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旋耕机配套组成的开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72阅读:9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与旋耕机配套组成的开沟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农业耕作机械。
随着农业新技术诸如稻茬田免耕、浅耕及机械条播三麦耕作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人们致力于解决与之相适应的开沟排水的探究。人工开沟耗工多,功效低,显然不易被当代农民所接受。用旋耕机开沟,则必须采用其它方法清理沟内碎土,无法一次完成开沟作业。而中国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的一种窄幅和阔幅园盘开沟机(申请号分别为85203087,87201958),以及组合式多用途驱动耕作农具(申请号为88219193、4),均存在结构复杂,造价高,装拆不方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效较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开沟作业质量好的开沟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取在手扶拖拉机尾轮架底面装设开沟装置,与旋耕机配套,并同时作业的方式,来实现其目的的。



图1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图。图中所示,(1)为由手扶拖拉机驱动的旋耕机,(1-1)为旋耕刀,(2)为铲刀架,(3)为铲刀,(4)为左翼,(5)为右翼,(6)为铲壁件,(7)为尾轮,(8)为尾轮架。配套驱动机械为带有尾轮(7)的手扶拖拉机。图2为
图1中的P向视图。图3为
图1中的A向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描述在手扶拖拉机尾轮架(8)的底面,用紧固件装设铲刀架(2),在铲刀架(2)的下前端装有铲刀(3),在铲刀架(2)的中部挨着铲刀(3)的上方装有铲壁件(6),在铲壁件(6)的两侧装有左翼(4)和右翼(5)。铲刀架(2)与铲刀(3)、铲壁件(6)之间用紧固件连接。左翼(4)和右翼(5)用紧固件将其分别固定在铲壁件(6)的左侧和右侧,由此即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开沟装置。把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开沟装置,配置于旋耕机(1)和手扶拖拉机尾轮(7)之间,且旋耕机(1)的旋耕刀(1-1)的回转轨迹,与铲壁件(6)两者相吻合,并保持一定间距,如此即配套组成本实用新型。
在作业前,先按设定的沟宽,且在与本实用新型的开沟装置相对应的旋耕机(1)的旋耕刀轴上,装上旋耕刀(1-1)。当手扶拖拉机带动旋耕机(1)并拖动本实用新型的开沟装置行进时,由旋耕机(1)的旋耕刀(1-1)先将土壤旋开成碎土,由本实用新型的开沟装置底部的铲刀(3)把沟底铲平,而两者作业中所产生的碎土,沿着铲壁件(6)向地表上升移动,最终经由左翼(4)和右翼(5)抛至沟的两侧。与此同时,铲壁件(6)将沟的两侧面铲挤平整。如此即完成开沟作业。
实验例在土壤为轻粘土,含水率为26%,坚实度为0.273兆巴的苏南稻茬田,用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挂Ⅱ档作开沟作业。在旋耕机的旋耕刀轴上相应位置上装5把旋耕刀,其旋耕幅度为15厘米,旋耕深度为17厘米,旋耕刀转速每240转/分。经现场测试,开沟作业速度为2124米/小时,开沟深度稳定在18厘米左右,其变异系数为0.8%,沟宽为15厘米,沟壁光整,沟底平整,沟底回土量极少。沟形尺寸和质量均符合当地农业麦田开沟要求。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装拆与维修方便,操作轻便,转弯和田间过埂转移容易,功效较高,开沟作业质量较好等特点,可适用于麦田、棉田等多类旱田的开沟作业。
权利要求1.与旋耕机配套组成的开沟机,具有由手扶拖拉机驱动的旋耕机(1),其特征在于,在手扶拖拉机尾轮架(8)的底面装设铲刀架(2),在铲刀架(2)的下前端装有铲刀(3),在铲刀架(2)的中部挨着铲刀(3)的上方,装有铲壁件(6),在铲壁件(6)的两侧装有左翼(4)和右翼(5),旋耕机(1)的旋耕刀(1-1)的回转轨迹与铲壁件(6)两者相吻合,且保持一定间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农业机械领域。是采用在手扶拖拉机尾轮架底面设置开沟装置,与旋耕机配套组合使用的方式,来完成开沟作业的。它具有结构简单,装拆与维修方便,操作轻便,转弯和田间过埂转移容易,功效较高,开沟作业质量较好等特点。可适用于麦田、棉田等多类旱田的开沟作业。
文档编号A01B49/00GK2063733SQ892051
公开日1990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1989年6月2日 优先权日1989年6月2日
发明者周仕方, 蒋岳南 申请人:武进县前黄乡农机化管理服务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