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沟化黑斑蛙稻田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28229发布日期:2024-05-17 13:05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沟化黑斑蛙稻田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具体为一种无沟化黑斑蛙稻田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1、黑斑蛙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黑斑蛙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前肢短,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成体背部颜色为深绿色、黄绿色或棕灰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腹部颜色为白色、无斑。黑斑蛙喜群居,营水陆两栖生活,黄昏后、夜间出来活动、捕食,冬眠,蝌蚪期为杂食性,成体期以昆虫为食,4-7月繁殖,每次产卵2-3.5千粒,栖息于水域及附近的草丛中,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等国,又称青蛙、田鸡,幼体蝌蚪期需在水中生活,变态发育后实现上岸生活,但需保持皮肤湿润,不能离开水源太远。

2、黑斑蛙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对肝脏有养护作用,还有通乳生乳的作用,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脂肪含量较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现有的黑斑蛙养殖基本上都需要进行开沟,环沟或中间一字沟,提供青蛙所需的水源,而开沟养殖需要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国家行业标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sc/t 1135)规定稻鱼综合种养中沟坑比不能超过10%。开沟后降低水稻种质面积,不利于保证粮食产量,且开沟养殖会导致水体中大量存在有害病菌,并散发出异味,不利于青蛙的健康养殖;且富营养化的水体排放需要进一步处理,需要额外投资。而在不突破10 %的基础上,青蛙的食台布置占地又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沟化黑斑蛙稻田养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黑斑蛙养殖开沟后降低水稻种质面积,不利于保证粮食产量,且开沟养殖会导致水体中大量存在有害病菌,并散发出异味,不利于青蛙的健康养殖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沟化黑斑蛙稻田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用于黑斑蛙的无沟化稻田养殖,所述养殖系统包括水稻种植机构、防鸟机构、防逃机构、喂养机构和喷灌机构,所述水稻种植机构一般宽15-20m,长50-60m,无需开一字沟或环沟,喷灌管2条平行贴地安装水,所述防鸟机构由支撑杆与天网组成,且天网设置在水稻种植机构四周上方,所述防逃机构由插入稻田的支柱与围网组成,且围网将水稻种植机构全方位包围,所述喂养机构包括食台,所述食台用于投放黑斑蛙所需食料以及供黑斑蛙休息,所述食台位于水稻种植机构两侧,且食台设置在围网内,食台宽80-90 cm,长边的食台两端与短边食台之间留1m宽过道,便于人员进入池内工作。先安装食台框架,将直径2.5cm的pvc管锯短成40cm,在食台两侧每间隔 30 cm 打1个桩,入土30-35 cm,桩上端包1块防渗膜,用塑钢绳在桩上端连防渗膜一起捆扎攀连呈网格状并绷紧。再铺上孔径为0.425 mm白色聚乙烯网片,网片两端缝成圆筒状,插入钢管,把网片拉直、绷紧、固定,再将网片四边用土压实并埋入土中20 cm。食台框架可连续使用7-10年,只需定期更换老化损坏的食台网片。也有人将防草布铺盖在食台区,然后用压膜器把膜边缘压入泥土中制成简易食台。这种食台雨天干燥较慢,地面不平整易积水,高温期间防草膜表面温度高,易烫伤蛙。所述水稻种植机构包括喷灌管,且相邻水稻种植机构内的喷灌管均连通有同一进水管。喷灌管贴地安装,开启时向管两侧喷水形成人工雨雾。喷灌根据每天天气情况进行,一般晴天时每日开启1-4小时,对黑斑蛙身体进行湿润,同时浇灌水稻;雨天开活动防雨薄膜。养蛙池安装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水管道直径110 mm,排水主管道直径 160 mm,排水分管道直径110 mm,均采用 pvc 管。进排水由闸阀控制。丘陵地区可开挖进排水沟渠代替进排水主管道。进水主管道与消毒池或水源相连,排水主管道与生物净化池连接。

3、优选的,所述食台上方范围固定有多根镀锌管或水泥管,所述镀锌管顶部搭设有可活动展开的塑料薄膜。雨天时可打开塑料薄膜进行防雨,可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饲料在雨水中溶湿浪费的比例。对提高养殖效率、促进物质利用有很好的作用。

4、优选的,所述食台投放食料按黑斑蛙生长阶段依次设为粉状饲料、稚蛙颗粒料、幼蛙颗粒料、小蛙颗粒料。

5、优选的,所述天网设为防鸟网或遮阳网。防鸟网防止鸟类捕捉黑斑蛙,飞鸟会伤害蝌蚪和青蛙,同时抢食青蛙饲料,对养殖户来说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损失,因此弄上防鸟网后方便省事,养蛙区上空铺设网目为2-3cm 防鸟网,四周用高度为2.5 -2.8 m的聚乙烯网片圈围;围网上端与防鸟网固定在一起,下端埋入土里20 cm,防止鸟类、蛙、蟾蜍、老鼠、蛇等进入。养殖区四周外围用高度1.5 m荷兰网圈围,防止非生产人员、牲畜随意闯入,并且黑斑蛙喜爱昼伏夜出,惧怕阳光直射,但是能趋弱光,光照对蛙体生长、生殖、新陈代谢都有促进作用,如很长时间在黑暗处生活,会使黑斑蛙的生殖腺难以发育成熟,甚至会造成停止排精和产卵,在晴天可换成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黑斑蛙,但是并不会完全隔光,同时防止温度过高导致黑斑蛙死亡。

6、优选的,所述稚蛙颗粒料、幼蛙颗粒料和小蛙颗粒料由鱼粉、面粉、豆粕按比例调配而成,且稚蛙颗粒料的、幼蛙颗粒料和小蛙颗粒料的粒径依次设为2mm、3mm、3.5mm。对于刚孵化出的蝌蚪,可投喂部分粉状饲料,粉料洒于水中,6天后改为投喂蝌蚪颗粒料,饲料可自行配制为鱼粉60%、面粉30%、豆粕10%,幼蛙培育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各阶段投喂的颗粒饲料,粒径应与蛙的口径相适应。刚变态的幼蛙投喂粒径为2.0mm的稚蛙料,个体20g-30g时投喂粒径3.0mm的幼蛙料,个体30g-50g时投喂粒径3.5mm的小蛙料。日投喂量为蛙体总重的5%左右,上、下午各投喂1次

7、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设置于该系统外部的水源连接,所述水源设为高溶氧量水或消毒水。黑斑蛙在蝌蚪时期,要求蛙池内有较高的溶氧量,一般需要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幼蛙、成蛙虽然是用肺和皮肤来呼吸,但水中的溶氧量高,能更好的促进它们生长发育,消毒水可以有效隔绝外来的传染源,减少患病和感染的几率,提高养殖成功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杀死一部分的虫卵,有害微生物等。

8、优选的,所述高溶氧量水的水温设为20℃-30℃,所述高溶氧量水的ph值在7-8范围内,且高溶氧量水的盐度小于25。

9、优选的,所述围网的孔径小于40目。防止黑斑蛙在养殖过程中从该系统中逃脱,影响黑斑蛙的产量。

10、优选的,所述水稻种植机构内部放养黑斑蛙天敌,所述黑斑蛙天敌设为中华鳖,且每个黑斑蛙养殖池内的中华鳖数量在10-20只。在黑斑侧褶蛙的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了提高收益,都要想尽办法提高产量,因此养殖先必须清理养殖池,并杀死黑斑侧褶蛙和蝌蚪的天敌和竞争对手,其实就是杀死养殖池内其他生物,提供对黑斑侧褶蛙进行单一养殖的环境。在这样环境下,黑斑侧褶蛙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一些生存力,不利于黑斑侧褶蛙的健康成长,因此容易生病或者体弱,个头长的不大。而且目前黑斑蛙养殖时主要通过增加饲料和营养添加剂来快速增大黑斑侧褶蛙,这样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不利于黑斑侧褶蛙的肉质,针对此类问题,本发明采用天敌刺激法,在黑斑侧褶蛙产卵到蝌蚪变态成功的养殖过程中,在养殖池内放入蝌蚪的天敌,天敌关在网笼里,网笼放在水中。这样天敌的气味刺激周边黑斑侧褶蛙的卵和蝌蚪,不仅可以增强蝌蚪的生存和抗病力,在蝌蚪变态为黑斑侧褶幼蛙后,黑斑侧褶幼蛙的体积也相对增大,体重变重,同时,黑斑蛙天敌中华鳖也可以通过捕食生病体弱的黑斑蛙降低黑斑蛙病害传染的风险,进一步提高黑斑蛙养殖效率。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发明采用无沟化养殖,黑斑蛙养殖时无需挖沟,不仅保证了种粮面积;减少病菌留存,降低病害率;而使青蛙与其粪便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保证水稻肥料均匀;同时减少了水体排放,降低水处理投入,不需要额外配水处理池,全部由本区块水稻生长吸收,无水外排,降低水资源投入,并且喷灌能同时实现自动喷洒消毒剂等,降低人工投入,更利于水稻生长,水位控制。

13、2、在黑斑侧褶蛙的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了提高收益,都要想尽办法提高产量,因此养殖先必须清理养殖池,并杀死黑斑侧褶蛙和蝌蚪的天敌和竞争对手,其实就是杀死养殖池内其他生物,提供对黑斑侧褶蛙进行单一养殖的环境。在这样环境下,黑斑侧褶蛙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一些生存力,不利于黑斑侧褶蛙的健康成长,因此容易生病或者体弱,个头长的不大。而且目前黑斑蛙养殖时主要通过增加饲料和营养添加剂来快速增大黑斑侧褶蛙,这样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不利于黑斑侧褶蛙的肉质,针对此类问题,本发明采用天敌刺激法,在黑斑侧褶蛙产卵到蝌蚪变态成功的养殖过程中,在养殖池内放入蝌蚪的天敌,这样天敌的气味刺激周边黑斑侧褶蛙的卵和蝌蚪,不仅可以增强蝌蚪的生存和抗病力,在蝌蚪变态为黑斑侧褶幼蛙后,黑斑侧褶幼蛙的体积也相对增大,体重变重,从而提高黑斑侧褶蛙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产量,同时,黑斑蛙天敌中华鳖也可以通过捕食生病体弱的黑斑蛙降低黑斑蛙病害传染的风险,进一步提高黑斑蛙养殖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