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28230发布日期:2024-05-17 13:05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施工安全管理,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施工项目数量不断增加,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多依赖于人工巡查和监督,存在效率低下、反应迟缓、难以全面覆盖等问题。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施工人员众多,设备分布广泛,安全隐患多样,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严重,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实时监控、智能预警和高效管理的系统来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

2、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6934099a公开了一种基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系统,涉及基建施工安全管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够针对基建施工区域内施工建筑进行特征异常分析,以至于无法针对不同类型异常特征进行针对性维护和监测的技术问题,对安全监管区域内实时建筑设备进行分析,通过实时建筑完工量的分析对安全监管区域进行实时安全监测,提高了安全监管区域内实时完工建筑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安全监管区域内建筑整顿进行安全防护监测,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异常影响,保证安全监管区域的安全性能;对安全监管区域内施工设备进行运行安全风险分析,判断安全监管区域内施工设备的运行安全是否合格,从而保证安全监管区域的设备运行效率;由此可见,该方案在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管理时,仅针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存在建筑施工管理效率度、安全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建筑施工管理效率度、安全性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管理效率度、安全性低,所述系统包括,

3、信息获取模块,用以获取员工培训信息、施工区域信息、施工设备信息与施工环境信息;

4、第一分析模块,用以根据获取的员工培训信息与施工区域地下水位对第一建筑阶段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第二建筑阶段安全巡查人员数量与巡查频率进行管理,还用以根据施工区域沉积层厚度与土壤孔隙度对第一建筑阶段安全性的分析过程进行调整;

5、第二分析模块,用以根据第一建筑阶段安全性的分析结果与第一管理周期内施工设备信息对第二建筑阶段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第三建筑阶段的巡查频率进行管理;

6、第三分析模块,用以根据第二建筑阶段安全性的分析结果与第三建筑阶段的施工环境信息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7、安全管理模块,用以根据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与施工违规行为数量对下一次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巡查人员的数量与巡查频率进行管理;

8、输出模块,用以将建筑施工安全性与下一次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巡查人员的数量与巡查频率的管理结果向用户进行输出。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析模块设有第一分析单元,所述第一分析单元用以根据获取的地下水位b0与各预设地下水位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与员工安全意识异常性的分析结果对第一建筑阶段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其中:

10、当员工的安全意识异常时,若b0≤b1×[1+0.34×sin(π/2)×(a1-a0)/(a1+a0)]或b0≥b2×[1-0.34×sin(π/2)×(a1-a0)/(a1+a0)],所述第一分析单元判定地基沉降风险异常,第一建筑阶段的安全性异常;若b1×[1+0.34×sin(π/2)×(a1-a0)/(a1+a0)]<b0<b2×[1-0.34×sin(π/2)×(a1-a0)/(a1+a0)]时,所述第一分析单元判定地基沉降风险正常,第一建筑阶段的安全性正常;

11、当员工的安全意识正常时,若b0≤b1或b0≥b2,所述第一分析单元判定地基沉降风险异常,第一建筑阶段的安全性异常;若b1<b0<b2,所述第一分析单元判定地基沉降风险正常,第一建筑阶段的安全性正常;

12、所述第一分析单元根据第一建筑阶段安全性的分析结果对第二建筑阶段安全巡查人员数量与巡查频率进行管理,其中:

13、当第一建筑阶段的安全性正常时,所述第一分析单元将第二建筑阶段的安全巡查人数设为l1,设定l1=g1,将第二建筑阶段巡查频率设为j1,设定j1=j1;

14、当第一建筑阶段的安全性异常时,所述第一分析单元将第二建筑阶段的安全巡查人数设为l2,设定l2=g2,将第二建筑阶段巡查频率设为j2,设定j2=j2;

15、所述第一分析单元将第二建筑阶段安全巡查人员数量与巡查频率的分析结果向用户进行输出;

16、其中,b1为预设最低水位,b2为预设最高水位,g1为第一预设人数,g2为第二预设人数,j1为第一预设频率,j2为第二预设频率。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析模块设有第一调整单元,所述第一调整单元用以将获取的沉积层厚度c0与预设厚度c1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第一建筑阶段安全性的分析过程进行一次调整,其中:

18、当c0≤c1时,所述第一调整单元判定沉积层厚度正常,不进行调整;

19、当c0>c1时,所述第一调整单元判定沉积层厚度异常,并对第一建筑阶段安全性的分析过程进行一次调整,将调整后的预设最低水位设为b1’,设定b1’=b1×{1+0.56×arctan[(c0-c1)/(c0+c1)×(π/4)]},将调整后的预设最高水位设为b2’,设定b2’=b2×{1-0.56×arctan[(c0-c1)/(c0+c1)×(π/4)]}。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析模块设有第二调整单元,所述第二调整单元用以将获取的土壤孔隙度k0与预设孔隙度k1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第一建筑阶段安全性的分析过程进行二次调整,其中:

21、当k0≤k1时,所述第二调整单元判定土壤的孔隙度正常,不进行调整;

22、当k0>k1时,所述第二调整单元判定土壤的孔隙度异常,并对第一建筑阶段安全性的分析过程进行二次调整,将调整后的预设厚度设为c1’,设定c1’=c1×[1-(k0-k1)/(k0+k1)]。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析模块设有设备分析单元,所述设备分析单元将获取的设备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设备温度的异常性进行分析,其中:

24、当t(i)≤t1(i)时,所述设备分析单元判定编号为i的设备的温度正常;

25、当t(i)>t1(i)时,所述设备分析单元判定编号为i的设备的温度异常;

26、所述设备分析单元将获取的设备运行电压与预设电压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设备运行电压的异常性进行分析,其中:

27、当d(i)≤d1(i)时,所述设备分析单元判定编号为i的设备的电压正常;

28、当d(i)>d1(i)时,所述设备分析单元判定编号为i的设备的电压异常;

29、其中,t(i)为编号为i的设备的温度,t1(i)为编号为i的设备的预设温度,d(i)为编号为i的设备的电压,d1(i)为编号为i的设备的预设电压。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析模块设有异常分析单元,所述异常分析单元用以根据第一监测周期内设备温度异常性与运行电压异常性的分析结果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异常性进行分析,其中:

31、当w1×r1i/r0+w2×r2i/r0≤α时,所述异常分析单元判定当前第一监测周期设备运行状态正常;

32、当w1×r1i/r0+w2×r2i/r0>α时,所述异常分析单元判定当前第一监测周期设备运行状态异常,并向用户进行预警;

33、其中,r1i为第一监测周期内编号为i的设备温度异常的时长,r2i为第一监测周期内编号为i的设备运行电压异常的时长,r0为第一监测周期的时长,w1为温度权重,w2为电压权重,w1+w2=1,w1≥w2。

3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析模块设有第二分析单元,所述第二分析单元用以根据第一管理周期内各第一监测周期设备运行状态异常性的分析结果与第一建筑阶段安全性的分析结果对第二建筑阶段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其中:

35、当mi/m≤β时,所述第二分析单元判定当前第一管理周期编号为i的设备运行状态正常;

36、当mi/m>β时,所述第二分析单元判定当前第一管理周期编号为i的设备运行状态异常,若第一建筑阶段的安全性正常且n1/n0≤γ1,所述第二分析单元判定第二建筑阶段的安全性正常,若第一建筑阶段的安全性正常且n1/n0>γ1,所述第二分析单元判定第二建筑阶段的安全性异常,若第一建筑阶段的安全性异常且n1/n0≤γ2,所述第二分析单元判定第二建筑阶段的安全性正常,若第一建筑阶段的安全性异常且n1/n0>γ2,所述第二分析单元判定第二建筑阶段的安全性异常;

37、所述第二分析单元根据第二建筑阶段安全性的分析结果对第三建筑阶段的巡查频率进行管理,其中:

38、当第二建筑阶段的安全性正常时,所述第二分析单元不对巡查频率进行管理;

39、当第二建筑阶段的安全性异常时,所述第二分析单元不巡查频率进行管理,若第一建筑阶段的安全性正常,所述第二分析单元将第三建筑阶段的巡查频率设为j3,设定j3=j1×[1+0.36×(n1/n0-γ1)/(n1/n0+γ1)],若第一建筑阶段的安全性异常,所述第二分析单元将第三建筑阶段的巡查频率设为j4,设定j4=j2×[1+0.36×(n1/n0-γ2)/(n1/n0+γ2)];

40、其中,β为第二预设异常系数,γ1为第三预设异常系数,γ2为第四预设异常系数,γ1>γ2,mi为编号为i的设备在第一管理周期内异常第一监测周期的数量,m为第一管理周期内第一监测周期的数量。

4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分析模块设有环境分析单元,所述环境分析单元用以将获取的施工噪声s0与预设噪声s1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环境噪声的异常性进行分析,其中:

42、当s0≤s1时,所述环境分析单元判定环境噪声正常;

43、当s0>s1时,所述环境分析单元判定环境噪声异常;

44、所述环境分析单元将获取的粉尘浓度q0与预设浓度q1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粉尘浓度的异常性进行分析,其中:

45、当q0≤q1时,所述环境分析单元判定粉尘浓度正常;

46、当q0>q1时,所述环境分析单元判定粉尘浓度异常;

47、所述环境分析单元根据第二监测周期内环境噪声与粉尘浓度异常性的分析结果对装修环境的异常性进行分析,其中:

48、当z1×v1/v0+z2×v2/v0≤m时,所述环境分析单元判定当前第二监测周期施工环境正常;

49、当z1×v1/v0+z2×v2/v0>m时,所述环境分析单元判定当前第二监测周期施工环境异常,并向用户发出环境异常预警;

50、其中,z1为噪声权重,z2为粉尘权重,z1+z2=1,v1为第二监测周期内环境噪声异常的时长,v2为第二监测周期内粉尘浓度异常的时长,v0为第二监测周期的时长,m为预设异常占比。

5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分析模块设有第三分析单元,所述第三分析单元用以根据第二管理周期内各第二监测周期施工环境异常性的分析结果与第二建筑阶段安全性的分析结果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其中:

52、当第二建筑阶段的安全性正常时,若e1/e0≤n1,所述第三分析单元判定当前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为合格;若e1/e0>n1,所述第三分析单元判定当前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为不合格;

53、当第二建筑阶段的安全性异常且第一建筑阶段的安全性异常时,若e1/e0≤n1×{1-in[1+(n1/n0-γ1)/(n1/n0+γ1)]/in2},所述第三分析单元判定当前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为合格;若e1/e0>n1×{1-in[1+(n1/n0-γ1)/(n1/n0+γ1)]/in2},所述第三分析单元判定当前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为不合格;

54、当第二建筑阶段的安全性异常且第一建筑阶段的安全性正常时,若e1/e0≤n1×{1-in[1+(n1/n0-γ2)/(n1/n0+γ2)]/in2},所述第三分析单元判定当前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为合格;若e1/e0>n1×{1-in[1+(n1/n0-γ2)/(n1/n0+γ2)]/in2}时,所述第三分析单元判定当前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为不合格;

55、其中,e1为第二管理周期内施工环境异常第二监测周期的数量,e0为第二管理周期内第二监测周期的数量,n1为预设异常值。

56、进一步地,所述安全管理模块根据当前建筑施工安全性的分析结果与施工违规数量p0对下一次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巡查人员的数量与巡查频率进行管理,其中:

57、当建筑施工安全性合格时,所述安全管理模块不对下下一次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巡查人员的数量与巡查频率进行管理;

58、当建筑施工安全性不合格时,若p0≤p1,所述安全管理模块不对下一次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巡查人员的数量与巡查频率进行管理;若p0>p1,所述管理模块对下一次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巡查人员的数量与巡查频率进行管理,将更新后的预设人数设为gx’,设定gx’=gx×[1+e3(s2-u1)/(s2+u1)-3],将更新后的预设频率设为jh’,设定jh’=jh×{1+{[(p0-p1)/(p0+p1)+1](p0-p1)/(p0+p1)+1-1}/12}};

59、其中,x=1,2,h=1,2,p1为预设违规数量。

6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考核分析单元通过设置预设合格率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异常性分析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第一建筑阶段安全性分析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第二建筑阶段安全巡查人员数量与巡查频率安全管理的准确性,最终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管理效率与安全性;所述第一分析单元通过设置预设水位以提高第一建筑阶段安全性分析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第二建筑阶段安全巡查人员数量与巡查频率安全管理的准确性,最终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管理效率与安全性;所述第一调整单元通过设置预设厚度以减少沉积层厚度过厚对第一建筑阶段安全性分析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第一建筑阶段安全性分析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第二建筑阶段安全巡查人员数量与巡查频率安全管理的准确性,最终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管理效率与安全性;所述第二调整单元通过设置预设孔隙度以减少土壤孔隙度过大对第一建筑阶段安全性分析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第一建筑阶段安全性分析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第二建筑阶段安全巡查人员数量与巡查频率安全管理的准确性,最终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管理效率与安全性;所述设备分析单元通过设置预设温度与预设电压以提高设备异常性分析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第二建筑阶段安全性分析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第三建筑阶段的巡查频率管理的准确性,最终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管理效率与安全性;所述异常分析单元通过设置第一预设异常系数以提高设备异常性分析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第二建筑阶段安全性分析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第三建筑阶段的巡查频率管理的准确性,最终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管理效率与安全性;所述第二分析单元通过设置各预设异常系数以提高第二建筑阶段安全性分析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第三建筑阶段的巡查频率管理的准确性,最终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管理效率与安全性;所述环境分析单元通过设置预设噪声、预设浓度与预设异常占比以提高施工环境异常性分析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性分析的准确性,最终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管理效率与安全性;所述第三分析单元通过设置预设异常值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性分析的准确性,最终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管理效率与安全性;所述安全管理模块通过设置预设违规数量以提高下一建筑施工安全巡查人员数量与巡查频率更新管理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建筑施工安全性分析的准确性,最终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管理效率与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