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植物种子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子的处理方法,尤其涉及利用等离子体辐照植物种子的处理方法。
植物病虫害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生产,而植物种子往往是许多病原物的寄主,因此对植物种子进行处理,以杀灭种子病原物,提高植物的抗病性能,甚至诱发突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内容。目前已有的植物种子处理方法有X射线法,钴射线法,高压电场法,电磁辐射片等物理处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些方法功能较单调,影响其推广,化学处理法有用化学药剂进行浸种、拌种等,也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这些方法易受地域环境、药品吸收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植物种子的储存前和出口、运输需防污染时不宜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上述植物种子处理方法的不足,并集已有的一些植物种子的物理处理法和化学处理的长处,又具有独特处理效果,易于推广应用的种子处理方法。即是利用等离子体辐照植物种子的处理方法,对植物种子进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处理的方法。
本发明的原理是基于等离子体中含有大量的电子、正负离子、气体原子、激发态粒子、亚稳态粒子、分子等活性粒子和能量辐射,这些在植物种子等生物体的表面引起一系列的物理生化效应。由于放电气体可以是空气,也可以是含有多种化学药物成份的气体,掺有化学药物的等离子体既能使化学药物的分子更具活性,又使化学药物分子在真空状态下更易渗透到种子内部和种子所带的病原物中,从而杀灭种子所携病原物,提高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逆能力、甚至诱发突变,这过程中,产生等离子体的直流电场或交变电磁场等也会对种子产生一定的作用。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辐照植物种子的处理方法,即是对植物种子进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处理的方法。具体方法是(a)将植物种子放置于密封处理室中,并抽真空至4×10~2.7×102Pa或先抽至1~1×10-1Pa再通入化学药物气体至4×10~2.7×102Pa。(b)接通等离子体激励源,其激励源可以是直流电场也可以是交流电场,还可以是高频电磁场或微波场,使得处理室中的气体放电形成等离子体对植物种子进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处理,其时间在1分~160分之间,植物种子温度保持在-20℃~60℃之间。为了控制等离子体的强度和区域,可以在植物种子的周围施加磁场,也可以不施加,还可以按植物种子的类别和所需杀灭病原物的种类等具体要求选择通入处理室中的化学药物的品种,即实现对植物种子的等离子体化学气相处理。(c)关断等离子体激励源,并从处理室中取出种子。
实施例本实施例可选用固体电子器件微细加工设备中的等离子体刻蚀机进行植物种子的处理,这种设备是已有的,市场有成品供应。具体实施过程是将棉花种子放入等离子体刻蚀机的刻蚀工作室中,并启动真空机械泵将刻蚀工作室中的气压抽至1Pa,再打开针阀通入含有浓度为0.5%的三十烷醇气体,使刻蚀工作室中的气压达1Pa,再开启等离子体激励源,使刻蚀机工作室中的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对棉花种子进行处理,6分钟之后关机并取出棉花种子即完成对棉花种子的等离子体化学气相处理。处理后的棉花种子经反复测试,其结果为处理后的棉花种子比未处理的发芽率提高6%,发芽指数提高5.1,一些诸如碳疽病等药病原理被杀灭。
本发明具有多功能、见效快、法处理、节省药品、安全无污染、适用面宽、易于推广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种子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利用等离子体辐照植物种子的处理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种子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利用等离子体辐照植物种子的处理方法是对植物种子进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处理的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种子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对植物种子进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处理的方法是(a)将植物种子放置于密封处理室中,并抽真空至4×10~2.7×102Pa或先抽真空至1~1×10-1Pa再通入化学药物气体至4×2.7×102Pa;(b)接通等离子体激励源,使处理室中的气体放电形成等离子体,种子处于等离子体中的时间在1分~160分之间,植物种子的温度保持在-20℃~60℃之间;(c)关断等离子体激励源并从处理室中取出种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植物种子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植物种子的周围施加控制等离子体的磁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种子的处理方法,它是利用等离子体辐照植物种子的处理方法,即对植物种子进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处理的方法。具体方法是(a)将植物种子放置于密封处理室中并抽真空;(b)接通等离子体激励源使处理室中的气体放电形成等离子体,种子放置时间1分~160分钟,种子保持温度-20℃~60℃之间。(c)关断等离子体激励源并从处理室中取出种子。本方法的优点是多功能、见效快、干法处理、节省药品、安全无污染、适用面广、易于推广。
文档编号A01C1/00GK1067350SQ91103719
公开日1992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31日
发明者金心宇, 倪逸民, 陈抗生, 王德苗, 任高潮 申请人:浙江大学