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态钉螺饲养池

文档序号:34927323发布日期:2023-07-28 05:3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生态钉螺饲养池

本技术涉及病原生物钉螺饲养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仿生态钉螺饲养池。


背景技术:

1、血吸虫病疫苗作为血吸虫病防治应用基础的重要内容,已经纳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主要疾病防治规划之内。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钉螺的生物学研究、灭螺药物的筛选和药效试验、阳性钉螺的培养和获取等血吸虫病相关研究实验中都需大量钉螺样本。随着血防工作的深入,钉螺的分布越来越分散,作为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的钉螺的数量日趋减少,使得目前血吸虫病科研原材料的来源越来越受限,大大制约了血吸虫疫苗的研究并抬高的其生产的成本,而且依靠野外采集阳性钉螺用于血吸虫病研究的原料变得难以为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发了多种人工养殖钉螺的技术方案,如专利名称为“一种钉螺饲养装置”、申请号为“201820725986.2”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进水桶、饲养箱和废水处理器;进水桶底部设置有带流量调节阀的出水口,出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饲养箱包括外箱和设置于外箱内部的内箱,外箱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进水孔与进水管相连接,出水口处设置有带阀门的出水管,内箱侧壁上开设有渗水孔,内箱与外箱之间设置有水槽;废水处理器包括加药阀和过滤器,加药阀和过滤器串联设置于出水管上。采用该结构的饲养装置,可有效解决需要定时向水槽补水以及饲养箱中排出的水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的技术问题。又如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规模化养殖和繁殖钉螺的装置”、申请号为“201120512029.x”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在露天场地用砂、砖、水泥砌成的方形池子,池底用卵石筑坡,坡度向出水口倾斜,池底下铺湖泥,池内装有接通水源可控制水位,池底设有下水道,沿池外围砌设由细沙构成且具有一定宽度与深度的阻螺带,实现了钉螺的模拟野外养殖和繁殖。

2、现有技术中大部分为上述第一种案例类似的室内养殖装置,但是,室内人工饲养钉螺尽管模拟野外环境,温湿度恒定,容器内放置适合钉螺孳生的土壤,但始终无法达到自然条件下钉螺生存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如:钉螺生存率低,且钉螺爬行摄食等活动力均不如野外钉螺,感染率钉螺获得率低,释放出尾蚴数量少且活力低,饲养过程中需长期经常换水,持续频繁洗涤螺体、及时更换容器等人工、机械的方法,工作量大且繁重,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少数现有技术如上述第二种方案在室外建造钉螺饲养池,虽然实现了钉螺的模拟野外养殖和繁殖,但却没有对养殖钉螺的污水进行有效处理的方案,导致其可能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和污染。因此如何改善钉螺的生长环境,以提高钉螺的成活率和感染性钉螺中尾蚴的活力,并同时对饲养钉螺产生的污水进行有效处理,以防止感染性钉螺扩散及活性尾蚴溢出造成血吸虫病的感染与传播,保证饲养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生态钉螺饲养池,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钉螺的成活率和感染性钉螺中尾蚴的活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同时对饲养钉螺产生的污水进行有效处理,以防止感染性钉螺扩散及活性尾蚴溢出造成血吸虫病的感染与传播,保证饲养安全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3、一种仿生态钉螺饲养池,包括依次连通的储水区、饲养区和排水区;所述储水区的进水口连接水源,所述储水区的出水口与所述饲养区连通,所述饲养区为设置于人流量稀少的露天环境内的池型结构,所述池型结构的底面设置有适于钉螺生长的土壤层;所述排水区包括依次单向连通的过滤沉卵池、消杀池和储污池,所述池型结构与所述过滤沉卵池相邻设置并通过排水孔连通,所述过滤沉卵池内设置有过滤物质,所述过滤沉卵池通过溢流孔i与所述消杀池连通,所述消杀池内设置有所述过滤物质及灭杀药物,所述消杀池通过溢流孔ii与所述储污池连通,所述溢流孔i与所述溢流孔ii位于所述消杀池的不同侧,所述溢流孔i的高度高于所述溢流孔ii的高度。

4、优选地,所述消杀池包括通过溢流孔iii连通的初步消杀池和封闭消杀池,所述初步消杀池和所述封闭消杀池内均设置有所述过滤物质及灭杀药物,所述过滤沉卵池通过溢流孔i与所述初步消杀池连通,所述封闭消杀池通过溢流孔ii与所述储污池连通,所述溢流孔i、所述溢流孔iii、所述溢流孔ii的高度依次降低。

5、优选地,所述封闭消杀池和所述储污池上方设置有盖体,所述储污池上方的所述盖体设置有取样窗口。

6、优选地,所述灭杀药物包括用于灭杀螺卵的氯硝柳胺-wpn和用于灭杀尾蚴的漂白粉漂浮缓释剂。

7、优选地,所述隔墙底部的所述排水孔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过滤沉卵池的两端,所述排水孔的高度小于所述土壤层的厚度。

8、优选地,所述池型结构分为互相分隔的若干子饲养区,各所述子饲养区之间通过通水孔实现水源连通,所述通水孔的高度小于所述土壤层的厚度。

9、优选地,所述储水区内设置有去氯装置,所述储水区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10、优选地,所述池型结构顶面设置有用于防止饲养生物意外爬出的尼龙网罩。

11、优选地,所述池型结构上方设置有用于遮阳避雨的活动顶棚。

12、优选地,所述池型结构外周设置有自然雨水排水管道。

13、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4、1、通过将饲养池修建于人流量稀少的露天环境下,可保证日照充足,雨露充沛,基本与野外螺类自然生存环境类似,提高了钉螺的成活率和感染性钉螺中尾蚴的活力;通过设置包括过滤沉卵池、消杀池和储污池的排水区,并在消杀池内设置过滤物质及灭杀药物,可利用消杀池对从饲养区排出的污水进行全面消杀,消杀完毕后再排入储污池,在对储污池内的污水进行取样检测确保不含螺卵和尾蚴后再将其排出,有效避免了污水流出后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伤害和污染。

15、2、通过将过滤沉卵池与池型结构的饲养区相邻设置并通过排水孔连通,并在过滤沉卵池内设置过滤物质,过滤沉卵池通过溢流孔i与消杀池连通,消杀池通过溢流孔ii与储污池连通,溢流孔i与溢流孔ii位于消杀池的不同侧,并使溢流孔i的高度高于溢流孔ii的高度,使饲养池内水的流向为饲养池→过滤沉卵池→消杀池→储污池,消杀池内含灭杀药物的污水水位到达溢流孔ii处时会自然流入储污池,而不会倒流回过滤沉卵池再通过排水孔流入饲养区,避免了消杀区内的灭杀药物对饲养区内的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16、3、通过将连通饲养区和过滤沉卵池的排水孔设置于饲养区内的土壤层之下,使饲养区内的污水经土壤层的第一次过滤之后渗入过滤沉卵池;再通过在过滤沉卵池内铺设过滤物质,使污水经过滤物质的第二次过滤之后通过溢流孔i流入初步消杀池;然后通过在初步消杀池中设置过滤物质及灭杀药物,使污水在初步消杀池中完成第三次过滤以及第一次消杀;最后通过封闭消杀池内的过滤物质及灭杀药物进行污水的第四次过滤以及第二次消杀,最终流入储污池;整体过程总共经历了四次过滤和两次消杀,多层保障有效确保了对排出污水的处理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仿生态钉螺饲养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储水区、饲养区和排水区;所述储水区的进水口连接水源,所述储水区的出水口与所述饲养区连通,所述饲养区为设置于人流量稀少的露天环境内的池型结构,所述池型结构的底面设置有适于钉螺生长的土壤层;所述排水区包括依次单向连通的过滤沉卵池、消杀池和储污池,所述池型结构与所述过滤沉卵池相邻设置并通过排水孔连通,所述过滤沉卵池内设置有过滤物质,所述过滤沉卵池通过溢流孔i与所述消杀池连通,所述消杀池内设置有所述过滤物质及灭杀药物,所述消杀池通过溢流孔ii与所述储污池连通,所述溢流孔i与所述溢流孔ii位于所述消杀池的不同侧,所述溢流孔i的高度高于所述溢流孔ii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态钉螺饲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杀池包括通过溢流孔iii连通的初步消杀池和封闭消杀池,所述初步消杀池和所述封闭消杀池内均设置有所述过滤物质及灭杀药物,所述过滤沉卵池通过溢流孔i与所述初步消杀池连通,所述封闭消杀池通过溢流孔ii与所述储污池连通,所述溢流孔i、所述溢流孔iii、所述溢流孔ii的高度依次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生态钉螺饲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消杀池和所述储污池上方设置有盖体,所述储污池上方的所述盖体设置有取样窗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生态钉螺饲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灭杀药物包括用于灭杀螺卵的氯硝柳胺-wpn和用于灭杀尾蚴的漂白粉漂浮缓释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态钉螺饲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过滤沉卵池的两端,所述排水孔的高度小于所述土壤层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仿生态钉螺饲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型结构分为互相分隔的若干子饲养区,各所述子饲养区之间通过通水孔实现水源连通,所述通水孔的高度小于所述土壤层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仿生态钉螺饲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区内设置有去氯装置,所述储水区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仿生态钉螺饲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型结构顶面设置有用于防止饲养生物意外爬出的尼龙网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仿生态钉螺饲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型结构上方设置有用于遮阳避雨的活动顶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仿生态钉螺饲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型结构外周设置有自然雨水排水管道。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仿生态钉螺饲养池,涉及病原生物钉螺饲养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通的储水区、饲养区和排水区;排水区包括依次单向连通的过滤沉卵池、消杀池和储污池,池型结构与过滤沉卵池相邻设置并通过排水孔连通,过滤沉卵池通过溢流孔I与消杀池连通,消杀池通过溢流孔II与储污池连通,溢流孔I与溢流孔II位于消杀池的不同侧,溢流孔I的高度高于溢流孔II的高度。本技术通过设置包括过滤沉卵池、消杀池和储污池的排水区,可利用消杀池对从饲养区排出的污水进行全面过滤和消杀,过滤消杀完毕后再排入储污池,在对储污池内的污水进行取样检测确保不含螺卵和尾蚴后再将其排出,有效避免了污水流出后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伤害和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易佳,张聪,周晓蓉,刘建兵,李博,唐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0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