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稻瘟病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89194发布日期:2024-01-23 12:07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稻瘟病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稻瘟病的用途。


背景技术:

1、水稻稻瘟病(有性世代magnaporthe grisea,无性世代pyricularia grisea)引起的稻瘟病是流行最广、危害最重的世界性水稻病害之一。水稻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病原有性态为灰色大角间座壳magnaporthe grisea,属子囊菌门大角间座壳属。水稻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危害秧苗、叶片、节、穗颈、枝梗和谷粒,分别称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其受害水稻生长受阻,植株萎缩,抽穗异常,孕穗期发病,主要危害稻穗颈部、穗轴及枝梗部分变为褐色,以至坏死,甚至折断,受害的稻穗因枝梗枯死,谷粒得不到养分供给,常造成稻穗发生白穗或者瘪粒。稻瘟病是世界各稻区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稻瘟病可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已成为限制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2、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其适用于多种作物,尤其对叶斑病和白粉病活性最高,对农业上难以防治的病害如葡萄孢菌、核盘菌和棒孢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高效。

3、吡唑醚菌酯是巴斯夫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活性qoi杀菌剂之一,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oois)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cl复合物中oo位点的电子传递,阻止atp合成,抑制真菌细胞中能量产生,从而干扰菌体呼吸。由于其作用机制新颖,与现有的常规杀菌剂无交互抗药性,目前被广泛应用。

4、现有技术cn107006480a公开了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并进一步公开了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在1:40~40:1范围内对番茄灰霉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最佳比例1:1);cn107494568a公开了一种农药组合物,并具体公开了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实施例3-22.96g+22.96g),还公开了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复配质量比10:1~1:10范围内对番茄灰霉病、梨黑斑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最佳配比1:2、1:1);cn109566640a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并公开了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于控制禾谷类、蔬菜、水果、观赏植物和葡萄藤上有害真菌和细菌的用途。但是关于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在一定质量配比防治稻瘟病的用途,尚无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稻瘟病的用途,该杀菌组合物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具有杀菌谱广、用药量低、增效作用明显等特点。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稻瘟病的用途,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a氟唑菌酰羟胺和活性成分b吡唑醚菌酯,所述的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的质量比为1:40~32:1;

3、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的质量比为1:40、1:25、1:18、1:12、2:15、1:5、5:6、4:1、12:1、45:2、32:1;

4、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的质量比为1:25~45:2;

5、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的质量比为1:25、1:18、1:12、2:15、1:5、5:6、4:1、12:1、45:2;

6、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的质量比为1:25~12:1;

7、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的质量比为1:25、1:18、1:12、2:15、1:5、5:6、4:1、12:1;

8、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的质量比为1:25、1:18、1:12、2:15、1:5、5:6、4:1、12:1;

9、进一步地,以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总重量为100wt%计,所述的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在杀菌组合物中的含量之和为1~90wt%;

10、进一步地,所述的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在杀菌组合物中的含量之和为5~80wt%;

11、进一步地,所述的杀菌组合物除了包含活性成分外还包含农业上允许的辅助成分,所述的辅助成分选自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崩解剂、防冻剂、消泡剂、溶剂、防腐剂、稳定剂、增效剂、粘结剂或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12、进一步地,润湿剂选自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琥珀酸二辛脂磺酸钠、α-烯烃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酚乙氧基化物、脂肪醇乙氧基化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蚕沙、皂角粉、无患子粉、sopa、净洗剂、乳化剂2000系列和湿润渗透剂f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13、进一步地,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盐、三苯乙烯基苯酚乙氧基化物磷酸酯、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醚缩合物硫酸盐、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聚羧酸盐类、聚丙烯酸类、磷酸盐类、eo-po嵌段共聚物和eo-po接枝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14、进一步地,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脂肪醇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和烷基酚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15、进一步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有机膨润土、阿拉伯树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铝、羧甲基纤维素和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16、进一步地,崩解剂选自硫酸钠、硫酸铵、氯化铝、氯化钠、氯化铵、膨润土、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尿素、碳酸钠、碳酸氢钠、柠檬酸和酒石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17、进一步地,防冻剂选自醇类、醇醚类、氯代烃类和无机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18、进一步地,消泡剂选自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8-c10脂肪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19、进一步地,溶剂选自苯、甲苯、二甲苯、均四甲苯、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碳酸亚烃酯、柴油、溶剂油、植物油、植物油衍生物和水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20、进一步地,防腐剂选自丙酸、丙酸钠盐、山梨酸、山梨酸钠盐、山梨酸钾盐、苯甲酸、苯甲酸钠盐、对羟基苯甲酸钠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卡松和1,2-苯并异噻唑啉3-酮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21、进一步地,稳定剂选自磷酸氢二钠、草酸、丁二酸、己二酸、硼砂、2,6-二叔丁基对甲酚、油酸三乙醇胺、环氧化植物油、高岭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滑石粉、蒙脱石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22、进一步地,增效剂选自增效磷、增效醚;和/或

23、进一步地,载体选自铵盐、磨碎的天然矿物、磨碎的人造矿物、硅酸盐、树脂、蜡、固体肥料、水、有机溶剂、矿物油、植物油和植物油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24、进一步地,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剂型选自固体制剂和/或液体制剂;

25、进一步地,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农药上可以接受的制剂剂型,所述的制剂剂型为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可溶液剂、乳油、悬乳剂、微囊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干粉剂;

26、进一步地,所述的粉剂为适用喷粉或撒布含有效成分的自由流动粉状制剂;

27、进一步地,所述的颗粒剂为具有一定粒径范围可自由流动含有效成分的粒状制剂;

28、进一步地,所述的球剂为含有效成分的球状制剂;

29、进一步地,所述的片剂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含有效成分的片状制剂;

30、进一步地,所述的条剂为含有效成分的条状或棒状制剂;

31、进一步地,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为有效成分在水中分散成悬浮液的粉状制剂;

32、进一步地,所述的油分散粉剂为有效成分在有机溶剂中分散成悬浮液的粉状制剂;

33、进一步地,所述的乳粉剂为有效成分被有机溶剂溶解、包裹在可溶或不溶的惰性成分中,在水中分散形成水包油乳液的粉状制剂;

34、进一步地,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为在水中崩解、有效成分分散成悬浮液的粒状制剂;

35、进一步地,所述的乳粒剂为有效成分被有机溶剂溶解、包裹在可溶或不溶的惰性成分中,在水中分散形成水包油乳液的粒状制剂;

36、进一步地,所述的水分散片剂为在水中崩解、有效成分分散成悬浮液的片状制剂;

37、进一步地,所述的可溶粉剂为有效成分在水中形成真溶液的粉状制剂,可含有不溶于水的惰性成分;

38、进一步地,所述的可溶粒剂为有效成分在水中形成真溶液的粒状制剂,可含不溶于水的惰性成分;

39、进一步地,所述的可溶片剂为有效成分在水中形成真溶液的片状制剂,可含不溶于水的惰性成分;

40、进一步地,所述的可溶液剂为用水稀释成透明或半透明含有效成分的液体制剂,可含有不溶于水的惰性成分;

41、进一步地,所述的可溶胶剂为用水稀释成真溶液含有效成分的胶状制剂;

42、进一步地,所述的油剂为用有机溶剂稀释(或不稀释)成均相、含有效成分的液体制剂;

43、进一步地,所述的展膜油剂为在水面自动扩散成油膜含有效成分的油剂;

44、进一步地,所述的乳油为用水稀释分散成乳状液含有效成分的均相液体制剂;

45、进一步地,所述的乳胶为用水稀释分散成乳状液含有效成分的乳胶制剂;

46、进一步地,所述的可分散液剂为用水稀释分散成悬浮含有效成分的均相液体制剂;

47、进一步地,所述的膏剂为含有效成分可成膜的水基膏状制剂,一般直接使用;

48、进一步地,所述的水乳剂为有效成分(或其有机溶液)在水中形成乳状液体制剂;

49、进一步地,所述的油乳剂为有效成分(或其水溶液)在油中形成乳状液体制剂;

50、进一步地,所述的微乳剂为有效成分在水中成透明或半透明的微乳状液体制剂,直接或用水稀释后使用;

51、进一步地,所述的脂剂为含有效成分的油或脂肪基黏稠制剂,一般直接使用;

52、进一步地,所述的悬浮剂为有效成分以固体微粒分散在水中成稳定的悬浮液体制剂,一般用水稀释使用;

53、进一步地,所述的微囊悬浮剂为含有效成分的微囊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稳定的悬浮液体制剂;

54、进一步地,所述的油悬浮剂为有效成分以固体微粒分散在液体中成稳定的悬浮液体制剂,一般用有机溶剂稀释使用;

55、进一步地,所述的可分散油悬浮剂为有效成分以固体微粒分散在非水介质中成稳定的悬浮液体制剂,一般用水稀释使用;

56、进一步地,所述的悬乳剂为有效成分以固体微粒和水不溶的微小液滴形态稳定分散在连续的水相中成非均相液体制剂;

57、进一步地,所述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为有效成分以微囊及固体微粒分散在水中成稳定的悬浮液体制剂;

58、进一步地,所述的微囊悬浮-水乳剂为有效成分以微囊、微小液滴形态稳定分散在连续的水相中成非均相液体制剂;

59、进一步地,所述的微囊悬浮-悬乳剂为有效成分以微囊、固体颗粒和微小液滴形态稳定分散在连续的水相中成非均相液体制剂;

60、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剂剂型为微乳剂、乳油、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种子处理悬浮剂;

61、进一步地,所述的稻瘟病病原菌为灰色大角间座壳菌(magnaporthe griseabarr.)或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

62、进一步地,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以有效剂量施用于需要控制的病害或其生长介质上。

6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几点:

64、1)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进行复配,在一定质量配比下对稻瘟病防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65、2)安全环保,发展前景广阔,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用成本;

66、3)超高效,能够延缓稻瘟病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延长药剂持效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