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肥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299890阅读:34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硅肥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硅酸盐肥料的生产方法,这种肥料能使水稻、甘蔗等作物获得高产。
现有的硅肥生产方法主要是将某些工业废渣加以破碎磨细而成,其不足之处是原料资源不广,产品的有效硅含量不高,只有27~29%,有害元素较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发明的一种硅肥生产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
一种硅肥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将砂岩30~40%(以重量计)、石灰石48~58%(以重量计)、煤10~15%(以重量计)、矿化剂1~5%(以重量计)分别破碎,混合磨细,加水成型后送入窑炉中煅烧,其煅烧温度为1100~1450℃,煅烧时间为0.5~10小时,煅烧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原料混合成型粒度的大小和煅烧温度的高低,煅烧好的熟料再经破碎和磨细。所说的窑炉为普通立窑、机械化立窑、隧道窑、轮窑、土窑、高炉等。采用立窑煅烧时,原料混合成型为5~15毫米球状,煅烧温度为1200~1300℃,煅烧时间为50~90分钟。采用隧道窑煅烧时,原料混合成型为普通标准砖的块状,煅烧温度为1100~1200℃,煅烧时间为7~9小时。采用高炉煅烧时,将破碎的原料送入高炉煅烧、熔融、煅烧温度为1350~1450℃,煅烧时间为30~40分钟。
按上述方法生产出的硅肥与现有技术比较有如下优点1.设备简单,方法易行;
2.能耗低;
3.原料资源广泛;
4.有效硅含量高,达35~40%,由于产品有效肥分较高,单位田土施用量较少,有利于推广使用。
5.无有害元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例1将(以重量计)砂岩37%、石灰石48%、煤13%、矿化剂2%,分别破碎至粒度15毫米以下,混合后进入球磨机,粉磨至细度为0.08毫米方孔筛筛余13%的生料粉;生料粉经过均化加水成型为10毫米的球状,送入立窑中进行煅烧,其煅烧温度为1200℃,煅烧时间为50分钟,煅烧好的熟料经破碎和粉磨至细度为0.08毫米方孔筛筛余15%即为产品。
例2将(以重量计)砂岩30%、石灰石53%、煤12%、矿化剂5%,分别破碎至粒度15毫米以下,混合后进入球磨机,粉磨至细度为0.08毫米方孔筛筛余15%的生料粉,生料粉经过均化加水成型为普通标准砖的块状,即长×宽×高为240×120×60毫米,然后送入隧道窑中进行煅烧,其煅烧温度为1100℃,煅烧时间为7小时,煅烧好的熟料经破碎和粉磨至粒度为0.08毫米方孔筛筛余20%即为产品。
例3将(以重量计)砂岩34%、石灰石55%、煤10%、矿化剂1%分别破碎,混合送入高炉中煅烧,呈熔融状态,煅烧温度为1400℃,煅烧时间为30分钟,出炉后破碎、粉磨即得产品。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为
权利要求
1.一种能使水稻和其它作物获得高产的硅肥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将砂岩30~40%、石灰石48~58%、煤10~15%、矿化剂1~5%(以上原料的百分比是以重量计)分别破碎,混合磨细,加水成型后送入窑炉中煅烧,其煅烧温度为1100~1450℃,煅烧时间为0.5~10小时,煅烧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原料混合成型粒度的大小和煅烧温度的高低,煅烧好的熟料再经破碎和磨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肥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窑炉为普通立窑、机械化立窑、隧道窑、轮窑、土窑、高炉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硅肥生产方法,其特征是采用立窑煅烧时,原料混合成型为5~15毫米球状,煅烧温度为1200~1300℃,燃烧时间为50~9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说的硅肥生产方法,其特征是采用隧道窑煅烧时,原料混合成型为普通标准砖的块状,煅烧温度为1100~1200℃。煅烧时间为7~9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硅肥生产方法,其特征是采用高炉煅烧时,将破碎的原料送入高炉煅烧、熔融,煅烧温度为1350~1450℃,煅烧时间为30~40分钟。
全文摘要
一种能使水稻、甘蔗等作物获得高产的硅肥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是将砂岩、石灰石、煤和矿化剂等原料分别破碎、混合磨细、加水成型后送八窑炉中煅烧,煅烧好的熟料再经破碎磨细即为产品。该方法设备简单、能耗低、其原料资源广泛,生产出的硅肥有效硅含量高,单位田土施用量较少,有利于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C05D9/00GK1056863SQ9010583
公开日1991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31日
发明者刘正强, 万维义 申请人:四川省国营忠县水泥厂, 四川省万县地区建筑材料工业协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