°
)中,本技术饵体尾部的弧形沉槽105产生的涡流从而诱导产生背部(上曲面101)的低压区使得本技术饵体下落速度减缓,并且与侧边的纵向开槽104产生的涡流形成耦合,对总涡流的形成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使饵体不是直上直下的简单运动,而是更加接近于缓慢飘落的状态,同时由于水体中各处流体特征并非完全一致,并且在作钓过程中,假饵初始状态(速度,位置,相对来流的攻角)的不同,在涡流区形成的涡流会不停产生,脱落,使得本技术饵体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颤动/旋转的同时下落,相对于现有普通鱼饵的下落动作,本技术饵体颤动和旋转在水中产生的涡流和反光更加像一条濒死鱼,更能吸引狡猾的鱼,尾部弧形沉槽105上的隔板片106,起到调整颤动和旋转频率以及幅度的作用,并且加强鱼饵的强度(如图9-10所示)。
25.在上述饵体的上曲面和下曲面上,或者上曲面或下曲面上设有有圆形、异型或水滴型等形状的沉孔2,该沉孔2也可以是通孔,所述沉孔用于安装鱼眼贴纸或鱼眼模型;上述饵体的头端和尾端设有连接环3,该沉孔2或通孔为非必要的;该连接环3用于连接鱼钩、鱼线等,但也可以是非必要的,是可以通过在饵体的头端和尾端设有细孔来替换连接环3来连接鱼钩或鱼线。
26.该路亚鱼饵的连接环3可用于连接鱼钩、鱼线、开口环等配件,在使用过程中,有多种使用方式,例如:在船上垂直放下,并且配合渔轮收线动作,渔轮放线动作,提起鱼竿动作,放下鱼竿动作的结合,使假饵出现各种游泳姿态,产生扰流和反光(或发光)(可通过上曲面与下曲面研磨光滑面(或贴上反光贴纸,喷上发光涂料)来实现反光(或发光)),从而吸
引鱼类前来就饵;也可将假饵抛到远处,并且配合渔轮收线动作,渔轮放线动作,渔竿抬杆动作,鱼竿放竿动作,鱼竿抽动动作,使假饵产生各种游泳姿态,产生扰流和反光(或发光),从而吸引鱼类前来就饵。
27.饵体的尺寸参数如下:饵体长50-400 mm、宽10-80 mm、厚5-40 mm,隔板片的厚度0.5-4mm,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参数:不含连接环长127mm,最宽处32.08mm、最厚处14mm,隔板片的厚度2mm,饵体的主视方向(如图13),上曲面为圆弧,其半径值为350mm,第一弧形曲面103为圆弧,其半径值为350mm,弧形沉槽105由两段圆弧构成,其半径值分别为22 mm、60 mm;饵体的仰视方向(如图14),两侧由三段其它尺寸圆弧构成,其半径值分别为165 mm、175 mm 、12 mm,饵体的仰视图中部剖面图(如图15),上曲面圆弧半径值为22 mm,第一弧形曲面103圆弧半径值为42mm,纵向开槽104的转角圆弧半径4 mm;本技术饵体的尺寸参数、表面曲面参数等不局限于上述公开的数值。
28.本发明模拟鱼类游动的路亚鱼饵由于采用实体材料制成的饵体,从而使该鱼饵结实耐用,不容易被肉食性鱼类的攻击而损坏,使用寿命长,此外,由于饵体上具有两个不同曲率的上曲面与下曲面,从而可以实现饵体在水体中游动时上曲面与下曲面受到的流体压力不同,让饵体呈现鱼类的游动姿态,使肉食性鱼类更容易上钩。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或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