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纳米银酚类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76573发布日期:2023-11-28 23:49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方纳米银酚类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药剂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方纳米银酚类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酚类消毒剂一般主要有效酚类:甲苯酚、烷基苯酚或二烷基苯酚、如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氯苯酚、烷基和/或芳基取代氯苯酚、二硝基苯酚、三硝基苯酚、氨基苯酚、烷基芳基和芳基烷基取代苯酚。优选作为消毒剂的酚类化合物包括邻苯基苯酚(opp),对叔基酚(ptap),邻基对氯苯酚(0bpcp),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

2、目前的酚类消毒剂对于微生物孢子杀伤力较弱,容易导致一些微生物孢子存活下来,待环境事宜,这些孢子会大量繁殖致使微生物污染压力威胁与挑战大大增加,不利于生产环境的保持。

3、酚类消毒剂一般主要表面活性剂:辛既胶基乙基-n-乙基氨基丙酸钠、2-乙基已基硫酸钠、辛基硫酸钠sultech 21 13、椰油胺基乙基-n-乙基氨基甲氧基乙酸二钠、辛酷胶基乙基-n-轻乙基氨基乙氧基丙酸二钠、油酷胺基丙基-2轻基-3磺基内基甜菜碱、辛胶基乙基-n-轻乙基氨基轻丙基磺酸钠、辛酷胶基丙基甜菜碱、甲随大豆油、二苯并喃二磺酸盐、十二烷基氨基丙酸、烷基聚糖昔、十二烧基醚硫酸钠、辛基氧化胺、辛基甜菜碱、烷基燕磺酸钠、线型烷基苯磺酸钠、月桂基氧化胺氧化胺、基酵磺酸盐、阴离子和非离子型氟表面活性剂、阳离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烷基聚葡、基于尔油的胺、丙氧基脂肪酸和乙氧基脂肪酸、改性氧基酸盐、磷盐化的两

4、酚类消毒剂一般主要增溶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乙二醇、丙二醇,优选的碳原子数从约2个到4个的醇类,如异丙醇。另外增溶剂可以用来替代或与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

5、酚类消毒剂一般主要ph调节剂:酸性ph调节剂有磷酸、甲酸、乙酸、丙酸、丙烯酸、丁酸、柠檬酸、马来酸等。碱性ph调节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钠、氨水、乙二胺、乙醇胺等。

6、目前已有文献报导纳米银与有机酚类结合可增加微生物杀灭能力,例如《纳米银与苯酚对反硝化菌活性的复合毒性效应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纳米银与苯酚之间会发生一定的吸附效应,不同接触温度下,纳米银对苯酚的吸附平衡点会有所改变,且到达平衡时苯酚吸附量也不同。较低的接触温度,使得纳米银与苯酚之间的吸附作用时间较长,达到平衡时苯酚吸附量较高。细菌经不同复合比例的纳米银与苯酚复合污染时,反硝化能力受到更加强烈的抑制。通过联合毒性效应评价纳米银与苯酚的复合效应,不同复合比例的ai值均大于零,两者之间是协同作用,说明苯酚与纳米银两者组成的混合物具有更高毒性,对自然界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造成更大威胁,为复合毒性研究结论提供了理论依据。”。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与杀菌效果的国家标准如下:按照产品消毒对象选择相应的微生物,依据相应的gb 27950,gb 27951,gb 27952,gb 27954以及规范及产品说明书等规定的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应符下表要求:

7、表1杀灭微生物要求

8、

9、由上可知,目前酚类消毒剂没有对细菌孢子的杀灭能力有任何要求。

10、随着纳米技术出现,可以利用前沿纳米技术将银纳米化,使银在纳米状态下的杀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极少的纳米银可产生强大的杀菌作用,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50多种细菌,广谱杀菌且无任何的耐药性,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细胞的生长及受损细胞的修复,无任何毒性反应,对皮肤也未发现任何刺激反应,这给广泛应用纳米银来抗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是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剂,纳米银杀菌具有以下特点:广谱抗菌、强效杀菌、渗透性强、抗菌持久、无耐药性。

11、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2、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13、1.有限的杀菌范围:酚类消毒剂主要针对特定的细菌和微生物,但并不能广谱杀菌。特别是对于一些有特殊防御机制的微生物,例如细菌孢子,酚类消毒剂的杀菌效果有限。

14、2.潜在的耐药性问题:尽管纳米银没有耐药性,但传统酚类消毒剂可能导致某些微生物产生耐药性,使得这些微生物变得更难处理和消灭。

15、3.可能的毒性和环境问题:酚类消毒剂可能对人体和环境有害,尤其是在长时间或高浓度使用时。纳米银虽然被描述为无毒,但大量使用纳米银可能对环境造成未知的长期影响。

16、4.不够经济高效:传统的酚类消毒剂可能需要较高的浓度才能实现有效杀菌,这在经济上可能不够高效。

17、存在的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18、1.开发广谱酚类消毒剂:需要开发新的或改进现有的酚类消毒剂,使其具有广谱杀菌能力,特别是能有效地杀死细菌孢子这类难以处理的微生物。

19、2.提高杀菌效率:当前的酚类消毒剂可能需要较长的接触时间或较高的浓度才能实现杀菌。为了提高效率和减少消毒剂使用量,需要研究和开发效果更好的消毒剂。

20、3.减少潜在的耐药性问题:为避免微生物产生耐药性,需要研究和开发新的消毒方法或组合策略。

21、4.环境和健康影响研究:纳米银虽然被认为是无毒的,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对人体和环境的长期影响,以确保其安全性。

22、5.组合策略的研究:由于纳米银和酚类消毒剂的组合效果有协同作用,更深入的研究其组合使用的效果、最佳比例和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解决杀菌问题。

23、通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可能会推动消毒技术向前发展,从而为更安全、高效的微生物处理提供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方纳米银酚类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方纳米银酚类消毒剂,所述复方纳米银酚类消毒剂由邻苯基苯酚5%~10%、对氯间二甲基苯酚1%~3%、异丙醇3%~8%、纳米银水溶液0.1%~1%、ph调节剂,余量为水溶剂组成。

3、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复方纳米银酚类消毒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复方纳米银酚类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4、步骤一,称量各配方组份,先加入组份邻苯基苯酚至配液罐中,再加入组份对氯间二甲基苯酚,达到室温后再加入组份异丙醇溶解;

5、步骤二,加入组份纳米银水溶液,混合均匀后缓慢加入到配液罐中,再加入组份水溶剂,形成混合液;

6、步骤三,用ph调节剂将所述混合液ph缓慢调节至酸性或碱性,得到酸性或碱性消毒剂;

7、步骤四,常温下将所述酸性或碱性消毒剂分装为小包装瓶,后进行辐照灭菌处理,制成成品。

8、进一步,所述复方纳米银酚类消毒剂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9、酚类消毒剂浓缩液或即用型酚类消毒剂与纳米银独立包装,在使用前进行配制。

10、进一步,采用自动化和传感器技术来确保准确、一致和高效的生产。以下是智能化改进的建议:

11、1)采用自动化称量系统:

12、使用精确的电子秤自动称量每种成分,确保精确无误。

13、结合条码或rfid技术,确保每种成分的正确性和追溯性。

14、2)温度和溶解度传感器:

15、在配液罐中安装温度传感器,自动监测并维持室温,确保所有成分在适当的温度下加入。

16、使用溶解度传感器检测当异丙醇被添加时的溶解情况,确保充分溶解。

17、3)自动搅拌和混合系统:

18、使用高效的搅拌器在加入每种成分后自动混合,确保混合物均匀。

19、通过浊度或粘度传感器监测混合物的均匀性。

20、4)ph自动调节系统:

21、使用ph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合液的ph值。

22、根据设定的目标ph值,自动加入ph调节剂,确保准确的ph调节。

23、5)自动化包装和灭菌:

24、使用自动化灌装机将消毒剂分装到小包装瓶中。

25、对每批灌装的瓶子进行自动的辐照灭菌处理,确保其无菌。

26、6)集成监控和远程操作:

27、所有的传感器和操作可以通过集成的监控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

28、可以使用移动应用或计算机界面实时查看生产数据、调整参数并进行远程操作。

29、7)数据记录和追溯性:

30、自动保存每一步的数据,如称量数据、温度、ph值等。

31、结合批次号或条码,为每批产品提供完整的追溯性,以便在质量问题出现时追溯原因。

32、这些智能化的改进可以确保复方纳米银酚类消毒剂的制备更加准确、一致并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能确保更高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3、结合上述的技术方案和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34、第一、本发明将消杀微生物能力较强的邻苯基苯酚、对氯间二甲基苯酚,通过增溶剂异丙醇,再与抑菌性较高的纳米银进行结合,通过ph调节剂磷酸或氢氧化钾分别调节消毒剂ph至酸性或碱性,从而提高酚类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35、针对现有酚类消毒剂对细菌孢子的杀灭效果有限,本发明通过有机酚类消毒剂添加纳米银提升酚类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与消毒剂的稳定性,尤其是提升了该消毒剂对于微生物孢子的杀灭效果。

36、为便于医药行业高洁净度厂房消毒剂的使用,本发明复方纳米银酚类消毒剂进行了辐照灭菌处理,可直接用于高洁净度厂房消毒,无需除菌。

37、第二,本发明属于药剂制备技术领域,适用于硬质物体表面、食品与药品生产厂房、设备的消毒。典型的应用领域在于与医疗相关的各种机构中,如医院、诊所、医疗中心、制药厂和其他相似的地方。其他的应用领域包括无菌室、中央服务区和/或任何需要消毒的区域。家庭用途包括对于非食物接触区域的消毒,包括卫生间、淋浴室、地板等。能被消毒的物品、物件或地点包括地板、厨房的工作台面、医院的病床任何类型的设备、橱柜、家具等等。

38、本发明在现有酚类消毒剂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纳米银,并调节消毒剂的ph至酸性或碱性,分别对于耐酸性或耐碱性微生物均起到最大杀灭效果。本发明纳米银均是粒径小于100nm的单质包覆物,有较强的抗菌效果。纳米银作为抗菌剂,成本,效果,安全性更好。本发明无论在室温和高温,都保持良好的稳定灭菌消毒效果。

39、本发明通过传统酚类消毒剂与纳米银进行金属络合,整合了有机酚与纳米银的杀菌效果,同时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与目前市面上同类产品相比较,本品的技术优势是稳定性好、杀伤力强。另外对于产品使用的便捷性与使用污染风险控制均采取了优化。

40、第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转化后的预期收益和商业价值为:本发明在传统酚类消毒剂的基础上,添加了纳米银,不仅提高了消毒剂的抗菌效果,同时也提升了消毒剂的稳定性。对于消毒剂生产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技术升级和产品优化;本发明对消毒剂的使用便捷性和使用污染风险控制进行了优化,更加符合用户使用习惯,提高了用户体验。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转化后,预计将获得良好的商业效益,拥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4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否解决了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的技术难题:本品能够更好地应用制药企业生产车间环境的维护,有利于洁净环境的保持,对制药行业水平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

42、第四,每条权利要求带来的显著的技术进步:

43、1.权利要求1-复方纳米银酚类消毒剂的组成:

44、复合效应:纳米银与酚类消毒剂结合的复方消毒剂能够提供更广泛和更强效的抗菌性能。

45、量身定制的配方:不同的百分比允许制造商为不同的应用优化其消毒效果,为各种应用提供灵活性。

46、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平衡:纳米银的低浓度结合酚类消毒剂,可能实现高效杀菌效果,同时保持对人和环境的安全性。

47、2.权利要求2-制备方法:

48、分步骤加入成分: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条件添加成分,确保有效混合和均匀分散,从而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效果。

49、ph调节:通过调整ph,可以为特定的应用优化消毒剂的性能,并确保对目标微生物的最大效果。

50、辐照灭菌处理:确保消毒剂本身不被微生物污染,提高产品的存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51、3.权利要求3-独立包装和现场配制:

52、即时配制的新鲜性:独立包装和现场配制保证了消毒剂的新鲜性和最大效果。

53、减少稳定性问题:一些化学成分可能会随时间分解或互相反应,独立包装和现场配制消除了这些问题。

54、减少存储和运输风险:独立包装的成分可以减少泄露、交叉污染或其他与存储和运输相关的风险。

55、综上所述,这些权利要求带来的技术进步使复方纳米银酚类消毒剂更为高效、稳定、灵活和安全。这种消毒剂可能比现有的消毒剂提供更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杀菌、存储稳定性和应用的灵活性方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